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一轮轮复习化学-专题第22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docx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9883163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8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一轮轮复习化学-专题第22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2高考一轮轮复习化学-专题第22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高考一轮轮复习化学-专题第22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一轮轮复习化学-专题第22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2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梳理】一、反应热与焓变1. 反应热: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此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反应热,单位是kJ/mol。反应热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也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状态和生成物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在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 ,而新键的形成则放出能量,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2.焓变:(1)焓:焓是用来描述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物理量,用符号H表示。(2)焓变:生成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用符号H表示。H 0 反应吸收热量;H 0反应放出热量。(3)焓变与键能的关系:H=(生成物的键

2、能之和反应物的键能之和)温馨提示:对于一定量的纯净物质,在一定的状态(如温度、压强)下,焓有确定的数值。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具有的能量也不同,焓的数值也就不同;同一物质所处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强)不同,以及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焓的数值也不同。焓的数值的大小与物质的量有关,在相同的条件下,当物质的物质的量增加一倍时,焓的数值也增加一倍。因此,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尤其是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时,反应焓变是不同的。3.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类型比较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定义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形成原因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

3、总能量与化学键的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表示方法H0H0联系HH(生成物)H(反应物),键能越大,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键能越小,物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图示常见反应类型所有的燃烧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Ba(OH)28H2O与NH4Cl反应C和H2O或CO2的反应4. 燃烧热和中和热:根据反应类型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反应热可分为生成热、分解热、中和热.燃烧热、溶解热等。比较燃烧热中和热相同点能量变化放热HH0,单位:kJ/mol不同点反

4、应物的量1 mol(O2不限量)不限量生成物的量不限量H2O(l)是1 mol反应热的含义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同可燃物,燃烧热不同生成1 mol H2O(l)时放出的热量;不同的反应物中和热大致相同,均约为57.3 kJ/mol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依据盖斯定律,反应焓变的大小与反

5、应的途径有关,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总的热效应完全相同25 、101kPa,1molS和2molS的燃烧热相等反应中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所以总能量不变化学反应在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其表现形式只有吸热和放热两种由反应物X转化为Y和Z的能量变化 所示可知,由XZ反应的H0由778 K时氮气与氢气合成氨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可知,b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二、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

6、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例如:H2(g)O2(g)=H2O(l)H285.8 kJmol1,表示在25 和1.01105 Pa下,1 mol氢气和0.5 mol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放出285.8 kJ的热量书写步骤正误判断2.盖斯定律内容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无论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几步完成,只要反应的起始状态和终了状态确定,反应热就是个定值,这就是著名的盖斯定律。如HH1H2化学反应中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量及聚集状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反应热计算步骤:设未知量写方程式列比例式求解答注意必须代数据,且数据后必须带单位H为对应于某一特定反应的反应热,而不是某种物质的

7、反应热,因此不能在H后用下标或加括号代表某种物质的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的加减用数字代表即可,不需要写出中间方程式反应热比较比较反应热的大小,一般是在不同条件下(温度、压强、物质的聚集状态等)下的同一化学反应,或同一条件(温度、压强)下的同类化学反应之间进行若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反应物状态相同,生成物状态不同时,生成固体放热最多,生成气体放热最少若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反应物状态不同,生成物状态相同时,固体反应放热最少,气体反应放热最多若反应为放热反应,在比较反应热(H)的大小时,应带符号比较。对于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H反而越小例题2、(1) 已知下列反应:SO2(g)2OH(aq)=SO(aq)

8、H2O(l)H1,ClO(aq)SO(aq)=SO(aq)Cl(aq)H2,CaSO4(s)=Ca2(aq)SO(aq)H3,则反应SO2(g)Ca2(aq)ClO(aq)2OH(aq)=CaSO4(s)H2O(l)Cl(aq)的H 。 (2)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CH3OH(g)H2O(g)=CO2(g)3H2(g)H49.0 kJmol1CH3OH(g)O2(g)=CO2(g)2H2(g)H192.9 kJmol1,又知H2O(g)=H2O(l)H44 kJmol1则甲醇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_。(3)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已知1 m

9、ol白磷(P4)完全燃烧放热为d kJ,白磷及其完全燃烧的产物结构如图所示,则表中x_ kJmol1(用含有a、b、c、d的代数式表示)。化学键PPPOO=OP=O键能/(kJmol1)abcx(4)2O2(g)N2(g)=N2O4(l)H1N2(g)2H2(g)=N2H4(l)H2O2(g)2H2(g)=2H2O(g)H32N2H4(l)N2O4(l)=3N2(g)4H2O(g)H41 048.9 kJmol1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H4 ,联氨和N2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 。(5)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

