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老子思想ppt课件.pptx

上传人:醉**** 文档编号:11448467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40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子与老子思想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老子与老子思想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子与老子思想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与老子思想ppt课件.pptx(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第四讲第四讲 老子老子与老子思想与老子思想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本讲阅读书目及推荐版本:本讲阅读书目及推荐版本:|老子注老子注(魏(魏王弼注,诸子集成本)王弼注,诸子集成本)|老子校释老子校释(朱谦之撰,中华书局)(朱谦之撰,中华书局)|帛书老子校注帛书老子校注(高明撰,中华书局)(高明撰,中华书局)|老子注译及评介老子注译及评介(陈鼓应撰,中(陈鼓应撰,中华书局)华书局)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讲授提纲】 绪言:汉志说道家 一、老子和老子 二、道的内涵和特征 三、自然、无为 四、贵柔尚下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绪绪 言言 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说道家:说道家: 道家者流,盖出

2、于史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也。合于尧之克攘(古让字)(古让字),易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任清虚可以为治。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三个三个含义】含义】 (一一)道家出于史官,故能洞道家出于史官,故能洞察古今成败存亡之道,提出自己的察古今成败存亡之道,提出自己的社会政治思想;社会政治

3、思想; (二二)具体指实道家思想乃是具体指实道家思想乃是一种一种“君人南面之术君人南面之术”; (三三)道家思想本有道家思想本有“合于合于”儒学之处,只是有的儒学之处,只是有的“放者放者”偏独偏独发展,发展,“独任清虚独任清虚”而弃绝仁义礼而弃绝仁义礼学。学。 汉志汉志道家论之于司马谈道家论之于司马谈论六家要指论六家要指说道家,有继承也说道家,有继承也有很大不同。有很大不同。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继承继承】采纳司马谈道家为一种统采纳司马谈道家为一种统治术之说,对治术之说,对“采儒墨之善,撮名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法之要”的看法也有所汲取的看法也有所汲取(所谓(所谓“合于合于”儒术之类)儒术之类

4、),并且,对道家,并且,对道家性质特征的概括性质特征的概括“清虚以自守,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卑弱以自持”,与司马谈的,与司马谈的“以虚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为本,以因循为用”之说,也颇之说,也颇多相同。多相同。【相异相异】立场不同:司马谈站在道立场不同:司马谈站在道家立场,家立场,汉志汉志则完全站在儒家则完全站在儒家立场。故司马谈对道家不置恶辞,立场。故司马谈对道家不置恶辞,而而汉志汉志则批评则批评“放者放者”“”“绝去绝去礼学,兼弃仁义礼学,兼弃仁义”。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一、老子和一、老子和老子老子 关于老子其人,有一个问题似可关于老子其人,有一个问题似可确定:其生活年代与孔子同时而稍

5、确定:其生活年代与孔子同时而稍早。早。据据史记史记本传,孔子曾向他本传,孔子曾向他问礼;同样说法早见于问礼;同样说法早见于礼记礼记曾曾子问子问(四次),(四次),庄子庄子之之天天地地、天道天道、天运天运、田田子方子方和和知北游知北游各篇,以及各篇,以及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当染当染。 但也有人认为老子是战国时人,但也有人认为老子是战国时人,如汪中、梁启超、冯友兰、范文澜、如汪中、梁启超、冯友兰、范文澜、罗根泽、侯外庐、杨荣国等。罗根泽、侯外庐、杨荣国等。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关于关于老子老子其书,梁启超其书,梁启超(评胡适之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人认为成书于战国末期;顾颉刚等人认为

6、成书于战国末期;顾颉刚(从从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推测推测老子老子之成之成书年代书年代)、刘节、刘节(古史考存古史考存)甚至认为成书于秦汉之间;甚至认为成书于秦汉之间;而更多而更多学者则论定成书于学者则论定成书于庄子庄子之前,之前,也即不晚于战国中期。也即不晚于战国中期。 迄今比较普遍的看法:老子是春迄今比较普遍的看法:老子是春秋末战国初人;而秋末战国初人;而老子老子成书于成书于战国初、中期,可能是其后学所记,战国初、中期,可能是其后学所记,基本保存了老子的思想。基本保存了老子的思想。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庄子庄子天下篇天下篇: 老聃曰: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

