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中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构念及其结构维度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杜亚灵.pdf

上传人:1890****070 文档编号:108055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pp项目中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构念及其结构维度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杜亚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ppp项目中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构念及其结构维度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杜亚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pp项目中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构念及其结构维度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杜亚灵.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6锑16 science and Te盛盏瓣mnt Re。arch 2016 No16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616036PPP项目中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构念及其结构维度: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杜亚灵,孙娜(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384)摘要:采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文本分析与深度访谈收集资料,并借助Nvivo 10软件对资料进行编码,得出PPP项目中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结构维度,其中副核心范畴包括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实践情况与研究结果,得出PPP项目中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概念模型;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对PPP项目中政府部门

2、提供以下管理启示,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程序履行以避免行政干预与责任推诿,保证初始合同的公平性以及再谈判过程中初始合同的参照效应,强化契约精神、转变传统观念以及与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建立平等伙伴关系。关键词:公平感知;PPP项目;扎根理论;参照点理论中图分类号:F294;F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6)16020108The Construct and Dimensions of Perceived Justice of the Private in PPP Projects:An Exploratory Research Based on Grounded Theo

3、ryDU YMing,SUN Na(School of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4,China)Abstract:Data collected through document analysis and quMimfive interviews were coded using the software of Nvivo 10Dimensions of perceived justice of the private in PPP projects were explored based on groun

4、ded theoryThree subcorecategories were found,including distribution justice,procedural justiee and interactive justiceFurthermore,the conceptu-al model of perceived justice of the private in PPP projects was presented by comparing practice with research results andanalyzing their relations and diffe

5、rencesFinally,management suggestions given to the public based on conclusion aboveare as follow$:帆e obligation should be fulfill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tact strictly in order to prevent governmentintervening PPP pmjects and shirking responsibility;The initial contract should be fair and serve a

6、8 a reference pointduring every renegotiation;Frhe spirit of contract should be strengthened;thought should be transformed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ivate should be established equallyKey words:perceived justice;PPP projects;grounded theory;reference pointPPP(privatepublicpartnership)是公共部门与私人

7、部门为建设公共基础设施而建立的长期契约关系,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公共产品或(和)服务的供给效率拉J,而达到这一目标则需依靠私人部门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由此可见,私人部门在PPP项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加文献)。然而,实践中常常存在私人部门履行合同不积极J,私人部门申请提前终止PPP项目H J,甚至私人部门基于机会主义的再谈判J,公私双方因再谈判失败启动诉讼程序H1等现象。究其原因,政府在PPP交易关系中处于绝对强势地位1,加之,关于PPP的立法尚未完成,缺乏对公共部门的约束,使其容易置私人部门于不公平的境地,一旦私人部门感到不公平,将采取应对措施以保护自身利益,甚至通过机会主义行为获

8、取利益以弥补损失,然而这两种行为不利于项目目标的实现。由此可知,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公共部门保证私人部门具有较高水平的公平感知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私人部门积极性的提高,而且对于双方良好关系的形成乃至PPP项目的成功有着积极的影响。工程领域中有对公平关切J、公平感J、公平偏好一1的研究,甚至相关研究已提出承包商公平感知的构念、划分其结构维度以及开发测量量表0|。然而,一般工程项目承发包关系中的公平感知与收稿日期:20151214。修回日期:201604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PPP项目中信任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基于政府部门的视角”(71372110、7147213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9、研究青年基金项目“PPP项目合同柔性影响再谈判机理研究:基于参照点效应”(15YJC630082)万方数据202 杜亚灵等:PPP项目中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构念及其结构维度: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PPP项目中公私双方之间的截然不同:前者所签订的合同为短期契约,在交易过程中双方通过严格履行合同的规定来达成项目目标,因而研究承包商公平感知的关注点为承发包双方签订的合同u 0|;后者是一种长期契约,双方经过反复博弈签订的初始合同通常是被双方认可的,即是公平的,然而在成本和需求不可预测的情况下,合同执行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一旦外界条件发生变化,双方需通过再谈判对合同进行调整,而这种调整可能引起初始合