10、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CO(g)2H2(g) CH3OH(g)H1CO2(g)3H2(g) CH3OH(g)H2O(g)H2CO2(g)H2(g) CO(g)H2O(g)H3,已知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化学键HHCOCOHOCHE/(kJmol1)4363431 076465413由此计算H1 kJmol1;已知H258 kJmol1,则H3 kJmol1。(5)已知反应2HI(g)=H2(g)I2(g)的H11 kJmol1,1 mol H2(g)、1 mol 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 kJ、151 kJ的能量,则1 mol 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

11、需吸收的能量为 kJ。(6)碘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电源锂碘电池的材料。该电池反应为:2Li(s)I2(s)2LiI(s) H ,已知:4Li(s)O2(g)2Li2O(s) H1,4LiI(s)O2(g)2I2(s)2Li2O(s)H2,则电池反应的H_。(7)25101kPa下,2Na(s)O2(g)=Na2O(s)H1414kJmol12Na(s)O2(g)=Na2O2(s)H2511kJmol1,则Na2O2(s)2Na(s)=2Na2O(s)H是_。(8)已知25时,HF(aq)OH(aq)=F(aq)H2O(l)H67.7kJmol1H(aq)OH(aq)=H2O(l)H57.3kJmo

12、l1,则氢氟酸的电离方程式及热效应可表示为:HF(aq)F(aq)H(aq)H kJmol1。(9)已知:温度过高时,WO2(s)转变为WO2(g):WO2(s)2H2(g)=W(s)2H2O(g)H66.0 kJmol1WO2(g)2H2(g)=W(s)2H2O(g)H137.9 kJmol1,则WO2(s)=WO2(g)的H_。(10)已知:25 、101 kPa时,Mn(s)O2(g)=MnO2(s)H520 kJmol1,S(s)O2(g)=SO2(g)H297 kJmol1,Mn(s)S(s)2O2(g)=MnSO4(s)H1 065 kJmol1,SO2与MnO2反应生成无水MnS

13、O4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指点迷津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的几点:表示焓变的数值H写在方程式的右边,吸热反应在数值前加“+”号,放热反应在数值前加“-”号,单位用kJmol-1表示。必须在各物质的化学式后边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或晶型。反应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数,因此系数可以是分数,也不用最简系数,但要注意焓变数值与相应的方程式相配。【课时练习】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NH4Cl固体溶于水炸药爆炸食物因氧化而腐败铝热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溴蒸气液化ABCD2肼(N2H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8g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热量。则下

14、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N2H4(g)O2(g)N2(g)2H2O(g) H534 kJmol1BN2H4(g)O2(g)N2(g)2 H2O(g) H534 kJmol1CN2H4(g)O2(g)N2(g)H2O(l) H267 kJmol1DN2H4(g)O2(g)N2(g)H2O(g) H267 kJmol13在298K、1.01105Pa下,将 0.5molCO2 通入750mL1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 ykJ 的热量。已知在该条件下,1molCO2 通入1L 2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 应放出 xkJ 的热量,则 CO2 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15、 NaHCO3 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O2(g)NaOH(aq)=NaHCO3(aq) H=(4yx)kJmol-1BCO2(g)NaOH(aq)=NaHCO3(aq) H=(2xy)kJmol-1CCO2(g)NaOH(aq)=NaHCO3(aq) H=(4xy)kJmol-1DCO2(g)NaOH(l)=NaHCO3(l) H=(4xy)kJmol-14用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废旧印刷电路板上的铜。已知:Cu(s)+2H+(aq)=Cu2+(aq)+H2(g) H=+64.39 kJ/mol 2H2O2(l)=2H2O(l)+O2(g) H=-196.46 kJ/molH

16、2(g)+O2(g)=H2O(l) H=-285.84 kJ/mol在H2SO4溶液中,Cu与H2O2反应生成Cu2+(aq)和H2O(l)的反应热H等于A319.68 kJ/molB417.91 kJ/molC448.46 kJ/molD546.69 kJ/mol5已知:C(s、金刚石)+ O2(g)= CO2(g) H1=-395.4 kJmol-1, C(s、石墨) + O2(g)= CO2(g) H2=-393.5 kJmol-1,上述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墨和金刚石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B图中b代表反应的能量变化CC(s、金刚石)=C(s、石墨) H= +1.9

17、 kJmol-1D石墨比金刚石的热稳定性好6CO2 和 CH4 催化重整可制备合成气,对减缓燃料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其反应历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成气的主要成分为 COB过程可表示为 CO2+NiC=2CO+NiC过程吸收能量DNi在该反应中是中间产物7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B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CA与C的能量差为E4DAB反应,反应条件一定要加热8T 时,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 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 mol产物的数据),下列说法或热化学

