从吴越文化到江南文化.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591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吴越文化到江南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吴越文化到江南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吴越文化到江南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吴越文化到江南文化.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吴越文化到江南文化 江南文史 无锡新区吴越文化与现代化研宄中心 吴越文化,是无法分开的,在过去漫长的历史 时期中,吴越本属一家人,何能划分为不同文化类 型?几千年来,彼此生活在同一区域之内,没有地理 上的隔阂,大家使用同一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彼此 相同,而且同属一个种族,血统相同,当然难分彼此 了。惟一例外,就是在政治上经常会分分合合,只是 如此而已。当然,由于几千年来的政治纷争,每每造 成人口的大量流动 (如西晋灭亡,北方世族与难民之 南下;北宋灭亡,也有类似情形 ),这时候,会带来某 些 “ 外来文化 ” ,如 ” 中原文化 ” , ” 齐鲁文化 ” 等等,交 互融会的结果,文化内涵将更为

2、丰富,或许可以称 之为混合文化,实际上就是 “ 江南文化 ” 。现在将其 发展脉络,加以阐述。 第一期 一 春秋末期的吴越时代。据史书所 载,吴国于纪元前 12世纪的商朝末年由泰伯立国, 但在其后数百年间,史书并无吴国活动的纪录。直 到纪元前 6世纪后,吴国才有确切年代可寻。到了 纪元前 514至 496年吴王阖闾时代,吴国得到楚臣 伍子胥及齐国孙武子的辅佐,大败楚齐,成为南方 一霸,日后还挥军北上,称霸中原。 至于越国的历史,也是在纪元前 6世纪 才有较 多详尽的纪录。当时的楚国,采用 “ 联越制吴 ” 政策, 使吴越相互攻伐。当时,名震一时的吴王阖闾,在一 次伐越之战中受伤而死,临终之际,

3、嘱其子夫差报 仇。夫差不辱父命,日后果然征服了越王勾践,然后 挥军北上,争霸中原。接下来,是越王勾践 “ 卧薪尝 胆,志切复仇 ” ,经过 ”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 ,最后消 灭吴国,逼得夫差自杀。越王勾践随之亦称霸中原。 这一段动人的历史,史书有十分精彩的记述。这时 出现在吴越历史舞台上的,有一连串名垂千古的英 雄与美人,包括阖闾、夫差、伍子胥、孙武子、勾践、 文种、范蠡与西施等等。 这段历史,在两干多年后的 今天,依然家喻户晓。 至于在文化方面,这一时期出现的最具代表性 的经典著作,便是孙子兵法。孙武子是齐人,由伍 子胥推荐给吴王阖闾。伍子胥与孙武子辅佐阖闾与 夫差父子两代人,百战百胜,

4、称霸中原,使吴国国势 达于巅峰状态。后来伍子胥被夫差冤杀,孙武子也 不知去向,史书并无明确交待。在名将折损之后,吴 国也于公元前 473年为越王勾践所灭。 孙子兵法完成于两千五百年前,是一部全球 公认的兵学圣典,这算不算是吴越文化的一部分 ? 孙武本人是齐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人。不过孙子 兵法却是在吴越两国进行实验的,因此,也许可以 说是一种 “ 混合文化 ” 吧! 此外,还有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言行,在后世产 生了强烈影响,这个人便是越王勾践的宰相范蠡。 没有范蠡的辅佐,勾践可能报不了夫差之仇。但在 灭吴之后,范蠡却飘然远隐,浮海至山东经营生意 去了。他定居于山东的陶,后世称他为陶朱公。范蠡

5、临走时写信给另一位大臣文种,认为勾践这个人, “ 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富贵 ” ,劝文种一起引退。文 种不退,日后果然被勾践所杀。范蠡当时创造了一 种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良好模式,那就是 “ 功成身 退 ” !唐朝大诗人李白说 “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 退多陨身 ” ,他所举的例子,就是伍子胥、屈原、李 斯、陆机、陆云兄弟等的不幸遭遇。直到近代,清代 中兴名臣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之后,便解甲归 - 江南论坛 9 /2006 -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

