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巩固练习_《李凭箜篌引》《虞美人》《燕歌行》.doc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9909535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巩固练习_《李凭箜篌引》《虞美人》《燕歌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二语文-巩固练习_《李凭箜篌引》《虞美人》《燕歌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巩固练习_《李凭箜篌引》《虞美人》《燕歌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巩固练习_《李凭箜篌引》《虞美人》《燕歌行》.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内阅读鉴赏阅读李贺李凭箜篌引,完成1-3题。李凭箜篌引李 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分析“吴丝蜀桐张高秋”一句的作用。2、写出这首诗中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并分析其妙处。3、赏析“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阅读李煜虞美人,完成4-5题。虞美人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

2、全词笔法起伏跌宕,词人是如何将现实与回忆联结在一起的?5、有人评价,李煜因为两个“东”字丢了性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拓展阅读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听 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 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 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 江南歧路洛阳城。1、诗的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2、有人说,颔联中的“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浪淘沙李 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

3、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3、从此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处境?4、“往事只堪哀”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又怎样的联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别董大高 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5、本诗前两句所写之景有何特点?对后面的抒情有何作用?6、读诗贵在自悟,不同的读者,不同的时间,读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感受,请你谈谈读后两句的感受。 参考答案课内阅读鉴赏1、诗人从乐师李凭演奏时所用的乐器落笔,写那件箜篌是用吴地的丝弦和蜀地的桐木制成的,强化了乐器本身的精致,也是为了突出表现音乐的高雅。“高秋”一词,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是秋天,又写出了美妙的乐

4、曲所表现的的一种清澈澄洁的高远境界。【解析】“吴丝蜀桐”指代箜篌。丝之精者出自吴地,宜作弦;蜀中桐木宜为琴身。张,意为弹奏;高秋,指弹奏的时间。2、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这两句运用形象化的比喻,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乐曲声的优美动听。箜篌声有时清脆得像昆仑山上玉碎,有时又柔和得像凤凰的鸣叫,有时凄伤哀怨得像是芙蓉花在哭泣,有时又明朗欢快得像是盛开的兰花在微笑。诗人选择了形象感特别强的一些优美的事物,以视觉感受的美来写听觉感受的美,从而引发听者的想象与联想,让人能够同样感受到乐曲丰富的层次和乐声的优美。【解析】“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这首诗里直接写到美妙乐

5、曲的仅有的两句。3、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一个“教”字,不但是对乐师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乐曲的无比赞美,是誉之为仙乐了。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老”和“瘦”这两个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使音乐形象更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可见音乐感染力之大。【解析】赏析语句,首先要读懂语句,然后抓住重要词语进行分析。本句中的“教”、“老”、“瘦”都是重点词,这些想象,强化了音乐的效果。4、一开头就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的是眼前景物,因其至今未了,故有此问,这是实景。接着自叹“往事知多少”,表明作者已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这

6、是虚写,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忽然又转入眼前的景物上来“小楼昨夜又东风”,于是登楼眺望,然而“故国不堪回首”,作者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了,他很想知道,明月下故国现在是什么样子。由此自然过渡到下片,一开始又是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是作者想象中的“故国”图景。他把“雕栏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水到渠成,把一切都集中到一个“愁”字上来。【解析】从全词的内容来看,词人从眼前景物回忆起往事,想象故国的情景,发表感慨,愁绪不绝。5、同意。两个“东”字是指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指代此词。此词集中体现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一个

7、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是胜利者所不能容忍的,自然招来杀身之祸。相传七夕之夜,李煜命歌伎于寓中歌唱此词,宋太宗得知后,遂赐酒将其毒死。【解析】解答时应结合有关背景知识,了解李煜的身世,并根据本词的主旨进行综合分析。 拓展阅读鉴赏1、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感伤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解析】抓住“似”、“如”判断运用的手法,抓住“知”、“识”分析给听众的感受。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人物形象,“空”表现了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

8、念。【解析】赏析语言,抓住“谁家”、“何处”、“离别恨”等词,从突出形象、表达情感等方面分析。3、从词中可以看出,词人是孤单寂寞的。由于身为臣虏,行动失去自由,也无心情散步观赏景色。“秋风庭院藓侵阶”庭阶少人行,才被苔藓覆盖。“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更是道尽身为臣虏,无情无故,无人眷顾的凄凉。【解析】从“只堪哀”、“藓侵阶”、“终日谁来”等语可以分析出词人当时的处境。4、这两处是首尾相互呼应。“往事只堪哀”,“往事”,就是以前的帝王生活,想起只能令人伤悲。不过,“剪不断,理还乱”,想到身为臣虏,所见的是以前的宫殿在月下的倒影,空对着秦淮河,因此悲哀也就更加深沉了。结尾两句,正和开首的“往事只堪哀”互为呼应。【解析】应从结构上考虑两者的联系,这两句为词的首尾,开头写“哀”,结尾“想得”的情景,突出的也是“哀”,首尾呼应。5、前两句写景用白描手法,形象地写出北方冬日傍晚黄云覆盖千里,风吹雁飞,大雪纷飞之景,既壮阔,又悲凉;但这正是为下文情感的陡转作准备。【解析】诗歌鉴赏贵在诵读之后的“悟”,析“景”,要抓住关键词“黄云”、“白日”、 “雁”、“雪”,更要注意这些景物组合起来的特点。6、后两句抒情有别于一般送别诗,写得大气豪放,踌躇满志。【解析】结合诗句谈自己的感受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