7、其辱,为天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下谷。”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实,己独取虚,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实,己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岿然而有余。其行无藏也故有余,岿然而有余。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笑巧;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笑巧;人皆求福,己独曲全,曰苟免于咎。人皆求福,己独曲全,曰苟免于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曰:坚则毁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曰: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常宽容于物,不削矣,锐则挫矣。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老聃乎!古之博于人,可谓至极。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大真人哉!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天下篇天下篇之总结:之总结: 贵

8、柔、处下、无为贵柔、处下、无为 现代很多学者都曾从不同角现代很多学者都曾从不同角度总结过老子的思想体系,但似乎度总结过老子的思想体系,但似乎都不能令人满意。盖因老子思想玄都不能令人满意。盖因老子思想玄虚而散漫,想整理出一个切合原义虚而散漫,想整理出一个切合原义的体系并不容易。的体系并不容易。 比较好的方法:比较好的方法:(一)(一)从古从古今公认的概念入手去理解其基本思今公认的概念入手去理解其基本思想;(二)老老实实地把他的思想想;(二)老老实实地把他的思想分为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分为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二、二、“道道”的内涵和特征的内涵和特征|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

9、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一章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之子,象帝之先。四章四章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10、。其上不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十四章十四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去,以阅众甫。

11、二十一章二十一章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自然。二十五章二十五章 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1.1.道是无形的东西道是无形的东西(“惟恍惟惚惟恍惟惚”) 2. 2.道产生于一切有形物之前

12、道产生于一切有形物之前(“先天地生先天地生”、“吾不知谁之子,象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帝之先”) 3. 3.道虽无形,但确是实存物道虽无形,但确是实存物(“其中有象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物其中有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湛兮似湛兮似或存或存”) 4. 4.道为最原始的有生机的母体道为最原始的有生机的母体(“可以为天下母可以为天下母”、“万物之宗万物之宗”) 5. 5.道体独立并且周行不止道体独立并且周行不止(“独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道虽难以感官明确把握,道虽难以感官明确把握,但它却有实用实效:但它却有实用实效:|天地之间

13、,其犹槖籥乎?虚而天地之间,其犹槖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不屈,动而愈出。五章五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气以为和。四十二章四十二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四十章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三、三、“自然自然”“”“无为无为” 【自然自然】|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誉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有不信。悠兮其贵言。功足,有不信。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十七章十七章|希言自然希言

14、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二二十三章十三章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人法地人法地,地法天地法天,天法道天法道,道法道法自然自然。二十五章二十五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5、。是谓玄德。五十一章五十一章|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之自然,而不敢为。六十四章六十四章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老子所谓老子所谓“自然自然”的含义的含义“自然而然自然而然”(非指自然界)(非指自然界) 钱钟书:钱钟书:“自然自然而然,即而然,即莫之命而常莫之命而常,盖未尝别有所,盖未尝别有所法法或舍己而或舍己而学学,亦不自觉,亦不自觉为为教父教父而供人之而供人之法法与与学学也。也。”不学不法而自为,无所依傍不学不法而自为,无所依傍而自为而自为(接近后世玄学家所谓(接近后世玄学家所谓“自自生生

16、”“”“自性自性”“”“自为自为”,“任自然任自然”)。此解仍可能产生误会:自为也是此解仍可能产生误会:自为也是“为为”,有主动性,这就不是,有主动性,这就不是“自自然然”。 故老子强调故老子强调“无为无为”: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三十七三十七章章 道 生 养 万 物 的 方 式 , 是道 生 养 万 物 的 方 式 , 是“无为无为”。“无为而

17、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即自然而然,正是道在运行时即自然而然,正是道在运行时的根本特征,是自然之道。的根本特征,是自然之道。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实现自然无为的根本之路:实现自然无为的根本之路:|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则无不治。三章三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

