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1349526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doc(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班 级5年级班实验者时 间实验名称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目的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实验器材水槽、橡皮、萝卜、小刀、回形针、木块、水、砖块、小石块、泡沫塑料块、蜡烛、带盖空瓶实验步骤 1、把橡皮和苹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大、四分之一大、八分之一大,直到切得更小,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2、把回形针两枚或者是更多枚穿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再把同样大的小木块三个、四个甚至是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观察到的现象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改变的。结论改变橡皮、苹果、回形针和小木块的_,它们在水中的_不会改

2、变。指导 教师:评定等级班 级5年级班实验者时 间实验名称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目的知道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实验器材水槽、一样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样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带盖小瓶子、水。实验步骤1、把一组大小一样的球按轻重顺序排列在桌上,推测他们在水中的沉浮,再放进水里观察;2、把一组轻重一样的立方体物体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在桌上,推测他们在水中的沉浮,再放进水里观察观察到的现象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_;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_.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一样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一样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指导 教师:评定

3、等级班 级5年级班实验者时 间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知道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改变。实验器材水、橡皮泥、烧杯实验步骤1、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实心形状,放入水中,观察他的沉浮;2、再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使它浮在水面上。3、比拟实心形状和能浮形状橡皮泥的排开水量。观察到的现象同一块橡皮泥,改变其形状,浮的橡皮泥比沉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结论改变物体排开的_,物体在水中的沉浮_。指导 教师:评定等级班 级5年级班实验者时 间实验名称浮力一实验目的学会用测力计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实验器材测力计、泡沫塑料块、水槽、细线、钩码、橡皮泥、水。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测出泡

4、沫塑料块在空气中的重力。2、在水槽底部粘上钩码,再用一根细线绕过钩码的钩子,一端系住泡沫塑料块,一端挂在测力计上的钩子,匀速上提测出拉力的大小。3、计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观察到的现象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浮力。结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指导 教师:评定等级班 级5年级班实验者时 间实验名称浮力二实验目的学会用测力计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实验器材测力计、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水槽、细线、钩码、橡皮泥、水。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分别测出不同泡沫塑料块在空气中的重力。2、在水槽底部粘上钩码,再用一根细线绕过钩码的钩子,一端系住泡沫塑料块,一端挂在测力计上的钩子,匀速上提测

5、出拉力的大小。3、计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观察到的现象泡沫塑料块越大浮力。结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指导 教师:评定等级班 级5年级班实验者时 间实验名称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实验目的学会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找出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的规律。实验器材测力计、钩码、烧杯、细线、水。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测量钩码在空气中的重量。2、测量钩码分别浸入水中不同位置时的拉力。3、计算浮力:钩码受到的浮力=重力-拉力。观察到的现象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结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

6、排开的水量)有关,浸人水中的越大,受到的也就越大。指导 教师:评定等级班 级5年级班实验者时 间实验名称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实验目的通过加热液滴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夹、铁片、滴管、浓盐水、清水、烧杯、火柴。实验步骤1、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人装有盐水和清水的水杯中。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 2、用2个滴管分别从清水和盐水中各取一滴液体,滴在铁片上,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比拟液滴变干后的痕迹。观察到的现象马铃薯在清水中是 ,在盐水中是;食盐水加热后会在铁片上留下的物体。结论物体的沉浮与液体的有关。指导 教师:评定等级班 级5年级班实验者时 间实验名称液体

7、的热胀冷缩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器材烧杯、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红水、热水、冷水。实验步骤1、在平底烧瓶中装满红色的水,将插有玻璃细管的胶塞安装到烧瓶口处2、把安装好的烧瓶分别放进装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玻璃细管液柱的变化观察到的现象烧瓶放进热水中,玻璃细管液柱,烧瓶放进冷水中,玻璃细管液柱。结论液体有的性质。指导 教师:评定等级班 级5年级班实验者时 间实验名称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目的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实验器材烧杯、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实验步骤把气球套在锥形瓶口上,分别放在装有热水、常温水和冰水的烧杯中,观察气球的变化。观察到的现象锥形瓶放进热

8、水中,气球会,锥形瓶放进常温水中,气球没有什么变化,锥形瓶放进冰水中,气球会。结论气体有的性质。指导 教师:评定等级班 级5年级班实验者时 间实验名称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目的知道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实验器材铁架台、铁丝、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蜡烛。实验步骤1、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2、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在同样涂有蜡的金属圆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

