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梁军.pdf

上传人:1890****070 文档编号:112668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5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梁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梁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梁军.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梁 军1,赵方圆2(1山东大学商学院,山东威海264209;2中国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石家庄050021)摘要:引入城市化水平、产业集聚、政府资金支持、研发经费投入等外部变量,利用中国内地省际面板数据,对影响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的产业外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整体而言,除政府资金支持外,其他因素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关系均具有显著影响;就东、中、西部细分区域而言,各因素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关系的影响则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关键词: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互动;影响因素DOI:1013956jSS100184

2、0920160204中图分类号:F0629;F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6)02001306Study o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Interaction of NewIndustry and Traditional IndustryEmpiricaLl Study 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HANG Jun 1,ZHAO Fangyuan 2(1Commerce College,Shandong University,Weihai 264209;2ftebei branch,ICBC,Shiiia

3、zhuang 050021)Abstract:The empirical study WaS made on the industry external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y and traditional industry baSed on Chinese provincial panel data and used urbanization level,industrial spatial agslomerationgovernments financial support and R

4、D investment as the external vailablesResults reveal that above-mentionedvariables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ir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except governmentS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 view ofwhole nation;otherwise these influence have regional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oint of indivi

5、dual regional of eaStcentral and westKey words:new industry;traditional industry;interactive;influential factor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全球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制高点的争夺日趋激烈。在要素禀赋结构急剧变化与传统比较优势逐渐消逝的条件下,面对全球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浪潮,我国面临着新兴产业培育扶植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双重任务,即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发展新高地。对此,理论观点普遍认为二者间是一种相互协调、相互

6、支撑的互动发展关系;相关实证研究则表明,当前我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在通过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良性互动来探索和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要求研究者们不仅要关注影响两类产业互动发展的产业内部因素,同时也要探究其外部影响因素。1文献综述总的来看,学者们对我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领域的实证研究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研究视角方面,已有文献的着眼点主要还是检验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关系的存在性及其互动程度,如吴利华和闫焱、张倩男、马亮和惠树鹏等,基本没有涉及对两类产业互动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因而引申出的政策含义也就只能停留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并通过其与传统

7、产业的互动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个层面,而不能回答如何有效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等深层次问题。研究方法方面,现有研究主要采用投入产出分析、博弈分析、耦合分析等单一分析工具,如赵玉林和汪芳、熊永清和李世才、陆立军和于斌收稿日期:20150712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3C11)作者简介:梁 军(1973一),男,陕西泾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赵方圆(1988一),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13万方数据斌4“1。在现实经济系统中,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间的互动是复杂、多维的,单一的研究视角或方法很难全面准确地把握两类产业互动发展状况的关键特征及其

8、演化趋势。研究范围方面,已有研究中较少涉及我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的区域差异,不能充分揭示两类产业互动发展的区域结构特征,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在借鉴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分别运用投入产出法和灰色关联法研究了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中具有投人产出关联的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投入产出关联以外、各属两类产业内部因素视角的互动状况8一。在此,本文试图进一步分析对我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关系有显著影响的产业外部因素,并进一步通过横向对比研究不同区域两类产业互动发展差异的外部根源,为推进我国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提供更为全面的决策参考。2变量选取、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9、2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利用20012012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分别基于全国整体以及东、中、西部细分区域两个维度探究影响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的产业外部因素。基于理论分析和现有文献研究,本文以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比率作为衡量两类产业互动状况的因变量,选取城市化水平、产业集聚、政府资金支持、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作为自变量,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人力资本水平作为控制变量。(1)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比率。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程度衡量指标的选择一直是实证研究的难点,本文借鉴李少林的成果91,引入产业互动比率,即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各自工业总产值之比(记为PRO),以此来反映和衡量经

10、济系统中两类产业互动发展的敏感程度。该比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新兴产业产值变动对于传统产业产值变动的反应程度,这一指标能较好地体现两类产业互动发展的长期动态过程。该指标所用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和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城市化水平。城市是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发展是一个具有内在关联的互动过程。一方面,以新兴产业不断淘汰和替代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内在核心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为重要内容的工业化进程与发展阶段则决定了城市化的演进规律;另一方面,技术、知识等创新要素引领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离不开城市区位空间延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经济