6、ttp:/ 江南文史 农,树立了 “ 功成身退 ” 的又一典范。范蠡的表现,算 不算是吴越文化的光辉典范呢?论籍贯,范蠡是河 南人,那也许该说是一种混合文化吧! 第二期 一 三国时期。当时的东吴,真是人才 辈出,无论在政治上与军事上都有非常卓越的表 现,显示出极高的文化水平。当时的著名人物,如孙 权、周瑜、鲁肃、诸葛谨、吕蒙、陆逊、陆杭、陆机、陆 云祖孙三代,再加上丞相张昭、顾雍等等,都是中国 * 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其中要特别指出的几位是:名 将陆逊、陆杭父子在军事上的成就,陆机、陆杭兄弟 在文学上的成就,以及丞相顾雍在政治上的卓越表 现 ,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这些人,并非都是吴越本 地人,可

7、谓是一种江南文化雏形。 第三期 东晋时代,自晋元帝在江左建立东 晋政权,他身边的大臣,如王导等等,都是北方世 族。不过,以南方的吴越为主要基地,力抗北方异 族,完整地保留与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这是相当 了不起的成就。例如,当时, “ 高卧东山 ” 的名士谢 安,就住在绍兴旁边的上虞。一位退隐于山林的名 士,一旦出山,却能打一场轰轰烈烈的淝水之战,保 住了东南半壁江山,真令人敬佩。又如书圣王羲之、 王献之父子在书法上的成就,可谓冠绝古今。至于 谢灵运家族在诗词上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都 占有相当的地位,连李白都深致其敬慕之情。可见 王、谢子弟不仅会打淝水之战,还有文采风流的一 面。他们的祖籍都

8、不在吴越,不过,却成长或出生于 吴越,他们的辉煌成就,也许可说是典型的 “ 江南文 化 ” !所谓 “ 魏晋风流 ” ,即江南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曾 大放异彩。 第四期 一 五代残唐的吴越时期。如前所述, 在唐末由钱缪建立的越国,一直保持自己的国号, 直至钱缪时代,和平归顺宋太祖,子孙得以永享福 泽,以喜剧收场。至于在公元 902年由淮南节度使 杨行密所建立的吴国,却于公元 937年 为权臣徐知 诰 (本姓李 )所篡,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传至第三 代李煜,为宋太祖于公元975年出兵讨灭。李煜就 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南唐李后主,他是一位天才文 学家,他在词学上的成就,使他获得 “ 词圣 ” 的称号。

9、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 诗至后主而眼界始大, 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 这评语是 非常正确的。其实,李后主之父李琼,也是词坛圣 手。王安石认为,李琼所写的两首浣溪纱,是南唐压 卷之作。如果以李氏父子的文学成就来代表江南文 化,这成就当然十分辉煌。李氏父子当之无愧是江 南文化的代表。 第五期 一 南宋时期。如果从北宋算起,那么, 有一位出身苏州的历史名人范文正公(范仲淹 ),绝 对不能被忽略。范仲淹不仅是一位大政治家、大军 事家,同时也是一位大文学家。试读他的岳阳楼 记,他的文学才华,真足以使你灵魂震动丨尤其是他 所作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足以让他在中 国文学史上成

10、为不朽人物。 南宋的陆游,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是浙江 绍兴人,是真正的 “ 江南文化 ” 的代表者。不过,他长 期在蜀中仕宦,热爱蜀中风土,因此将他的诗作题 为 “ 剑南诗稿 ” ,这也许又可说是一种 “ 混合文化 ” 吧?陆游的名作 “ 死去原知万 事空,但悲不见九州 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 ,这对今日 的两岸关系来说,仍不失其时代意义! 陆游的另一首诗,更能表达出他自西蜀返乡的 复杂心情。他长期居蜀,后来忽奉诏返京。 “ 京 ” 在何 处 ?在他的故乡临安 (杭州 )。这时他倒有点不安了, 一方面,他舍不得离开久居的成都,再则他久别故 乡,真是 “ 少小离家老大回 ” ,

11、恐怕回去认不得几位 亲友了。且看这首南乡子: 归梦寄吴槽,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 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愁须点新霜,曾是朝衣 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这首 词,对心理的刻画,细致入微, “ 全词意境 幽美,景色如画,委婉清丽,含凄无限 ” 。在今日,住 在台湾的 “ 外省第二代 ” ,不少人也有此感触。 南宋另一位大诗人林通 (林和靖先生 ),杭州人, 长期隐居在西湖孤山,与大自然为伍,不问世事, “ 妻梅子鹤 ” ,传为千古美谈。他的词,婉约清丽,风 格淡远,真可谓 “ 文如其人 ” 。他的那首长相思词, 将送行妇女的无限幽怨,融人大启然景色之中,真 是何等

