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课件 素材(39页).pptx

上传人:醉**** 文档编号:10688514 上传时间:2022-04-12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课件 素材(39页).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课件 素材(39页).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课件 素材(39页).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课件 素材(39页).pptx(3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综合性学习春节鞭炮彻夜响,元宵汤圆个个圆;清明时节雨纷纷,端午家家粽子甜;七夕鹊桥来相会,中秋游子把家还;重阳佳节敬老人,除夕全家人美满。读读下面的传统节日儿歌。 我们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的。 那么这次综合性活动的任务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知道了本次综合性活动的学习任务,那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开展活动呢?(1)了解收集

2、哪些方面的资料,知道收集资料的途径。 收集资料的途径:询问长辈,听他们讲述传统节日的习俗;到图书馆借阅介绍传统节日的图书;查找介绍传统节日的音像资料;在网上查阅介绍传统节日的文章 收集资料的范围:节日名称;过节的时间;人们是怎样过节的;节日的习俗 在自愿的基础上结合成活动小组,可以适当进行引导协调。如:协调组内男女生的比例,根据学写能力情况引导异质分组等。(2)自由组成活动小组。 给组员分配任务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分配任务时要注意,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份子,都要积极参与其中,可以采取自荐和分配相结合的方法,保证人人有任务,并能积极合作,确保小组展示按时完成。 小组讨论:确定准备了解的传统节日

3、以及用哪些方式记录了解到的内容。节日名称。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记录方式。表格式或者是图文结合收集的内容。时间、来历、习俗按照自评表要求展开活动。“收集整理资料收集整理资料”自评表自评表收集资料1.能根据小组选定的节日收集相关资料。2.能自己从书上、网上或其他途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1.能记录有关节日习俗、过节过程等方面的资料。2.能根据记录的要点练习介绍人们过节的过程。小组交流1.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2.能认真听同伴发言,诚恳地提出改进建议。 大家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一活动主题,收集、整理了资料。接下来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学习活动情况。 交流时,大

4、家要仔细倾听,听清发言同学进行资料收集的途径、内容以及记录的方式。 (2)发言交流时要按照一定顺序,说请自己前期收集资料的情况,倾听要认真,听清别人发言的内容,可以在之后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 (1)在小组内轮流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按照倾听要求认真倾听,并推荐一名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全班交流。 对照评价表进行评价。“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自评表自评表发言1.能条理清晰的向组员介绍自己收集资料的情况。2.态度自然大方。倾听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小组交流1.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2.能认真听同伴发言,诚恳地提出改进建议。 在集体讨论中,如果组员意见不统一时,该怎么办? 组员意见不统一时,不能强迫对方接受自己

5、的意见,可以用商量的口吻,把自己的想法以及理由清楚地表达出来,组内成员共同协商解决。 (3)运用学到的方法,继续小组讨论,最终确定最后成果展示的方式,以及各个成员的任务。利用课余时间筹备展示活动。学习成果展示个人习作展示。可按照下表内容写有关过节的习作。过节的过程过节的过程能写清楚一家人一起过节的过程。能写清楚一家人一起过节的过程。节日的习俗能写清楚节日的习俗。印象深刻的事所写的事与过节联系紧密。 讨论,选定本次习作合适的事例。 春节贴春联 端午节包粽子 中秋节做月饼 重阳节敬老 思考:这些事例是否与“节日”密切相关呢? 如果仅仅是发生在节日这一天,与过节没有什么关系,那就不符合习作要求。 思

6、考:要把一件事写清楚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来写? 起因经过结果 读范文,说说如何写清楚事情的“经过”部分。 范文: 我一骨碌爬起来,就往饭厅跑去。眼前的景象令我兴奋不已,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粽子,有鲜肉粽、火腿粽、花生棕、蜜枣粽、白粽数都数不过来,真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馋得我直流口水。 我赶忙坐下来,顾不上担心冒着热气的粽子烫到手,飞快地用剪刀剪掉绑粽子的绳子,匆匆地剥开一个粽子的碧绿的“外衣”,香味儿扑鼻而来,只见一个黄灿灿的饭团就像一个吃饱了的小猫的肚子一样滚圆,把粽子掰成两半,就露出了里面鲜美诱人的肉块。我再也受不了这种诱惑,大喊一声:“吃粽子喽!”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哇!这味道,咸味适