11、功能扩展与提升等城市化本身诸多方面的空间支撑和需求拉动,城市化可以说是产业结构向高度化转换的空间实现形式1。本文采用各地城镇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记为URB)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变量指标,以此研究我国城市化进程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关系的影响,其数据来源于各省市自治区历年统计年鉴。(3)产业集聚。产业集聚能够支撑和促进集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发现,新兴产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政策、市场、技术等外部因素表现出较高的敏感度,呈现出空间集聚发展态势“。从贴近市场需求角度考虑,新兴产业也倾向于依托传统产业优势要素集聚区发展,形成产业联动分布。本文采用区位熵指数(记为AGL)衡量工业

12、产业集聚水平,并使用中国内地30个省市自治区的从业人员数作为计算区位熵的原始数据,各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4)政府资金支持。新兴产业创新技术的培育可以有效支撑产业自身发展,带动区域内传统产业转型,是实现两类产业互动协调的关键衔接点。在这个过程中,地区政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其中,对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进行直接的资金支持是各级政府经常采取的政策措施之一。本文选取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经费筹资额中政府资金所占比例(记为FUN)作为考察政府培育扶植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变量指标,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5)研发经费投入。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R&D投入不但是增强区域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

13、基础支撑,而且也能够反映出区域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不断推动产业间技术溢出。本文采用区域研发经费内部支出(记为RD)这一指标来衡量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并将其作为影响区域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动态发展的重要变量,指标所用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6)控制变量,包括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力资本水平。首先,地区经济所处发展阶段的差异决定了其能为区域内产业发展提供的生产要素、物质资源、市场支持和制度环境的不同,最终影响着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文将人均GDP(记为PGDP)作为不同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代理变量,原始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其次,新兴产业的培育扶植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均离不开高级人力资本

14、的投入,而且人力资本要素通过在两类产业间的有效流动进一步推动其互动发展。本文将各省市自治区每万人本、专科在校生数量作为衡量人力资本的指标(记为HUM),原始数据来源于各省市自治区历年统计年鉴。本文对三大经济区域的划分采用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标准,即东部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11个省市;中部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8个省市;西部包括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11个省市。22模型设定根据本文选取的变量,面板数据模型设定如下:PRO=卢o+3lURB叫+卢2uRBi;+卢3AGL叫+BIFU

15、N。+0 slnRDijt+p 6lnPGDP。+8,lnPGDP?。+卢8lnHUMi。+slI(i=1,30;t=112)式中,绝对指标RD、PGDP。、HUM在模型中均取自然对数,这一处理不会改变模型中原有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而且具有减弱模型异方差的效果。经过对数处理之后,各变量的估计系数在经济意义解释上具有弹性含义。与此同时,按照各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对PGDP。指标进行本文将高技术产业数据近似作为新兴产业数据处理,具体做法是将各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去除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作为传统产业总产值,而将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作为新兴产业总产值。14万方数据平减处理。考虑到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阶段两大

16、因素对两类产业互动发展的影响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在模型中分别加入二者的平方项URB;。和PGDPL进行检验。虽然将两个变量的平方项引入模型可能会产生多重共线性问题,但基于全国整体维度的估计结果显示URB;。、PGD-P。URBi。和PGDP;。4个变量都显著,且系数均可解释,说明多重共线性并没有严重到影响估计的稳定性。在区域维度的分析中,为了更加直观可靠地避免变量间多重共线性的出现,本文采取了逐步增加变量数量的方法进行多重共线性识别。结果表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模型在估计过程中均没有因为加入新的变量而影响其他变量显著性的情况发生,因此可判断模型均不存在显著的多重共线性。模型中各变量的描述统计