18、方程式错误的是()AP(s)Cl2(g)=PCl3(g)H310 kJmol1B2PCl5(g)=2P(s)5Cl2(g)H800 kJmol1CPCl3(g)Cl2(g)=PCl5(g)H90 kJmol1DP和Cl2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焓变与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焓变不相等9下列三个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1、K2、K3)与温度的关系分别如下表所示: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温度973K1173K Fe(s) + CO2(g)FeO(s) + CO(g) H1K11.472.15 Fe(s) + H2O(g)FeO(s) + H2(g) H2K22.381.67 CO(

19、g) + H2O(g)CO2(g) + H2(g) H3K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10,H 20B反应的反应热满足关系:H2H1H3C反应的平衡常数满足关系:K1K2K3D要使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升温措施102 mol金属钠和l mol氯气反应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失电子为吸热过程,相同条件下,K(s)的(H2H3)(H6H7)D2Na(s)Cl2(g)2NaCl(s)在较低温度下自发进行11如图(Ea表示活化能)是CH4与Cl2生成CH3Cl的部分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物质的能量变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可由Cl2在高温条

20、件下生成,是CH4与Cl2反应的催化剂B升高温度,Ea1、Ea2均减小,反应速率加快C增大Cl2的浓度,可提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H的大小D第一步反应的速率大于第二步反应12NO在催化剂表面催化分解反应历程如图所示(TS表示反应中的过渡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NO(g)N2(g)+O2(g)H = +43.77 kcal mol-1B中间产物3中的键能大于中间产物4的,中间产物3更稳定C历程中“5TS46”的活化能最大,该历程决定整个反应的快慢D使用高效催化剂,降低NO的相对能量,从而影响反应热的大小13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

21、置:(1)上述3个装置中,不能证明“铜与浓硝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是_。(2)某同学选用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说明该反应属于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为探究固体M溶于水的热效应,选择装置进行实验(反应在甲中进行)。若M为钠,则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若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则说明M溶于水_(填“一定是放热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或“可能是放热反应”);若观察到烧杯里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M可能是_。14.用50mL0.50mol/L的盐酸与50mL0.55mol/L的

22、氢氧化钠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2)环形玻璃搅拌棒_(填“能”或“不能”)用环形铁质搅拌棒代替,其原因是_;(3)实验时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用0.55 mol/L的原因是_。实验中若改用60 mL 0.50 mol/L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 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 (填“相等”“不相等”),若实验操作均正确,则所求中和热_ (填“相等”“不相等”)。(4)已知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57.3 kJ

23、的热量,则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FeSO4可转化为FeCO3,FeCO3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可制得铁系氧化物材料。已知25,101 kPa时:4Fe(s)+3O2(g)=2Fe2O3(s) H=-1648 kJmol-1C(s)+O2(g)=CO2(g)H=-393 kJmol-12Fe(s)+2C(s)+3O2(g)=2FeCO3(s) H=-1480 kJmol-1FeCO3在空气中加热反应生成Fe2O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15化学链燃烧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借助载氧剂(如Fe2O3,FeO等)将燃料与空气直接接触的传统燃烧反应分解为几个气固反应,燃料与空气无须接触,由载氧剂将空气中的氧气

24、传递给燃料。回答下列问题:(1)用FeO作载氧剂,部分反应的lgKp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平衡常数Kp是用平衡分压(平衡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代替平衡浓度图中涉及的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反应_(填字母 a , b 或 c) 。R 点对应温度下,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1. 5mol CO, 并加入足量的 FeO, 只发生反应a:CO(g) + FeO(s)CO2 (g)+ Fe(s), 则CO的平衡转化率为_。(2)在T下,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 2mol CH4 ( g ) 和 8mol FeO ( s ) 进行反应 b:CH4 (g) + 4FeO(s)4Fe(s)+ 2H2O(

25、g) +CO2 ( g) 。反应起始时压强为 P0,达到平衡状态时 ,容器的气体压强是起始压强的 2 倍。反应达平衡时 ,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_mol;T下,该反应的Kp =_。若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加入 0. 5mol CH4 (g), 2mol FeO(s), 3mol H2O(g), 1. 5mol CO2 (g), 此时反应向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3)一种微胶囊吸收剂 ,将煤燃烧排放的 CO2 以安全、高效的方式处理掉,胶囊内部充有 Na2CO3 溶液,其原理如下图所示。这种微胶囊吸收 CO2 的原理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将解吸后的CO2 催化加氢可制取乙烯。已

