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园种养结合模式与套种模式研究.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528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葡萄园种养结合模式与套种模式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葡萄园种养结合模式与套种模式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葡萄园种养结合模式与套种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葡萄园种养结合模式与套种模式研究.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分类号: S663.1 单位代码: 10335 密级: 无 _ 学 号: 21016177 硕士学位论文 葡萄园种养结合模式与套种模式研究 Researches on the Planting - Breeding Combination Mode and the Interplant Mode in Vineyard 申请人姓名: 张璐 指导教师: 刘永立 教授 合作导师: 陈金辉 高级农技师 学科 (专业 ): 园艺(专业学位) 所在学院: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论文提交日 期 2013年 0月 21日 葡萄园种养结合模式与套种模式研究 论文作者签名 : f i 指导教师签名: 4 H 论

2、文评阅人 1: 晋惠娟 教 授 浙江大学 评阅人 2: 张放 教 授 浙江大学 评阅人 3: 张慧琴 副研究员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答辩委员会主席: 梁月荣 教 授 浙江大学 委员 : 塍元文 教 授 浙江大学 委员 2: 高中山 教 授 浙江大学 委员 3: 刘永立 教 授 浙江大学 答辩曰期: 2013年 3月 7曰 Researches on the Planting - Breeding Combination Mode and the Interplant Mode in Vineyard External Reviewers: Thesis reviewer 1: Prof. Hui

3、iuan Jia, Zhejiang University _ Thesis reviewer 2: Prof. Fang Zhang, Zhejiang University _ Thesis reviewer 3: Vice-prof. Huiqin Zhang.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 Examining Committee Chairperson: Prof. Yuerone Liang, Zhejiane University Examining Committee Members: Committeeman 1: Prof.

4、Yuanwen Tens. Zhejiang University Committeeman 2: Prof, Zhoneshan Gao. Zhejiang University Committeeman 3: Prof. Yongli Liu. Zhejiang University Date of oral defence : March 7, 2013 X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浙江大 学 或其他教育

5、机构的学位或 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签 字 日 期 : 年 , 月 Y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浙江大学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 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浙 江大学 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 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导 师 签 名 : 签字日期:茨丨 3年 3月了日 签 字

6、 日 期 : 年 多 月 円 U,. 时光荏苒,转眼间研究生生活就要接近尾声了,回首两年半来的点滴,忙碌 而又充实。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我成长了许多,既完成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参与 了基层的生产实践,在经历挫折洗礼的同时,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开阔了我 的眼界,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此时此刻,在这论文完成之际,感谢所有在学习 上、生活中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在此对你们致以最衷心的谢意和最诚挚的 祝福! 首先,我想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你们不但给了我生命,教会我如何待人接 物,如何做人,更是培养了我良好的性格、平和的心态。同时你们还非常关心我 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支持我的想法和决定。正是你们的支持和鼓

7、励,才让我得 以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业。 其次,我想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刘永立教授。刘老师平易近人,孜孜不倦传授 科学知识,不仅悉心指导实验,还很重视学生生产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 养。在刘老师的安排下,去年我在玉环逬行了为期一年的实践, 既积累了宝贵的 生产实践经验,又提高了社会交际能力。在生活上刘老师更是倍加关心我的成长 和以后的发展,为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终身受益。同时,我也要感谢果树 所的所有老师,感谢陈昆松老师、滕元文老师、高中山老师、徐昌杰老师、张放 老师、贾惠娟老师、李鲜老师、孙崇德老师、张波老师、朱长青老师等老师对我 的学习和科研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谨向诸位表示诚挚的敬意和

8、深深的感谢! 再次,我想感谢玉环县科技局林颖主任、玉环高校联合研究院的诸位老师、 耿芳师姐、玉环县东辉果蔬有限公司陈金辉总经理及陈守青技术员等所有我 在玉 环期间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在玉环度过的日子至今难以忘怀,感谢林主任对我 在玉环生活的妥善安排,感谢陈金辉陈总和陈守青陈师傅对我实验上的指导和帮 助。通过在玉环的实习,我不但掌握了葡萄、草莓等作物的栽培技术要点以及病 虫害发生和防治,还部分了解了果园的管理工作。并对目前基层农业的现状有了 一定的了解,受益匪浅。 最后,我想感谢我们果树所的兄弟姐妹们。感谢杨倩倩、顾赛媚、江倩、林 琼、吕强、钱敏杰、宋松、孙萍、吴倩倩、吴瑞嬡、杨夏、曾教科、郑鹏

