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1228048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中语文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知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语文知识 初中语文学问大全 一我国古代女子别称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对妇女有许多代称,这些代称大多是从妇女的容貌和服饰两方面着眼的,在此作简要介绍。 一、红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二、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如唐代韩愈醉赠张祕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三、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隐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 四、粉黛。本指妇女涂在脸上的白粉和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喻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五、蛾眉。本指女子

2、瘦长而弯曲的眉毛,借为美人的代称。如唐代高适塞下曲:“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 六、红颜。本指妇女漂亮的容颜,也代指美女。如清代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七、裙钗。因妇女著裙插钗,因此称妇女为裙钗。如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八、巾帼。本指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成为妇女的代称。如清代湘灵子轩亭冤赏花:“新世界,旧乾坤,巾帼英雄叫九阍。” 二 我国古代文章体例 古代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历史散文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史书,它要求照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务,不允许实行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在我国古代,史籍特别发达,其中有很多闻名的名书,如史

3、记、资治通鉴等。这些史籍,有的记载的年头跨度大,有的记载的内容庞杂,因此,在编写的过程中,总是按肯定的体例加以编排。一般来说,依据编排的线索,可以将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假如在编写中是以国家为单位来分别记叙的,称国别体;依据编排的年头跨度状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下面对史书的有关体例作简要说明。 1编年体。主要特点是以年头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务。如左传、资治通鉴等。 2纪传体。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务。创始人是西汉的司马迁,他的史记就是纪传体史书。 3纪事本末体。主要特点是以事务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纳这种体

4、例。 4国别体。主要特点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务。如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撰,共分十二国策。 5通史。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务。如史记。 6断代史。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事实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 三下面对我国古代几部闻名的史书作简要介绍: 春秋: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说明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

5、左氏传,简称春秋。 资治通鉴: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北宋司马光等人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上自传闻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著。 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是分国记载一些重要史事的国别史史书,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内容上起汉高祖元年,

6、迄于新莽地皇四年,共二百多年的历史。全书由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组成,计100篇,由东汉班固撰写。 四成语趣解 最有学问的人博古通今 最怕寒冷的人毛骨悚然 最荒芜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难听的歌曲陈词滥调 最绵长的口水垂涎三尺 最高大的超人顶天立地 最难治的疾病肝肠寸断 最怪异的动物虎头蛇尾 最美丽的帽子堂而皇之 最反常的天气青天霹雳 最无望的前程山穷水尽 最神奇的行动神出鬼没 最遥远的地方天际海角 最宽敞的胸怀虚怀若谷 最昂贵的时间一刻千金 最为吝啬的人一毛不拔 最急速的流水一泻千里 最狭窄的海洋一衣带水 最丰厚的稿酬一字千金 最坚实的工事坚如磐石 五对联故事 1.前思后想看左传书往右翻

7、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拋 相传湖北有个叫“贼二爷”的穷书生,县官想找碴,有意请“贼二爷”和众乡绅到黄鹤楼吃西瓜,县官出了上联,无人以对,“贼二爷”即应下联,顺手把西瓜皮朝县官身上甩去。 2.水底月是天上月 眼中人是面前人 (宋代寇准出上句,杨大年对下句) 3.千年老树为衣架 万里长江作浴盆 明朝解缙七岁時,随父亲去长江洗澡,父亲脱下衣服掛在老树上说了上联, 解缙即答了下联。 4.四水江第一,四时夏其次,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其次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上联为张之洞,下联为梁启超) 5.鞭打黄牛背 棍戳黑狗牙 一私塾先生课余闲走,脱口而念出上联,正好被迎面而

8、来的讨饭小孩听见, 接口应了下联。 6.武侯祠的楹联 武侯祠遍及我国各地,其中最出名、至今保存最好的是南阳和成都的两祠。两祠中的两幅楹联,令人回味。 其一(南阳武侯祠): 收两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思三顾; 取西蜀,征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木土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幅对联奇妙地运用数字,对得工整,概括了诸葛亮出山后27年的戎马政治生涯,综合了世代传闻的种种事迹。 其二(成都武侯祠):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幅对联道出诸葛亮治政治军的阅历和他的高远境界。他的用兵之道,以功心为上,功城为下;治蜀采纳严刑

