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平衡—论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 伽达默尔视域融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9917689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找平衡—论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 伽达默尔视域融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寻找平衡—论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 伽达默尔视域融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寻找平衡—论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 伽达默尔视域融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找平衡—论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 伽达默尔视域融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寻找平衡论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 伽达默尔视域融合 摘 要:伽达默尔认为人的历史性,就理解而言是指说明者所处的不同于理解对象的特定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这些因素必定要影响和制约他对文本的理解。视域融合是文本过去的视域与现在读者视域的融合。真正的理解处于过去与现在相遇的惊慌关系之中。我将视域融合视为一种惊慌关系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不是过去与现在各占据等量的一头,而是一种融洽协调的状态。实现了这种平衡,便实现了真正的理解,即我们在带着自身的视域的前提下置身于过去的视域。联系过去与现在的是传统。理解的平衡和传统的持续最终指向人的历史性。关键词:伽达默尔 视域融合 效果历史 两种陷阱 平衡阐释学的视域融合

2、是哲学阐释学的重要概念,伽达默尔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阐释学的基础上提出了阐释学的重要问题,认为全部理解都依靠于理解者的前理解,依靠于说明者的传统影响和文化惯例,理解是一种置身传统中的行动,这是一切阐释学中最首要的条件。1我们通过倾听原文提出的真理要求,并提出自己的真理要求,通过与原文的会话,我们发觉真正的真理。伽达默尔将理解者的当前视域与文本的过去视域相结合的状态称作视域融合。一、偏见与效果历史古典阐释学主见说明者和文本之间存在历史时间间距所造成的历史鸿沟,说明学的任务就是要克服这一差距所带来的主观成见和误会,以达到客观的历史的真实。正如斯宾诺莎提出的对圣经的说明方法,“我们必需从历史资料中推

3、出作者的意思全部重要的东西也都是可以被理解的,只要我们历史地理解了作者的精神,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克服我们的偏见,除了作者所能想到的意义外不考虑别的东西。”2而伽达默尔在海德格尔历史性(事实性即历史性,人的被抛于世构成其事实性)概念的基础之上认为人的历史性,就理解而言,主要指说明者所处的不同于理解对象的特定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这些因素必定要影响和制约他对文本的理解。由此伽达默尔对传统和权威及其产生的偏见进行了正名。他认为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偏见,合理的偏见是理解的条件,这是阐释学的动身点。文本的意义不是由作者所确定的,它是开放的,是由不同境遇之中读者和文本的相互作用确定的。因而“理解就不只是一种

4、复制的行为,而始终是一种创建性的行为假如说我们一般有所理解,那么我们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在理解,这就够了。”因为理解者和被理解者都是历史的存在,文本的意义和理解者处于不断形成,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他将这种历史过程称之为效果历史。而效果历史意识就是相识到人的历史性和有限性。“我们总是处于这种境况之中,我们总是发觉自己已经处于某个境况里,因而想要阐明这种境况,乃是一项绝不行完成的任务。这一点也适合于诠释学境况,也就是说,适合于我们发觉我们总是与我们要理解的流传物处于相关联的这样一种境况,对这种境况的阐释并不是可以完成的这种不行完成性不是因为缺乏反思,而是在于我们自身作为历史存在的本质。所谓历史的存在,就

5、是说,恒久不能进行自我相识。”视域融合便是在这种阐析之下提出的。二、两个理解的“陷阱”在视域融合的过程中有两种状况是要避开的。一种是“将一个特性移入另一个特性之中,将自身置身过去的境况并由此而要求获得正确的视域。即以过去理解过去,伽达默尔称之为口头考试或医生谈话同样的事情,因为在这种谈话中,我们只知道对方的立场和视域。另一种状况则是使另一个人受制于我们的标准,将过去的原文同化为现在所期盼的意思。而真正的理解处于过去与现在相遇的惊慌关系之中。正如伽达默尔所说“以历史意识进行的每一种与流传物的接触,本身都阅历着本文与现在之间的惊慌关系”。因而我将视域融合视为这种惊慌关系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不是过去

6、与现在各占据等量的一头,而是一种融洽协调的状态。要实现这种平衡的状态是困难的,它就像一个临界点一样,在它的两头分别就是那两种必需避开的状况。丸山鸠司将这两种状况称之为两个陷阱。第一种状况是我们试图性急地将过去的原文同化为现在所期盼的意思。然而,过去与现在之间存在着时间间隔,所以试图将过去和现在放在同一个平面上理解本身就说明白我们忽视了倾听过去的真理要求。以对关雎的阐发为例。作为诗305篇的第一篇,人们对它的说明历来存在很多争议。比如今人袁梅的诗经译注说这是一首古代恋歌。一个青年爱上了那位温顺漂亮的姑娘,他时刻思慕她,渴望和他结为情侣。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认为这是农村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结合的贺婚歌。

7、而毛诗序则认为“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那么原委哪一种是符合诗歌产生的历史环境呢?刘操南先生的分析评价值得我们思索。就商周的礼乐制度来看,诗歌中“钟鼓乐之”的钟鼓并不是习以为常的乐器,商周的钟属青铜器,受生产力限制,冶炼青铜工程浩大,只有天子诸侯才有青铜作坊,庶人和奴隶是谈不上铸作和享用的。而琴瑟更是“常御之乐”,天子宴乐。同时商周时的民间庶人和奴隶居住的是可怜的避风雨地穴,与天子诸侯卿大夫住的版筑基址的宫殿迥然不同,人们在土穴中怎么会开心朴实地摄写如此生活情趣呢?关雎事实上是反映一个贵族家庭的政治和日常生活,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人的素养和生活方式是符合于古代中国历史

8、传统和社会生活的政治要求的。这样看来,认为关雎是歌颂农村男女自由恋爱的贺婚歌便是一种望文生义地虚构和臆想。这无疑是运用近代当代思想附会经典,看起来新奇,事实上是不符合历史的状况的。3这种状况便是使过去的视域受制于我们的标准。之所以这种状况应当避开,伽达默尔的诠释学认为,文学作品是自律的,即“坚持文学作品就在自身中。”这意味着它通过其自律性表达了人类审美阅历的真理,就像文学语言通过自身的丰富性,完备性见证人类自身的存在一样,文学作品也通过其自身显示真理。哲学诠释学将作品文本视为一种以自身的存在向说明者陈述或说话的他者,这种存在的自律性并不因为不同历史时代的理解者不同而改变,它始终保持有自身独立性

9、,它始终以自身的独特语言向陈述者陈述自身表现的东西。因为“艺术作品乃属于它们存在本身,因为它们的存在就是表现。伽达默尔在美的现实性中这样说道:“每一件作品都以其时间性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不仅指语言的时间艺术,音乐和舞蹈,我们也建构和阅读绘画,我们同样进入和探究建筑形式。这也是一种时间过程只有以这种方式我们才能获得作品向我们表现的自身意义,并提升我们对生命的情感。”因而倾听文本的真理要求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