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9919378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赏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诗词赏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赏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赏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词赏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诗词鉴赏网权威发布诗词赏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更多诗词赏析相关信息请访问诗词鉴赏网。 【导语】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1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3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出名,特别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下面是大范文网为大家带来的王

2、维送梓州李使君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送梓州李使君 唐代: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一百零一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译文 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 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一百零一泉。 汉女辛苦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 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勉有为不负先贤。 注释 梓州:唐诗正音作“东川”。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 壑(h):山谷。 杜鹃:鸟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规。 一夜雨:一作“一半雨”。 树杪(mio):树梢。 汉女:汉水的妇女。橦(tng)布:橦木

3、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 巴:古国名,故都在今四川重庆。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 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立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翻:翻然变更,通“反”。 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这里指汉景帝时蜀郡守。 赏析 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概: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

4、应接无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以如椽大笔,淋漓泼墨,勾画出巴蜀层峦叠嶂的群山、多数险峻深邃的岩壑、高耸云天的林木,同时还有一片杜鹃喧闹如沸的啼鸣,使万壑千岩为之振响。犹如绽开一卷气概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紧接着的“山中一半雨,树杪一百零一重泉”,更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足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诗人远远望去,泉瀑就犹如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这里生动地表现出远处景物相互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视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

5、空间,若将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 由此,就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这一联的“山中”承首联的“山”,“树杪”承应首联的“树”,连接紧凑,自然工巧。无怪乎清代诗人王士禛击节赞扬这四句诗,“兴来神来,自然入妙,不行凑泊”(带经堂诗话卷十八)。 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产芋,那里的人们又经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到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

6、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特别贴切。最终两句,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化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送梓州李使君作为一首送别诗来看,它的艺术构思新奇奇妙。诗中没有一句涉及送别之时、之地、之情、之事,全篇都是描绘巴蜀的山水、风情和民事。然而读后深思,就会发觉此诗紧紧围绕李氏即将赴任的梓州步步绽

7、开,层层深化,全诗融注着诗人对李氏欣羡、期望、劝勉的一腔真情,前后融会贯穿,结构谨严缜密。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情憧憬,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第三联有极强的概括力,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这就含蓄地提示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一联还为尾联埋下伏笔,使诗人劝勉李使君的话更显得切实而不空洞。尾联则顺势而下,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诗写送别,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切。格调高远,爽利明快,在唐人送别诗中,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思想境界高远、读后令人激昂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李使君当是初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赴任,王维写此诗相赠。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