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仁者风.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965493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医精诚仁者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医精诚仁者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医精诚仁者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医精诚仁者风.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医精诚仁者风 在我们江苏卫生战线,有这样一位名医:11016年被授予白求恩奖章,2022年又被评为全国首届国医大师。他力倡中医特色、坚持实践标准;他济世救人、一心为患者。他献身岐黄,耄耋之年仍在为振兴中医药事业奋斗不已。罗志军省长曾亲切地对他说:您为江苏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传承发扬了中医文化,大家都要感谢您。他,就是省中医院上世纪八十年头院长、主任医师徐景藩。 徐景藩教授是我国闻名中医临床学家,尤其在中医脾胃病学方面学有建树、造诣深厚、临证阅历独特。他治学严谨,德高望重,在全国中医界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正是因为如此,前不久,在省委宣扬部等部门发起的全省投票中,他被遴选为“50

2、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江苏人物”之一。最近,我们特地走访了这位享誉省内外的中医大家。 思源:荣光归于党 作者:首先,由衷庆贺您当选50位感动江苏人物。同时很兴奋能在本刊策划推出新年首期的第一时间采访您。请您谈谈获得新荣誉后的心情。 徐老: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也不是我的医术怎样高超,我也有许多疾病解决不了。是国人对中医国粹的信任和珍爱,是国家对中医的重视和支持,工作都是同仁做的、团队做的,我只不过是其中一员。 作者:我们知道,您自幼随父研习中医,始终以“良医济世”为己任,步入杏林60余春秋。您能做到职守与国学相伴、生命与中医共荣。对志向的憧憬、对事业的追求始终伴随着您为人、为医的金色年华。可不行以

3、这样说,是由浅及深、按部就班的师承教化。北大5年的系统学习,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才有了您今日的殊荣。回眸过去,您有哪些切身体会? 徐老:我在人生路上悟出的至理首先一条是,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也没有今日的中医事业,没有中国共产党更没有我徐景藩的胜利与荣光。是我们的党,给我上高校深造的第一次重大机遇;还是我们的党,为我搭建平台、用我平生所学、让我延展专长、使我发挥余热。 我之所以能有今日,除了得益于党、归功于党之外,追根溯源,也得益于我的祖传家教熏陶,并与本人早年济世救人的志向有点关系。 83年前,我诞生在盛泽镇的一个中医世家,我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名医。在家学氛围里,我幼时

4、就熟读药性赋等启蒙医籍,对中医产生深厚爱好。小学毕业后,随父学习中医。上午抄方,下午整理、抄书、读书,结合病例查阅有关书籍加深理解,晚上倾听父亲对疑难病例的阅历,每天如此,寒暑不辍。应当说,家父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的第一任导师,他的传带让我受益终身,为后来的发展夯实了根基。 接着,我又拜当地名医朱春庐为师,一边侍诊,一边研读中医经典及各家医籍,还将他治验病案分门别类整理抄录,并装订成册。从21岁那一年起,我起先独立门户,一边在社会上独立行医,一边自修考学。 1952年,我收到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干部处发来的一封信函,通知我已被卫生部中医探讨班录用,要我按时去北京高校医学院学习。命运的转机,使我

5、剧烈地意识到一个乡医能到国家一流名校研修,全赖于中国共产党对医学的重视,是敬重学问、培育人才的详细体现。从今,我把这封信函作为平生最值得纪念的物品之一珍藏至今。 从业:学用为患者 作者:从医是一项高尚的工作,从事中医药更是难能珍贵。您是我国自己培育的最早一批中医高层次人才之一。用现在最时兴的话形容,您完全可以称为学习型的国医大师。 徐老:要说还有什么人生体会的话,第一。就是活到老,学到老。 早年如前所述,告辞乡医生活后,我进一步相识到它对实现自己志向的重要,无论是在涉猎的学问面上,还是在吸取的方式和路径上,都更加宽泛,也更加理性。一是仔细在课堂上学,在北京高校的5年时间里,我系统学习了西医学。