9、峻法,使蜀中风化肃然。 7.三味书屋 周树人幼年时,在私塾“三味书屋”读书,当然那时他还未用“鲁迅”这个笔名。 一天,老师出了个对子让学生们对,上联是“独角兽”。 学生们纷纷对下联:“两头蛇”、“八脚虫”、“九头鸟”、“六耳猴”又有一学生对“四眼狗”,老师越听越气。 这时周树人对道:“比目鱼。” 老师回嗔作喜,连说对得珠联壁合。 8.巧用词牌 苏东坡有一次出上联: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苏小妹对: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9.朱元章的妙联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另对:江上红霞,江染红霞霞染江 珠落碧荷,珠滚碧荷荷滚珠 10.英雄气概 这是李自成作

10、的联: 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天昏云暗,须臾不见旧江山。 11.梅子酸牙有个叫伍文定的人与一个知府出游,见一家墙头露出一张少女的脸,知府出对子说:“墙内桃花,露出一枝难入手。”伍文定对道:“园中梅子,不消几个便酸牙。”清梁章钜巧对录 12.爱铜钱 吴地有个人叫马承学,很喜爱骑马奔驰。他的挚友钱同爱便出个对句与他开玩笑说:“马承学,学乘马,汲汲而来。”马承学应道:“钱同爱,爱铜钱,孜孜为利。”对完后补充说:“这只是为了对仗工稳,并不敢讥笑老兄。”清梁章钜巧对录 13.医生对有个医生,自夸很擅长对句。有一次,他到一个达官家里去,主子正用绸缎裁衣,便指着锻料出句说:“一匹天青缎。”医生对道:“六

11、味地黄丸。”主子很兴奋,把医生请进内院款待,并出“避暑最宜深竹院”七字让他对。医生立即对道:“伤寒莫妙小柴胡。” 正应对之间,突然闻到微风吹来的一阵花香,主子便出句说: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医生对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清梁章钜巧对录 14.无钱赎当头旧时送到典当铺去当的货物叫“当头”,如期用钱赎出来就叫“赎当头”。又古有“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的对子。有个人典当了东西,换了几个钱去赌博,进了赌场,手提着钱串说道:“万事不如钱在手。” 旁边立刻有人应道:“一年几见赎当头。”清梁章钜巧对录 15.双月与半风有个人同挚友一块回家来,正碰上妹妹在窗前捉虱子。妹妹出对子说

12、:“阿兄门外邀双月(朋)。”哥哥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风”之繁体为“風”,“半风”隐指“虱”字)。” 清梁章钜巧对录 16.刻意求对有个人作了一首百韵诗献给他的上司,其中有一联写道:“舍弟江南没,家兄塞北亡。”上司看了,动了恻隐之心,说:“真没想到你家里的灾祸竟到了这种地步!”这人却回答说:“实无其事,我哥哥也没死,弟弟也没亡。我只是为了追求诗句对偶贴切才这样写罢了。”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就戏谑他说:“你还不如写上爱妾眠僧舍,娇妻宿道房呢。若这样写,还可以保全你兄弟的性命啊!”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17.不改父业 一个衙役突然成了暴发户,就想方设法地供给他的儿子读书,还特地为他请了教书先生,

13、为的是将来能改换门庭,光宗耀祖。无奈他的儿子已学会了做衙役的行当本色,终究难以变更。 一天,这个衙役的哥哥手持羽扇踱步走来,教书先生就趁机出了上句让学生对下句:“大伯手中摇羽扇。”学生对出:“家君头上戴鹅毛。”先生无奈,只得又出六字对;“读书作文临帖。”学生忙对:“传呈放告排衙。”先生又出五字对:“读书宜朗诵。”学生对道:“喝道要高声。”先生又出四句对:“七篇古文。”学生又对:“四十大板。”先生越听越有气,就责骂:“打胡说。”学生以为又是让他应对,就赶忙答:“往下站。”先生更生气了,骂道:“放屁。”学生立刻对出:“退堂。”先生见学生实在无法引导,就只得无可奈何地用鼻子“哼”了一声,学生很机智,