17、如表1所示。表1数据变量的统计描述3实证分析31 面板模型的类型本文重点研究城市化水平、产业集聚、政府资金支持、研发经费投入等产业外部因素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关系的影响,且使用的面板数据是具有大N、小T特征的静态平衡短面板数据,可不考虑异方差和自相关,所以选择静态线性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运用F检验和BPLM检验判断面板模型是否存在个体效应,依次在混合估计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混合估计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之间做出选择,然后运用Hausman检验判定模型中随机误差项与解释变量的相关性,以此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中确定面板模型类型。F检验、BPLM检验和Hausman检验结果见表2。表2

18、F检验、BPLM检验和Hausman检验结果注:(1)表不在1的水平下显著;(2)F检验和BPLM检验原假设均为H。:不存在个体效应,Hausman检验原假设为H。: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由表2检验结果可知,F检验P值为0,在1的水平下可以显著拒绝原假设,即表明面板数据模型中存在个体效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明显优于混合估计模型;BPLM检验中,卡方统计量为85833,P值也为0,同样显著拒绝原假设,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优于混合估计模型。Hausman检验结果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面板模型中随机误差项与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32基于全国整体的实证

19、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2年面板数据进行整体估计,结果见表3。表3全国整体面板模型估计结果注:、”分别表示在1、5的水平下显著从表3各变量系数的估计结果看,就全国整体而言,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城市化水平、产业集聚度、研发经费投入、经济发展阶段、人力资本等外部因素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关系均具有显著影响;而政府对新兴产业科技活动的资金支持这一变量对两类产业的互动影响不显著。具体到每个指标对产业互动的影响作用分析如下:(1)URB的回归系数为0706639,其平方项回归系数为一0955478,表明城市化发展水平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线性作用,而

20、是呈现出倒u型特征。经过简单计算,该倒u型曲线的最高点为0369783,在该范围内随着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不断增强;而当城市化水平到达该最高值后,城市化向更高水平的演进会对两类产业的互动形成一定的制约作用。城市化和工业化二者间存在互动推进效应已经被很多研究和经验证明:城市化可以促进各类资本和创新要素的聚集与流动,加速知识和信息在产业间的扩散,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空间载体;新兴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不断对城市化提出各种新的需求,进而推动城市化进程。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与工业化发展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脱节,尤其是在工业化进程步人中后期阶段,工业结构内部调整跟不上

21、城市化过程中各种需求的变动节奏,特别是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动;同时,新兴产业在整体产业中的比重提升所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1,上述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出现一定的脱节,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一定的制约。(2)AGL的回归系数为0043344,具有正效应。说明区域产业空间集聚能够显著促进本地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发展,这与预期结果是一致的。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要素流动是二者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一方1 5万方数据面,发展相对充分和成熟的传统产业在资金、人才、产品、市场、技术等方面对新兴产业发挥支撑与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具有知

22、识、技术、人力资本密集特征的新兴产业在信息、资金、知识、技术等方面对传统产业产生渗透、改造和提升作用。区域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空间集聚减少了两类产业间资源获取和转换的障碍,促进两类产业之间的要素流动,提升两类产业的互动程度。(3)FUN的回归系数为一0019439,具有负效应,但该估计结果在10的水平下并不显著,说明政府对新兴产业科技研发活动的资金支持并未有效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发展。原因是政府对新兴产业的R&D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内部研发投入形成了挤出效应,企业缺乏内在创新动力。1。因此,完善政府对新兴产业的R&D补贴形式与标准,摒弃盲目追风式地资金投放行为,是提升我国新兴产业创新

23、研发水平、促进两类产业互动发展的必要举措。(4)lnRD的回归系数为0030471,具有正效应。可见中国各省市总体研发强度的提高有效促进了本地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发展,这符合预期。技术要素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二者动态关联的关键衔接点,R&D支出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效应正是推动不同经济活动主体间的技术外溢。伴随着R&D支出规模的增长以及技术溢出的不断增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程度不断提升141。(5)InPGDP的回归系数为0731467,其平方项回归系数为一0046683,并且两个系数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与城市化的作用趋势类似,经济发展水平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影响也呈现倒