6、二是虚心向同行前辈学,1957年到省中医院工作后,我向当时院内孟河、吴门诸等知名中医学习,取众家之长。三是坚持在实践中学,从进省中医院那一天起我就始终搞临床工作,从未离开过病房,现在依旧每周三查房。为了防止学习与实践脱节,我曾列出这样几条与诸多学员共勉,这就是“读书从博到精,撷采众长,分析思索,须有自己见解;诊病务必细心,审因辨证,选方宜慎,择药熟知性能;改进给药方法,针对病情,达于病所,庶能提高治效;积累临床资料,撰文求实,常年不懈,集腋始能成裘”。 作者:那么,您的其次点体会请问又是什么? 徐老:那就是服务到老,保持本色,追求和谐,这也是本人从业以来领悟的岐黄之道。 对于患者,长期以来,我

7、要求自己做到把他们的利益放在首位。行医一甲子,个人认为,医生对病人要有感情,仁爱之心是从医之本,对病人没有情感的人是不行能成为好医生的。例如11012年,溧水县一农夫患溃疡性结肠炎,多年治疗效果不好,以致贫血而极度虚弱,听说我能治这种病,便卖掉耕牛来求医。不幸的是,他在半路上被扒手偷走了“保命”钱,哭得死去活来。我从家里拿了200元给了这位患者,并支配其住院,细心为他治疗。患者治愈出院时,感谢涕零,称我是“救命恩人”。能为患者出点力,减轻病人负担,这是医生应当做的,也是我的座右铭。上世纪60年头在急诊室工作期间,我夜间值班经常带米粥做夜餐,看到一些患者须要养分,宁愿自己空着肚子,也要把粥分给重

8、症患者补充养分。又如安徽一患胆囊炎农夫出院前,我得知他家里经济困难,给了他回家的路费。 作者:半个多世纪里,经您手,减轻苦痛、驱走病魔者数不胜数,感戴者和谢恩者肯定许多。您是怎样看待和处理这种医患关系的? 徐老:昔有“医者德之本、无德之人不行为医”之古训,现在服务行业有一句话,顾客就是上帝。对我们医生来讲,患者作为我们的服务对象,从职业要求看,我们理应视他们犹如亲人。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讲,廉洁自律才能胸怀宽广;只有不计酬劳,才能一切为病人着想;中医要特殊重视“仔细诊疗,合理检验”这8个字。所以,平常每开一味中药,我都要反复斟酌,总是把最佳配方供应给每一个患者。同时,我都是亲自、亲自核对药名、药量

9、。正是因为如此,患者一般都比较信任我,有的提前一个星期来挂号等我的门诊。也正因为此,经我手治愈的人事后又会真诚地来答谢我。遇到这种状况,我总是心领好意而不收财物。有一次门诊,一患者多年胃病已治愈,特意带来家乡新茶以表其意。在我婉拒之下,他静静将茶叶放下走了。我发觉后坚持让学生想方法将茶叶退还给了这位“谢恩”者。对于近年来社会上非议的“红包”现象,本人始终认为,要做好一名医生,首先要做好一个人,我们不能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丢失人格。 知行:真经结硕果 作者:徐老,我们知道,几十年来,您始终奋斗在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立足临床,知行合一:钻研学术,启迪后学,医德高尚,深得同仁拥护、后学爱戴、病 员

10、感戴。我们同样知道,您不仅是位学习型的国医大师、临床型的国医大师和清廉型的国医大师,还是一位思想型的国医大师,硕果累累,著述颇丰。在医务与学术、工作与科研方面,您肯定也有不少高见。 徐老:硕果与高见谈不上,做法和拙文倒是有一些。比如,本人搞脾胃病诊治探讨60余年,曾经提出一个“糊剂方卧位服药法”,用它去解决食道炎中药附着难题,效果较好;我对胃肠、肝、胆、胰腺等脏腑病证也提出过若干见解和方法,付诸实践后取得的成果获省部级多项嘉奖。 比如,1958年,本人参加创建医院内科教研组,在繁重的医疗工作基础上兼任课堂和临床教学任务,提出学科分化;11016年在原有脾胃、肝胆病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医消化科,经

