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例胃-肠镜检查诊断钩虫病的探讨分析.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932985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例胃-肠镜检查诊断钩虫病的探讨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7例胃-肠镜检查诊断钩虫病的探讨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例胃-肠镜检查诊断钩虫病的探讨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例胃-肠镜检查诊断钩虫病的探讨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7例胃肠镜检查诊断钩虫病的探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镜检查对钩虫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胃、肠镜检查确诊为钩虫病的7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确诊后均予阿苯达唑 400mg 顿服 3d驱虫治疗,随访36个月后病情痊愈。结论目前,乡镇地区仍有钩虫病流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出现误诊漏诊,应引起重视;胃、肠镜检查是明确钩虫病诊断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钩虫病;误诊;漏诊;胃镜;结肠镜 随着卫生条件改善、寄生虫防治工作的开展,我国寄生虫病的感染率明显下降,感染程度较轻,但南方部分乡镇地区仍存在不少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其中钩虫感染是最常见的。现人们对胃、肠镜检查的接

2、受率大大上升。胃、肠镜也成为诊断钩虫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现将对7例我院20222022年胃肠镜诊断为钩虫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222022年我院消化内科共收住7例入院后胃、肠镜检查确诊为钩虫病的患者入组。女6例,男1例,其中1例年龄36岁,6例年龄66岁79岁。均曾生活在农村,曾赤手赤足的田间劳作。 1.2 临床表现7例患者于门诊或外院拟诊为消化性溃疡、胃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痢疾、消化道肿瘤等,均有腹部隐痛、不适,或伴粘液便、恶心、呕吐、纳差。查体均无贫血貌、踝部指凹性水肿,3例查体有腹部压痛,1例轻度肝脏肿大。7例的病程,最短1w1

3、月;住院时间313d,平均住院天数7.3d。 1.3 试验室检查7例患者入院前、后共接受1次或以上血常规、粪便常规检查。其中3例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05,其中1例高达 0.31。1例女性血红细胞 5.231012/L,血红蛋白103g/L,红细胞压积0.333,红细胞平均体积63.7fl。粪便常规检查均未发觉虫卵,3例潜血阳性,潜血阳性率42.86%。 1.4 胃肠镜检查7例患者入院后接受电子胃镜或结肠镜检查;胃镜常规操作下插至十二指肠降部,结肠镜常规操作下进镜至回肠末端;检查过程中适当注气注水,视野清楚,边退镜边细致检查粘膜表面尤其留意视察粘膜皱襞。其中5例行胃镜检查,均于十二指肠发觉粘膜

4、点状糜烂及多条活虫体吸附;2例行结肠镜检查,其中1例于回肠末段可见散在浅溃疡及小糜烂及多条活虫体,1例于盲肠见一活虫体。7例患者均取出虫体送检验为十二指肠钩虫成虫。 2结果 7例患者确诊后均予驱虫治疗:阿苯哒唑 400mg 顿服,疗程3 d,及补充维生素、补铁等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随访36个月,患者症状消逝,粪便潜血均阴性,血嗜酸性粒细胞降至正常,均痊愈。 3探讨 3.1 钩虫病的概述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为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从幼虫引起皮肤、粘膜的入侵,入侵后在肺部的移行及成虫在小肠的寄生定居,以成虫在小肠的寄生期间对人体危害最大。钩虫成虫不但能损伤小肠粘膜,早期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乱,如

5、恶心呕吐、腹泻等;且成虫吸血时不断分泌抗凝素,致自咬吸部位伤口渗血,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重度感染者可致慢性贫血,甚至消化道大出血1-2。 3.2 误诊或漏诊缘由分析本组7例钩虫病患者病程短,感染程度较轻,是因为钩虫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表现不典型,早期可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粘液样或水样便等,感染严峻或病程长者可引起消化道出血,以黑便、柏油便、血便为主,出血时间迁延不断而致重度贫血。故常易被误诊为消化道溃疡、痢疾、胃肠道肿瘤等,应引起高度重视1。 本组病例粪便干脆涂片法均未发觉钩虫卵。粪便检查中检出钩虫卵是确诊钩虫病的依据,常用的粪便干脆涂片法,检出率不高,轻度感染者易漏诊,且若

6、检验医师不细致查找,也很易漏诊。粪便饱和盐水浮聚法是最有效检出虫卵的方法,有报道其检出率高达80%,明显高于干脆涂片法26.6%3。而本组患者多次就诊均未行饱和盐水浮聚法检查,是因在检验科日常工作中较少开展饱和盐水浮聚法,医院重视不足。寄生虫感染是引起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最常见缘由,本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率达42.86%,也应引起重视。 本组患者均生活在南方农村,是钩虫病的易感人群。且随着目前卫生条件的改善,钩虫病发病率下降,感染度明显降低1,部分临床医师对其相识不足,警惕性低,易造成误诊、漏诊。 3.3 内镜检查确诊的进展 随着内镜的普及,胃镜、十二指肠镜、结肠镜、小肠镜及胶囊内镜,直视下找钩

7、虫体全国均有报道。有探讨4-5显示胃镜肠镜检查钩虫患者的虫卵阳性率为15%18%,而虫卵阳性患者胃肠镜检查钩虫阳性率为24%,提示胃肠镜检查的阳性率更高。本组病例均因胃肠道功能紊乱入院,接受胃肠镜检查后确诊为钩虫病。可见胃肠镜检查是诊断钩虫病的有效手段。在胃镜、结肠镜检查不能诊断时,胶囊内镜可发觉小肠钩虫。国内外已有报道显示胶囊在诊断小肠钩虫病具有重要作用6-7。 由此可见,医院应引以重视,检验科最好开展饱和盐水浮聚法等以提高试验室钩虫卵检出率;胃肠镜检查是诊断钩虫病的有效手段,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更应借助于胃肠镜等内窥镜的检查,以提高钩虫病检出率及诊断刚好性,弥补镜检阳性率低的缺点。 参考文

8、献: 1陈建平,詹希美.人体寄生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1101-203. 2赵家林,黄厚章.钩虫病致上消化道出血40例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22,7:1092 -1133. 3丁华君.钩虫病22例误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22,14:300. 4叶向军,唐顺忠.钩虫病73例临床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23:757 -758. 5Jalihal U, Avinash B, Satyaprakash BS. Hookworm infestation in south India-are we moving away from microscopeJ

9、.Indian J Gastroenterol,2022,32(1): 62 -63. 6陈佳敏,陈庆宇,陈焰,等.胶囊内镜检查小肠钩虫病9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2,29:301. 7Christodoulou DK, Sigounas DE, Katsanos KH, et al. Small bowel parasitosis ascause of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diagnosed by capsule endoscopyJ.World J Gastrointest Endosc 2022,2(11):369-373. 编辑/苏小梅 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