12、风致!这是 “ 江南文化 ” 中最为动人的一面。 第六期 一 近代与现代。如前所述,无论在近 代的政治革命与思想文化的革新方面,南方都是火 车头,带动中国人民前进,创造了一个使全球震惊 的新时代,而江南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几乎是关键 性的,这只要看上海、苏州、杭州在这一百多年的变 化就够了。除了政治,在文化上,江南的成就也令人 刮目相看。近代中国的文化大师,我最敬佩两位:王 - 江南论坛 60.9 / 2006 -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13、篇研究苏南经济变革与发展的力作 评介苏南的变革与发展 黄文虎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苏南的经济制度变 迁和区域 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扮演着引人瞩目的特 殊角色,不断引发国人的关注。 自泰伯东迁三千年来,苏南至少有四次成为全 国关注的热点。第一次在宋元以后,出现 “ 上有天 堂,下有苏杭 ” 的美誉。 “ 苏杭 ” 旨苏州、杭州,代表江 南,为国人称道。第二次是近代以来,民族工商业在 苏南兴起,最为著名的有无锡荣氏家族。第三次从 上世纪 60年代后期起,苏南乡镇企业 “ 异军突起 ” , 开辟了中国农村工业化道路,享誉海内外。第四次 是 90年代以来,苏南乡镇企业大规模实施转制改 制,走出一条新型

14、 “ 苏南之路 ” ,引起世人的普遍关 心。有了突出的、重大的创新之举,才会引起世人关 注。苏南发展原因与轨迹,确实值得人们研究探索。 苏南的发展变化,既有特殊区情的因素,也有 全国的、时代条件使然。泰伯东迁以后,稻米文化得 到发展,农业生产水平较高,手工业与商业发展较 快,教育文化事业比较繁荣;加之江南比之中原,战 争破坏较小,故而自东晋南北朝始苏南经济社会发 展水平,后来居上,超越中原地区。到明朝中叶,江 国维与鲁迅。王国维是浙江海宁人,鲁迅是浙江绍 兴人,都出自吴越。王国维不仅是史学大师,同时又 是文学批评的大师。他对甲骨文的研究,成绩相当 杰出。他在文学批评方面,虽然只有一本薄薄的人

15、间词话,却是不朽的名作。只可惜,他竟对时局过 度伤感,自认 “ 五十之年,惟欠一死 ” ,在 50岁的英 年,在北京投湖自尽,留给今人无限怅惘与哀思! 鲁迅的性格则完全相反。他是一位无畏的战 士,要为唤起中国沉睡的灵魂大声 “ 呐喊 ” ,决不退 缩丨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这是伟大 人格表现。我认为,鲁迅先生是 20世纪中国最伟大 的文学家,他的阿 Q正传,药、孔乙己 都 是不可多得的现代文学的杰作。只可惜,在那个离 乱时代, “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神 ” ,鲁迅先生积劳 成疾,也在五十多岁的英年,在八年抗日战争的前 夕,永远古别了他所眷恋的祖国与苦难的人民。鲁 迅的作

16、品是不朽的,他的战斗精神是不死的,他将 永远活在后人心中。 江南文化,构成中国历史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 分。假如有人能从中国古代浩瀚的典籍之中 (如二十 四史 )去整理出属于吴越部分的资料来,内容一定非 常可观。十多年前,我到陕西西安参观兵马俑,西安 一位教授伴我前往,知道我是江南人,他很高兴地 说 “ 我们都是一家人,分处南北,各有千秋,那就 是:江南的才子山西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丨您 看,秦皇、汉 武、唐宗、宋祖,几乎都埋在我们这里, 真是伟大呀! ” 不错,江南盛产才子,而吴越正是江 南才子的最大供应地。我最感念的大词人李后主是 在南京蒙难的,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都在 杭州西湖、苏州、无锡留下不少不朽诗篇。当代史学 大师钱穆是我的老师,是无锡人。今天在绍兴出席 讨论江南文化的学术会议,更增亲切之感,更不禁 令人想到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 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责任编辑:长弓】 - 江南论坛 61.9 /2006 -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