14、当即对出下句:“喝。”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18.朱督学书联杜后门 清代有一姓朱的督学,浙江人。一年,回浙江监考,为防同乡来走后门,便书一联,悬于堂上:“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皆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 19.蒲松龄落第自勉 蒲松龄少时几次赴考都名落孙山,于是愤而放弃科举转而著文。为激励自己,书一联刻于铜镇尺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0.徐广文明代人徐广文,性情狂放,善调谑,机灵聪敏。他年轻时,曾与侍御唐万阳一起游历。 一天晚上,二人坐在灯下,广文打瞌睡,万阳将他叫醒,并出句子让他对。上句说:“眼皮堕

15、地,难观孔子之书。” 广文对句说:“呵欠连天,要做周公之梦。”万阳听了大笑。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21.于谦对僧人 明大臣于谦年幼时,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双角。有一天他在学馆玩,僧人兰古春见到后,逗他说:“牛头喜得生龙角。”于谦马上对出下句:“狗口何曾出象牙。”兰古春听了感到很惊异。 于谦回家后对母亲说:“以后不梳双髻了。”过了几天,兰古春又过学馆,看到于谦已梳成三角发髻,又逗他说:“三角如鼓架。”于谦又对道:“一秃似擂槌。”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22.戴大宾妙对 戴大宾八岁时在学校里,老师指着厅上的椅子出对说:“虎皮褥盖学士椅。”大宾马上对道:“兔毫笔写状元坊。”老师很惊异。 十三岁时,戴大宾在乡试

16、中得中,有个做官的来访谒他父亲,见大宾在庭院嬉戏,还是个稚童,以为不过是个小学生,就出对子试他说:“月圆。”大宾即对道:“风扁。”那人问:“风怎么会扁?”大宾答道:“一有缝就钻进去,不扁怎能做到?”那人又出一个句子说:“凤鸣。”大宾应声答道:“牛舞。”那人问:“牛何尝能舞?”大宾说明道:“尚书上说:百兽率舞。牛不在其中吗?”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23.云生足下 有个叫丘琼山的人,小时候跟着老师在乡里一官宦人家私塾读书。他很聪慧,远近著名,可那官宦人家的孩子却最不喜爱读书。有一天,老师外出,官宦人家的孩子也偷偷跑回家,只有丘琼山还在学堂学习。当时天下大雨,丘琼山的座位上方正好是个瓦缝,雨漏下来,滴在

17、丘琼山的肩上。于是,丘琼山就把那个官家公子的座位移到漏雨的地方,把自己的座位换过去。 老师回来后,官家公子看到丘琼山占了自己的地方,便向老师告状。老师说:“我出对子给你们对,谁对上了,就算谁有理。”接着说出上联:“点雨湿肩头。” 丘琼山脱口答道:“片云生足下。” 这个下联暗含自己将来会步上青云的意思,老师非常赞许。官家公子对不上,觉得既惭愧,又愤怒,便回家哭着把这件事告知了他父亲。 他父亲大怒,把丘琼山召来,又出个对联考他: “孰谓犬能欺得虎?” 意思是:“谁说狗能欺压虎?”把自己的儿子比作虎,把丘琼山比作狗。丘琼山马上答道: “焉知鱼不化为龙!” 意思是:“怎知鱼有朝一日不能变成龙?”相传黄