10、同公平感知状态的改变,因此,公私双方通过再谈判对合同的调整是研究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关注点。鉴于PPP项目中私人部门公平感知与一般工程项目中的差异,有必要对其构念、结构维度进行研究;由于有关PPP公平感知的理论尚未发现,而我国关于PPP项目的实践操作经验较为丰富,因此,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在PPP特定关系背景下对私人部门的公平感知进行探索性研究。1 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11研究方法经检索尚未发现有关PPP公平感知的文献,而我国实践中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采用PPP模式,实践经验较为丰富,针对此类问题,管理科学领域内通常采用扎根理论进行探索性分析。扎根理论即在没有任何理论假设的情

11、况下,通过处理详实的文本资料提炼概念与范畴,从而自下而上的建立实质性理论。该方法主要包括资料收集与编码两个阶段,其中资料可通过文本分析、深度访谈和民族志等多种渠道获取,其渠道的多样性有益于提高资料的完整程度;编码包括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三个步骤,通过对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可构建理论模型。本研究通过收集与分析文本资料以及访谈实践工作者两种途径获取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依次编码,从而构建PPP项目中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构念及划分其维度。人工编码的程序较为繁琐且其结果易受主观因素影响,为了实现文本资料处理过程的系统化、降低主观因素的影响以及提高编码的效率,本研究使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0

12、以辅助完成文本资料的编码工作。该软件提供了两种编码思路:“自下而上”,当研究者对所研究的概念相对模糊时,可先通过浏览文本资料对其进行编码和创建节点,而后逐步合并所创建的节点直至理论饱和;“自上而下”,当研究者已掌握研究框架且所研究的概念较为明确时,可依据其概念建立节点系统,再将文本资料中相关内容提取到对应节点下。扎根理论是从初始文本资料中抽象出理论的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因此采用第一种编码思路。此外,为了提高编码的准确性,可使用该软件中“查询”功能对文本资料进行复查以避免遗漏重要的概念和节点;为了降低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使用该软件中的“聚类分析”功能对文本资料和节点进行自动分组,并通过研究小组讨论

13、与分析最终确定分组结果。12资料收集与整理本研究通过文本资料收集与分析和深度访谈两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其中文本资料收集与分析有利于全面、客观地对待所研究的问题,而深度访谈是具有指向性的谈话,有利于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121 文本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案例及合同条款的分析以确定PPP项目执行过程中启动再谈判的事由,其主要获取途径及分析原则如下:在中国知网中以“PPP”且“再谈判”为主题检索20102015年间的文献,通过阅读与分析上述文献提炼出公私双方再谈判的具体内容;在百度搜索引擎、中国知网以及济帮咨询公司、北京大岳咨询公司、北京金准咨询公司的官方网站中搜索涉及再谈判

14、过程的PPP案例,通过对其解析来寻找公私双方再谈判的具体内容;由于工程领域中多将公平划分为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两个维度,分配公平是当事人在交易关系中所涉及的利益、风险、权利的配置情况,程序公平是当事人在交易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程序履行以及尊重彼此知情权、质疑权的程度,通过阅读“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财金2014156号)附件中PPP项目合同指南,摘录其中涉及分配与程序的段落(或条款)。将上述三部分内容进行汇总整理,形成关于PPP项目执行过程中可启动再谈判事由的文本资料。122深度访谈

