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中欧贸易摩擦的原因.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9962625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欧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中欧贸易摩擦的原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欧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中欧贸易摩擦的原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欧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中欧贸易摩擦的原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欧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中欧贸易摩擦的原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欧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中欧贸易摩擦的原因摘要:自2004年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来,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渐渐升温,欧盟正渐渐取代美国成为对中国实行贸易制裁最多的地区。鉴于此,学术界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中欧贸易摩擦加剧的缘由,中国对欧盟巨额的贸易顺差是导致摩擦的干脆和表面缘由,但是在顺差背后还有许多导致摩擦产生的深层次缘由。文章现就导致中欧贸易摩擦的深层次缘由进行分析,以全面把握中欧贸易摩擦的实质。关键词:产业转移;内部失衡;出口失衡;过渡期2022年9月24日,欧盟继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件后对产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和铝箔征收为期5年的税率高达39.2和30正式反倾销税。这一举措使中欧贸易

2、摩擦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据欧盟统计,自11010年3月至2022年7月,欧盟对中国共发起近130多起贸易救济立案。其中反倾销立案127起(不含反汲取和反规避案件)、保障措施立案3起,涉及化工、农业、纺织和轻工等产业共计90多种产品,给中国出口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另外,中欧贸易摩擦还呈现出产品范围越来越大、制裁措施越来越重、摩擦数量越来越多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影响越来越严峻等新特征。中欧双边贸易量的失衡问题始终是双边贸易争辩的核心,也被认为是中国对欧盟不公允贸易的实证依据,但是中欧贸易量的失衡只是问题的表面现象,在中欧贸易量失衡的背后还有许多缘由值得我们探讨和思索。一、全球化进程中的产

3、业转移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渐渐成为世界经济不行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政策的渐渐放开,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也在逐年增加。全球化使中国成为世界重要的出口大国,同时也变更着中国的产业结构和贸易方式。(一)全球产业的梯度转移与中欧贸易摩擦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产业转移相伴而生,发达国家和地区从“传统(比较劣势)产业入手”,向发展中国家实施产业转移,被转移产业的层次由低到高呈梯度绽开,形成一个以转出国为起点的产业第次转移链,在全球化进程中欧盟的传统产业被渐渐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传统产业对就业具有很大的吸纳实力,并且随着产业梯度的拓展,导致了欧盟的“产业空心化”,因此传统产业的转

4、移造成了欧盟国家的失业和经济增长率下降,于是反对中国产品的声音甚嚣尘上,欧盟国家也因此对中国产品以各种理由设限。同时,随着其比较劣势的传统产业不断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其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出于技术爱护而惜于向中国出口,最终必定会导致发达国家贸易逆差的产生。但是,全球化的规则是发达国家出于自己的利益制定的,所以在贸易摩擦中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二)欧盟对中国干脆投资与中欧贸易摩擦欧盟对中国投资具有技术水平高、单项规模大、大型公司多等特点,这些特点正是中国加工贸易形成的条件。欧盟对中国FDI的不断增长导致了中国加工贸易商品出口的不断增长。有学者分析指出,中国对欧盟出口的主要顺

5、差产品不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是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资本和研发密集型制成品。其中,主要的顺差项目依次是电子数据处理及办公设备、电信设备等。而这些产品多是由外资企业制造。以手机为例,2022年中国出口手机2.28亿部,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其中外资企业的产品就占95以上。在中国的贸易结构中,加工贸易几乎占据了一半,而加工贸易作为一种增值的贸易形式,必定带来顺差。以2022年为例,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8000亿美元,占对外贸易的48.6,带来顺差1889亿美元,成为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所以,中欧贸易不平衡引发的中欧贸易摩擦现象不能单纯只看到中国对欧盟的顺差,事实上,随着外商对中国

6、的干脆投资,国际贸易平衡应当具有新的含义。由于欧盟等国家对中国的干脆投资,中国成为了横跨多个国家的生产链条的最终一个环节,中国将来自不同国家的半成品最终组装,并打上中国制造的标记出口。这样一来,中国在承接发达国家比较劣势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也承接了贸易顺差。因此,中欧贸易的平衡状态必定表现为某种不平衡,即肯定程度上的中方顺差才是欧盟对中国干脆投资下的中欧贸易的合理状态。二、中国经济内部不平衡当前中国经济的内部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储蓄和投资出现失衡,投资和消费出现不协调。长期以来,中国居民始终保持高储蓄率、低消费率状态。高储蓄率导致了高投资率,而高投资导致的高产出在国内又找不到销路,只能靠出口来解决过剩

7、的产能。政府的出口导向政策又与投资不断相互促进,从而使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一)内需不足是导致中国经济出口依靠的根源中国经济的内需不足是由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以及当前中国教化、失业、医疗、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存在着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2022年中国最终消费率占GDP的比重相对于20世纪80年头下降了约10,同时居民消费率也下降了10;与此同时,2022年的储蓄率相对于2001年在5年内上升了9个一百零一分点。中国消费不足带来了储蓄过高,而高储蓄带来高放贷和高投资,而高投资带来的产能过剩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了不断扩大的外贸顺差。由此可见中国

