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刻本汉籍医书《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考.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978584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刻本汉籍医书《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和刻本汉籍医书《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刻本汉籍医书《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刻本汉籍医书《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和刻本汉籍医书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考 摘 要:和刻本汉籍医书增广太平和剂局方为杨氏观海堂藏书留存故宫图书馆的医籍之一,具有独特的版本学和医药学价值。通过参考院藏档案及书目著录等相关资料,文章拟对该书的成书原委、留存状况、版本特征及史料价值作初步考述。 关键词:和刻本;医书;观海堂;和剂局方 中图分类号:K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14-245804-0075-06 DOI: 10.14156/ki.rbwtyj.2022.04.009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藏古医书是以明清两朝皇室遗存为基础,复得到宜都杨氏观海堂海外所访得珍本医籍。藏品之量堪称丰富齐备。按故宫典藏记录显示,观海堂医书有

2、512部,2874册,5741卷。仅以台北故宫博物院迄今公布的数字为例,依据时代刊行或抄写国别来分,中国宋、元、明、清刊本共计125部,日本刊本78部;抄本1101部;朝鲜刊本6部。就比例而言,日本刊本和抄本占半数以上,包括日本翻刻中土医籍,日本影写或传抄中土医籍,日人著作之刊本、抄本及手稿等。这些虽只占日本医籍史的很少部分,但仍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医书对日本汉籍的影响。观海堂藏书大多数于1949年迁入台湾,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依据故宫所藏观海堂书目与北平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南迁书籍清册观海堂藏书记载进行比对,发觉仍有部分留在北京故宫。余存部分主要集中在史部书目类等30余部。其中,子部医家类,日本刊本

3、官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留存的医籍之一。 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和剂局方是宋代官办药局编成并颁行的中国第一部医方典籍。南宋绍兴后多次重修,每次有所补充,并新添太医局等诸局阅历秘方。其中不少方剂是宫廷所用,并成为两宋医家临床方剂手册和药局配方蓝本,其盛行于宋元之间,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文章拟就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现藏杨氏观海堂藏书之一,和刻本汉籍医书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做如下考述。 一、和刻本汉籍和剂局方留存考证 清末民初闻名学者杨守敬的观海堂藏书在其卒后,被民国政府收购分贮于松坡图书馆和北平故宫博物院。孙楷第日本访书志补序云:“民国己未,观海堂书将出售,吾师沅叔先生时长教部,怂恿当局买之,书遂为

4、国有。初庋于集灵囿,旋归故宫图书馆”1383。民国十七年故宫博物院组织法通过,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正式成立,特设“观海堂书库”予以保存,公开阅览。1933年随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其大部分被运往台湾,现保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遗存的一小部分,现仍庋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目前,故宫博物院留存观海堂藏书数量很少,长期以来散存于不同库房,对遗留的种类、书目和册数始终没有精确的统计数字,在馆藏书目或提要中多著录为日本刻本或清宫旧藏。另外,院内外学者所撰以观海堂藏书为论题的文章虽偶有提及,但也不明确。近年来,故宫图书馆通过参加大规模的院藏文物普查,经账目核查和库房查验,不仅厘清了清宫旧藏古籍数目,并初步确认留

5、存的观海堂藏书计37部255册。这部分书籍主要为史部书目类。此外,还有经部、文集、医书各一部。此整理结果可与档案相印证。1933年关于本院易院长任内图书馆移交清册记载:“善本书库,所藏书籍以装箱南迁,今只存残本书壹种壹册,钞本书伍种贰拾贰册并伍卷,钞本图陆种捌册及参考书叁拾部壹佰玖拾册,又佛经书影贰拾包”2。存档记录所指应当就包括观海堂未迁书。依据档案所记与书库对比可以看出杨氏观海堂藏书的注记有如下特征,最普遍的一种为,钤“飞青阁藏书印”“杨守敬印”“宜都杨氏藏书记”“星吾海外访得秘笈”等印章。或书前扉页贴有“杨守敬小像”。凡故宫保藏都冠以“观”字号排列。这些印记都为确认观海堂留存书目供应了依

6、据。 对于文章选题为关注点的医书部分,笔者在对比故宫所藏观海堂书目与故宫文物南迁清册子部医家类书目后发觉,全部医书古籍几乎全部入台。今按台北故宫博物院著录,观海堂医书,407部,2459册。其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元刊本3部,保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该书的日本刊本则留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和刻本汉籍和剂局方的成书 和刻本汉籍医书增广太平和剂局方是依据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方剂手册重校订补而成。所谓“和刻本”汉籍,是指以中国古籍为底本,被日本重新抄写、翻刻衍生出一种特别的版本类型,称之为“和刻本”汉籍。而版式特征的另一表现形式是为汉语原文加注日文假名训读或日文注释。和刻本汉籍甚为突出中国古籍原刻的特征