9、华、邵 卫平以及果树所的所有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感谢大家在这两年 半的时间里对我试 验的帮助及生活的关心。同时我也十分感谢刘冬峰、岳晓燕、孙永旺同学以及果 树所第三支部所有同学对我入党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另外还要感谢我的室友邵淑 宏、石艳娜和吴世玲,谢谢你们的关心和帮助,在这近三年的时间里,我们相处 融洽,从你们身上我也收获了许多。在此,衷心地向你们表示感谢!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我的研究生阶段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朋 友们,在此谨祝各位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切顺利。 张热 2013年 1月于紫金港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013) 摘要 本论文研究了葡萄一番鸭种养结合模式和葡萄一草莓套种模

10、式对作物生长 发育和品质的影响,并比较各模式的经济效益。 结果表明:在葡萄一番鸭种养结合模式中,混养番鸭可在早春时提高大棚最 低内温度 2 3度,促进了葡萄的生长发育,葡荀成熟期比对照提前一周。在果 实品质方面,增加果面色泽饱和度,且对果实的风味无影响。在生产成本方面, 葡萄园中混养番鸭可减少除草和化肥的成本。 在葡萄一草莓套种模式中,可显著降低草莓灰霉病和蚜虫的发病率,且推迟 了草莓的生育期。在果实品质方面,套种模式对葡萄的生长发育、外形、风味等 无显著影响,且葡萄的着色效果较种养结合模式更好。在草莓品质方面,除了葡 萄树体对草莓有一定的遮阴作用,影响了草莓的着色外,对其它的指标基本无影 响

11、。在成本和收入方面,虽然套种模式的成本和收入均高于对照,但是经济效益 明显高于对照。 从试验过程及结果看,种养结合模式和套种模式是目前葡萄园中比较理想的 生态模式,无论是效益、技术,还是与葡萄共同生长的环境均比较理想。葡萄园 中不论是混养番鸭还是套种草莓,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还可以 结合休闲农家乐旅游,更具有发展潜力。此外,在葡萄园采用种养结合模式,还 能以鸭粪荞园,形成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起到改善果园生态环境的作用。 关键词:葡萄园;种养结合;套种;生长发育;果实品质;经济效益 II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013) Abstract In this test, we st

12、udied grape - duck combination mode and grape - strawberry interplant mode on crop growth and fruit quality, and compared various ecological mode of economic benefi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grape - duck combination mode, we found that breeding ducks in orchard can improve the plastic tunne

13、l in minimum temperature 2-3 degrees in early spring, and early the grape growth period, making grape maturity a week earlier. In the fruit quality, it increased the fruit surface color saturation, and had no effect on fruit flavor. In the production cost, breeding ducks can reduce the cost of weedi

14、ng and fertilizer. In the income, the combination mode had no indifference with contrast. In the grape -strawberry interplant mod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interplant mod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trawberry main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gray mold and aphids, and delayed str

15、awberry growth period. In the fruit quality, interplant mode had no difference with contrast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grape, appearance and flavor, and the grape color effect is better than planting and breeding combination mode. In the fruit quality of strawberry, the vine body had certain

16、overshadow effect on strawberry, influenced the strawberry color, but had no influence to other indicators. In the cost and income, although the cost and income of interplant mod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but obvious the benefit compared well. Considering about the test process and results

17、, the planting and breeding combination mode and the interplant mode are the ideal ecological mode in the vineyard, whether efficiency, technology, or grapes common growth environment are relatively ideal. A vineyard .whether breeding ducks or interplant strawberry,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utilizat

18、ion rate of resources and economic benefits, but also can combine leisure farm tourism, which is more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addition, breeding ducks can provide organic fertilizer for the vineyard, establishing circular agriculture and ecological agriculture, having an effect IV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01

