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研究——基于脱钩理论与lmdi分解的实证分析-李晨.pdf

上传人:1890****070 文档编号:112597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0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研究——基于脱钩理论与lmdi分解的实证分析-李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研究——基于脱钩理论与lmdi分解的实证分析-李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研究——基于脱钩理论与lmdi分解的实证分析-李晨.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6年第6期 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16 No6doi:103969jissrr 10007695201606043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研究基于脱钩理论与LMDl分解的实证分析李 晨,迟 萍,邵桂兰(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摘要:利用脱钩理论分析20012013年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之间脱钩关系的变化轨迹,进而采用LMDl分解法对远洋渔业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解,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与碳排放强度效应3方面探究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响应关系的深层次原因

2、。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3年间,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并不稳定,但近3年均处于增长负脱钩状态,因此远洋渔业的减排行动势在必行;在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中,规模与碳排放强度的贡献值近年来均在不断增大,而产业结构的贡献值出现负值。基于实证结果及行业发展现状,提出推动远洋渔业装备转型升级、加快海外基地建设以促进产业链延伸以及探索远洋渔业碳平衡交易制度等对策建议。关键词:远洋渔业;碳排放;响应关系;脱钧理论;LMDl分解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6)06023306Research on the Responsive Relationsh

3、ip between Chinas Deepsea FisheryCarbon Emissions and Industry Economic Growth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Decoupling Theory and LMDI Decomposition13 Chen,CHI Ping,SHAO Guilan(School of Economics,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Abstract:According to decoupling theory,this paper anal

4、yzed the chan舀ng trajectories of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Chinas deepsea fishery carbon emissions and its industry economic growth during 20012013Furtheradopting LMDImethod,the paper decomposed the driving force of deepsea fishery carbon emissions and explored the underlying causesof the respo

5、nsive relationship from the effect of scale,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Result shows thatduring 200 1201 3the respons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deepsea fishery carbon emissions and its industry economie growth is not stable but it is in the state of incremental negative deco

6、upling in the latest three yearsThus we mustmake carbon cuts in the deepsea fishery industryAmong the driving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the contribution valueof scale and carbon intensity is increasing during recent years while the contribution valu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goes nega-tiveBased on t

7、he empirical results and present developing status of the industry,some suggestions like promoting the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deepsea fishery equipment,extending industrial chain through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etion of oversea bases and exploring the carbon balance trading system were propo

8、sedKey words:deepsea fishery;carbon emissions;responsive relationship;&coupling theory;LMDI decomposition1研究背景远洋渔业作为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海洋权益、经济利益与食品供应等许多方面的安全保障,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出于对远洋渔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早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时我国就提出要“支持和壮大远洋渔业”;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重点提出“要积极稳妥发展外海和远洋渔业”。今年正值我国远洋渔业发展30周年,30年来我国远

9、洋渔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年产量比起步时增长近800倍,收稿日期:20150427修回日期:2015071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海洋渔业经济低碳化实现机制研究”(t IBJY06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域承载力视角下海洋渔业空间布局优化的模型及应用” (71273247);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我国海洋优势产业培育及发展战略研究”(1IJJD790041);山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山东现代航运服务业创新路径及保障机制研究”(2014RKE29033)万方数据234 李晨等: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研究基于脱钩理论与LMDl分解的实证分析总产值更是达

10、到起步时期的4 000多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的今天,远洋渔业因其对能源的高度依赖而产生的巨大碳排放正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据相关估计表明,远洋渔船氮化物及硫化物的排放分别占全球的1530和57,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总和占全球的36j。而碳排放增多引致的温度上升正在改变着海洋的盐度、含氧度、水文结构和海流等物理属性,加速海洋酸化与海平面上升,导致渔业资源状况的恶化,并将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长期的灾难性影响。现阶段我国海洋捕捞业单位产值的碳排放量为206 kg元,是农、林、牧、渔、水利行业平均水平的34倍j。我国海洋捕捞业过高的碳排放值引起了部分国内学者开始围绕