7、,同时,更注意好用性。在某些方面弥补了中国已失传数一百零一年的一些重要典籍,并且,也是对中土汉籍的重要补充与订正。 故宫博物院现藏日本刊本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为杨守敬东瀛访书之一。该书收于何澄一所编故宫所藏观海堂书目卷三,子部医家类,“又十卷,日本刊本,附图经指南总论十二册”3。今将这部珍藏本的成书略作说明如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闻名方书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药典。初刊于宋元丰年间,名为太医局方。此系局方的最早雏形。大观年间医官陈承、裴宗元、陈师文奉诏对和剂局配方进行校正整理,辑订成校订和剂局方,共五卷,分21门,载方2101首。并附图经本草药性总论三卷和炮制总论一卷。嗣后,对其多次

8、重修增订。至南宋绍兴十八年官药局改称“太平惠民局”,此书遂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并增补为十卷,颁行全国。此为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局方之一。 是书在中国编纂于两宋年间,盛行于宋、金、元、明时期。这部闻名的医书流入日本后,对日本的汉方医学影响很大,并引起正式的重视。因该书在流传中经验代翻刻繁衍,难免会出现误写等缘由而致产生不少差讹。为此,日人橘亲显在本书的“和剂局方序”中言:“明朱葵所谓自宋而后四一百零一有余年,此书之存量仅一本也,殆危哉!崇祯中兴袁元熙虽在翻刻以颁世,药味遗耗,铢两差误,犹论辨形模不全备也,实可叹哉”4。日本享保十五年,前典药头橘亲显奉敕对这部流传到日本的医方学著作进行增补校正。所据版本

9、按参考局方诸家奉进目次记录,所据15种版本均为神库、官库及公私医家所藏之“稀世旧刊”。其中,包括中国明初刻本和剂局方6种,朝鲜刻本增注和剂局方8种,以及日本医员野吕元丈所藏增广和剂局方1种,并将其作为底本。在参考诸家奉进的增注、增广等善本的基础上“凡旧刻讹者订焉,脱者补焉,药品及修制之异同,文字并衡量之差乖共删妄就正”5。对于各种版本中字异意同,义异理通,两可难裁者,或方名交织,二方混淆者,则注明出处,逐一校订,不舍此取彼,遵守原著。由橘亲显领衔在参考诸家奉进的医药方书的基础上几经增补校正,编成此书。分16卷,收795方,比原书增加2类,即诸汤、诸香类,药方增加7方,日本享保十七年官刻颁行。现

10、保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三、局方的体例与内容撰述 官刻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宋陈承、裴宗元、陈师文原撰,宋许洪增广。橘亲显等校正。附图经本草药性总论二卷、指南总论三卷、局方诸药石炮制总论一卷,日本享保庚戍东都书林西邨又卫门刻本。半页13行,行24字。四周双边,白口,无界行。版框20.7cm14.4cm。1函12册。 书前刊日本享保庚戍之冬十二月橘亲显撰“和剂局方序”,宋陈师文等“进表”。次刊“新校凡例”。序文、进书表和凡例均标以片假名注音,硃笔句读。此书扉页贴有杨守敬先生小像,像左下钤有朱色“杨守敬印”。卷前序文下钤“小岛重图书记”“东井文库”“宜都杨氏藏书记”“飞青阁藏书印”“星吾杨氏

11、访得秘籍”等印记。此书初为东井文库所藏,后归入小岛氏。袁同礼故宫所藏观海堂藏书目序云:“窃念此目虽非观海堂藏书之全部,然所著录为其他书目所不及者有二:一曰古钞本,二曰医书。至医籍秘本,大抵皆小岛学古旧藏”6。此后,为杨守敬先生从日本购得。特殊是书中还有批语、句断,如书前的“进表”有朱字批“校正凡柒佰捌处增损,总柒拾壹方作看详壹拾叁册,净方五卷计贰佰伍拾柒道,分贰拾壹门,旧抄本”7。今推想可能为小岛氏据旧抄本批点校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全书共十卷,附指南总论三卷,分诸风、伤寒、诸气、痰饮、诸虚、痼冷、积热、泻痢、眼目、咽喉口齿、杂病、疮肿伤折、妇人、小儿。并新增诸汤、诸香两类。共16类,载方79

