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机会与网络反腐的扩散——基于2004-2016年系列案例的研究-郭宝祥.pdf

上传人:1890****070 文档编号:112920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PDF 页数:56 大小:5.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机会与网络反腐的扩散——基于2004-2016年系列案例的研究-郭宝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治机会与网络反腐的扩散——基于2004-2016年系列案例的研究-郭宝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机会与网络反腐的扩散——基于2004-2016年系列案例的研究-郭宝祥.pdf(5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单位代码 1 J 799学 号 ,;014628011重废工高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政治机会与网络反腐的扩散一一基于20042016年系列案例的研究论文作者:郭宝样所在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科专业:社会学研究方向:应用社会学指导教师:谢金林提交论文13期:2017年5月19 El论文答辩日期;2017年5月25日。中国重庆2017年5月万方数据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题目:政治机会与网络反腐运动的扩散一一基于20042016系列案例的研究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

2、朋友、同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学位论文作者:髻了室磊彳 签字日期: 加J7年岁月弓)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重庆工商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口保密 期限至导师签名:签字日期:7阱商1年州日评目莹乱卜胡磊引多,:午签引糍知作、又期位字万方数据目录摘要IABSTRACTIII第1章绪论11

3、1问题源起112社会运动扩散的相关文献综述1121美国和西欧学者对于社会运动扩散的相关研究文献1122国内学者对于社会运动扩散的相关研究文献3123相关文献述评413社会运动政治机会相关研究文献提要5l。4研究内容、方法与可能的创新之处7141研究的主要内容7142研究方法8143可能的创新之处一8第2章相关概念阐释与分析框架921网络反腐的内涵与外延922“扩散的解读与分析维度1023网络反腐扩散的内涵及特征11231网络反腐扩散的内涵与外延11232网络反腐扩散的特征1l233网络反腐扩散的分析维度1224政治机会的内涵与外延12241政治机会理论概念内涵的理论发展122。42理论评析15

4、243分析框架与数据来源阐释15第3章政治机会对网络反腐扩散的影响机制1831中央网络政策、行为与网络反腐扩散18311中央对网络反腐支持与网络反腐扩散18312中央对网络意见领袖的管控与网络反腐的衰减20万方数据32地方网络反腐态度与网络反腐扩散2233传播媒介与网络反腐27第4章政治机会发挥作用的内在机理3341网络反腐扩散行为的学习、模仿与创新3342网络传播与网络反腐的认知解放3443政治机会如何被利用34431为自己扩展机遇35432为他人创造政治机会35433为政府的积极响应创造机遇36第5章结论与讨论38参考文献41致谢46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及项目参与情况47万方数据重庆工商大

5、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政治机会与网络反腐的扩散一一基于2004-201 6年系列案例的研究摘要反腐败一直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党和人民非常重视的一部分。传统意义上反腐多是个人行为或国家行为,其成功与否取决于掌握的腐败官员资料是否详实、领导人是否重视等因素。与之不同的是,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兴的反腐败模式,因其兴起于网络不可避免的带有网络社会的特征。网络反腐是反腐行为借由网络这一媒介进入公众舆论场域,借由人肉搜索等完成舆论动员,形成舆论压力从而达到惩治腐败官员目的的一种反腐模式。本文研究网络反腐扩散的目的是借用政治机会这一理论视角,对网络反腐扩散的扩散原因、扩散内容和扩散机制

6、进行考察,探讨网络反腐扩散与政治机会的互动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是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展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从学术史的角度为后文展开论述做好铺垫。其中最重要的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总结国内外社会运动扩散的相关研究成果、政治机会理论相关研究成果,为后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理论积淀。第二部分则是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进行阐释。第二章相关概念阐释与分析框架,主要是对网络反腐扩散与政治机会理论进行概念界定和内涵梳理。首先是在综合国内外相关学者和官方的理论文献的基础上,梳理网络反腐的内涵和外延,并对网络反腐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其次是在对扩散这

7、一概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对网络反腐扩散的内涵及特征进行阐释,并提出网络反腐的分析维度。最后一部分是对政治机会理论的内涵、理论适用性进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分析框架。第三章政治机会对网络反腐行动扩散的影响机制,主要内容是利用上一章中提出的分析框架,结合收集的系列网络反腐案例,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政治机会与网络反腐扩散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和探讨。第四章政治机会发挥作用的内在机理,主要内容是在上一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探讨政治机会使如何发挥作用的。其中第一部分是探讨网络反腐扩散中存在的学习、模仿和创新机制,学习和模仿链接不同的网络反腐案例,并于具体的网络反腐行为情景中进行创薪以