15、。鉴于质性分析需要受访者对PPP项目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将访谈对象锁定为PPP项目咨询公司的项目总监及其以上职位的管理人员、专门从事PPP研究且承担过PPP工程咨询的科研工作者,通过联系多家咨询公司及科研单位,最终确定为PPP专业咨询公司总经理1人、项目总监1人、高等院校大学教师2人。本研究采用的是一对一深度访谈,在正式访谈前一周将访谈提纲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受访者。正式开始访谈时,研究者先介绍其研究背景,而后请受访者以参与过的PPP项目为例,围绕以下内容展开:针对不同事由引起的再谈判,其过程中双方争论的焦点;针对争论焦点提出的解决方案,私人部f-Jx寸此的感受。为了保证访谈资料的准确性

16、和完整性,研究者在征求受访者同意后对其进行录音,并在访谈结束后对录音内容逐字逐句记录,最终形成关于访谈内容的文本资料,与文本分析所形成的资料一起导入万方数据杜亚灵等:PPP项目中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构念及其结构维度: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203Nvivo 10中进行编码工作。2范爵挖掘与提炼21开放性编码开放性编码是将所收集的资料逐步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即首先对原始文本资料进行概念化并赋予标签,而后通过持续分析与比较对概念进行重新整合,使其构成更为抽象的范畴2I。本过程借助NVivo 10进行编码,具体操作过程如下:仔细阅读文本资料,逐字逐行进行分析,提炼其中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内容并建立一级节

17、点(即概念);通过持续比较与分析,将出现频率较高且相关联的一级节点合并到相应二级节点下(即副范畴);应用软件的“查询”模块中的“复合”功能对文本资料进行复查,下面以二级节点“损害赔偿”为例进行说明:以“赔偿or补偿”为关键词,选择与此二级节点的关系为“与非”(即带有关键词且不属于此二级节点的内容)并运行结果,结果中有2个符合条件的参考点,分别涉及“连接设施的建设”、“调价原则”相关内容,其中“连接设施的建设”是指如果由政府负责建设的项目连接设施无法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完工,应给予项目公司一定的损害赔偿,故将其编码到此节点下,而“调价原则”系156号文附件中第四章第一节,指的是使用者所获得的效益与

18、付出成本的关系,故与本节点无关,属于“定价和调价机制”节点。通过开放性编码,最终得到88个概念和19个副范畴,见表1,其中囿于篇幅限制,没有将概念一一列出,仅列出其来源;为了更清楚地表达副范畴所包含的内容,对其进行逐一解释,其实均可概括为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如果实际情况与初始合同保持一致,则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程度较高,否则,会使其感知到不公平。表l 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开放性编码结果编码 副范畴 副范畴解释 概念来源Al 损害赔偿A2 定价和调价机制A3 政治风险A4 市场收益风险A5建造风险A6 经营风险私人部门未违约的情况下(如由政府方原因导致合同终止、项目无法按期开始运营以及法律变更、政治不

19、可抗力)公共部门给予项目公司的损害赔偿额度与其实际遭受的损失一致,从而维持了初始合同利益分配的格局;私人部门违约的情况下(如由私人部门违约导致的合同终止、项目无法按期运营、计划外暂停服务),项目公司给予公共部门的损害赔偿额度与其实际遭受的损失一致,从而维持了初始合同利益分配的格局。在合同实际执行过程中定价与调价严格按照初始合同中的定价依据、标准和调价的触发条件、方法、程序等实施,并且调价之后项目公司可获得的投资回报率与合同约定的一致;在合同实际执行过程中,当出现超额收益时,公共部门按照合同的约定给予项目公司足额的超额利润;当项目公司所提供的设施或服务质量没有达到标准时,公共部门严格按照合同的约

20、定进行相应扣减;在合同实际执行过程中。当发生再融资时,公共部门按照合同约定的比例对再融资所节省的财务费用进行分成。在合同实际执行过程中,当法律变更、审批延误此类事件发生时,公共部门确实按照合同的约定延长了相应合同期限而未将此类风险推诿给项目公司。对于政府付费或进行可行性缺nil,助的项目,在特许经营期间,当实际需求低于合同约定的最低采购量时,公共部门按照最低采购量给予项目公司相应付费,按照合同的约定保障了项目公司的最低收益;对于使用者付费的项目,在特许经营期间政府按照合同约定确实未批准建设竞争性项171,保证了合同中约定的项目边界不变。156号文第二章第四八九十五十六十七节十八节、第四章第二节