24、u型关系,拐点是在lnPGDP达到7834404时。说明就全国整体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对两类产业互动的正向影响存在一个范围,超过该范围,在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两类产业的互动反而会有所降低。这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自我服务、自我循环的累计特征表现得更为明显有关。(6)lnHUM的回归系数为一0058828,且在1水平下显著,说明人力资本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发展具有负效应,这与预期并不一致。其原因在于当前我国新兴产业的低端化发展导致两类产业对人力资源的争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超过了人力资源作为流动性要素在二者互动发展中的积极作用。33基于区域维度的比较分析为进一步比较我国东、中、

25、西部不同区域各产业外部因素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关系的影响,分析两类产业互动发展外部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本文分别对东、中、西部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估计结果见表4。经F检验、BPLM检验和Hausman检验,三大区域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予以估计。依据表4估计结果可知,各产业外部因素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关系的影响在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存在差异,具体情况如下:(1)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对两类产业互动的影响均呈现出倒U型关系,这种倒u型关系在东部和中部非常显著,在西部地区尚不明显。简单计算发16现,东部、中部、西部的拐点分别为049、030、035,东部地区

26、城市化发展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挥正效应的范围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东部的北京、天津、上海、广东,中部的山西、吉林、黑龙江、湖北以及西部的内蒙古、重庆、宁夏、新疆城市化发展程度相对于区域内其他省市而言较高,均超过了各自区域总体拐点;三大区域内其余省市则正处于城市化对产业互动发挥正效应的区域,提升这些省市的城市化水平可以有效促进本地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发展。表4东、中、西部区域面板模型估计结果注:(1)、”、分别表不在1、5、lO的水平下显著;(2)括号内数字为对应变量的标准差(2)东部和西部工业产业的空间集聚对两类产业互动均具有正向效应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即该效应在西部地区比较

27、显著且作用程度更为强烈,在东部地区这一效应并不显著;在中部地区,工业产业的空间集聚对两类产业的互动关系却呈现出轻微的负向效应。对不同区域工业产业的集聚度计算发现,东部最高为16480,中部次之为07830,而西部最低为05919。上述结果说明,产业的空间集聚对产业互动的影响关系和作用程度与其自身所处阶段有关:当产业集聚度处于较低水平和较高水平时,提高产业的空间集聚均能提升两类产业的互动水平,而当产业集聚处于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过渡状态时,则会对产业互动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产业的空间集聚可使集聚区内产业享受创新集聚和技术知识溢出效应,但当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其内部“搭便车”等创新惰性以及恶性竞

28、争等现象开始出现并对两类产业互动产生消极作用。(3)与全国整体的估计结果不同,东部地区政府对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经费支持对两类产业的互动具有正效应,尽管该效应目前来看还不十分显著。说明现阶段我国东部地区政府对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资金支持万方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发展,继续加强东部地区政府对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经费支持仍然是促进两类产业有效互动的重要措施。相对于技术创新活跃的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政府对新兴产业科技活动的资金支持均表现出负效应但不显著。在技术和人才相对落后的中部和西部,新兴产业创新实力薄弱、创新动力不足现象突出,加快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创新,引导和

29、促进产业自主创新是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良性互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4)东部地区R&D对两类产业的互动表现出弱的负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东部地区新兴产业低端化同构中的高端产业低端化、高端失守、低端混战等事实对两类产业互动产生了负面影响1 6”1。中部和西部地区各自总体研发投入强度对两类产业互动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R&D活动带来的产业间知识和技术溢出效果均比较明显。其中西部地区研发强度对两类产业互动的提升作用更强,区域研发投入强度每增长1,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程度相应提高0048,说明西部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技术的需求更迫切。(5)尽管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两类产业互动的影响

30、均表现出u型关系,但区域间表现形式有所差别:东部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中部和西部则均表现出正U型关系,但该关系目前还不显著。首先,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东部地区的资源供给、要素成本、环境规制等方面的约束愈发强烈,在传统产业不断被剥离和淘汰的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扶持,最终结果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两类产业互动的影响呈现倒u型。目前来看,东部地区只有河北、山东和海南3省处于经济发展水平对两类产业互动发挥正效应的区间,而其余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走高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产业互动产生负效应。其次,中部地区各省市现阶段均处于U型曲线的上升区间。最后,与中部不同,西部地区各省市

