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灭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10410094 上传时间:2022-04-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朝的灭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明朝的灭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朝的灭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朝的灭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教案课题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授课类型新授授课班级授课教师预计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学习建议学习要点:吏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学习提示:初步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教材内容第17课明朝的灭亡,包括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三个部分。这三部分内容逻辑清晰,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引发农民起义,与此同时满洲兴起从外部对明朝造成很大的压力,最终在两者的双重打击下,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后,清朝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曾经是当时最强大

2、的国家,文化繁荣,国力强盛。然而到了中后期,随着种种社会矛盾的不断凸显,使它逐渐走向灭亡。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明朝为什么会衰败以致走向灭亡。本课对于学生学习清朝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情分析本课所针对对象为初一学生,其心理特质是思维活跃、主动参与意识明显,有激情易冲动,在教学中应适当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环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刚升上中学的初一学生而言,其仍较为缺乏纵向的历史时间意识,知识储备较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本课内容与单元的联系、与前后文的联系,为学生架起时间框架,厘清历史线索,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教学目标1. 了解明

3、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李闯王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2. 历史上崇祯帝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但也无法挽救明朝的覆灭,从中认识到明朝腐败政治的巨大破坏力,从而可以理解现阶段为什么我国反腐力度如此之大。3. 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中得出一个较为正确的历史、人生、民族观。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二次备

4、课导入新课朱元璋立下的这条“祖训”并没有使大明江山万代永存,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 ,暮求和,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思考:明朝为什么会灭亡?讲授新课预习检测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灭亡原因)表现:皇帝多沉迷享乐,疏于朝政(明神宗20多年未上朝)。皇室内部勾心斗角;大臣们结党营私; 专权。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 (土地兼并),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农民起义的原因(1)根本原

5、因:明朝末年, ,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2)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2.李自成农民起义的过程:陕北起兵;进入中原:提出“ ”口号;1644年,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4月,攻入北京: 在绝望中自缢(y),明朝灭亡(1368-1644)。三、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1.1616年, 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2.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 ,次年1636年改国号为清。3.清军入关:明将 (山海关守将)降清,引清兵人关;李自成起义失败。合作学习(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皇帝

6、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2.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明朝中期以后,君主不问政事,导致奸臣把持朝政。奸臣把持朝政,又加深了政治腐败,加深了社会危机。宦官刘瑾、魏忠贤势倾天下,严嵩把持朝政,都是生动的例证。(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领导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2.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人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3.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人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

7、4年攻入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了。教师归纳:明末农民起义和历代农民起义一样,都是由于封建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剥削残酷造成的;农民起义在陕北爆发,具体原因是陕北灾荒严重,官吏不顾人民死活,催征如故,人民被迫起义,各地人民纷纷响应。为加深学生印象,可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教材上的资料,认识农民起义的必然性。借用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重点突出李自成起义军及其斗争情况。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由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赈济饥民,得到广大农民拥护,转战河南、湖广、陕西、山西,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教师可补充一些素材,说明农民起义军曲折的斗争经历,颂扬农民起义军顽强的斗争精神和

8、高超的斗争艺术。教师提问:“均田免赋”口号为什么受到农民的欢迎?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均田免赋” 口号针对明末土地髙度集中、赋税十分沉重这两大问题,所以深得农民欢迎。“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等歌谣也在民间流传。教师提问:比较秦末、明末两次农民起义的异同点:同:统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秦王朝的暴政、繁重的赋税和残酷的刑罚,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明末的政治腐败,赋税杂税加上连年饥荒,民不聊生,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酿成农民大起义。都直接推翻了统治王朝。异:秦末农民起义发生在王朝的初建阶段,主要是与秦初的统治政策的急功近利有关。明末农民起义发生在大明王朝建

9、朝近300年,土地兼并严重,各种矛盾积重难返的情况下。(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根据课本提供的内容以及同学们积累的知识,大家归纳说说:努尔哈赤为满洲的兴起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努尔哈赤的主要功绩)努尔哈赤的主要功绩: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反抗明朝压迫、迁都沈阳。思考:努尔哈赤和宋元时期几位少数民族首领(耶律阿保机、阿骨打、元昊、成吉思汗)有何共同之处?共同之处:统一本民族各部。建立政权,推动本民族的发展。都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2.1635年,皇太极改

10、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皇太极的主要贡献:在这个民族兴起和强大过程中,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他为清朝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图示满洲的兴起与清朝的建立(如图)3.明朝灭亡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探究: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首先是满洲贵族和汉族官僚地主的联合进攻。其次是农民阶级局限性,拥兵百万,流动作战,没有根据地。再次是没有统筹全局的观念,没有高屋建瓴的政治智慧,没有高瞻远瞩的政治谋划。本课小结(思维导图)巩固练习1为了解

11、除“犯上”罪名对部众的心理压力,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的是(B)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鳌拜 D康熙 2下列城市未被女真(满洲)族作为国都的是(D) A赫图阿拉 B沈阳 C北京 D南京 3下列对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D) A“大一统”局面的首次出现 B封建社会繁荣和开放 C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4下列史实与对应的历史人物,不存在内在联系的是(C) A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B明成祖设内阁 C清顺治帝改国号为“清” D清雍正帝设军机处 5清朝开始对全国的统治是在(C) A16世纪40年代 B16世纪60年代 C17世纪40年代 D17世纪

12、60年代6.你认为在清朝初期,皇帝的权力受到下列哪个机构的制约(C) A中书省 B内阁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军机处教学总结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明清军队经过30余年的反复较量,推翻了明朝,打击了清朝,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虽然它同中国建社会历史上所有的农民战争一样,仍以失败告终。但明末农民战争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斗争之 激烈、影响之深远,却为已往之农民起义所不及。教材习题1.P86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

13、成的起义军?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规定了严明的军纪,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2.P87课后活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下面是史书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 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 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陕西通志卷八六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土地贫瘠的陕西北部,连年大旱,颗粒无收,饥民遍地,农民只得吃蓬草、树皮、石块充饥,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但是,官府不顾百姓死活,催征如故。3.P87下列各项,哪些与明朝灭亡有直接的关系,请在内画。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土地兼并严重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