21、2724号文第46条156号文第二章第五十一十七节、第三章第二节、第四章第一二三节2724号文第56条访谈文本资料156号文第二章第十三-十五节156号文第二章第十三节、第三章第一节、第四章第一节在合同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于由公共部门提供相关链接设施的项目,其按照合同约定的完工时间要求完成建设,若无法按照要求完工,则公共部门确实依照合同的约定延长了相应项目 156号文第二章第期限,而未将此完工风险推诿给项目公司; 六十三节、第四章在合同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于由公共部门负责或协助获取相关土地权利的项目,公私双方按照合 第二节同的约定承担相关费用,项目公司所承担费用的额度与其承担能力、可获得的投资回报

22、等相匹配。在特许经营期期间,当因政府方原因导致项目无法按期开始运营、计划外暂停服务以及计划外维菡拿然羰凳瀚箸篙嚣鬻热黧揣凳黧燃篡僦孑0鬻章第对于政府付费或进行可行性缺口补助的项目,特许经营期期间因发生不可抗力导致项目无法 :。,:正常运营时公共部门按照合同的约定给予了项目公司相应付费,从而确实承担了部分或全八V r,、1部不可抗力风险。们一嗍淼鬟箍黑晶袭易?霎妻巽嘉主需瓣激篇筹蒜篙同三蔓择吾磊在合同实际执行过程中,公共部门仅基于特定目的(通常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如检查建设进度)进入项目设施场地,并且按照合同的约定提前通知项目公司; 156号文第二章第艋 认真履行合同赋予的职责 笔言嚣蠢雷荽磊莩冀

23、:翼誓暑笺茎蠢嚣菱蠢萎蠢蓄萎等计划等公共削弦厶同约彰软¥-墨;在项目公司违约的情况下,公共部门按照合同的约定及时通知项目公司,并给予一定期限进 第一节行补救,在规定期限内仍无法补救的,公共部门才开始对其实施救济。万方数据204 杜亚灵等:PPP项目中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构念及其结构维度: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22主轴编码主轴编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深入剖析副范畴之间潜在的联结关系,对副范畴进行逐步合并与提炼,最终将其整合为内涵更为丰富的主范畴,从而可更精准地、深入地解释现象3|。其具体步骤如下:应用NVivo 10软件中的“聚类分析”功能对副范畴进行归类,即依据单词相似性对所有二级节点进行聚类,其

24、中选择“Jaccard系数”度量其间的相似性;研究小组对运行出的结果进行讨论,即通过分析副范畴之间潜在的逻辑关系对其进行调整,最终将19个副范畴整合为7个主范畴,其结果见表2第3列。其中私人部门所获得的利益、承担的风险与初始合同中允诺的一致这两个主范畴与杜亚灵叫对分配公平维度划分的观点相吻合,公共部门履行职责的合理性、充分尊重私人部门的知情权、私人部门拥有质疑权这三个主范畴以及相互对待和信息交换这两个主范畴分别与LUO L14 3对程序公平、互动公平维度划分的观点相吻合。23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编码是在主范畴中挖掘一个具有统领性的核心范畴,将其系统地与其他范畴进行联结,验证其间关系,从而发展出系统

25、的理论框架5|。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研究小组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工程领域中多将公平划分为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2个维度,战略联盟中多将其划分为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与互动公平3个维度,鉴于PPP是一种长期契约,且本研究的关注点为再谈判过程中的公平感知,因此参照战略联盟中划分方式对主范畴进行合并,最终将7个主范畴合并为3个副核心范畴,其结果见表2第2列;通过对概念、副范畴、主范畴、副核心范畴的不断比较、修正,寻找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提炼出“PPP项目中私人部门的公平感知”这一核心范畴,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PPP项目中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概念模型。表2主轴编码及选择性编码的结果24编码的信度检验