31、目前仍处于u型曲线拐点左侧,传统产业发展尚不充分,对新兴产业的需求拉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兴产业发展、制约了两类产业的有效互动。(6)人力资本对两类产业互动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均表现出负向效应,其中中部最为明显、西部其次、东部最弱。其原因是,在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不但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起点较高,而且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更为领先;西部地区传统产业发展仍占绝对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微不足道;中部地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协调度最高。在此现实基础上,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低端化发展所引致的两类产业对人力资源争夺的负面作用,在中部地区表现最为明显、西部其次、东部最弱嘣”1。4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从城市化

32、水平、产业集聚、政府资金支持、研发经费投入、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人力资本等方面构建衡量指标体系,利用20012012年中国内地省际面板数据,分别基于全国整体以及东、中、西部细分区域两个维度对影响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的产业外部因素进行了经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就全国整体而言,城市化水平、产业集聚、政府资金支持、研发经费投入、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力资本等外部因素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关系均具有显著影响。城市化水平对两类产业互动关系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倒U型特征,现阶段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脱节对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制约。产业的空间集聚发挥创新集聚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增强产业间的创新要素流动与共

33、享,有效促进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发展。政府对新兴产业科技活动的资金支持对两类产业的互动无显著影响,新兴产业创新扶持政策需要调整与创新,新兴产业创新动力不足现象突出。区域研发经费投入推动产业间技术外溢,显著提升了两类产业的互动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对产业互动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这也印证了我国两类产业自我服务、自我循环的累计特征在经济发达区域表现得更为明显的事实。人力资本未能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良性互动,各地区应着力解决新兴产业低端化发展问题,消除两类产业对人力资源争夺带来的消极影响。(2)就东、中、西部细分区域而言,各外部因素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关系的影响与全国整体表现有所不同,呈现

34、出一定的区域差异。东部城市化水平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挥正向效应的范围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对于处在倒u型曲线拐点右侧的省市,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应放在结构转型上;对于拐点左侧的省市,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城市化水平可以有效促进产业互动。在产业集聚处于较高水平的东部和较低水平的西部,产业空间集聚对两类产业的互动均发挥了正向效应且在西部更为显著,作用也更为强烈;中部地区产业集聚处于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的过渡阶段,产业集聚过程中的“过度集聚”和“生产要素拥挤”等集聚负效应对两类产业互动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东部地区,政府资金支持对两类产业互动具有正向影响,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具有负向影响,但都不太显著。从提

35、升资金效率来讲,对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经费支持的重点应放在东部,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应加强创新扶植方式与政策的创新,解决企业自身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中部和西部区域研发总体投入强度的提升能显著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良性互动,其中西部地区产业的转型对技术的需求更迫切;东部地区新兴产业同构化现象相对突出,存在新兴产业重复研发等资金浪费现象。东部经济发展水平对两类产业互动的影响表现出倒u型特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亟需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来拓展两类产业有效互动发展的空间;中部各省市现阶段经济发展与产业互动关系协调,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区域内两类产业的良性互动;西部地区新兴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于传统产业

36、,制约了两类产业的有效互动,抑制了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人力资本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的负效应在中部和西部更为显著,说明相对于区域自身发展水平,新兴产业发展的低端化发展对两类产业互动的负面作用在中西部两大区域表现更为突出。(3)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在城市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要强化城市功能结构转型,致力于打造最有利于产业创新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形成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螺旋式上升的产城协同发展模式。优化产-17万方数据业空间布局,合理引导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集聚发展,尤其是要克服新兴产业培育过程中的地方保护、重复建设、分工扭曲等问题,减少乃至杜绝非合意的区域内及区域间产业同构现象;同时