19、3)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vineyard; planting and breeding combination mode; interplant mod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fhjit quality; economic benefit v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013) 目录 M . I 摘要 . III Abstract . IV . VI 第 1 章文献综述 . 1 1.1玉环葡萄产业概况 . 1 1.1.1玉环葡萄产业现状 . 1 1.1.2玉环葡萄产业的主要问题 . 2 U.3玉环葡萄产业的发展

20、优势 . 4 1.1.4玉环葡萄产业的发展策略 . 5 1.2种养结合模式的研究现状 . 6 1.2.1种养结合模式的概念 . 6 1.2.2种养结合模式应用现状 . 6 1.2.3种养结合模式在生产上的优势 . 7 1.2.4种养结合模式在生产上的问题 . 9 1.3套种模式研究现状 . 9 1.3.1套种模式的定义 . 9 1.3.2套祌模式的应用现状 . 9 1.3.3种养结合模式在生产上的优势 . 10 1.3.4种养结合模式在生产上的问题 . 11 1.4本研究的立題依据和研究内容 . 12 第 2章杲园生态模式对葡萄的影响 . 13 2.1材料与方法 . 17 2.1.1试验材料

21、. 13 2.1.2试验方法 . 16 2.2结果与分析 . 17 2.2.1生态模式对冬季盖膜后棚内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 17 2.2.2生态模式对葡萄生长发育时期的影响 . 18 2.2.3生态模式对葡萄萌芽情况的影响 . 18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013) 2.2.4生态模式对葡萄幼果发育的影响 . 19 2.2.5生态模式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20 2.3讨论 . 21 第 3章果园套种模式对草莓品质的影响 . 23 3.1材料与方法 . 23 2丄 1试验材料 . 23 2.1.2试验方法 . 24 3.2结果与分析 . 26 3.2.1套种模式对草莓生长发育时期的影响

22、. 26 3.2.2套种模式对草莓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 26 3.2.3套种模式对草莓果面色泽的影响 . 28 3.2.3套种模式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 28 3.3讨论 . 28 第 4章果园各生态模式的经济效益 . 30 4.1材料与方法 . 30 4.1.1试验材料 . 30 4.1.2试验方法 . 31 4.2结果与分析 . 31 4.2.1杲园各生态模式的成本比较 . 31 4.2.2果园各生态模式的收入比较 . 32 4.2.3果园各生态模式的效益比较 . 32 4.3 讨论 . ; . 33 第 5 章小结 . 34 参考文献 . 36 作者简历 . 41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3、 ( 2013)文献综述 第 1章文献综述 水果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食品。由于其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一直以来深 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果品的需求 也越来越大,促使我国的水果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水果产业的总产值占农业总 产值的 20%以上,位居粮食、蔬菜之后,成为国内第三大种植产品。 我国水果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生产技术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 土地、人工等生产成本高而效益低等一系列问题。传统果园以生产产品为主,基 本上是一种为了满足自身需要、相对低水平的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 求。传统果园急需转型升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休闲观光生态果园的

24、兴起为 传统果园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目前虽然生态果园的建设在国内已有很大进展,但大家关注的焦点一直都集 中在如何拓展果园附加价值的研究上,缺乏对生态果园中生态模式的量化、系统 的研究。现有的对生态模式的研究多数是以作 物(主要是水稻 ) 为主,如稻田养 鱼模式等,而对果园生态模式的研究并不多见。 本文以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东辉果蔬有限公司的设施栽培葡萄园中的葡萄 一番鸭种养结合模式和葡萄一草莓套种模式为例,探讨了果园中种养结合模式和 套种模式对作物生长犮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并统计和比较了果园中各种生态模 式的成本、收入和效益。旨在为果园生态模式尤其是种养结合模式和套种模式在 生产上

25、的应用提供依据。 1.1玉环葡萄产业概况 玉环县位于中国浙江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东经 121 、北纬 28 ,介于 宁波、温州两开放城市之间,扼台州、温州海上门户。玉环的主要地貌类型为丘 陵和平原。玉环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频临东海,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点。 年平均气温 17.3 C, 平均降水量 1460毫米,无霜期约 260天。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高速发展的经济,使得玉环的水果产业也具有了鲜 明的地方特色。水果产业是其传统优势产业,也是玉环经济作物种植的第一大支 柱产业,玉环文旦、葡萄、杨梅等已具有一定的规模,生产的特色产品久负盛名, 享誉省内外(杨照渠, 2006)。 1.1.