26、本研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信度检验,即通过比万方数据杜亚灵等:PPP项目中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构念及其结构维度: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205较不同研究者对同一资料编码结果的一致性来检验6|。研究小组中两名成员利用Nvivo 10软件分别对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其中节点名称是预先给定的,而后利用该软件的“查询”模块中的“编码比较”功能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分配公平(o-871)、程序公平(0792)、互动公平(O853)的kappa系数均大于07,其说明研究者对文本资料的编码结果的确认程度是可以接受的。3模型构建与阐释31研究结果与讨论本研究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三个步骤得出PPP

27、项目中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结构维度,将其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并通过与实践工作者讨论挖掘出其深层原因,下文首先对初始合同的公平性进行讨论,再分别从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三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311初始合同的公平性分析。Hart等认为契约为交易关系提供了一个参照点,是交易主体权利感受的参照点,在他们的模型中,一方交易当事人的履约行为是其从契约承诺中获得的权利感受的函数【17 J。契约经济学将契约分为一系列短期契约、长期契约与垂直一体化8|,Hart这一观点是针对长期契约提出的,而PPP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期限较长,是典型的长期契约,因此适用本观点。由此可以认为,私人部门出于长期利益的考虑通

28、常签订较为公平的合同,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以及因外界发生变化进行再谈判时均应以初始合同为参照点,如果实际情况或调整结果与初始合同一致,则私人部门会感知到公平。然而,通过与实践工作者讨论发现实践中存在与此相悖的现象,致使目前中国PPP市场中存在部分不公平的初始合同,究其原因:公共部门更倾向于将风险转移出去引,且由于财政预算的约束,其期望签订风险较小且价格较低的合同,加之,我国政府在PPP项目中相对强势旧J,因此所签订的合同很大程度上将满足公共部门的需求,而使私人部门处于不利地位;在我国不严格按照合同履行的现象相对较多H J,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势必会出现漏洞,以至于增加了私人部门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

29、,基于此,私人部门愿意在谈判时做出让步而签订公平性较低的合同,由此导致了“赢者诅咒”现象,而最终由公共部门为此现象“埋单”。通过上述两种原因可以发现中国PPP市场的成熟与规范程度相对较低,其主要原因为在我国大力推广PPP的过程中,政府官员对其认识不深入,相关人才、咨询机构的储备相对匮乏,然而,这是一个短暂的、不稳定的现象,随着PPP项目愈来愈多,实践工作者对其运作情况更加了解与熟悉,上述不公平现象会逐渐减少而趋近于相对公平的状态,因此,本研究将基于成熟的PPP市场,以公平的初始合同为参照点展开讨论。312分配公平。研究结果显示PPP项目中私人部门的分配公平包括获得的收益与初始合同中允诺的一致、

30、承担的风险与初始合同中允诺的一致,其与分配公平本源含义相同,即当事人在交易关系中所获得的回报(即收益)与其贡献(即风险)对等即会感知到公平啪J。然而,由于私人部门所获得的收益在整个合同执行期内分布不均衡,例如:项目升级改造时需投入大量资金致使私人部门承担巨大的风险(如市场需求风险),此时其收益不会即刻改变,而是随着项目运营与管理的实际情况的改善(或恶化)逐步提高(或降低),因此,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的某一时点比较回报与贡献的对等程度显然是不合理的,在此种情况下,考虑到初始合同是公私双方经过长时间谈判而签订的,是双方均为认可的,因此以初始合同为参照点较为恰当7。本研究通过分析156号文与2724号文