11、过“多方位探讨、多学科结合”,使其先后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脾胃病专科”“十一五”重点专科强化建设单位和“国家中医临床(脾胃病)探讨基地等”,对脾胃病的探讨在国内先人一步。 又如,多年来,我本着知行合一的精神,且干且思,亦思亦写,先后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出版编写和专著9部,在中医杂志、中医药探讨等中医药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一百零一零一多篇。 还有,临床上用的“糊剂方卧位服药法”,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改进剂型和服用方法,把汤药变成糊状中药,受到好评。 另外,运用中医综合疗法也是本人的一贯做法,如诊治肝病重症阴虚膨胀,我采纳内服、鼻饲、外治用药、针刺并进以及运用养阴利水方等方法

12、;对胃脘难受者,选用中脘、足三里等穴位针刺,或结合耳针治疗;有些难治病症还兼用泡足方法;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我则采纳清化通腑消滞法和外治法。都很有效。 夙愿:国粹展宏图 作者:人民的健康事业无止境,传统文化的中医亦无止境。您的学术思想、做人准则影响和造就了大批后继中医人才,据说他们中有的已成为领导、博导和学科带头人,在临床、科研和管理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您老还先后指导、培育出众多的国内外中医学生和各类进修生。值此机会,我们还想请您结合自身的思想和工作现况,再谈谈对江苏中医事业的展望和建议。 徐老:当前全省中医药工作面临着良好的机遇。须要发挥两个方面的主动性: 一方面,就我们业界而言,中西医各有所长

13、,应当相互补充,要运用和借鉴现代医学学问和技能,更好地为中医所用。简洁地说,一要在传统与现代医学间走自己之路。中医药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阅历总结,对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不行磨灭的贡献,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从业者应坚决信念,整合资源,能中不西,坚持医疗、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多学科联合攻关,全力突破,形成一批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二要为人师者重于传承。严谨治学,诲人不倦,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学术思想传给后学;指导、培育各类中医学生和进修医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临床阅历传给他们。使中医药事业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三要注意中医人才梯队自身建设,从老到中再到青这三代人都有义务和责任把中

14、医接过来、传下去、发展好,巩固我省中医药人才高地。四要正确处理中西医之间的关系。任何科学都须要不断汲取外界养分以丰富自己,中医学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还应不断虚心学习西医,并将之同中医理论联系起来,开拓思路,丰富治法。五要不断提中学医药整体水平。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坚持以临床为核心,着力加强中医基础理论、临床诊疗技术的探讨和药物研制,努力提高临床疗效,为患者供应更加优质的服务。 另一方面,须要各级领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各地中医药发展上新台阶。其一,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加强对中医药特别性问题的探讨和探究,出台政策措施,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15、,促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其二,切实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在办院理念、医院管理、人才培育、行为形象、诊疗活动和建筑风格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深化开展中医药学问普及活动,深化对中医药的宣扬,真正使江苏人民了解中医药、宠爱中医药、享受中医药。其三,进一步为中医药发展创建良好条件。全面实行党和国家中医药政策,切实履行爱护、扶持中医药事业的职责,确保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使得中医药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人物介绍:徐景藩,男,生于1927年12月,苏州吴江人。现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高校终身教授。曾获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阅历继承指

16、导老师、国务院政府特别津贴、江苏省名中医、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殊贡献奖、5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江苏人物等荣誉和称号。曾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全国中医学会内科脾胃病学组副组长、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分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顾问、江苏省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等职。 责任编辑:汤建奎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