18、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天下。四十八章四十八章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人人“无知无欲无知无欲”,就能实,就能实现现“无为无为”,从而达到,从而达到“无不无不为为”的目的。的目的。 特别注意:特别注意:“无为无为”不等不等于于“不为不为”,“无为无为”是一种是一种特殊的特殊的“为为”(无知无欲的为,(无知无欲的为,昏昏昧昧的为)昏昏昧昧的为),“无为无为”不不是目的,是目的,“为为”才是目的才是目的以以“无为无为”为手段达到为手段达到“为为”之目的。之目的。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

19、者,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七章七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梲之,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梲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退,天之道。九章九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

20、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十一十一章章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可见,可见,“无为无为”正是一种正是一种“大为大为”。“无为无为”并不是完并不是完全消极的,它固然不值得充分全消极的,它固然不值得充分肯定,但也不是全无可取。肯定,但也不是全无可取。 另外要注意:陈鼓应把另外要注意:陈鼓应把“无为无为”解释为解释为“不妄为不妄为”,显然不够准确;但是他大力改显然不够准确;但是他大力改变了对老子的基本评价,说老变了对老子的基本评价,说老子的思想是积极的,有贡献。子的思想是积极的,有贡献。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四、贵柔尚下四、贵柔尚下|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天

21、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二章二章|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

22、希声,大象无形,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道隐无名。四十一章四十一章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为天下正。四十五章四十五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八十一章八十一章 以上这些话是说:事物的以上这些话是说:事物的存在是相互依存的,而且往往存在是相互依存的,而且往往是对立并存。是对立并存。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2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二十二十二章二章|将欲噏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将欲噏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

24、强。柔弱胜刚强。三十六章三十六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五五十八章十八章 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以上这些话说:事物不仅对立以上这些话说:事物不仅对立并存,并且对立的两面是相互转化并存,并且对立的两面是相互转化的。即其四十章所谓的。即其四十章所谓“反者道之反者道之动动”。钱钟书:钱钟书:“反反有两义:有两义:一者,正反之反,违反也;二者,一者,正反之反,违反也;二者,往反(返)之反,回反(返)往反(返)之反,回反(返)也。也。反者道之动反者道之动之之反反字,兼字,兼反反意与意与返返亦即反之亦即反之反意,一语中包赅反正之动为反与反意,一语中包赅反正之动为反与夫反反

25、之动而合于正为返。夫反反之动而合于正为返。”前者前者为对立转化,后者为循环转化。为对立转化,后者为循环转化。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在这种无休止的绝对的循在这种无休止的绝对的循环运动的情况下,人的主动作环运动的情况下,人的主动作为是完全无益的。为是完全无益的。在自然大化在自然大化系统中,人不可能有所作为,系统中,人不可能有所作为,所以老子强调所以老子强调“无为无为”。同样同样的,人在社会生活中采取积极的,人在社会生活中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也是完全无益无补进取的态度也是完全无益无补的,反而会产生很多问题,导的,反而会产生很多问题,导致争夺和混乱,伤人害己。致争夺和混乱,伤人害己。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26、|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忠臣。十八章十八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十九章十九章 在老子看来,人们如果都在老子看来,人们如果都不去逞竞才智,都不去逞竞才智,都“见素抱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少私寡欲”,社会就和平安定。,社会就和平安定。所以,他主张所以,他主张“柔弱柔弱”“”“处处下下”:第四

27、讲老子与老子思想|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四十三章四十三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弱处上。七十六章七十六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

28、,莫能行。是以圣人云: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正言若反。七十八章七十八章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这是老子提倡的一种人生这是老子提倡的一种人生态度或处世方式。态度或处世方式。 这种以柔弱胜刚强的人生这种以柔弱胜刚强的人生态度之得以提出,从理性的意态度之得以提出,从理性的意义上说,乃是由于老子对对立义上说,乃是由于老子对对立转化之循环世界的认识;从历转化之循环世界的认识;从历史兴亡的意义上说,是作为史史兴亡的意义上说,是作为史官的老子对历史发展的总结;官的老子对历史发展的总结;从现实人生的意义上说,是他从现实人生的意义上说,是他看到了争夺残害的残酷,以及看到了争夺残害的残酷,以及最终都没有好结果的事实。最终都没有好结果的事实。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思考与讨论 1、老子之“道”的内涵(或特征)。2、老子“自然”“无为”的内涵。3、老子思想的实践品格之检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