31、附件中的PPP项目合同指南得出分配公平包括收益与风险两部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使私人部门的收益发生变化的事项包括损害赔偿、定价和调价机制两种,前者是当公共部门、私人部门或者第三方违约时应给予受害方一定的损害赔偿,当其赔偿额度与损失程度对等,使得私人部门的利益分配状态与初始合同一致,即会感知到公平,后者是PPP项目中至关重要的利益调整机制,当价格调整后私人部门可获得的投资回报率与初始合同约定的一致,会使其感知到公平;政府应全部或部分承担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对应法律变更、审批获缈延误)、市场收益风险(对应市场需求变化、市场竞争唯一性)、建造风险(对应公共设备服务的提供、场地可及性准备)以及经营风险

32、,显然,其与柯永建等悼u的观点相吻合,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公共部门认真管理上述风险,而不是将其推诿给私人部门,会使其感知到公平。313程序公平。本研究中程序公平包括公共部门履行职责的合理性、私人部门知情权的有效性、私人部门质疑权的有效性3个维度,实践中私人部门对程序公平的敏感程度较弱,主要原因为:中国PPP市场中程序上不合规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当私人部门受到政府干预时,会将自己的境遇与其他PPP项目的情况进行比较,如果发现市场中大多PPP项目均存在此现象,则其感知到的不公平程度会减弱;公共部门履行合同的随意程度较高,但并不全部会使私人部门的利益受到损失,例如:从访谈中了解到部分政府付费的PPP

33、项目中,当财政预算紧张时,公共部门会拖延支付服务费,而当财政预算盈余时,公共部门不仅补足已拖欠的费用而且会预先支付未来的服务费,故当公共部门拖延支万方数据206 杜亚灵等:PPP项, 中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构念及其结构维度: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付时,私人部门出于均衡的考虑,所感知到的不公平程度会稍弱。由此可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公私双方不严格按照合同履行的现象普遍存在H,在此情况下,私人部门对程序公平的感知会受到其所处市场环境的影响。然而,在较为成熟的PPP市场中程序公平应该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PPP合同分别赋予了公私双方不同的职责,其中公共部门的职责为监督旧副与救济旧引,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公

34、共部门的行为超出其职责范围(即政府干预)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情况易使私人部门感知到不公平,事实上,相关研究也表明政府干预是导致中国PPP项目失败的首要原因124 o;私人部门是PPP项目的直接执行者,故PPP合同中对公共部门的知情权有较为详细的规定,相对而言,私人部门的知情权则容易被忽视,例如:合同中缺乏相关规定,或即使合同中有明确规定,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严格按照合同履行,而由此导致的不利后果却由私人部门承担,因而使其感知到不公平;合同中明确规定了私人部门的质疑权,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果公共部门对私人部门的质疑缺乏积极地响应将使其感知到不公平,例如:合同中明确规定公共部门出入场地时不得影响项目

35、正常建设和运营,若在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其出入场地而阻碍PPP项目的正常开展,私人部门有权对其提出质疑,此时公共部门应当立即撤出场地以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相反的,公共部门对私人部门提出的质疑置之不理且由此引起的不利后果由对方承担,将使其感知到不公平。314互动公平。研究结果显示互动公平包括相互对待和信息交换两个维度,相较于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与具体交易内容密切相关,互动公平更强调交易过程中的社会性旧5|。PPP虽然是一种经济行为,但其实现仍需依靠“社会人”完成,因而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并且交易双方之间的互动遵循社会交换理论旧6I,即当公共部门满足私人部门社会性需求时,私人部门会以适当的态

36、度和行为响应作为报答。通过与实践工作者讨论得知,实践中公私双方之间的互动情况与研究结果一致,即表现为尊重、相互理解、及时反馈以及注重双向交流等,然而,继续深究则发现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应用社会交换理论解释,事实上,在我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为:与中国特有的为人处世方式相关,由于中国社会是一种“人情”社会,在一般交易中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对项目执行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2川,因而公私双方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有利于PPP项目顺利执行;实践中公共部门为了推诿责任,通常会邀请私人部门参加相关会议进行决策,一方面是因为公共部门缺乏专业优势而需私人部门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承担其决策带来的不利后果。