11、海洋捕捞业燃油消耗与节能减排等方面展开研究,如:徐胜等3 I通过分析发现,渔业捕捞能耗占整个渔业经济总能耗的比例已高达70,认为捕捞业是推高渔业经济平均能耗的主要因素,是渔业节能减排的关键领域,此外由于渔船柴油机废气的排放会造成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等严重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加速渔业科技推广、建立渔业减排碳基金等方式推动渔业经济低碳化的实现;岳冬冬等M o根据捕捞作业方式的不同,对我国海洋捕捞渔船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和分析,发现刺网、拖网和围网属于高温室气体排放型作业方式,并提出应通过建立海洋捕捞退出机制、补偿机制等措施,逐步构建以生态优先为基础的海洋捕捞渔业可持续发展机制;邵桂兰等1

12、认为高效捕捞是我国海洋渔业经济低碳化的重要目标之一,要着力提高捕捞渔船的更新换代与减排能力,使用风能等新能源技术实现捕捞船只低碳化技术。综上可以看出,学者们多数认为我国目前海洋捕捞业碳排放与行业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挂钩”现象,即海洋捕捞业与其碳排放保持同步增长趋势,而对于远洋渔业这一海洋捕捞业中的典型,却少有专门的针对性研究。那么,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与其行业经济增长之间究竟具有怎样的耦合关系?什么因素是造成远洋渔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我国又如何能在促进远洋渔业发展的同时使得其碳排放量保持基本不变甚至减少?本文将在20012013年的时间范围内,借助脱钩理论及LMDl分解法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

13、。2远洋渔业碳排放估算及数据来源在建立脱钩模型之前,需要先估算出20012013年间我国远洋渔业每年产生的碳排放量。本文中碳排放是指广义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但为便于衡量,结果中将根据不同气体的温室效应统一换算为CO,排放量。借鉴岳冬冬等H1对我国海洋捕捞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本文对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的估算思路如下:第1步,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我国远洋渔船的年末拥有量数据及农业部发布的国内机动渔船油价补助用油量测算参考标准,估计出每年远洋渔船的燃油消耗量。其中,国内机动渔船油价补助用油量测算参考标准以渔船主机总功率和年平均作业时间为基本测算标准,并根据海洋捕捞业作业类型的不同确定的补助用

14、油系数如表1所示。由于不同作业类型下远洋渔业的具体数据难以获得,因此本文在根据远洋渔船总功率估算其燃油消耗量时,用油系数取各种作业类型下的系数平均值0399。表1 海洋捕捞渔船按作业类型划分的补助用油系数第2步,利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以下简称清单指南)中的计算方法,将燃油消耗量转换成不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清单指南中将渔业捕捞作为移动源的燃烧,且主要讨论渔船所排放的CO:、CH。和N:0这3种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同时建立了相应的温室气体估算公式:GHG。燃油消耗量排放因子i柴油平均低位发热量 (1)其中,i表示不同的温室气体,GHG为温室气体排放量。此外根据清单指南,远洋渔

15、船发动机类型所对应CO:、CH。和N:0的排放因子分别为74 100kgGJ、7 kgGJ与2 kgGJ,根据我国现行的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08)中公布的数据,柴油平均低位发热量为42 652kJkg。第3步,运用IPCC在2007年报告中公布的全球变暖潜能值指标(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将其他温室气体统一转化为CO:排放量。该指标是在100年的时间框架内,各种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对应于相同效应CO:的质量,计算CO,排放量的公式为:3C=GHG。X GWP。 (2)其中,c代表CO:排放总量,GHGi为第二步计算得到的3种温室气体排放量,

16、GWP,为3种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能值。根据IPCC报告中的数据显示,CO:、CH。和N:0这3种气体的GWP分别为1、25和296。经过上述3步,可以计算得到2001-2013年我国远洋渔业的碳排放量如表2所示。万方数据李晨等: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研究基于脱钩理论与LMDl分解的实证分析 235表2 2001-2013年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量估算值万t!魁鎏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碳排放量 14 917 140 387 129 774 134 982 137 378 111 590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加ll