7、中,狠狠咬上一口,里面的肉块流出了油,和着糯米一起吃,那味道真是棒极啦!作者是如何把端午节吃粽子这件事写清楚的呢?(1)把品尝粽子的每一步都按照顺序介绍清楚了。 (2)把品尝粽子时,自己看到的粽子的外形、尝到的味道都意义写清楚了。 像小作者这样,把品尝的步骤、品尝时的味道都介绍清楚了,端午节的习俗就跃然纸上了。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可以按照先后顺序,把过节的过程写清楚,如果再加入自己的感受,就可以更具体了。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可以: 1.写一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者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2.筹备个人和团队展示活动。 1.介绍春节习俗的展示。 关于春节的神话故事 在远古时代,有一头叫“年”的野

8、兽,它的头又长又尖又猛。它在海床上生活了很多年,直到新年前夜才爬上去杀死动物,甚至杀死人。因此,每逢除夕夜,村里的人们,不论老少,都会在山上互相支持,以免遭受“年”的破坏。 一年的除夕,一位白发老人来到村子里。他告诉村民,他将能够赶走“一年”的野兽。村民们也希望他敢于离开凶猛的野兽。野兽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他们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但是却伤害了许多人。于是村民纷纷劝告他,让他和自己一起去山里躲避。但老人不听劝告,还是执意留在村里。到了除夕那天,只见老人身穿红色的衣服,并且在房门上贴了红色对联,在屋外放着鞭炮,敲着锣,打着鼓,年兽便抱头逃走了。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每年春节的时候,各家各户都会贴春联

9、,放鞭炮,穿新衣!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桃符等,它以公正、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2.介绍清明节习俗的展示。 荡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还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被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就是用脚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的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看,这就是古代蹴鞠的画面。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候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式交友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节有一个放风筝放晦气的习俗。 清明时节,碧空

10、万里,慧风和畅,草木萌发,是放风筝的好时候。放风筝在古代,还包括着一项古老的习俗“放晦气”。从而,风筝也成为古代人们节日避邪的一种护身符。 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风筝的习俗。互动评价 介绍春节习俗的小组的同学们所展示的内容特别丰富,有讲故事,有对联、窗花简介,还有诗歌表演,形式多样。 介绍清明节习俗的小组的同学们所用图片资料丰富,介绍清楚齐全。 对照评价表,完成评价。内容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参与度小组成员人人参与活动,互相合作。 自信心小组成员展示时态度大方,充满自信。 形式形式多样,有创意。 质量内容丰富,介绍清楚。 除夕之夜,辞旧迎新,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别提多热闹了。我家的年夜饭有肥

11、而不腻的梅菜扣肉,有汁浓味美的红烧鲤鱼,有香辣可口的辣子鸡,有脆酥鲜嫩的油焖大虾,还有蕴含团圆吉祥寓意的猪肉大葱水饺一家人围在一起,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用排比句式,写出了年夜饭的丰盛、美味。习作例文过春节 吃过年夜饭,春节联欢晚会是家家户户必看的节目。恢宏壮丽的开场舞,寓意新的一年更上一层;婉转悠扬的歌曲,传递新春美好的祝愿;幽默滑稽的小品,演绎人间至善深情。赏心悦目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夹杂着家人的欢笑声,让我乐在其中。描写了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场面,渲染了节日气氛,表现了节日的热闹非凡。 沉浸在欢乐的联欢晚会中,不知不觉就到了午夜十二点钟,让我最期待的烟花盛宴即将开启。我们几个小孩子抢先来

12、到屋外,“咻嘣”,一声巨响,烟花像火箭一样,直冲云霄,各家各户开始放烟花了。看,远处,灰暗的天空中升起一个红红的“大火球”,“砰”的一声,耀眼的火球变成片片小小的红色“花瓣”,犹如天女散花一般散落在空中,慢慢降落,直至消失。接着又升起一个橘黄色的花球,“啪”的一声,花球开花散落,犹如秋风中烂漫的菊花,在漆黑的夜空中显得分外妖娆。瞧,一颗颗烟花在我头顶上空炸开,流光溢彩:有的像彩带,光彩照人;有的像银蛇,婀娜多姿;还有的像长河,一泻千里。烟花数不胜数,响声震天,争奇斗艳,与大人们的欢笑声、孩子们的尖叫声,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这段话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烟花的姿态万千、绚丽多彩,真可称得上是一场“烟花盛宴”。多么欢乐的节日啊!我喜欢这热闹、温馨的春节! 首尾呼应,点明节日的热闹、温馨。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