37、然而,上述现象与理论分析不一致的根源为中国PPP市场还不够成熟,致使对公私双方行为的约束较为欠缺,进而影响PPP项目的实施效果。32理论模型的构建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可知公平感知并不是一种客观评价,而是一种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会因主体所属的情景不同而有所差异,即公平感知也可以理解为满意程度,鉴此,本文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将PPP项目中私人部门的公平感知界定为:私人部门对PPP项目执行过程中利益与风险实际落实情况与合同约定的一致性的满意程度、对决策制定程序以及影响此程序的权限落实情况的满意程度、对双方之间情感交流与信息交换方面的满意程度。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合同的本质即对当事人的权利、责任、利

38、益进行配置,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尤其是在再谈判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对原有配置进行调整,由于PPP合同是公私双方经长时间谈判而达成的合意,因而当所得到结果与初始合同中约定的保持一致时,私人部门即会感到满足;PPP合同分别赋予了公私双方不同的职责,对于私人部门而言,作为PPP项目的执行者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需对诸多事情进行决策,而在此期间如果公共部门认真履行己方职责而不对其进行干预,私人部门即会感到满意;PPP虽然是一种经济行为,但此交易过程仍是由“社会人”实现的,因而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基于此,公私双方在交易过程中需满足彼此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包括尊重、礼貌、诚实、相互理解、公开透明、及时反馈、双

39、向交流,当私人部门的这些需求被满足时即会感到满意。综上所述,PPP项目中私人部门的公平感知是一个包括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的3维度构念体系,其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i叹壤戳图1 PPP项目中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概念模型4研究管理启示与未来研究方向本研究通过扎根理论方法提出PPP项目中私人部门的公平感知这一构念,其包含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三个维度,并对每一结构维度进行详细解析。基于质性分析结果,对我国PPP项目中政府部门提供以下管理启示:万方数据杜亚灵等:PPP项目中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构念及其结构维度: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207(1)政府部门在PPP项目中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程序

40、履行,以避免行政干预与责任推诿。实践中政府部门对于应切实有力执行的职责缺乏实质性的执行,而对于应放手的事务又没有彻底放手1。实践中部分PPP项目只追求“形似”(即形式上的符合)而忽略了其内在本质,例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财金113号)中规定在项目决策阶段应用物有所值评价与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识别项目是否适合采用PPP模式,虽然目前我国财政部门为了追求PPP项目程序上的合法性均实施了上述两种评价,但通过访谈得知其仅流于形式而没有起到真正的决策作用,致使其失去了应有的效果,实际上,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同样有此种情况发生,例如:从访谈中了解到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政府部门并没有按照国家发

41、布的操作指南对PPP项目进行中期评估,即使部分项目实施了评估,也仅流于形式而非细致有效的评价。由于采用PPP模式的主要目的为借助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的创新与竞争优势改善公共产品或(和)服务的供给效率,若政府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具体执行内容强加干预则易使私人部门受到束缚,进而妨碍PPP项目供给效率的提高旧8I。上述两种现象共同导致了双方不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程序履行这一反常现象。针对此种情况,政府部门应从微观事务中剥离出来,给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松绑”,转而在宏观层面给予间接引导、沟通以使其商业利益得到维护,同时,相关部门应建立与完善PPP相关法律体系,包括对PPP进行专门立法以保证其规范性、针对性与

42、权威性,以及针对PPP各环节制定相应规范性指引或指南以保证其操作性。(2)在程序公平实现的情况下,保证初始合同的公平性以及在再谈判过程中初始合同的参照效应。程序公平的实现可减少私人部门基于机会主义的再谈判,使其必然签订公平性较强的合同,在此基础上,双方应致力于签订贡献(风险)与回报(收益)对等的合同。实践中部分从业人员错误地将PPP模式当作一种转移风险的手段,事实上,政府部门采用PPP模式是为了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效率,将过多的风险转移给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反而会使其效率下降怛1|,因此,政府部门需要主动承担对方难以掌控的风险(例如法律变更风险、审批延误风险)旧o,即在合同中将相应的风险分配给