8、达到网络反腐的效果。第二部分是探讨政治机会是万方数据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量曼皇曼璺量岂II舅皇舅舅曼量舅曼曼曼皇曼量曼曼曼曼曼曼量曼皇皇皇曼曼曼曼曼曼鼍曼曼皇曼曼曼曼量舅舅曼皇曼曼皇皇舅皇曼曼量量曼曼皇曼量曼曼皇曼曼蔓皇量曼曼曼皇曼鼍如何作用于公众的认知解放并为网络反腐形成情感基础的。第三部分是探讨政治机会如何被利用的,从未自己扩展、为他人创造,为政府的积极响应创造三个角度展开来写政治机会使如何被利用的。第五章是对本文进行总结和思考,主要内容是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在思考的基础上,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的研究进行积累。关键词:网络反腐;政治机遇;扩散;政治精英万方数据重庆

9、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rPOLICAL OPPOR T【价Ty AND n皿DFUSION 0FNETWORK AN一CORR【ON一一BASED 0N THE 200420 1 6 SER皿S OFCAsESABSTRACTAnti-corruption has always been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our countrys politicallife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anti-corruption is a personal act or state behavior,itsSLK:_CeSS depends

10、 on whether the information of corrupt officials is detailed,whether theleaders attach importance to factorsIn contrast,the network anti-corruption as a newanti-corruption model,because of its rise in the network is inevitable with the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N societyInternet anticorruption is t

11、he anti-corruptionbehavior through the media into the public media field,with hurrah flesh search tocomplete the mobilization ofpublic opinion,the formation ofpublic opinion pressure toachieve the purpose ofpunishing corrupt officials an anticorruption model This paperstudies the purpose of anti-cor

12、ruption in the network,borrowing the theoretical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opportunity,investigating the causes of diffusion,spreadingcontent and diffusion mechanism of network anticorruption,and exploring the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anti-corruption and political opportunity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p

13、aper are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The chapter 1introdlaces the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and shows the research results inrelated fields at home and abmad,and paves the way舶m the perspective ofacademichistoryThe most important one is composed oftwo partsThe fwst part is to summarizethe ms

14、eamh results of social movement spread at home and abroad,and to study the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political opportunity theory,and lay the theoreticalfoundation and theoretical accumulation for later reseamk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research content and research methods ofthis article and the

15、 possible innovation ofthisarticle to explain万方数据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nsecond chapter is the conceptual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nceptual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concepts,mainly on the concept of networkanti-corruption and political opportunityFkst ofall,in the comprehe

16、nsive domestic andforeign scholars and official theoret论al literature Oil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networkanti-corruption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and the network anticorruption connotationand extension to defineSecondly,on the basis of interpreting the concept of d觚ion,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

17、ristics ofamicorruption of network are explained,and theanalysis dimension of anticorruption is put forwardThe last part is about theconnotation of political opportunity theory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ory,and on thisbasis,the paper ana妞s the framework of this paperThe third chapter is about the

18、influence mechanism ofthe political opportunity onthe anti-corruption action of the networkThe rmin content is to use the analysisframework proposed in the previous chapter,combine the collected series ofanti-corruption cases,adopt case analysis,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methodsNetwork

19、anticorruption mechanism of the impact of research anddiscussionChapter 4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political opportunity to play a role,themain content is based on the amlysis of the previous chapter,the study of how to play apolitical opportunity to play a roleThe first part is to expbre the n

20、etworkanti-corruption in the existence of learning,imitation and innovation mechanism,learning and imitation ofdifferent links to the network ofanti-conuption cases,and inthe specific network of anti-corruption behavior to innovate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anti-corruption networkThe secorid part is t

21、o explore how the political opportunity toact on the publicS cognitive h西emtion and anti-corrup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emotional basisThe third part is tO explore how political opportunities are used,nevertheir own expamion,for others to create,for the poskive response ofthe government tocreate thr

22、ee angles to start writing political opportmifies to make LIseThe fifth chapter is to summarize and think about this articleThe rmin content is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O n the basis of thinking,this paper points o utthe shortcomings of this study and accumulates for缸her researckIV万方数据重