12、5方。每方之后,除了详列主治证和药物外,有关药物的炮制法和药剂的修制法均有具体说明。此外,凡属绍兴以后增补的方子,在书中均一一标明年头。便于探讨者参考。该书所收集之方,多为常用有效方剂,又多实行丸、散等剂型,所以适用、易存、便利患者,影响巨大。该书虽在官方组织编写的方书中载方数量最少,但荟萃了很多名方,因此书中所载之方,广泛地被宋代以后各家方书所引用,而且其中有些方子是作为成方规范而流传下来。如该书中的“三拗汤”“华盖散”“凉膈散”“四物汤”“四君子汤”“二陈汤”“消遥散”“藿香正气散”“至宝丹”“紫雪丹”“苏合香丸”等方剂,至今仍被临床所应用。 本书所附指南总论分别对药物的配伍原则,采药季节

13、及保管,服药的饮食禁忌,各种常用药物的炮制方法进行了论述,此论概括了局方修制精细的特点。 本院珍藏的日本官刻本和剂局方刻印精细,所用日本产蚕纸干净厚实,纸质绵润,软字精刻,古朴高雅,亦为观海堂旧藏。 四、知见的台北故宫藏书题解 现今台北故宫博物院保留了杨氏观海堂藏书的精华部分,日本的古钞本、卷子本多集中于此,特殊是杨守敬从日本带回的医书,几乎全部入藏。以本文论题和剂局方为例,台北故宫现藏三部,皆得自观海堂。现将几部书目列举如下: 1.元大德八年余氏勤有堂刻本:10册 此部不附许洪指南总论,从题名、版式来看,似由两种不同的版本拼接而成,即卷一和卷三是一个版本,卷二和卷四至卷十属另一个版本。按左右

14、双栏,版心题“和方几”,其卷端题名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周双栏,版心题“和剂局方卷几”,卷端题名作“增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但二者字体非常接近,且同为半页13行,行24字。由于卷十末页记有“大德甲辰余志安刊于勤有堂”一行,故很可能是勤有堂不同时期所刻。 2.元刊黑口15行本:5册 卷前有光绪壬午杨氏题识。此部包括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和指南总论三卷,但二者分属不同的版本。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页15行,行24字,四周双栏,版心黑口,双鱼尾,间刻“和方几”;指南总论,半页14至19行不等,行24字,左右双栏,版心黑口,字体较纤细,且俗字极多,二者和余氏勤有堂版本皆不同。杨氏在护页前有题记三则,称

15、“又得大德八年余氏勤有堂刊本及明崇祯十年朱葵刊本”1403-405。但实际与杨氏之言不尽相符。 3.元刊本 仅存许洪指南总论三卷一册,与元刊黑口15行本指南总论版本相同。按此书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补遗著录6种,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7种。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古籍医书除四库全书本外,皆得自杨氏观海堂藏书。台北故宫的保藏仍以“观”字号排列,保留历史原貌。 五、和刻本汉籍和剂局方的特征与史料价值 1.优选底本,校勘缜密 日本江户末期因受中国清代考据学之影响,汉学家对于古籍整理和校勘工作,都特别重视由中国传入的善本典籍为依据,因此,和刻本所运用的翻刻底本,大都经过精密校勘,而且印制精致。以本书为例,橘亲显在

16、校勘过程中,相比诸家奉进的医方书后,认为民医野吕元丈所藏“增广一书,编次雅古,文字精正,最冠众本”8。而将其作为底本,以助参考。其中对增广、增注本或明初刻本及朝鲜刻本精选原本之优劣,分别校勘旧刻所载医方并作细心考注。如:对比不同版本时发觉,在方剂的记载上版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或方名交织、或二方混淆,对于这些阙遗挂漏的药方,一并考订补证。此外,翻刻汉籍的看法比较肃穆,不妄改汉籍底本之字,则在不改原本文字的前提下,将有关的校勘记刻在相应文字之旁,保持原书原貌。但书中所载方剂的各种药物依次、剂量与国内现存和剂局方各种版本出入颇大,非同一版本系统。 2.覆刻原文施以日文训点及注释 和刻本医书是以中国

