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陵设计] 南京中山陵设计理念.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0019487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中山陵设计] 南京中山陵设计理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南京中山陵设计] 南京中山陵设计理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中山陵设计] 南京中山陵设计理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中山陵设计] 南京中山陵设计理念.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南京中山陵设计 南京中山陵设计理念 【摘 要】杨秉德先生在新建筑(1/2022)一文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民族形式建筑探究历程的整体探讨中,提出“从三个领域整体探讨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18401949)民族形式建筑的探究历程:源自民间的无意识探究、西方建筑师在教会高校校舍建筑领域的探究,以及中国近代建筑史发展兴盛期的后期(19271937)第一代中国建筑师的探究。”本文仅引用及论述第一代中国建筑师的代表人物吕彦直对对中国建筑民族形式的探究。【关键词】吕彦直;民族形式;中国建筑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寇侵华野心毕露,中华民族亡国危机加剧,举国上下民族主义心情空前高涨。之后国民政府要员相

2、继发表文章与谈话,提出“希望全国人士从速探讨以发扬光大吾国之固有文化”。 中国建筑界也掀起“中国固有形式”建筑的探究热潮。以吕彦直1925、1926年相继在南京中山陵与广州中山纪念堂设计方案竞赛中获大奖并得以实施为其前奏,主要探究时段是中国近代建筑史发展兴盛期的后期(19271937),主要建筑活动集中在首都南京,也包括上海、广州、青岛、北京等城市,探究的主角是已经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这一时段,政府投资的官方建筑为中国建筑师供应了一展身手的机遇,催生了中国建筑师群体持续十年的民族形式建筑探究热潮,作为这一局部领域的主流设计队伍作出了卓著贡献。吕彦直就是这时期探究民族形式的代表人物及先驱

3、。1 设计师其人吕彦直,安徽滁县(今安徽滁州)人,祖籍山东东平。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在短促的一生中,他为弘扬民族文化,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他设计、监造的南京中山陵和由他主持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是我国近代建筑中融汇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代表作,在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鉴于他对建立孙中山陵墓的杰出贡献,在他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曾明令全国,予以褒奖,陵园立碑纪念。2 项目简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不幸在北京病逝,遵照先生生前要求归葬南京东郊钟山的遗愿,南京国民政府确定建立中山陵。同年5月13日,孙中

4、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通过了征求陵墓图案条例,确定向海内外悬赏征求陵墓的设计图案,并用密封卷的方式进行评比。当时年仅23岁的青年建筑史吕彦直,以“钟形”创意征得凌鸿勋、朴士、王一亭和李金发的认可,最终获得“完全依据中国古代建筑精神”的评审看法而拔得头筹。同时,确定采纳吕彦直的设计方案建立陵墓,并聘请他为陵墓的建筑师。中山陵主体建筑顺山势而筑。现状主体建筑及陈设为孝经鼎、“博爱”牌楼、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沿中轴线由南而北逐级抬升。永慕庐、奉安纪念馆及宝鼎、音乐台、流徽榭、仰止亭、光华亭、行健亭、藏经楼等一系列纪念性建筑环围着中山陵主体。此外,其他与中山陵有关的建筑工程,如廖仲恺墓

5、、谭延闿墓、范鸿仙墓,蒋介石曾拟作一百零一年后安眠之地的正气亭等,如众星拱月在中山陵四周。3 建筑设计立足传统、融合内外,吕彦直的设计思想受到美国闻名建筑师墨菲的深刻影响。但他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处理中国传统建筑语言,同样接受了正宗西方建筑教化的中国建筑师中的佼佼者更富才华,对中国传统建筑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已经远远超出早期西方建筑师的水平。中山陵总平面设计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自古以来,墓葬建筑就是礼制建筑中一个不行分割的组成部分。西汉时期出现了“因山为陵”的葬制,起先采纳砖石等材料。陵

6、园中轴线上依次是金水桥、陵门、棱恩门、棱恩殿、石五供、方城明楼、哑巴院、宝城等。除中山陵祭堂与墓室结合在一起,明清帝陵棱恩殿与墓室玄宫不在一起分别建筑以外,其余布局几乎完全相同。中山陵的单体建筑在沿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均有创新。中山陵最重要的建筑祭堂,重檐歇山顶上檐檐口抬高,祭堂上层屋顶高出,避开拜谒者视线从下往上有所阻挡,下檐做法与碑亭的上檐做法相同性统一体。祭堂与碑亭两者之间的屋顶等级差别显著,四角堡垒式的厚重石块墙壁(正面石墙,侧面开窗),极具现代雕塑感,虽不同与中国传统殿堂建筑造型,却能很好的烘托出立面造型的庄重感,正面三个壶门门券时刻出绶带、作出火焰尖饰,正中壶门高大,平板枋下一道额

7、枋,雀替下有丁头栱,两侧壶门较小,平板枋下大额枋、小额枋各一道,其下雀替、丁头栱。祭堂与两侧对峙的香炉、华表,体量大小、距离远近协调,取得了很好的空间效果。侧立面做法相对简洁,变壶门为腰窗,铜质格子,采“三交六椀”形式,歇山山面雕出悬鱼、绶带等。祭堂室内细部做法比室外略显困难,利于近观,吊顶采纳简化的天花,图案简洁、色调单一,庄重、素雅很好的满意祭祀要求。中山陵的各个单体的细部处理,在运用我国传统建筑词汇时结合新材料、新技术,对大木作、小木做、砖石作、彩画作均进行了精炼、概括。也就是在深化探究我国独有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将其与现代思想、艺术、科技、材料等相结合,探寻我国现代建筑之路。参考文献:1

8、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1014:2卢洁峰.吕彦直与黄檀甫 广州中山纪念堂秘闻M.花城出版社,2022:3马晓,周学鹰.吕彦直的设计思想与中山陵建筑设计意匠J.南京社会科学,2022(6):81-864杨秉德.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民族形式建筑探究历程的整体研J.新建筑,2022(1):48-515窦忠如.南京中山陵设计建立始末J.纵横,2022(8):29-31 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