8、国内经济的不平衡是导致中国对外经济不平衡的重要根源。(二)出口导向政策加剧了中国出口依靠局面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中国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冲突,中国推出了一系列激励出口的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1101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改革、19101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调整出口退税率、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及2022年纺织品配额取消等都使得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优势得以发挥,并形成了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2022年,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达65。此外,中国出口至上的经济发展战略导致了比较优势的锁定,中国对世界贸易大国的比较优势始终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必定导致出口商品

9、的低价格、低技术含量,而且还使得中国的人力资本难以提升。这种比较优势一旦锁定,贸易格局只能被限定在低价商品和巨大的出口量上,这种格局不仅对发达国家的一些产业和就业造成冲击,而且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会干脆形成竞争,大量的世界经济摩擦就不行避开。三、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结构失衡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出口国家过于集中;出口产品结构过于集中。11019-2004年,美国始终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位居其次,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措施调查数量最多,为117起,欧盟其次,为109起。2004年以后,欧盟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位置,与此同时也成了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数量最多的地

10、区。中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呈现出“多层次、倒三角形”的特点,即出口市场集中于欧盟、美国和日本,形成倒三角形的顶端,底部为其他市场。这种倒三角形的市场结构极其不稳定,会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严峻后果,即使中国对外贸易环境恶化、贸易摩擦增多。同时,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主要集中在纺织品和机械产品两大类,11012年该两类产品占出口总产品的份额为43.57,到2003年已上升至56.07,同时,中国对欧盟出口的产品也主要集中在这两大类。对外出口商品的集中,使得中国的某类产品在进口国市场占据份额过大,也简单引起贸易摩擦。四、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中国虽然在2001年已经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但是却未获得与其他成员享

11、有完全相同待遇的地位,世贸组织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中制订了特地针对中国的过渡性条款,这些条款为欧盟对中国产品实施卑视性的反倾销调查供应了“合法”的外衣,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中欧贸易摩擦的发生。(一)欧盟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的界定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为“非市场经济条款”。该条款表明从2001年12月中国入世算起,到2022年12月之前,WTO的任何成员在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时,中国的生产者仍旧必需“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否则,仍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可运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在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时赐予卑视

12、性待遇。截至目前,共有75个国家/地区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是欧盟仍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19101年的905/101号条例将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撤下,但是还仍旧作为“有条件的市场经济国家”。由于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未获欧盟最终承认,因此,欧盟在判定中国产品是否以低于成本价在其境内倾销时,不是以该类产品在中国国内的价格为参照,而是要以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价格为参照。由于选取的“第三国”与中国详细状况之间不存在可比性,而且欧盟选择的这个“第三国”的消费和价格水平往往远远高于中国,欧盟在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公允性。这大大影响了中国企业在应付反倾销指控时的防

13、卫实力,致使中国企业蒙受“不白之冤”和严峻损失。(二)欧盟利用“特保条款”向中国的纺织品发难“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条款”,简称特保条款,指的是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6条款。其中规定,假如WTO成员认为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对该成员的同行造成威逼或者造成市场扰乱,则该成员可以向中国提出磋商。该条款的适用期为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12年。特保条款系单独针对中国产品制定的一项规定,WTO全部成员可以针对中国产品实施“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措施”。特保措施是与WTO保障措施协定不一样的卑视性条款,它背离了WTO的非卑视性及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等原则,为贸易摩擦供应了机会。欧盟于2022年5月27日,宣布对中国T恤衫和亚

14、麻纱两类商品实施纺织品特殊限制措施,这次特保措施的运用,欧盟在对中国的纺织品进口上取得了实质性的数量限制,而且延长了限制的时间,达到了限制中国产品的目的。此外,欧盟还利用WTO争端机制存在的缺陷,达到了自己抑制进口的目的。相对于GATT而言,WTO争端解决机制更加刚好、自动和具有约束力,其本意在于通过集体或制度力气来增加惩处的可信性和有效性,从而抑制有关国家单方的投机行为。但是其种种程序性支配不利于对投机国家实行报复性措施,从而也就难以抑制有关国家的投机行为。事实上,欧盟对中国许多产品所实行的反倾销诉讼,虽然最终并没有被通过,但是在漫长的争端解决过程中,欧盟对中国产品所实行的临时措施却已经在很

15、大程度上阻挡了中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因而,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这种缺陷事实上纵容了有关国家的投机行为,进而加剧了贸易摩擦。参考文献:1、李刚.全球化视角下的中欧贸易争端解析J.世界经济探讨,2022(2).2、叶文佳,于津平.欧盟对中国FDI与中欧贸易关系的实证探讨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2(4).3、王悦,陈明伟.欧盟对华干脆投资对中欧双边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J.经济经纬,2022(2).4、扈大威.产业转移下的中欧贸易不平衡N.中国国门时报,2022-08-08.5、唐建伟.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J.国际贸易,2022(5).6、李佩林.关于我国贸易顺差问题的分析与应对J.国际贸易,2

16、022(8).7、王远鸿.中国经济内外不平衡问题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2(10).8、徐清海.现阶段中国面临的世界经济摩擦缘由分析及战略应对J.经济界,2022(3).9、张曙霄.中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失衡问题探讨J.国际经贸探究,2022(2).10、魏浩.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结构存在的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2(10).(作者单位:中心民族高校经济学院)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