37、,重视营造集群内产业间的竞争与合作环境,避免生产要素拥挤和过度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摒弃盲目的政府资金投放行为,鼓励和引导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培育和增强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核心技术,引导新兴产业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渗透、改造和提升,实现产业间技术创新链接和产业技术基础的协同创新。多措并举化解新兴产业低端化与区域同构问题。统筹制定新兴产业区域发展规划,建立区际产业沟通协调机制;变革发展模式,重视和开发国内市场,推动中国新兴产业企业向高端产业高端环节的攀升,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根除新兴产业低端化发展与传统产业拼抢人力资源的负面影响,有效发挥人力资本在产业结构升级

38、中的作用,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171。参考文献:1吴利华,闫焱高技术产业对传统工业的波及影响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1(6):49522张倩男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研究基于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2):63663马亮,惠树鹏我国高技术产业与传统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6):94964赵玉林,汪芳我国高技术产业关联效应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1):6135熊勇清,李世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研究f J财经问题研究2010(10):38446陆立军,于斌斌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演化及政府行为:理论与

39、实证J中国软科学,2012(5):28397梁军,赵方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关系研究中、东、西部投入产出表的动态比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1):52588梁军,赵方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的区域变异与变动趋势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实证研究J产经评论,2014(5):5一169李少林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基于省际空间计量模型的经验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5(2):253210汪斌,徐士锋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发展研究述评J浙江社会科学,2006(1):19720111尹中升,孟祺产业集聚与新兴产业成长关系研究J经济纵横,2011(5):1820,9512金雪军,章融,章华城

40、市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3(7):10210613郭晓丹,何文韬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R&D补贴信号效应的动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1(9):889314任国强,孟凡军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R&D溢出的比较研究基于经济权重矩阵视角J软科学,2015(1):293215刘志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化:基于“链”的经济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2(3):91716邹艳芬,陆宇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构隐患、内因探究及其政府规制行为J改革,2013(5):425017贾根良技术革命浪潮与我国产业升级的艰难选择J经济导刊,2014(5):586118任保全,王亮亮战略性新

41、兴产业高端化了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3):3855(责任编辑:张勇)(上接第12页)估计了外源技术引进对我国工业结构高级化的长期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进口技术外溢对我国工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作用最为显著,其次为直接技术引进,而外资技术外溢对我国整体工业结构高级化具有负向作用。(2)进口技术溢出均显著促进了各部门工业结构的高级化,且各工业部门技术水平越高,其正向作用越强;直接技术引进对各部门工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性。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持续增强各工业部门尤其是中高技术和高技术部门的进口力度,优化工业产品进口的技术结构。中高技术和高技术部门的进口产品能够带来

42、先进技术,对进口国的技术进步产生正溢出效应,且技术水平越高,溢出效应越强。所以我国应不断提高中高技术和高技术水平产品进口的比例,并加强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以保证对进口技术溢出更好的吸收。调整直接技术引进结构,限制中低端技术引进,鼓励引导企业对中高端技术的引进和学习。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提升,中低端技术引进对我国工业结构高级化并无显著作用,而在同发达国家技术水平存在差距的条件下,中高端技术的引进能显著促进我国工业结构高级化;同时,改善外资的投资结构,引导外资由中低技术部门向中高技术部门转移,不仅可以提高引进外源技术的水平,同时能18够带动中高技术部门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体工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参考文

43、献:1王岳平开放条件下的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256632郭克莎中国:改革中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M上海三联书店,19961261323陈长缨顺应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我国技术进口政策我国技术进口的研究J国际贸易,2014(3):18264Van Elkan RachelCatching Up and Slowing down:Learning andGrowth Patterns inOpen Econom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6(41):95一1115赵文军,于津平贸易开放、FDI与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

44、式基于30个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2(8):18316高凌云,王洛林进13贸易与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学(季刊),2010(1):3914147Lee JayminTechnology Import and R&D Efforts of Korean Manufactufing Finn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6(50):1972108伍江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弱化的理论分析J软科学,2007(6):25299吴延兵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8):5164(责任编辑:辜萍)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