17、 2012 2013108 570 99 884 109 526 116 413 125 064 149 179 201 089碳排放量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远洋渔业的碳排放量在2001-2013年的13年中,以2008年为界呈现出两种明显不同的变化趋势:2008年以前,我国远洋渔业的碳排放量呈现缓慢下降的态势;而2008年以后,远洋渔业的碳排放量开始出现相对快速的增长,到2013年时达到了2008年的两倍。3远洋渔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分析31 脱钩的概念及脱钩模型介绍首先,就“脱钩” (Decoupling)这一概念而言,其最早出现于物理学领域,用来表示相互联系的变量之间响应关系淡

18、化甚至完全脱离的现象。而首次将脱钩分析应用于环境与经济学领域是源于OECD组织对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以来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高度依赖关系的研究旧J。该研究发现,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初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表现出同步上升趋势;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能源消费增长速度逐渐慢于经济增长速度,甚至出现相反的变动趋势,并将这种变动现象称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脱钩”。此后,国内外学者主要用脱钩指标来反映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不同步变化的程度,旨在反映资源消耗、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不确定关系7一川。目前主要的脱钩研究模型有两种:第一种是OECD组织提出的基于期初值和期末值的脱钩因子模型3。;第二种是Tapio

19、基于增长弹性变化提出的脱钩指数模型014。Tapio模型综合考虑了相对量变化与总量变化2个指标,并采用以时间为尺度的弹性分析方法来反映变量间的脱钩关系,克服了OECD脱钩模型在基期选择上的困难,进一步提高了脱钩测度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因此在实际中的解释度和应用性更强。Tapio模型采用“脱钩弹性”重新定义了脱钩概念,构建的脱钩模型如下:CC占2丽 (3)其中,占为脱钩弹性,c为地区CO:排放量,G为地区经济总产值。进而依据等式右边变量的变化方向及弹性值大小,Tapio模型区分了负脱钩、脱钩及连结3大类脱钩状态,具体划分如表3所示。表3 Tapio模型定义的脱钩状态分类从表3可以看出,强脱钩代表经

20、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状态达到最佳,而强负脱钩则是最不理想的状态。本文将以2001-2013年为时间范围,基于对Tapio模型的改进,针对我国远洋渔业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进行研究,同时引入LMDl分解模型对造成远洋渔业碳排放增加的因素进行分解,以探寻影响远洋渔业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并力求找到远洋渔业发展与碳排放的耦合规律,从而为制定和实施有关降低我国远洋渔业捕捞能耗,实现渔业经济低碳化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32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的实证分析考虑到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因此将公式(3)Tapio模型中的碳排放及产值都界定在远洋渔业这一行业领域,则Tapio模型可转化为

21、以下形式:CC占2丽 (4)其中,s与c分别代表脱钩弹性与远洋渔业CO,排放量,y代表远洋渔业总产值,产值数据来源于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和中国渔业年鉴。依据Tapio模型中对脱钩状态的划分及上文中计算出的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总量,可以通过公式(4)计算得到2001-2013年间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变化趋势,如表4所示。表4 2001-2013年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判别观察表4可以发现,20012013年间,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并不稳定,其中,2002、2003与2007年均处于最佳脱钩状态,万方数据236 李晨等: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与

22、行业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研究基于脱钩理论与LMDl分解的实证分析即强脱钩状态,说明这3年远洋渔业的产值增加,而其碳排放量却在减少;而2001、2005与2009年这3年的脱钩状态最不理想,均处于强负脱钩状态,说明在远洋渔业产值减少的情况下,其产生的碳排放量反而上升;此外,就最贴近目前情况的2011、2012与2013年所呈现的结果而言,它们均处于增长负脱钩状态,说明近年来虽然我国远洋渔业的产值增加,行业发展情况有所转好,但与此同时碳排放量也在大幅上升。4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的LMDl分解上述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并不理想,那么,哪些因素是造成我国

23、远洋渔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我国远洋渔业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形成脱钩关系?下面将运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进一步探究影响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响应关系的深层析原因。41 远洋渔业碳排放因素分解的Kaya模型在进行碳排放驱动因素的LMDl分解前,需要先建立分解模型。本文以Kaya恒等式为基础,建立远洋渔业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Kaya恒等式是由日本学者Yoichi Kaya【15在IPCC的一次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的,该等式建立了人口、经济与政策等因素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之间的联系,其基本表达式为:C=POP筹志 (5)其中,C、POP与GDP分别代表CO:排放量、国内