23、庆工高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Keywords:network anticorruptbn;political opportunity;diffusion;political eliteV万方数据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弟1章绪论11问题源起第1章绪论人类文明的演进是以集体行为的方式实现的,个人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协作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与他人的协作采用集体行动等方式来实现个人目标,应对经济社会的挑战。在这些集体行动中有一类比较特殊,就是抗争运动,抗争运动的特点在于抗争运动往往存在一定的对现有政体的挑战,抗争运动的发起者通过挑战现有政治秩序向相关人员或部门施加压力实现自己的目的。网络

24、反腐便是这种抗争运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网络反腐的发起者借由网络平台对腐败者的腐败行为进行举报、曝光,使腐败者的行为进入网络舆论场域,其他网民则通过跟贴、转发以及人肉搜索等方式对进行舆论动员,最终形成网络反腐舆论和舆论压力,使该腐败行为进入官方反腐机构视野并惩治腐败分子。作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I影1-学术界对于集体行为、社会运动的研究非常多,梳理相关文献不难发现处于大西洋两岸的美国和欧洲学者对于集体行为的研究有着不同的研究传统和发展路径,欧洲学者所采用的是从马克思主义发展而来的历史哲学传统路线,而美国学者则在实证主义哲学传统上发展出了实证主义研究路线,美欧两国学者的不同的研究传统后来分

25、别发展出了社会建构理论和新社会运动理论。尽管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学者开始加强交流使两者之间的隔阂有所减弱,但是这种学术传统的影响依然影响着两方学者对社会运动的研究。现在看来早期学者不论是欧洲学者还是美国学者,对于社会运动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单个案例的内在机制,似乎并没有发现不同社会运动案例之前的关联性。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社会运动的实践领域出现了一些大规模的国际社会运动浪潮,比如60年代欧洲几国几乎同时兴起的学生骚乱、70年代西欧的国际反核运动、80年代初期的城市自治运动,社会运动扩散的现实为社会运动的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关于社会运动扩散的研究才开始呈现增加趋势。12社会运动扩散的相

26、关文献综述121美国和西欧学者对于社会运动扩散的相关研究文献。严格来说,集体行为、社会运动、社会抗争、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但是就本文的研究对象网络反腐而言,本文更强调这些概念之间的共同点,并认为这些概念存在通用的可能,敬本文中不对上述概念做出严格区分。万方数据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弟1章绪论早期人们关于扩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地理空间上的传播,扩散的概念被研究者广泛的用于解释创新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渠道在社会体系内的成员之间的传播。尽管扩散的影响经常也会被人们在新技术、政治改革以及政治体制改革之中,但是关于扩散的研究中非常重要、非常知名的一个部分就是关于集体行为尤其是集体行为的扩散的

27、研究。研究者们关注一些因素诸如策略、框架、议题、标志以及结果是如何从一个阶段扩展到另一个阶段的。在一些大众媒体和学术研究中经常能够看见一个议题或形式扩散至整个国家,甚至是发生跨国扩散。集体行动在一个地点或一个时间段内经常被别的地方发生的所激发和影响。如果不能理解集体行为的扩散的内在机理,我们就不能理解集体行为是如何进展的,如何扩张的以及如何影响了抗争剧目的。斯特朗和索尔(1998)率先提出需要对集体行为扩散进行相关研究。其后,迈尔斯(2000)在重新考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种族暴乱扩散的过程中,提出了借用事件历史扩散模型,有了下面几点新的发现:首先,诸多的暴乱行为相互之间有联系,不能完全独立于

28、其他暴乱事件。第二,不同城市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行动会相互响应。第三,相关信息的扩散与互联网和新闻传播具有较大的关联性,网络平台和纸媒等大众传播媒介是信息扩散的重要渠道。奥利弗和迈尔斯(2001)尝试了通过实证研究区分了网络、扩散和行动循环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迈尔斯(2002)在更进一步的研究中运用共同进化和反作用力模型这些工具,他认为集体行为的扩散有两个过程,即事件的加剧过程和镇压过程,这两个过程的互动引起扩散及转化。不同研究方法的研究发现了一个共性的因素,新闻媒体是影响事件扩散的重要因素。珍妮佛(2006)的研究中将互联网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对象,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奥利弗,迈

29、尔斯(2002)也认为媒体对群体性事件报道情况,会鼓励或限制后继事件,从而影响群体性事件的扩散,新闻媒体是群体性事件扩散的基础。网络与大众媒体的信息传播存在及时性与广泛性,群体性事件一经发生便会通过它们让更多的人了解相关事情,拥有相同价值观的人会因为新闻媒体与网络的报道走到一起,发生新的群体性事件,没有接触这些事情的旁观者也会因为新闻和网络的传播,形成自己的思考和价值观的投射,为后续群体性事件形成一个潜在群体。与此同时,研究者也发现了政府的举措对群体性事件面临的政治机会格局有重要作用。卡伦(1996)在对伊朗革命的研究中发现,他考察了政府镇压的短期2万方数据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弟1章绪论

