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体系建设推进“生物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947654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课程体系建设推进“生物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以课程体系建设推进“生物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课程体系建设推进“生物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课程体系建设推进“生物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以课程体系建设推进“生物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摘要 依据学科发展趋势及创新型人才培育要求,对生物工程专业原有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在调整、梳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压缩必修课学时、压缩总学分,以及强化试验、实践、实习教学环节等措施,根据“平台+模块+课程群”的体系框架重新构建了新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育方案,以期推动生物工程类创新型人才培育。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人才培育方案 平台 模块 课程群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是当今世界科学发展中极为重要、极为活跃的科学领域,尤其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进展快速,连同近年来该领域又逐步发展形成的蛋白质工程、生化工程技术等,已在社会经济

2、建设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不行分。 郑州高校在原有“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开设及建设的基础上,于2022年起设立“生物工程”本科专业。该专业的设立不但将对河南省生物工程与技术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学校的学科建设也特别重要,干脆影响到郑州高校工程学科的综合实力。2022年郑州高校将“生物工程”专业列为全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试点专业,要求在原有人才培育方案的基础上,对“生物工程”专业培育方案进行修订完善,并将相关教学内容和学问体系进一步进行整合,制定出新的培育方案。生物工程专业旧的人才培育方案是在专业开办申请时参考教化部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教学指导委员

3、会拟定的“生物工程专业规范”的基础上制定的,为此我们依据学校课程体系改革的精神及要求,结合学科发展特点、国内外生物工程技术发呈现状、趋势,以及郑州高校生物与工程技术学科的实际,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框架及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建设,以期满意生物工程学科创新型人才培育的要求。 一、仔细组织调研,学习国内相关高校开展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阅历 在明确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我们对国内教化部直属重点高校及部分地方特色高校开展课程体系改革的阅历与做法进行了仔细地调研和分析,重点围绕生物工程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对专业教化带来的影响、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教学内容的整合重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教学模

4、式探究、生物工程与技术学科教学方法改革等进行深化的探讨和分析总结。通过调研,负责“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老师及教学委员成员深受启发,对充分学习和借鉴各高校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成果、阅历,以及进一步明确专业办学方向、理请办学思路,明确生物工程专业模块设置方向等具有主动意义。 二、瞄准学科前沿及国家生物产业发展政策,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随着生物工程与技术学科的快速发展,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越来更加挥着重要作用。生物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能源、环境等行业,发展日新月异。2022年2月28日,国务院召开“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和生物产业发展问题探讨会议,强调“十一五”期间,要把加快

5、发展生物产业放在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行业,加强生物资源的爱护和开发利用,强化生物平安管理体系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学问产权的生物技术产品,培育一批大型生物企业和生物产业基地,使生物产业真正发展成为增长速度快、质量效益好、带动效益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整合教学内容及学问点,确定新的人才培育方案体系框架 基于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育目标在于,驾驭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探讨、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在充分借鉴国内其他高校阅历与做法的同时,我们对

6、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学问体系进行了仔细整合。 1.原有教学内容及学问体系存在的问题 问题主要反映在实践实习教学环节及课程体系结构两个方面。前者有:(1)实践教学环节形式单一。主要是分散的课程试验,缺乏集中支配的课程及专业综合试验、专业课程设计及各种实习、实训等;(2)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严峻不足,急需加强建设以满意实践实习教学;(3)试验教学综合性、创新性试验项目比例偏少,须要进一步增加。(4)没有完全建立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实习环节须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与生物技术专业相比,生物工程专业办学须要进一步与企业亲密联合。 在课程体系结构方面,传统的人才培育方案包含有必修课(

7、含公共、学科基础及专业必修课)、限选课(学科基础及专业限选课)和选修课,总学时和学分分别达到3410学时和182分。必修课过多(尤其是大平台课),选修课较少。必修课学分比例甚至达到60%以上,挤占了学生对专业及其它课程的自主选修学分。同时,大量的课堂教学也同样挤占了学生对其它课程自主选修,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和发挥,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育。 2.实行有效措施,推动学问点整合 在教学安排制定过程中,我们考虑了学校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其它高校改革的胜利阅历和做法以及学科本身特点。详细措施有:(1)学问体系重叠部分前移讲授。依据学科特点,召开课程体系论证专家会议,充分征求老师和专家看法进行调