24、人I=I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运用Kaya恒等式的思想并结合远洋渔业碳排放这一研究对象的特点,对式(5)进行改进。正如在碳排放优化技术不变的前提下,人口增加引致的更多住房、交通等需求很可能致使碳排放增加,在远洋渔业捕捞技术不变的前提下,为增多渔获量常需要增大渔船功率甚至增加渔船数目而使得碳排放增加,因此对应于式(5)中的人口因素,远洋渔业产量很可能是导致其碳排放增多的重要原因。此外,衡量人类活动产出价值的主要变量为GDP,而衡量远洋渔业产出价值的主要变量为产值,故以远洋渔业产值替换式(5)中的GDP,得到下式:c咖吉号 (6)其中,C、Q、Y分别表示我国远洋渔业的CO:排放量以及远洋渔业的总产量

25、与总产值。进一步地,产量Q可以代表远洋渔业的规模特征。又考虑到远洋渔业产业链的延长及优化可极大提升单位产量的产值,因此远洋渔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度也可以通过单位产量的产值加以反映,故用YQ代表远洋渔业的产业结构特征,而单位产值的碳排放CY则可以代表远洋渔业碳排放强度特征。42远洋渔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的LMDl分解在式(6)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通过因素分解模型考察各变量对远洋渔业碳排放的影响程度。虽然因素分解模型有很多,但绝大多数分解都因存在残差项而致使量化结果的可信度下降,因此本文选取了能消除残差项的LMDI加和分解法来对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6|,则第t期远洋渔业碳排放相对于基期的差值与比

26、值可分别表示为:C=C一Co=CQ+C善+C导+C。d(7)D=知=DQD吉D号D。d (8)定义AC。表示远洋渔业从基期到t期仅有产量变化而其他因素均未变化时导致碳排放相对于基期所发生的变化,即规模对碳排放变化的贡献值,则C*C导分别表示远洋渔业的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对碳排放变化的贡献值;同理,定义DD丢与D喜分别表示远洋渔业规模、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对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率;AC。与D。为分解余量。继而对式(7)中等号右侧的所有因素进行无残差分解,各因素贡献值的求解公式如下:ACo=L(C,co)(1nQ一lnQo)c号2(c。,co)(1n分乩卉 9)AC_c,=(C,co)(In号一In云

27、C。d=0式(9)中的对数平均函数L(c,co)定义如下: 讹。叫秀舅一,【 oct:co:0若贡献值大于0,则表示该因素对远洋渔业碳排放有拉动作用;反之,则有抑制作用。接下来对贡献率进行求解,先将式(8)两边取对数,可得下式:lnD=In知=lnDQ+lnD上。+lnD_cy+lnD。d (11)比照式(7)与式(11),设对应各项成比例,可得下式:丽lnDlnD矿o_碡lnDr_r=碡lnD_c=瓦lnDr,dA C_r A C (12)C C。 C上 “ ”一7又由式(8)知丽lnD=篆等,因此各因素贡献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妒唧(号警x ACo)。_。r=exp(号芋嵋) (13)。睾=e

28、xp(等c号)C耐=1万方数据李晨等: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研究基于脱钩理论与LMDl分解的实证分析 237类似上述对贡献值的判断方法,若贡献率大于1,则表示该因素对远洋渔业碳排放有拉动作用;反之,则有抑制作用。代入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与中国渔业年鉴中远洋渔业的产量、产值数据与上文中计算出的远洋渔业碳排放量,得到各因素的贡献值、贡献率及对应的脱钩状态如表5所示。表5 2001-2013年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驱动因素贡献值、贡献率及脱钩状态观察表5可以看出,首先,远洋渔业碳排放强度的贡献值和贡献率的大小与当年的脱钩状态存在明显的一一对应关系。具体表现为:当远洋渔业发展与碳排放为脱钩