26、1玉环葡萄产业现状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013)文献综述 玉环县从 20世纪 80年代开始引种葡萄,但是由于当地气候特殊,梅雨期间雨 水多,而夏季则台风频繁,导致产量明显不高且果实品质较差。 20世纪 90年代, 随着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研究并推广葡萄设施栽培取得成功,在避灾、促早、 提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进入 21世纪,玉环葡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逐渐成 为新兴的特色农业优势产业。 1.1.1.1较大的生产规棋 从 21世纪初开始,玉环设施葡萄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葡萄总产量稳步增加,已成为玉环县主栽水果之一,仅次于柑橘 (玉 环文旦 ) 。 主栽有藤稔、巨峰和

27、红地球等 10多个品种。截至 2011年底,玉环葡萄种植面积已 有 6280亩,年产量 8898吨,葡萄产业总产值约 6800万元(郭伟华, 2012)。 近年来,玉环葡萄的设施栽培面积逐年上升,全县葡萄种植已基本釆用设施 栽培,据 201丨年统计,玉环葡萄设施栽培面积比重已述 95.9%。 1.1.1.2明显的早熟优势 玉环地处浙东南沿海,气候温暖,与北方及上海、江苏等地相比具有明显的 早熟优势,加上普遍采用设施栽培,葡萄上市期主要 集中在 6月中旬到 7月下旬, 价格普遍较高。 2011年,设施栽培葡萄平均每亩产值 13500元,利润 8160元,比 露地平均增效 3500元以上,效益显著

28、。而且葡萄的投资周期短,有一定种植经验 的农户一般在 20个月后就可收回成本。 1.1.1.3广泛的销售地区 玉环葡萄的营销模式以产地直接批发为主,农贸市场、超市、农户直销为辅。 主要销售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地。此外,北至北京,西至武汉、 长沙,南至广州都有玉环葡萄的踪迹。 1.1.1.4高度的企业化 葡萄产业良好的盈利潜力与发展空间对工商资本的进入产 生了巨大的吸引 力,企业家们将工业经营理念引入到农业中,广泛聘请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民逬行 一线生产,同时还聘请浙江大学等知名学府的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在生产中 进行标准化管理,有效地推动了葡萄产业的犮展。 近年来,玉环涌现出了一批农

29、业龙头企业。如清港镇凡海村的农户们在 2001 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013)文献综述 年 9月就成立了玉环县清港葡萄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并注册了 “ 清港牌 ” 商标。 之后经过种植规模的扩大,犮展到了 5大类 30多个品种。 “ 清港 ” 葡萄积极实施 无公害规模化栽培模式,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和规范,于 2007年 9月获得 “ 绿色食 品 ” 证书,并于 2008年获得 “ 台州名牌 ”称号。 1.1.2玉环荀萄产业的主要问题 1.1.2.1品种结构不合理、果实品质不隹 目前,玉环葡萄生产品种结构不合理,以巨峰、红地球和藤稔为主,其它品 种较少,难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而设施葡萄

30、生产中多数农户比较重视产量, 而对果品质量重视不够,主要表现为部分果园经设施栽培后,果实的糖含量降低、 酸含量增加、风味变淡、着色较差、果个偏小和果实畸形率高等现象(王海波等, 2009)。 这些除了与葡萄品种有关外,与栽培技术也有很大关系。 1.1.2.2设施栽培设施技术落后 果树设施栽培不仅可以扩大果树的种楦范围,调控果实成熟与果品供应期, 还可以规避自然灾害,降低果树生产风险,提高果品的经济效益(张福墁, 2010)。 近年来随着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葡萄的产量,改善了果实 的品质(武世英, 2010)。但是设施葡萄栽培仍存在着栽培设施简陋,栽培技术 落后,土地利用率不高