18、河鲤鱼跳过龙门即化为龙,古人常以此比方某人科举中第,一下由平民变成高官。这位做官的听了丘琼山的话,很惊讶,明白他将来怕是不同凡响,便说好话劝慰一番,送他回去了。 清褚人获坚瓠集 24.诉衷情母女巧联对传闻:苏小妹的女儿是个很有志气的女孩子 在婚姻问题上她也很有主见。父亲的包办,母亲的“参谋”,媒婆的牵线搭挢,都没有起作用。后来,还是自己作主,嫁给了一个家境很不好却非常有才气的穷秀才。女儿嫁出之后,苏小妹很不放心,总担忧闺女在夫家受不了那份罪,有一天,风雨交加,苏小妹突然想起女儿住的那两间房也不知漏雨不漏雨,便带了丫环,撑上雨伞,顶着风雨到女儿家去了。一进女儿家小院便听到女儿在房内与丈夫在一起的

19、念书声。苏小妹未急于进屋,先端详了一下女儿的房子,只见是两间顶上半瓦半草的房子,窗子已经因年久失修而坏了。也许是为了遮风雨吧,窗台上一盆挨一盆地摆满了海棠花, 海棠花的枝叶把大半个窗户都遮住了。苏小妹走上前去,刚到窗下, 便听到室内的读书声隧然停止了。一会儿,女儿欢乐着冲出屋来,把母亲让进了屋。苏小妹坐定之后, 环顾室内,见室内摆设虽然简陋但却有条不紊,她指着摆满窗台的海棠问女儿:“半窗红花为防风雨?”女儿刚要点头说是,一想不对,母亲这不是说了半副对联叫我对吗?”便立刻改口说:“一阵乳香便知母来”。苏小妹一听,想自己在上联中有意用了“红花”“防风”两位中药名,没想到女儿也真机智,不但奇妙地用“

20、乳香”、“知母”两味中药对上了,而且还说明白刚才读书骤停的缘由,看来女儿出嫁后才学确是进步了。这时,女儿端上茶来,一边请母亲饮用,一边问母亲冒雨而来有何急事,苏小妹说:“哪有什么急事,就是为了来跟你对对子的,”说罢,她又道出了一个上联:高阳台上酷相思,为娘心念天仙子女儿听出了母亲是说因惦念儿放心不下才来的,但也知道母亲这上联中用了高阳台、酷相思、天仙子三个词牌,对起来不易,她便有意扑上去在母亲怀中撒了一会儿娇,然后又很亲切地为母亲梳理被风吹乱了的头发。这样拖了一段时间后,下联也构思了出耿了,她这才对娘说:满庭芳中诉衷情,小女难得相见欢 她在下联中也用了三个词牌名;满庭芳、诉衷情、相见欢。苏小妹

21、见女儿生活得虽然清苦,但夫妻相亲相爱,志同道合,便放心了。临走时,她还给女儿留一些钱,女儿一再推辞不过,就收下了。 25.乾隆出对点探花一次殿试,才子刘凤浩取中第三名探花。但他是个独眼人。乾隆皇帝钦点他时见到刘的相貌后有些迟疑,心想再考考他,假如确才识卓著, 就给他功名。 乾隆帝出的上联是:独眼不登龙虎榜刘凤浩应电报对道:半月照旧照乾坤此对含意深刻,乾隆心已嘉许,又念出一联再试他出道: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刘凤浩只略一思忖,即信口答道: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刘凤浩的捷才最终使乾隆帝心悦诚服,随即钦点他为探花,登上金榜。 六对联的基本规则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

22、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 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运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需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样。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需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

23、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需在相同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连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需相互连接,但又不能重复。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需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几种特别形式的比方 我们知道,比方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明喻、暗喻和借喻。其实,比方还有若干种形式。了解和驾驭这些形式,对于敏捷运用比方,提高语言表达技巧,是大有好处的。 一、博喻:又名复喻,即运用多个不同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同一个本体。这种比方能够充分地描写事物的特征,形象地揭示事物多方