30、和长期作用,从短时间内来看政府镇压可能起到消极作用,从长期来看,政府镇压起到的是正面作用,而政府的让步会使事件迅速升级,规模迅速扩张。泰罗等(2013)在他们针对中东和北非的研究中注意到抗议者和警察的协同演化,他们发现尽管引起扩散的途径和放大有所差异但是不论抗议者还是警察的策略的改良具有非常明显的相似之处。122国内学者对于社会运动扩散的相关研究文献国内关于扩散的研究也非常多,以“扩散”为关键词利用中国知网提供的高级搜索将搜索范围限制在本文研究内容最相关的哲学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专辑内采用精确匹配仍能得到10920条搜索结果,本文仅讨论其中对于集体行为扩散具有一定解释力的文献。国内的相关研究中

31、对集体行为扩散比较有解释力的可以分为几部分,第一部分是直接以环境抗争、农民维权、出租车罢运等集体行为、群体性事件的扩散为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王芙蓉2011,郑风田2012,曾繁旭2015,虞铭明等2015),这一部分直接是对集体行为扩散的研究是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度最高的一块。第二部分则是承接自熊彼特技术创新扩散的研究,在这类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主要是研究工农业生产领域的技术扩散、知识扩散等(舒元等2007,李莉2008,杨菊萍等2009,徐姗2013)和对政策创新扩散的研究(朱德米2007,定明捷2014,杨代福2016,武学振2016)。第三部分则集中于网络信息扩散的研究之中,这类研

32、究较多,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微博舆情扩散规律的研究(孙佰清等20Il,兰月新2013,梁凯等2013,赵前卫等2014,连淑娟等2016)和关于网络谣言传播的研究(邓国峰2005,兰月新2012,姬浩2014,赖胜强2016,沈超2016)。由于与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存在定差异,相关文献中关于技术扩散、政策创新扩散的研究在本文中只作为研究的接下来只对国内研究集体行为扩散的相关研究和网络信息传播的部分进行展开论述,其他部分的有益成果将在具体研究中予以借鉴并不在此展开。在国内学者对于集体行为扩散的研究中,王芙蓉(2011)在研究中通过对不同形态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阶段的研究,探讨了事件蔓延和升

33、级的内在动因和推动力。郑风田等(2012)所做的对我国群体性事件扩散的研究,针对出租车罢运、教师罢课、环境污染的邻避运动、土地冲突和警民冲突这几种类型的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就会在后续出现程度不一的扩散。政府采用暴力压制的策略往往会导致进一步扩散,网络媒体的报道的参与对扩散万方数据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弟1章绪论也有重要的影响。这是国内相对来说较早的也较全面的对于集体行为、群体性事件的扩散研究。朱力、卢亚楠(2009)从大量群体性事件的经验资料中提炼出了网络助燃理论,认为网络及其人际传播能够通过内聚动员过程和外扩动员过程进行动员,互联网成为了现代大规模的集体行为的发育和扩散中不可缺少的结构性

34、条件。针对不同类型的群体性事件、集体行为的扩散,国内的学者也做了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探索研究。首先是关于以环境抗争为主要内容的邻避运动研究。曾繁旭(2015)认为不同邻避运动之间的出现了扩散效应,具体表现为不同邻避运动的抗争剧目和框架,运动参与者的组织形式呈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同时他的研究突出了我国媒介在集体行为的扩散中与西方媒体所产生的不一样的作用。其中传统媒体对于运动扩散的报道,丰富了相关内容。虞铭明等(2015)所做的研究中,他以“昆明P X事件”为数据源头,并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知识建立了相关模型来分析网络舆情的扩散,他主要针对的是不同社会情绪(如网民的愤怒度、不满意度)对于网络舆情的扩散的影响

35、程度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其次是关于土地维权的研究。徐瑗(2010)、孟令俊(2010)、巨芳芳(201 1)等人分别围绕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研究了宜黄事件的一般传播过程,网络和传统媒体的互动,微博、网络和媒体相互的议题设置,如何有效促进网络舆论的生成和扩散。赵高辉、王梅芳(2012)研究了信息是如何通过人际扩散的模式进行无中心的平等链式扩散,并在扩散的过程中产生群体极化现象的。姜鹏(2010)对上海浦东因动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上升、组织化程度增强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其深层次原因是在利益失衡情况下的政府与社会博弈中,群众利益受到侵害。除了对群体性事件的诸多研究以外,有众多

