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弊端.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1347041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化弊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城市化弊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化弊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弊端.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城市居民的贫困导致了住房拥挤、卫生状况不良、个人健康的恶化 ;2 .城市化中大量农村劳动力的盲目性流动 ,造成城市人均空间狭小 ,公共卫生条件落后 ,以致疾病多发并难以医治 ;3.医疗卫生条件的落后与昂贵 ,绝大多数人无法享受卫生保健和保险 ,缺乏组织化的卫生防御和救治体系 ,也加大了公共卫生危机的严重性和危害程度 ;4,随着城市土地开发投资的增加和城市改造运动的普遍展开,这种在很长时间里建立起来的社区文化格局在其他地域基础上已被彻底打破。加上社会节奏的加快在人们心理上形成的压力造成人际关系的疏远,这种社区文化正在从中国的城市中消逝。这种社区文化的“空白”不仅对本

2、代人心理,而且对此后的中国社会,将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 家庭之间交流的锐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今大多数孩子放学回家以后都是被关在铁门里面埋头读书,跟旧城区那些生活在众多街坊中的孩子相比,关在铁门后面的孩子显然是不幸的。他失去了很多与人交往的机会,特别是失去了与具有丰富人生经验的年长者交往的机会,这是发展资源的丧失。 日益追求高速度、高效率,人际交往的重心已经由人生活于其中的社区转入工作单位,这就更加重了社区文化生活的贫困化。由此而造成的儿童与成人交往机会的减少,必将使代沟加深,进而带来文化的断层现象,影响一代人的成长。 农村社区文化生活的相对贫困化,不仅直接减少了农村儿童少年接受文

3、化熏陶的机会,而且间接地减少了儿童少年参与社区公共生活的机会。他们放学回家参加一些农业生产的辅助性劳动时,与集体生产时期不同,他们接触的只有家人。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区公共文化生活的贫乏,必然会限制儿童少年与除家庭成员以外的其他成人建立社会关系的机会,农民居住方式的日益独立化和封闭化,以及家庭结构的日益简单化,使农民的家庭教育功能也相对削弱了。农村青壮年的外流造成社区文化生活缺乏新生和积极的力量,因而文化传统出现畸形承传现象,旧俗抬头,新风难行,对一代儿童少年的成长形成不利影响。 由于在城市过程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十分严重,我国农村社区文化承传的担负创新使命的中间环节受到了很大的削弱。父辈中

4、的相当一部份人长年累月在远离家乡的城市里做工,他们与本乡本土的社区文化的联系已十分微弱。对他们来说,尽快适应城市社区文化才是当务之急。虽然他们也给家乡带去不少新的信息,但他们由于脱离了家乡社区的日常生活,因而已经很难在社区文化承传过程中发挥作用。5我们深切体会到打工的不易,所以特别想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如果在老家上,教育质量较差,可如果到城里来上,受户籍限制,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必须回原籍升学。由于各地教材不同,教学难易程度也不同,又存在一个脱节的问题。”但很多地方并未将进城农民工子女纳入当地义务教育体系,不少城市公立学校,尤其是一些特大城市的公立学校,仍然变相收取所谓的“捐资助学款”。虽然

5、现在农民工也可享受养老、医疗等保险制度,但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难以互联互通。年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农民工的基本特征与生存状况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农民工中,参加养老保险的有。农民工反映遇到的“非平等市民待遇”还有很多,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同工不同福利保障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不能带薪休假,女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不能平等地享受所在城市的公共服务,没有资格享受城市的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房政策户籍是人口登记与管理的方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了有序就业与管理人口流动的有效作用,但是它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是附加了许多功能,捆绑了很多福利,像教育、医疗、社保等,户籍制度

6、完全割裂了城乡二元结构,令农民工无法享受到许多同等待遇。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状况深深地烙上了城乡二元体制的印迹,政治权利实际上容易处于一种“悬空”状态。村民自治和村委会选举是农民工参政的主要渠道,但是他们远离家乡、信息不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而城市尽管与农民工利益有着直接关联,但由于制度安排无法参与城市公共事务的管理,无法表达和维护自身利益。绝大多数农民工有参与当地政治生活的热情,但这种热情目前没有得到更有效的释放。一个群体如果长期处于主流社会的边缘,游离于政治制度外,合理的政治诉求得不到表达和重视,是很令人担忧的。”不公平对执政公信力的削弱。6 1城市人口膨胀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

7、和生态环境问题,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人类强烈的干扰、改变和破坏,导致城市生态平衡失调,人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2 交通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城市工商业集中,人口密度大,人工设施密度高,活动强度大,导致交通拥挤。人多车多,造成车辆堵塞,交通事故频繁。城市的发展,地域向四周蔓延,造成城市功能混杂,建筑非常密集,城市缺乏空地、阳光、绿地、新鲜空气。据统计,我国城市建筑密度一般为5o6o ,最大超过80。城内居住环境逐渐恶化,慢慢地变成了传染病的发源地,导致城市人口死亡率高。发展中国家城市更是如此。3 城市水资源短缺,供水紧张。由于城市人口数量、工业规模增长地很快,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用水集中、量大、

8、增长快,造成城市的供水紧张。目前我国缺水城市达300多座,严重缺水城市4o多座_2 J。不少城市水资源开采量已远远地超过了可供水量,而过度开采地下水又会造成地面沉陷,诱发地震灾害,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另外。城市出现的“热岛效应”,用水效率低,水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4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是工业最主要的聚集地,工厂排放的“三废”使江河遭受严重污染,空气烟雾弥漫,垃圾堆积,加剧了城市环境的恶性循环。城市大气污染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有燃烧、风沙和工业粉尘,含有大量有毒物质,特别是有机致癌物。城市大气污染的程度是北方重于南方,在降尘、飘尘污染方面,全国城市10