9、,推测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离酒精灯近的火柴先,后面的火柴按这顺序依次掉下;蜡是从热源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融化。结论热总会从温度的一端传递到温度的一端。指导 教师:评定等级班 级5年级班实验者时 间实验名称传热比赛实验目的观察比拟铜铁铝三种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实验器材酒精灯、蜡烛、火柴、铜棒、铁棒、铝棒、铁架。实验步骤1.先在铜铁铝三种金属棒上每隔一段距离用蜡向上粘上一根火柴;2.然后在另一端同时给三种金属棒加热;3.观察那个金属棒上的火柴会先掉下来。观察到的现象棒上的火柴先掉下来,然后棒上的火柴掉下来,最后棒上的火柴掉下来。结论铜、铁、铝三种金属中的传热能力最强,的传热能力最弱。指导

10、 教师:评定等级班 级5年级班实验者时 间实验名称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实验目的研究哪种保温方法最好。实验器材带盖的不锈钢杯、毛巾、泡沫塑料盒。实验步骤开场温度10分钟后温度降温多少无盖的杯子604020杯上加盖604515杯外包毛巾605010杯子嵌入泡沫塑料60591观察到的现象保温杯只能起到尽量热量传递的作用,实际上还是会发生的传递。结论杯子加上盖包上毛巾后嵌入泡沫塑料效果最好。指导 教师:评定等级班 级5年级班实验者时 间实验名称太阳钟实验目的知道怎样利用光影来计时,并学会利用影长关系册较高的物体。实验器材、细木棒、尺、指南针实验步骤1、将一根细木棒竖直插在有的地上。2、测量记录细木棒的长

11、度和方向。3、每隔一定的时间重复测量一次。观察到的现象上午,下的物体影子会越来 ,正午到达 ,下午物体影子又会逐渐 。一天中下的物体影子方向从西逐渐向北再向东。下物体的影子、方向随着时间的变化会慢慢地发生变化。结论太阳:低 - 高 - 低-; 影子: - - 。指导 教师:评定等级班 级5年级班实验者时 间实验名称用水测量时间实验目的掌握用水计时的方法,并能设计一个自己的水钟。实验器材盖上有小孔的饮料瓶、量筒、铁架台、计时器、水实验步骤1、把一个透明塑料饮料瓶去掉底部,倒过来盛水,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可以从小孔中缓慢流出。2、在瓶子里装300毫升的水,下面用量筒接住从瓶子中漏出的水。3、观

12、察记录从瓶中漏出100毫升的水需要的时间,重复两次。4、观察记录量筒的水积聚到10毫升和50毫升时,分别需要的时间。5、观察记录漏完全部300毫升的水需要的时间。观察到的现象从瓶中漏出100毫升的水需要的时间根本一样。量筒的水积聚到50毫升的时间比积聚到10毫升所需的时间的5倍还要多。漏完300毫升的水的时间比漏完100毫升水的时间的3倍还要多。水滴漏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会越来越慢。结论水多,压力大,水滴漏的速度;水少,压力小,水滴漏的速度。指导 教师:评定等级班 级5年级班实验者时 间实验名称机械摆钟实验目的知道摆在不同时间段的摆动次数是不一样的。实验器材铁架台、线、螺帽、秒表等实验步骤1、利

13、用螺帽和线做一个摆并固定在铁架台上。2、让摆自由摆动,记录每隔10秒摆动的次数。3、整理记录有关数据,进展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同一个摆,一样时间摆动的次数。不同的摆,一样时间摆动的次数。结论摆在不同时间段的摆动次数是不一样的指导 教师:评定等级班 级5年级班实验者时 间实验名称摆的研究一:摆的重量与摆的快慢的研究实验目的了解摆的快慢与摆的重量无关。实验器材铁架台、线、螺帽三个、秒表实验步骤1、把细绳固定在挂钩上,下端挂1个螺帽,让摆小幅度自由摆动。2、测出用1个螺帽做摆锤的摆在15秒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3、测出用2个螺帽做摆锤的摆在15秒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4、测出用3个螺帽做摆锤的摆在15

14、秒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观察到的现象摆的快慢和摆锤的无关。结论摆的快慢和摆锤的无关。指导 教师:评定等级班 级5年级班实验者时 间实验名称摆的研究二摆绳的长短与摆的快慢的研究实验目的知道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短摆动越快。实验器材铁架台、线、螺帽、秒表实验步骤1、测出摆绳长是15厘米的摆在15秒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2、测出摆绳长是30厘米的摆在15秒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观察到的现象摆的快慢和摆绳的有关,同一个摆,摆绳摆动越快。结论同一个摆,摆绳摆动越快。指导 教师:评定等级班 级5年级班实验者时 间实验名称做一个钟摆:金属圆片对摆的快慢的影响实验目的知道加金属圆片会影响摆