36、的学者尤其是传播学的学者对网络舆论传播进行了研究。王静(2012)研究了微博客作为一种新事物是如何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扩大传播范围的,通过对微博传播模式的分析,对微博客与媒介时间的互动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李彪(2013)通过对微博6025条热门微博的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指出热点微博话题存在转发次数成幂律分布、转发信息链的长度符合指数型分布,并认为微博的话语权力格局中依然存在着不平等现象。123相关文献述评我国现在的整个权力构架中,政府因为许多诸如历史因素等的影响居于非常强势的地位,社会力量相对比较弱小,在这种场域下行动者们所采取的集体行为4万方数据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弟1章绪论往往会面临一

37、些不同于国外的框架,就像陈晓运(2012)在他的研究中所展现的那样,在中国背景下,组织化动员的尝试会面临诸多安全性困境,这些安全性困境的存在极有可能导致整个集体行动的失败,在实际的集体行为中行动者采取“去组织化”的行动策略来避免这种困境,实践证明这种去组织化的行动策略确实行之有效。在这种大背景下集体行为的扩散是否还遵循国外集体行为扩散的逻辑,是否因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了改变又是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就是一个需要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的是,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矛盾多发的时期,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矛盾甚至可以看作是结构化矛盾。与西方较为成熟的市民社会有非常大的不同之处,民众的民主意识

38、和规则意识相较发达国家而言较差,我国许多制度并不完善,民意表达机制建设有不配套和脱节的地方,各级政府又面临着庞大的维稳压力,这些条件综合作用到我国政治环境中,会使得我国集体行为的扩散呈现出很多不同于西方的特色。国内集体行为扩散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不同学者对于集体行为扩散的研究不仅拓展了集体行为扩散的研究内容,丰富了集体行为扩散的研究思路,但是现有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对于扩散的内在机理研究并不充分,现有研究多集中与对信息扩散进行经验性研究,对于影响信息扩散的内在机制研究的并不充分。另一方面研究研究中对于集体行为扩散的研究更多的是将网络平台作为一个信息扩散的媒介,但是网络平台对

39、于集体行为的扩散作用不仅仅是一种媒介,这里边还有借助于网络平台进行的探索、互动等。观察我们国家网络反腐的众多案例,我们不难发现网络这一媒介使得网络反腐与传统的反腐方式呈现诸多的不同。网络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的传播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网络信息传播的低成本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公众舆论爆发的时代,信息呈现着重要的扩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的被打开之后,人们的行为,具体到本文中人们的网络反腐行为,同时受到了诸多影响,这些影响是如何发生的,反腐行为是如何借助于网络这一平台进行信息传播,进而实现不同反腐行为之间的学习和模仿的,是本文主要想讨论的问题。13社会运动政治机会相关研究文献提要初期人们对于集

40、体行为的研究带有浓厚的负面色彩,视集体行为如洪水猛兽。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实证主义研究传统在美国的建立,奥尔森对于集体行为的研究开始人们开始以客观理性的视角研究集体行为。首先兴起的对于集体行为的万方数据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弟1章绪论解释是资源动员理论和文化理论,随着人们对于集体行为的研究的深入,政治机会过程理论便在资源动员理论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学界公认的关于政治机会结构的起源是艾辛杰在1973年最早明确提出,他首次运用政治机会这一概念对集体行为进行了分析。之后政治机会理论进一步发展,1978年和1982年梯利和麦克亚当分别发表了两本被认为是西方集体行为领域政治过程理论的经典之作,从资源动

41、员到革命和政治过程和美国黑人运动在9301970年间的发展,政治机会理论经历了从产生到初步运用的过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多,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的增多为政治机会理论的大发展提供了学术环境,政治机会结构的经验研究越来越多,这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政治机会理论的发展。比较有意义的进展有,朔克(1999)提出“政治机会格局概念,用来考察菲律宾和缅甸的人们运动,在他的研究中,政治机会这一概念被看作一组变量的组合,不再是单一概念维度,他的研究可以被看做政治机会理论扩张的开始。在泰罗(1995)的研究中政治机会被看做一个互动的过程,而不是被仅仅看做因变量,他认为

