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17. 古诗三首(望洞庭)(共20页)人教(部编版) (PPT 20页).pptx

上传人:醉**** 文档编号:10414636 上传时间:2022-04-10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3.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17. 古诗三首(望洞庭)(共20页)人教(部编版) (PPT 20页).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17. 古诗三首(望洞庭)(共20页)人教(部编版) (PPT 20页).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17. 古诗三首(望洞庭)(共20页)人教(部编版) (PPT 20页).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17. 古诗三首(望洞庭)(共20页)人教(部编版) (PPT 20页).pptx(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认识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能背诵,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3.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宽广豁达的胸怀。望洞庭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磨 螺 m lu磨螺镜 jnjn镜子庭 tntn庭院潭 tntn水潭望洞庭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古称“云梦泽”。跨湖北和湖南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现水面被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部分。刘禹锡

2、刘禹锡:(约772约842),字梦得,号庐山人,汉族,河南洛阳人。 文学成就: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有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存世有刘宾客集。 主要作品:乌衣巷秋词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来去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刘禹锡曾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写道:“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长庆四年,即公元824年。此诗应当作于这一年。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两:指湖光和秋月。湖光:湖面的光芒。潭面:指湖面。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 平静的湖面没有风,看上去好像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铜镜。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的君山苍翠无比,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品读赏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辽远,塑造出一种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一个“和”字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的融和的画境。 “镜未磨”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望洞庭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官后,途经洞庭湖时所作。描写了秋天月光下洞庭湖朦胧秀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赞美及他宽广豁达的胸怀。课文小结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