43、己方,并且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其加强管理。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参与PPP项目主要目的为获取利润,然而,相较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我国PPP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普遍偏低,因此,为了保证其所承担的风险或提供的服务与收益相匹配,政府部门应适当提高PPP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在财政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也可通过拓展盈利模式进行提高0|;在投资回报率一定的情况下,如果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所提供的服务质量高于合同中约定的绩效标准,政府部门应给予足够的超额利润,相反的则应扣减相应的政府付费。在初始合同公平的情况下,再谈判过程中任何利益调整的结果应与初始合同保持一致,且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履行,例如:初始合同对调价的触发条

44、件、程序以及方法规定的较为细致,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公私双方只要严格按照合同履行即可;此外,政府部门对于由己方承担的风险应该积极地管理,而不能推诿责任,否则不利于PPP项目运作率的提高。(3)政府应强化契约精神、转变传统观念,与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建立平等伙伴关系。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公私双方履行合同的随意性主要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情”旧u而往往忽视合同的必要性,由此易导致公私双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严格按照合同履行,因而不利于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对程序公平的感知。事实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已对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了顶层规划,这客观上对PPP法治化程度较低的现实问题

45、提出了迫切要求2|,因此,为了适应国家的发展以及提高公私双方的合作效率应增强政府的契约精神。在此基础上,实施机构与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作为PPP合同的当事人应均以平等民事主体身份参与项目J,但由于实施机构作为公权力代表,实践中其可能出于政治、经济、社会压力等原因单方面改变合同状态。实际上,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国办42号文)中提及到政府与社会资本法律地位平等是PPP模式基本原则之一,因此,政府部门应转变传统观念,与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建立平等交易关系。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对PPP有深入了解的实践工作者与研究人员较少且其工作大多较为繁忙,致使

46、作者联系足够的受访者有一定困难,本研究中受访者仅有4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编码工作的准确性,在后续研究中还需增加深度访谈的样本容量以进一步提高研究结论的精确度;其次,本研究是通过质性分析方法得出PPP项目中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概念模型,在未来研究中还需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其进行验证。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构念建立和结构维度划分为PPP项目公私双方合作效果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未来研究中可针对概念模型中各维度开发一系列的测量量表、对私人部门公平感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及对私人部门公平感知与PPP项目中信任、合作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参考文献:1PETER E D L,JUNXIAO LIU,JAN

47、E M,et a1Future ProofingPPP8:LifeCycl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Building Informa万方数据208 杜亚灵等:PPP项目中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构念及其结构维度: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tion Modeling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15(56):26352DERICK W B,JENNIFER M B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er-spectives on Purpose8,and Good GovernanceJPIlblic Administra

48、tionand Development,2011,31(1):2143陈志敏,张明,司丹中国的PPP实践:发展、模式、困境与出路J国际经济评论,2015(04):68844亓霞,柯永建,王守清基于案例的中国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5):1071135JULIE D BThe Dark and Bright Sides of Renegotiation:An Applica-fion to Transport Concession ContractsJUtilities Policy,2010,18(2):77856周正祥,张秀芳,张平新常态下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

49、及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5(9):82957吕俊娜,刘伟,邹庆,等考虑公平关切的工程总承包合作利益分配模型J系统工程,2014,32(12):62668李倩,孙锐企业员工社会交换关系、知识分享与创新行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10):1471579WANG Y,LIU JEvaluation of the Excess Revenue Sharing Ratio inPPP Projects Using PrincipalAgent Models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5,36(6):1317132410杜亚灵,李会玲中国情境下工程项目中承包商公平感知量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