24、面的内涵,又能大大地增加文章的气概。如: 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白、蓝、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涯的彩霞那么刺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天山景物记) 二、倒喻:又名逆喻,即有意将比方中的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运用,它能使本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凸现,而且意趣盎然。如: 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非常难看。(反对党八股) 三、反喻:即从本体的反面设喻,来说明本体不具备某种性质或特征。这种比方具有正反比照的效果,能够加强观点和感情的显明性。如: 我假如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显耀自己。(致橡树) 四、引喻:即运用一种事物蕴含的

25、道理来引出并比方另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它的前面是喻体部分,后面是本体部分。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而者不行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五、互喻:又名回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相互设喻的比方形式。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如: 远远的街灯明白,/似乎是闪着多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似乎是点着多数的街灯。(天上的街市) 六、较喻:又称强喻,是指本体不仅像喻体,而且超过喻体。如: 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为了忘却的记念) 七、饰喻:是指本体和喻体间构成修饰

26、和被修饰的关系。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喻体作定语,本体作中心语,如: 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闪耀着白光。(天山景物记) 二是本体作定语,喻体作中心语,如: 有时,望着莽莽苍苍的大地,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土地) 七 古诗词中美女的别称 佳人: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丽人: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玉人:谢枋得蚕妇吟:“不信楼头所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仙子: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娇娘:李贺唐儿歌:“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妩媚:李商隐碧瓦:“他时未知意,重迭赠妩媚。” 姝丽:柳永玉女摇

27、仙佩:“有得很多姝丽,拟把名花比。” 惊鸿:陆游沈园:“难过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碧玉:万楚五日观妓:“西游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 蛾眉:白居易王昭君:“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红颜: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袖:韩边上看猎赠元戎:“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堂。” 红粉: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偶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稀。” 倾国: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倾城:李商隐北齐:“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八 语文常识 1、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小说

28、的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三要素有人物、情节、环境;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是虚构的,因此小说中的第一人称“我”和作者要分开。 2、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敏捷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散文揭示中心的方式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散文的线索:往往有一条线索,把材料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用人、事物、感情、景物、时间、地点等作为线索。 3、诗歌: 诗歌的分类: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

29、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4、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戏剧的分类:按表现形式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戏曲;按内容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按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按篇幅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戏剧文学,即剧本,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

30、分。剧本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剧本的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多幕剧在第一幕之前还有序幕,结尾之后还有尾声。 5、常见文学学问梳理: A、古籍和作品: (1)、四书五经:四书即、;五经即、。 (2)、:原国学整理编辑。本书辑录先秦到南北朝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和学派的代表作品二十八种。 (3)、: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305篇作品。通常称为或,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国风”共一百六十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的精华,如、

31、。“雅”分、,共一百零五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朝历史、树碑立传的。“颂”共40篇,多是祭祀祖先的诗歌。 (4)、: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具体、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又称,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不仅在历史著作的撰写方面作出了光辉的榜样,还为散文的叙事、争论和小说、戏剧的题材供应了丰富的材料。 (5)、: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和明显的区分是分别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则按年头编写,长于记事。 (6)、:记载齐国晏婴言行轶事的著作,对当时统治者的奢侈腐败,劳动人民的馆啼饥号寒及各国之间的勾心斗角,都

32、有肯定程度的真实反映,文章有较深厚的文学色调。 (7)、: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 (8)、:指、。 (9)、又名,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 (10)、: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内容主要为古代民间传闻中的地理学问,包括山川、特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神话等的探讨,均有参考价值。其中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闻,如“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你追日”等闻名故事,是后世作家珍视的材料。 (11)、:西汉末年刘向统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标记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

33、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12)、: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弟子所编,主要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全书以记言为主,是一部语录体著作。 (13)、:相传为战国时郑人列御寇所作,书中还保存了一些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闻。 (14) 乐府诗集:诗歌总集名,宋郭茂倩编,辑录了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乐府原是当时官府设立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的歌辞。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初中语文学问 初中语文学问总结 初中语文阅读学问 初中语文学问竞赛试题 初中语文基础学问 初中语文学问竞赛教案 初中语文基础学问 初中语文基础学问 初中语文学问竞赛试题 初中语文趣味学问问答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5页 共25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