42、对政治机会的考察即可以作为自变量考察,也可以作为因变量考察。与泰罗的发展相似的是,基舍尔特(1986)在他的研究中将政策的输出过程考虑进政治机会结构之中,而不是仅限于艾辛杰提出的政治机会的输出过程。政治机会理论在国内来说研究较多的是使用政治机会这一概念考察环境抗争运动和业主维权、居民拆迁等。众多研究引用政治机会理论并进行操作化,进而解释中国实践,吴阳熙(2015)的研究表明我国环境抗争的发生与政治机会存在关联性,政治机会理论塑造和规范着环境抗争的发生,也进一步的限制着环境抗争发生的机会空间。同时有学者注意到了我国政治现实中政治机会的产生的一些独到之处,王恩见(2013)在他关于诉讼维权的研究中

43、指出,用政治机会结构和法律机会机构两个维度考察了诉讼维权事件,并对小区业主们通过诉讼创造机会空间进行了分析,其象征意义要大于实质意义,但是诉讼维权这一方式极大减轻了由此带给基层政府的维稳压力,在诉讼维权的博弈中,基层政府妥协的空间比较大,这也为业主维权创造了积极的政治机会结构。施芸卿(2013)在他关于拆迁居民集团行政诉讼为例,考察了人们使如何通过抗争策略的选择,经由自我边界的选择性固化完成了对抗争空间的形成与塑造。祝天智(2011)在他考察农民维权运动的研究中,指出了农村政治机会结构的两面性,改善为农民维权行为的激增提供了条件,同时维缺陷又对农民维权造成一定限制。我国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创造政治

44、6万方数据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弟1章绪论曼曼量量曼璺量量量曼曼曼量量曼曼曼曼蔓曼蔓曼蔓曼I,I詈皇曼昌曼鼍量皇鼍皇皇曼量皇鼍机会的同时,但是不同于西方社会中集体行为广泛存在的现实,我国集体行为并未常态化,政治机会对于集体行为的发展有不同于西方的地方,在一些情景下人们需要根据自己理念与利益诉求创造政治机会,争取政策空间,政治机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运动的策略、结果和扩散。也有学者在利用政治机会理论对一些跨国性集体行为做了一些研究,朱晓黎(2012)在他关于东欧独立和平运动中宗教组织的考察中提出,宗教组织在参与集体行为的过程中也受到各种政治机会的驱动和制约,政治机会结构对于集体行为中宗教非政

45、府组织的立场和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刘颖(2008)在她关于法德ATTAC的对比研究中提出,反全球化跨国抗议运动不仅受到国内政治机会的影响也受到国际政治机会的影响,他提出跨国组织需要善于抓住来自国内和国际的政治机会,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利用好这种政治机会。国外关于政治机会的研究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正在逐渐扩充的政治机会结构理论,尽管近年来相关学者也意识到了政治机会理论被滥用的趋势,并作出了一些调整,甘姆森和迈耶(1996)提出了一个对不同政治机会进行分类的方案,但是这种解决方案实际上却导致了政治机会理论的迸一步扩充。本文认为政治机会理论目前还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政治机会理论的内涵确定还为时稍

46、早,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其实是进一步增加经验研究,扩展相关研究。目前我国关于政治机会与集体行为存在一些研究,这些研究多数是在吸收西方政治机会理论的基础上,上述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政治机会理论对我国的集体行为、群体性事件等具有相当的解释力,我们需要积极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成果,但是我国有自己的政治现实,有自己的社会状况,在借用西方学术观念的同时要注意到我国的独特现实,做好本土化工作,使政治机会理论的运用符合国情要求。14研究内容、方法与可能的创新之处141研究的主要内容论文主要研究网络反腐行为的扩散与政治机会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的重点是通过对网络反腐行为的观察与分析,发现在不同的政治机会格局下,网

47、络反腐行为所采取的策略和所取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不同类型的网络反腐行为将会形成什么样的扩散,这种扩散有什么特点,扩散在什么条件下发生,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本文的重点问题是,网络反腐行为该如何归类,不同的网络反腐类型有什么万方数据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弟1章绪论样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不同类型的网络反腐行为会面临怎样的网络扩散,扩散的是什么,什么会导致扩散,这种扩散在怎样的政治机会之下,扩散又将如何作用于政治机会格局。14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多个学术检索工具查找国Pt-关于网络反腐、政治机遇理论和扩散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学者们对以上问题的研究成果,建立研究分析的理论框架。主要是选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google学术搜索、百度学术搜索等进行检索,丰富文献来源,保证资料最大可能的完整性。案例分析法:选题结合大量网络反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