31、(胡清坡等, 2010),农业标准化技术应用不到位,生产 效率较低等一系列的问题。 此外,葡萄产业还存在科技服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仍不健全(刘旭宇等, 2009),从事葡萄产业的多为普通农民,缺乏具有葡萄栽培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 ,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科技支撑不足。 1.1.2.3品牌意识不强 玉环葡萄生产企业与合作社都有自己的注册商标,但是使用频率不高,品牌 的维护意识也不强。一些农户和企业在使用品牌时,不注重产品质量与品牌相辅 相成的关系,为了眼前利益,以次充好,影响了自己的品牌形象,降低了品牌价 值,难以形成产地品牌优势。 同时,由于葡萄主要通过批发商进入市场。在流通过程中,批发商根

32、据市场 需求,自行选择使用不同的包装和品牌,有的直接使用塑料筐、木箱等筒单包装 进行运 输销售 ,导致市场上产品品牌的使用率低,这也是造成品牌维护困难的重 3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013)文献综述 要原因。 1.1.2.4组织化程度不高 玉环葡萄的生产形式有 3种:农户、企业、合作社。 农户的基数庞大,但是单户规模较小,葡萄果实品质一致性较差,不同品种 间的生产性能差异明显,难以形成产业化所要求的批量供给能力。单户小规模经 营还限制了肥水同灌设施、田园管理机械、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先进适用农机农艺 的应用。 企业自身种植面积不大,但销售期较长,应对市场和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 难以形成规模效

33、益。同时,企业在追求自我发展时缺乏连接企业和农户的中间组 织,交易成本高,对农户生产销售情况难以控制,对农民的带动效应弱。 葡萄产业协会及合作社作为新形式,有效整合了农户和企业,既有两者的优 点,又弥补了缺点,但是尚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成员仍要自主种植自主销售, 标准化程度较低。 1.1.2.S流通渠道单一 由于经纪人队伍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营,营销大户、经纪人普遍缺乏职业技 能,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手段尚未应用普及,导致玉环葡萄产业的销售流通渠道 过于单一,全县销售给中间商的葡萄约占 70%,这极大地降低了葡萄的经济效益。 较为单一的销售渠道易导致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信息不畅,导致葡萄在 流通

34、过程中只能接受市场的自发调节;二是流通 组织化 程度低,虽然分散流通具 有灵活性,但过分分散流通,导致小农户在销售中无法形成规模,不利于产品收 购。同时由于市场信息不灵,难以克服盲目性,增加了交易成本。三是果园基础 设施相对落后 ,如水利设施 、采后保鲜 贮运设施等的不健全,制约了精品化生产 及休闲光观等功能的进一步拓展。 1.1.2.6 其它 此外,台风和土地流转困难也严重制约着玉环葡萄产业的发展。台风过境可 造成大棚设施倒塌、薄膜破损、果实裂果、病虫害发生,这对中、晚熟品种的影 响尤大。 土地流转困难也是制约葡萄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胡建平等 , 2011),调查发 现,虽然许多果农有意扩

35、大葡萄种植面积,但可支配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进而限 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013)文献综述 制了葡萄生产规模的扩大。 1.1.3玉环葡萄产业的发展优势 1.1.3.1资源优势 玉环县位于中国浙江东南沿海,良好的光热资源不仅有利于葡萄的生长发 育,还能保证葡萄的充分成熟。在此基础上发展设施栽培,不止改善了葡萄的生 态环境,还避开了台风、夏季多雨等不利天气的影响,把玉环葡萄的上市期集中 到6月中旬至 7月下旬,比江浙的其他地区提早约 1个月,早熟优势十分明显。同 时地处滨海滩涂地带,生态条件洁净,土壤富含磷钾、渗透压较高,昼夜温差较 大,有助于葡萄品质的提高。 1.2.3.2资本优势 设施