9、0超标。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酸雨等也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工业污水严重污染江河、湖泊和地下水。据统计,流经我国城市的55条河流89个测点监测,氨、氮超标率为588 ,挥发酚超标率为333,悬浮物质超标率为419_2 。固体废弃物污染也相当严重,主要表现在排放量大,处理利用差,占地多等方面。另外,噪声污染、光污染和电磁波辐射污染等也日益加重,据统计,我国约70的城市人口遭受到高噪声的影响。7但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这种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按劳分配、按需分配、按资分配、按效益分配、按风险分配以及按权力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开始对社会分配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

10、,资本、风险、权力等因素对社会分配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影响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分配形式向多元化转化,社会分配格局也逐渐发生变化,过去相对平均的分配结构开始被打破,贫富分化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基尼系数是反映社会贫富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可以通过它来考察我国目前贫富分化状况。众所周知,基尼系数是一个介于01之间的数字,它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程度。基尼系数为“0”,则该国家的财富分配是完全平等的;基尼系数为“1”,则该国的财富分配为一人占有,财富分配完全不平等。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极端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基尼系数总是在01之间。一般情况下,人们常常把基

11、尼系数的适当值定在025-030之间。基尼系数小于特别是远远小于025,则贫富差距过小,收入过于平均;基尼系数大于特别是远远大于030,则贫富差距过大,收入过于悬殊。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社会发展蓝皮书报告,2004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65,2005年逼近Oj 47,远远大于通常所说的基尼系数“警戒线”。而学术界的调查结果更是远远超出这个数字,2004年8月17日光明日报发表的文章公布了中国人民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调查结果,中国内地的基尼系数已高达o5354,已逐渐接近社会的振荡临界点83。821 自然、半自然景观退化,生态平衡失调在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农田、果园、池塘等具有乡村景观特征的自

12、然、半自然斑块在大量的退化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柏油路、建筑物等硬质界面的人T景观斑块,自然景观与人T景观之间缺乏连续性,过渡生硬。于受到急功近利思想与短期利益的驱使,乱砍乱伐和毁林开荒等不合理开发,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草地资源退化、森林覆盖率剧减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乡城市化的发展。同时,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致使生境类型趋于简单化、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系统内部固有的联系和秩序被打乱,空间上的完整性被破坏,加剧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降低了生态系统自身的调控能力,甚至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情况,生态平衡严重失调。22景观格局混乱。目前,中国很多地区的小城

13、镇建设布局混乱,缺乏合理和统一的规划,城镇内部住宅、丁业和商业等功能分区不明确,城镇基础设施较差。城镇建设不考虑实际情况,片面的追求“高、大、新、全”,道路体系不完善,既不利于交通运输,也不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造成景观的破碎化现象严重。而日城镇和农村没有纳入到区域尺度的城镇体系发展格局中考虑,各部分自行发展,重复建设颇多,既没有考虑到景观整体格局与规模发展,也没有意识到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目前,农村中比较热的行,往往是造纸、制革、炼油和印染等技术含量低、污染性强资源型行业,一些污染严重的T厂和行业逐步从城市向小城镇和乡村迁移,虽然暂时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人,但其对农村自然环境和人

14、居环境构成了巨大的破坏。从长远来看,人类不良活动给原来的自然、半自然斑块带来了毁灭性的干扰和破坏,其潜在的更大的危害必将转嫁到子孙后代身上。同时,由于乡村管理无序,生活垃圾种类多样、复杂,垃圾乱扔乱丢现象严重,生活污水与丁业废水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直接排入河流、沟渠与耕地之中,这也是影响乡村生态环境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3传统文化景观与现代文化景观不协调,乡土特色风貌逐渐丧失在乡村城市化的过程中,具有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传统景观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变得高度破碎化,并月失去了自身的特质.些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景观是长久以来人们对当地自然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体现了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和谐的景致。而各地为经济

15、发展的需要经常把一些建筑拆除和破坏或在古文物和古建筑周围盖起了高楼,甚至是肓目的追求欧式风格的建筑,这与地方特色建筑和风貌极不协调,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同时也破坏了景观稳定性,极大的损害了乡村景观的整体风貌和传统的文化特色,民族文化特色面临着失去光辉和走向衰落的危险。北大楼24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土地浪费现象严重近些年来,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月农村建设用地规划多相对滞后,用地规模、布局、功能定位不尽合理,导致了粗放、低效利用土地。许多地方兴办乡镇企业大量的占用耕地,乡镇企业分布极其分散,缺乏合理系统的规划,多圈多占、占而不用或不充分利用等土地利用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农村内部自

16、身用地布局结构不合理,随着中国农村人口增加,农村居民点也在不断的扩大,许多地区肓目的把耕地划为宅基地,而村庄内部多为一些老宅旧宅,甚至无人居住,出现了“空心村”等问题。同时,各地农业发展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农业耕作过于粗放,基本上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家庭经营模式,集约度低,很难形成规模效益。南于缺乏规划与管理,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引进的多数项目各自进行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配套,分散配置的非农产业相对于城市的相对集中展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形成资源利用率低下局面,造成了土地利用的严重浪费。25农田面源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除了城市和_T业发展带来的“_:=:废”污染之外,农业耕作过程中造成的空气、土壤和水体等面源污染问题也很严重。其影响较广泛,危害也较为严重,亟待妥善解决。化。目前,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在不断增加,而有机肥和农家肥逐渐的被忽略和遗忘,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板结、退化,不利于植物生长。同时,由于化肥中的很多氮、磷、钾不能被作物完全吸收,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致使河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此外,由于塑料薄膜难以腐烂和溶解,没有及时清理,也造成农田的白色污染。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