15、摆动的速度。实验器材铁架台、线、木条、金属圆片、图钉、秒表实验步骤1、用长木条做一个摆,然后测出15秒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2、在长木条的最下端固定一块金属圆片,然后测出固定住金属圆片的摆15秒摆动的次数。3、在长木条的中段固定一块金属圆片,然后测出固定住金属圆片的摆15秒摆动的次数。4、在长木条的最上端固定一块金属圆片,然后测出固定住金属圆片的摆15秒摆动的次数。观察到的现象金属圆片在最下端时摆摆动的速度。结论加金属圆片会影响摆摆动的。指导 教师:评定等级班 级5年级班实验者时 间实验名称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实验器材手电筒、乒乓球等实验步骤1、提出昼夜交替的各种假说。a

16、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c地球自转。d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2、讨论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方案。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乒乓球模拟地球,在乒乓球上选一个点作为我们的观察点。3、模拟假说a:乒乓球不动,手电筒围绕着乒乓球转动。4、模拟假说b:手电筒不动,乒乓球围绕着手电筒转动。5、模拟假说c:手电筒不动,乒乓球自己转动。6、模拟假说d:手电筒不动,乒乓球自己转动的同时围绕手电筒转动。7、画出实验的示意图来,用箭头线表示手电筒和乒乓球的运动方式和方向。观察到的现象昼夜交替现象有可能的解释。结论昼夜交替现与地球和太阳的运动有关指导 教师:评定等级班 级5年级班实验者时

17、间实验名称摆的方向的研究实验目的研究摆的方向实验器材摆、圆形底盘实验步骤1、用铁架台做支架,挂上一个摆。2、将铁架台和摆一起放到一个圆底盘上。3、让摆前后来回摆动起来,然后缓慢而平稳地转动圆底盘,观察摆摆动的方向是否发生变化。4、再做一次圆底盘转动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摆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结论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指导 教师:评定等级班 级5年级班实验者时 间实验名称认识时差实验目的认识时差实验器材世界时区图实验步骤1、观看世界时区图,说说发现什么。2、教师介绍时区的知识: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

18、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3、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顺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4、看时区图,计算和乌鲁木齐、和巴黎、和纽约的时间相差几小时。观察到的现象和乌鲁木齐的时差是2小时,和巴黎时差是7小时、和纽约的时差是13小时。结论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指导 教师:评定等级班 级5年级班实验者时 间实验名称对北极星“不动的解释实验目的解释北极星“不动的原因实验器材篮球、代表人与北极星的纸片实验步骤1、用篮球来代表地球,在球上贴几个小纸片,分别代表居住在地球上的“人2、在一面墙上贴一颗星,代表天空中的

19、“北极星。3、让球自转起来并把转动的中心点对准墙上的星。4、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概括实验结论。观察到的现象能看到“北极星不动,而其他星围绕着旋转。结论北极星相对“不动,是产生的现象指导 教师:评定等级班 级5年级班实验者时 间实验名称四季成因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四季的形成原因实验器材电灯、地球仪、小标杆实验步骤1、把四个地球仪摆成一圈,在圈中放一盏灯当作太阳。2、在公转轨道上确定A、B、C、D四个方位。3、调整地轴倾斜指向北方。4、在北半球同一地点上都立上一根标杆,标杆正对太阳,观察地球仪上标杆的影长。5、讨论: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还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吗?观察到的现象地球公转至不同位置,地球上各

20、地的不同,从而有了的变化。结论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地轴的有关。指导 教师:评定等级班 级5年级班实验者时 间实验名称极昼和极夜的解释实验目的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实验器材地球仪、手电筒、中间挖孔的两面色彩不一的纸板、纸等。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手电筒正对着地球仪照射,分别让地球仪北极、南极倾向手电筒。2、直观模型演示。用一个纸板表示白昼和黑夜的分界限。在纸板中间剪一个和地球仪大小差不多的圆,在纸的一面涂上黄色,另一面涂上黑色。把地球仪倾斜插进竖直在桌面的纸板中,让北极圈处在黄色纸板一面。3、如果地轴倾斜度更大会怎样,学生做实验或简单推理。观察到的现象地轴的造成北极和南极出现象。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围。结论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和地轴有关。指导 教师:评定等级- - word.z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