36、葡萄产业的发展对 资本有较大的需求。栽培设施成本较高,以钢架大棚 为例,建园初期需一次性投入费用 2.5万元 /吉,每年还需投入生产成本 5000元 / 亩左右。玉环是全国百强县,财政实力雄厚,对农业产 f的扶持力度大,民间资 本充裕,为设施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本保障。 1.1.3.3技术优势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玉环葡萄针对南方温暖多雨和沿海多台风的气候特点, 通过技术创新,建立了一套以 “ 促早、提质、避灾、增效 ” 为生产目标的高效设 施栽培技术体系,基本上解决了台风问题,突出了早熟优势,为设施葡萄产业的 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1.1.4玉环葡萄产业发展策略 我国的农产品供给已由长期短

37、缺转变为总量供给有余,出现了阶段性、结构 性的供大于求;农业发展由受资源约束向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转变。人们的 消费结构、生活质量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不断追求多样化、高品质、多 层次的消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杨志坚, 2004)。 在如此复杂的竞争环境下,我们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 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玉环葡萄发展策略。 充分利用玉环特殊的自然资源,在巩固现有果园面积的基础上,加大基地建 5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013)文献综述 设力度,提高葡萄设施栽培水平(赵旗峰等, 2010),加强葡萄产业链管理,

38、优 化产业结构(朱焱等, 2003),提高产品质量,强化市场销售(陈文朝等 , 2010), 建立和完善果品市场体系,提高产业化水平,逐步形成玉环设施葡萄产业区域化、 良种化、标准化和产销一体化的新格局。使葡萄产业发展成为继玉环柚(文旦 ) 后又一农业经济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同时,在单个葡萄园的管理中,注重葡萄产业周边价值的挖掘,建立设施葡 萄观光休闲园区,将传统封闭式管理果园开辟成可以吸引和鼓励城市居民去郊外 旅游、踏青、采摘、购买、贴近生活的敞开式的观光果园,是一项集知识性、趣 味性、文化性于一体的农业旅游的新型产业。 1.2种养结合模式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隨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休闲观光生

39、态果园这种以农业经营为基础, 以旅游观光为特色的新型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张建国等, 2006)。 在休 闲观光生态果园中,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 , 协调发展与 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实 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 肖敏, 2007)。 现有的休闲观光果园按其经营方式可分为:单纯生产型、种养结合型和复合 经营型三类(王斌华等 , 2011)。 目前比较常见的是种养结合型,按时在生产型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是利用果园的生态空间,进行家禽、家畜的养殖以及 蔬菜瓜果等作物的套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因此,在祌养结合型

40、休闲观光果园 中,比较常见的生态模式有种养结合模式和套种模式。 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是近年来人们倡导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由于其 高产、优质、高效、低耗、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倍受现代农业生产的关注,具有 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1.2.1种养结合模式的概念 种养结合模式就是种植与养殖的有机结合,两者相辅相成 ( 顾晓峰, 20】 0)。 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优质的有机肥,种植业又为养殖业提供优质绿色饲料,物质 能量在动植物体间充分利用,形成良性循环链。 该模式既解决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环境,又降 6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013)文献综述 低农田化肥使用量和生产成本

41、,同时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增加了经济效益,为实 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1.2.2果园种养结合模式应用现状 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种养结合模式在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 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并归纳总结成一体化生产技术的模式多为稻田种养结合模 式,主要有稻田养鱼模式(李端富等, 1990),稻田养鳖 /奸 /蟹模式 ( 王武, 20出 继风, 2012)、稻田养鸭模式(王盛强等, 2008)、藕 /菱一鱼共生种养结合模 式(姚祥坦等, 2012)等。对于果园的种养结合模式研究,目前还只有梨园养鸡 模式(田伟龙等, 2011)。 1.2.3种养结合模式在生产上的优势 1.2.3.1抑制病虫害和杂草的发生 在种养结合模式中,畜禽能从果园获得大量的青饲料 (杂草 )和动物饲料 (毘 虫 ),既可以抑制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 时,还有助于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在椰园养鸡模式的研究中,通过对养鸡椰园、正常管理椰园和不管理椰园 3 种处理的椰园病虫害及杂草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椰园养鸡可减轻椰园病虫 害与杂草的发生(陈思婷等, 2008)。 同时对枣林一畜禽一牧草相结合的模式的 研究表明,种养结合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形成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