29、关系时,碳排放强度的贡献值为负值且贡献率小于1,表明这些年份中远洋渔业碳排放强度对其碳排放增加具有抑制作用,处于此状态的年份有2002、2003、2004、2006、2008与2010年;当远洋渔业发展与碳排放为负脱钩关系时,碳排放强度的贡献值为正值且贡献率大于1,表明这些年份中远洋渔业碳排放强度对其碳排放增加具有拉动作用,处于此状态的年份有2001、2005、2009、2011、2012与2013年。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碳排放强度贡献值的均值为负,但从201 1年以来其贡献值却均处于急剧上升的趋势,说明现阶段亟须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远洋渔业碳排放强度。其次,就远洋渔业规模与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贡

30、献值与贡献率来看,虽然它们与脱钩状态的对应关系并不十分显著,但从代表13年间整体状况的均值结果来看,二者对远洋渔业碳排放的贡献值均为正值且贡献率均大于1,说明这二者对远洋渔业碳排放的拉动作用较强,其中尤其是规模效应,除个别年份出现过负值外,其贡献值均为较大的正值,且从2010年以来一直在拉动远洋渔业碳排放的增加;而从产业结构效应来看,虽然其贡献值和贡献率的均值结果与规模效应的情况类似,但其近2年来对碳排放的贡献值却均为负值且贡献率均小于1,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我国近期所采取的促进远洋渔业产业链延伸及市场开拓等产业结构优化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5结论与对策建议本文引入脱钩理论分析了2001-2

31、013年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响应关系,并进一步运用LMDl分解法建立了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从远洋渔业的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与碳排放强度效应3个方面探究了其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响应关系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2001-2013年间,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并不稳定,脱钩与负脱钩的情况常交替出现,但近3年均处于增长负脱钩状态,且脱钩弹性在不断增大,说明虽然近年来我国远洋渔业产值增加,行业发展情况有所转好,但与此同时碳排放量也在大幅上升,因此远洋渔业的减排行动势在必行。在远洋渔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中,碳排放强度的贡献值和贡献率的大小与当年的脱钩状态存在

32、明显的一一对应关系,且值得注意的是,碳排放强度的贡献值从2011年以来一直处于急剧上升的趋势,这说明现阶段亟须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远洋渔业碳排放强度。此外,从13年间的均值结果来看,远洋渔业规模与产业结构对其碳排放的拉动作用均较强,但细化到近年情况,二者的情况略有差异:远洋渔业规模的贡献值仍显著为正且在不断增大,而产业结构的贡献值却已连续两年出现了较大的负值。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及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第一,加大对远洋渔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其装备升级换代。根据国家长远利益需要和远洋渔业战略规划,在原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新的相关措施,落实配套支持资金以加快船舶装备更新和升级换代

33、。具体来说,可以选择一批具有较好发展基础的大型骨干企业,由政府安排专项补贴或注入资本金,建造及更新节能先进甚至是使用新型能源的渔船,尽快淘汰老旧船舶。第二,加快远洋渔业海外基地的建设步伐,进一步促进产业链延伸及市场开拓。以政府经济援助与境外渔业资源开发相结合的模式,重点支持在渔业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潜力的国家,加快海外渔业码头、加工厂、冷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海外配套基地,在延长优化产业链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因渔船需对捕获物长时间冷藏所产生的大量碳排放。第三,进行制度创新,构建远洋渔业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低碳渔业,理念先行。传统发展模式下远洋渔业污染排放成本过低,经济主体缺乏减排增效的动力,更缺乏

34、促进低碳渔业技术创新的现实需求,因此要加快建立和实施以碳基金和生态补偿基金为核心的碳平衡交易制度,以制度创新对远洋渔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形成倒逼机制。(下转第244页)万方数据244 皮庆等:基于PSR模型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应用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城市圈环境压力较大,近年来武汉、孝感市积极采取响应措施,如武汉市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在全市范围内加强环境监测、严格控制总量减排,万元GDP能耗从2008年的118下降到067左右,万元GDP的COD排放量从2008年的383下降到2013年的t71,另外在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方面也取得很大的成效,同时加大环保投资,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医