8、整。(2)公共基础平台课进行尝试性改革。压缩部分课程学时、学分等;(3)对生物学基础课程进行整合。依据专业特点,将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整合为一般生物学开设,增加专业选修课比例,学科群课程增加前沿性、应用性课程比例,多学科学问点重新梳理、连接,强化试验实习环节,以及将课堂教学与高校生创新试验项目结合等。(4)明确各门课程在培育安排中的地位与边界,界定各门课程的讲授范围,避开课程之间的重复和脱节,注意学科学问的综合性与好用性,留意学科间学问的连接、推动、渗透及有机联系,克服课程之间的松散性,压缩、删减课程重复和内容陈旧的部分,将新的理论、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成果引入课程教学内容。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科

9、学设计与合理编排,培育专业范围宽、基础学问厚、综合素养高、工作实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3.教学内容学问点及人才培育方案体系框架的确定 参照教化部专业规范重新梳理学问体系及学问点,明确生物工程专业共有的101多个学问单元。这些学问单元分属于不同的专业学问领域,同时开设理论课并配备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以加强学生创新、动手实力培育。这些学问领域包括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制图、发酵工程、化工原理、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分别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反应工程、发酵工厂设计概论等。 四、根据培育目标和学科发展特点,制定新的人才培育方案 生物工程学科发展快速,其中生物制药、发酵

10、工程领域在整个生物技术产业中产值及行业规模较大,从就业和学科前景来看,我们安排设置上述两个专业模块,即生物制药模块(服务于制药领域)和发酵工程模块(技术服务于多农业、能源、环保、制造等多个领域)。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新的培育方案设置要求,我们根据“平台+模块+课程群”的体系制定出了新的人才培育方案。 (一)专业培育目标 生物工程专业培育目标定位于,培育驾驭生物工程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驾驭生物制药或发酵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制药或发酵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探讨、新产品开发的高素养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育基本要求 专业培育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

11、习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化工程原理、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学问,受到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探讨、新产品开发的基本实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学问和实力:具有宽泛的文化学问、较高的文化素养,不仅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业务工作的基本实力和素养,而且有肯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学问;驾驭现代生物学、生化工程原理、生物制药或发酵工程领域核心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学问和基本技能;具备在生物制药或发酵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探讨、新产品开发的基本实力,具有独立获得学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实力及开拓

12、创新精神;熟识生物工程技术及产业发展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当代生物工程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驾驭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肯定的科学探讨和实际工作实力。 (三)专业模块方向设置及主要课程 1.生物制药模块 主要课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免疫学与抗体工程、生物反应工程原理、生物技术制药、发酵工厂设计概论、生物工程产物分别技术、药学概论、生物化学综合试验、分子生物学综合试验、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设备、试验动物学、工程制图。 2.发酵工程模块 主要课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环境微生物学、生物反应工程原理、微生物生理学、发酵

13、工厂设计概论、生物工程产物分别技术、仪器分析、生物化学综合试验、分子生物学综合试验、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设备、微生物学综合试验、工程制图。 “生物工程”专业新的人才培育方案除包括上述模块设立外,特殊注意削减课堂教学总学时数,通过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推动创新型教学及人才培育。规定本专业须修满指导性教学安排中规定课程学分173学分,其中平台课95学分(比例54.5%),模块课59学分(34.0%),课程群19学分(比例11.0%)。使得课程体系结构更为合理,更加有利于将学生从填鸭式的课堂教化中解放出来,对培育具有自主学习实力和创新精神的生物工程类人才具有主动意义。 参考文献: 1卢碧林,张

14、敏,毛治超,等.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探讨J.高教论坛,2022(4):59-61. 2韩雅莉.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探讨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化,2003(S2):90-93. 3易自力,周朴华,曾宝成,等.生物技术本科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究J.中国农业教化,11019(7):46-47. 4李庆杨,李明宇.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育J.沈阳教化学院学报,2022,10(1)37-38,46. 5龙健,乙引.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创新探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22,(S):221-223. 6黄进勇.应对产业迅猛发展的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化J.郑州高校学报(教化科学版),2022,(1):33-36. 本文系河南省高等教化教学改革探讨项目(2022SJGLX085)。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