17、古医籍传入日本为前提的,在甚为突出中国古籍原刻的基础上,同时更注意好用性,依据本土的须要,一般的和刻本往往加上训点,以便于日本学者咏读理解。所谓“训点”是在汉字之行或字间加以符号,即用勾或点的方式标明,有时加日文之助词,使之前后相接,并就其断句分段。由于日文的语法与中文不同,汉字的读音在日语与汉语里有别,所以,和刻本多数会采纳在汉字旁标出日文字母的“片假名”,再施以训点的读法。通观本书的版式与汉字旁加日文训读的书面形式,无疑不表现出和刻本格式化的特征。 3.对中土已佚医书的重要补充 自南北朝起,中国医学便通过古籍医书这个媒介干脆流传到日本,隋唐时期在日传播一度达到高潮。这些流传到东瀛的中国医书

18、,深受日本医学界青睐,被不断汲取、仿效,并依据本国实际重新刻印,构成了中国古医籍在域外的另一个版刻系统,被学术界称之为和刻本汉籍医书。和刻本往往保存了一些在本土已经佚失、稀见的中国古医籍,或同一部中国医籍的更好的版本,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以本文论题和剂局方一书为例,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言“是书盛行于宋、元之间,至震亨局方发挥出,而医学始一变也”9此书在宋、元盛行了200余年,但在金元以后,出现了对局方相识的偏颇,因受南北医家“以古方今病忽视辩证论治”的抨击而流传渐稀,后世对局方的相识也很大程度受朱丹溪撰局方发挥之影响。此后虽经多次翻刻繁衍或由多种缘由而间有差讹,至明代重刻本仍未能复其旧观。 追溯

19、此书的存佚状况。据日本丹波元胤撰医籍考著录是书已佚者有:宋陈师文等撰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卷本,许洪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卢祖常撰拟进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类例,亡名氏诸家名方二卷,福建提举司刊等。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注,存世的有:元建安高氏日新堂刊本、元留畊书堂刊本、明正德六年陈氏存德堂刻本、明崇祯十年朱葵、袁元熙刻本、清道光十年渤海高氏续知不足斋本及日本刊本。即使这些古医籍中国至今仍存,但同名之和刻本依旧有其价值,因为很可能和刻本汉籍医书保留了该典籍更为原始的面貌。 汉籍东传日本及其回流,尤其是十九世纪末以杨守敬为代表的中国学者赴日访查引进汉籍的历史过程,使得中国的各种影印、影刻及古刻本再度传回,特

20、殊是杨氏搜集的汉籍医书部分,不仅弥补了中土已失传数一百零一年的一些重要亡佚中医典籍的空白,还复得大量的、颇有价值的和刻本汉籍医书。由于和刻本大都以中土善本为底本,并以数种版本进行精校,并在原刻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同形式的注释,因此,和刻本汉籍具有其独特的文献价值。同时,也是对中国中医学史料的补充与订正。 参考文献 1 孙楷第. 日本访书志补前序M.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19101: 383. 2 关于本院易院长任内图书馆移交清册I. 故宫博物院藏档案编号 jfqggdats1010101,1933. 3 何澄一. 故宫所藏观海堂书目卷三: 子部医家类M. 北京: 故宫博物院,1932: 15

21、. 4 故宫博物院. 故宫珍本丛刊第364册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序M. 海口: 海南出版社,2000. 5 陈师文,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新校凡例M. 橘亲显, 校. 北京: 故宫博物院藏日本刻本,1730. 6 何澄一. 故宫所藏观海堂书目: 卷首序M. 北京: 故宫博物院,1932. 7 陈师文,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卷首进表M. 橘亲显, 校. 北京: 故宫博物院藏日本刻本,1730. 8 故宫博物院. 故宫珍本丛刊第364册新校凡例M. 海口: 海南出版社,2000. 9 纪昀,陆锡熊 ,孙士毅,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 北京: 中华书局,19101: 1615. 10 丹波元胤

22、. 医籍考卷四十六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 责任编辑 孙 丽 收稿日期:20220415 作者简介:刘甲良,男,山东潍坊人,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博士,故宫博物院探讨室馆员,探讨方向为古典文献学、历史学。 An investigation of Japanese-printed Chinese medical book Prescriptions Peoples Welfare Pharmacy LIU Jia-liang Abstract:Japanese-printed Chinese medical book Prescriptions Peoples Welfare Pha

23、rmacy is one of the medical books that retained the Palace Museum as the youngs collection of Guanhaitang. This book possesses an unique version and medical value. By reference to the court to hided files and bibliographic description and other related data, this article tries to draft preliminary i

24、nvestigation of the story, the condition of retained, vers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and historical value. Key Words:Japanese-printed Chinese books; medical books; Prescriptions Peoples Welfare Pharmacy 第14页 共14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