35、疗服务水平,这些措施都使武汉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有效地提高了环境承载力,但武汉市2013年空气质量指数(AQI)达标率仅为438,空气质量还有待改善。参考文献:1崔凤军环境承载力论初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5(1):76802SCHNEIDER D,The carrying capacity concept as a planning toolDChicago: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2008:22593FURUYA K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n all aquaculture groundof

36、seaweed and shellfish in northern JapanJ 1Determining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 coastal and marine areas:progress, constrainls and future optionsPEMSEA Workshop Proceedings,2003(11):52594林婧,董成森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l(33):3638435孙玉军,王如松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0(4):5645666洪阳,叶文虎可持续环境承载力的度量及其

37、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8(3):576l7彭再德,杨凯,王云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初探J中国环境科学,1996(1):6108唐剑武,郭怀成,叶文虎环境承载力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1997,17(1):699崔风军城市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8,13(1):586210曾维华,杨月梅,陈荣昌等环境承载力理论在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6):273112131415161718192021曾维华,杨月梅环境承载力不确定性多目标优化模型及其应用以北京市通州区区域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08(7)

38、:667672汤晓雷,刘年丰,李贝,等单因子超载的综合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4):707l汪彦博,王嵩峰,周培疆石家庄市水环境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3):2627王金南,于雷,万军,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2013(6):1147一1151王奎峰,李娜,于学峰,等基于PSR概念模型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山东半岛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14(8):21332139刘树锋,陈俊合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资源科学,2007(1):99105成金华,冯银我国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

39、设计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30一37刘子刚,郑瑜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区域水生态承载力研究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1(6):10831088熊建新,陈端吕,谢雪梅基于状态空间法的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12(11):138142张燕,徐建华,曾刚,等中国区域发展潜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关系分析J资源科学,2009(8):13281334杜勇,皮庆。湖北省各市(州)土地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性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3):6065作者简介:皮庆(1989一),男湖北黄冈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王小

40、林(1974一),男湖北天门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工程、能源经济学。成金华(1962一),男,湖北黄冈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学与生态文明建设。谈艳(1989一),女,湖北黄石人,硕士,中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会计。(上接第237页)参考文献:1张祝利,王贤瑞,丁建乐国内外捕捞渔船碳减排技术发展状况J渔业现代化,2013(2):7l一752张祝利,王玮,何雅萍我国渔船作业过程碳排放的估算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6):8488523徐胜,张鑫碳金融对我国现代渔业经济发展支持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0(5):ll194岳冬冬,王鲁民,王

41、茜,等我国海洋捕捞渔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与效率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3(8):8738765邵桂兰,孙婧我国海洋渔业经济低碳化战略研究J东岳论丛,2013(11):1041076ANTON JDecoupling:8 conceptual overviewMParis: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2001:13427JUKNYS RTransition period in Lithuaniado We move to sustainabilityJEnvironmental ResearchEngineerin

42、g and Management,2003,4(26):498CHMENT F,PARDO ADecoupling factors on the energyoutputlinkage:the spanish caseJEnergy Policy,2007,35(1):5225289彭佳雯,黄贤金,钟太洋,等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研究J资源科学,2011(4):62663310李波,张俊飚基于投入视角的我国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研究J经济经纬,2012(4):273111王艳红,罗洎电能结构、电力工业排放与经济增长基于脱钩视角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19):211-215

43、12刘爱东,曾辉祥,刘文静中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间脱钩关系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7):738l13SECRETARIAT OIndicators to mere decoupling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 from economic growthJ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2(1):21122214TAPIO PTowards a theory of decoupling:degrees of decoupling inthe EU and the case of road Ila侬C in Finland between

44、 1970 and 200lJTransport Policy,2005,12(2):13715115 1 YOICHI KImpact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on GNP growth:interpretation of proposed scenariosRPresentation to the energyand industry subgroup,response strategies working groupParis:IPCC,198916ANG B WThe LMDI approach to decomposition analysis:a practi-cal guideJ。Energy Policy,2005,33(7):867871作者简介:李晨(1982一)女,山东青岛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海洋经济。迟萍(199l一),女,山东烟台入,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邵桂兰(1963一),女,山东青岛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区域经济、海洋经济。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