26、知:C2H4(g)+3O2(g)=2CO2(g)+2H2O(g) H1 =-1323kJ mol-1 2H2(g)+O2(g)=2H2O(g) H2= -483. 6kJ mol-1则该过程的反应热为: 2CO2 (g) +6H2 (g)=C2H4(g) + 4 H2O ( g) H3 _。16SO2是空气污染物 ,含有SO2 的尾气需处理后才能排放,有多种方法可除 去尾气中SO2。回答下列问题:(1)氨水吸收法。利用氨水吸收烟气中的SO2, 其相关反应的主要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O2(g)+NH 3 H2O(aq)=NH4HSO3(aq) H1=akJmol-1;NH 3 H2O(aq)+NH

27、4HSO3(aq)=(NH4)2SO3(aq)+H2O(1)H2= b kJ mol-1;2(NH4)2SO3(aq)+O2(g)=2(NH4)2SO4 (aq)H3 =ckJ mol-1;则反应 2SO2(g)+4 NH 3 H2O(aq)+ O2(g)=2(NH4)2SO4(aq)+2H2O(l)的H=_kJ mol-1(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2)热解气还原法。已知CO与SO2 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 下生成生成S(g)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在T C时,向l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入充1 mol CO、0.5molSO2发生上述反应(S为气态)5min时达到化学平衡,平衡时测得

28、SO2的转化率为90 %,则 0 5 mi n 内 反应的平均速率v(SO2)=_。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1=_。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填字母)。a.体系的压强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d.单位时间内CO消耗的物质的量与 SO2 生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3)氧化锌吸收法。配制ZnO悬浊液(含少量 MgO、CaO)在吸收塔中封闭循环脱硫。发生的主要反应为ZnO十SO2 = ZnSO3(s)吸收过程中,测得pH、吸收效率随 时间t的变化如图a所示。溶液中含硫元素微粒各组分浓度之比如图b所示。已知纯ZnO的悬浮液 pH 约

29、为6.8,判断在pH-t曲线cd 段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SO2的吸收效率随 pH 降低而减小的原因是_。参考答案例题1、【解析】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错误;反应速率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错误;中和热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强酸于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和碱的元数无关,错误;加热是化学反应的条件,与反应是为否放热和吸热无关,错误;燃烧热是指1mol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这里的稳定化合物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化合物稳定,如C燃烧可生成CO和CO2,其中CO2比CO稳定,二是化合物的状态稳定

30、,如气态的水就不如液态的水稳定,错误;从盖斯定律来看,反应焓变的大小与途径无关,错误;燃烧热指在25 、101 kPa时1 mol该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与实际燃烧的硫的物质的量无关,正确;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其反应前后都有能量的变化,错误;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可以以光能、热能等形式变化,错误;由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由XZ反应的H0,正确;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曲线活化能降低,说明反应加入了催化剂,正确;1 molCH4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才是甲烷的燃烧热,错误。例题2、(1)H1H2H3 (2)CH3OH(g

31、)O2(g)=CO2(g)2H2O(l)H764.7 kJmol1(3)(4)2H32H2H1反应放出热量大,产生大量的气体(4)9941(5)299(6)H(7)317kJmol1(8)10.4 kJmol1(9)203.9 kJmol1(10)MnO2(s) SO2 (g)=MnSO4(s)H248 kJmol1【解析】(1)将题中的3个反应依次标记为、,根据盖斯定律,即得所求的反应,HH1H2H3。(2)根据盖斯定律,由322得:CH3OH(g)O2(g)=CO2(g)2H2O(l)H3(192.9 kJmol1)249.0 kJmol1(44 kJmol1)2764 kJmol1。(3

32、)反应热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即6a5c(4x12b)d,可得x。(4)对照目标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中的位置和化学计量数,利用盖斯定律,将热化学方程式2,减去热化学方程式2,再减去热化学方程式,即可得出热化学方程式,故H42H32H2H1;联氨具有强还原性,N2O4具有强氧化性,两者混合在一起易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放出热量大,并产生大量的气体,可为火箭提供很大的推进力。(4)根据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可知,H1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1 076 kJmol12436 kJmol1)(413 kJmol13343 kJmol1465 kJmol1

33、)99 kJmol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可得:CO2(g)H2(g) CO(g)H2O(g),结合盖斯定律可得:H3H2H1(58 kJmol1)(99 kJmol1)41 kJmol1。(5)形成1 mol H2(g)和1 mol I2(g)共放出436 kJ151 kJ587 kJ能量,设断裂2 mol HI(g)中化学键吸收2a kJ能量,则有:2a kJ587 kJ11 kJ,得a299。另解:H2E(HI)E(HH)E(II),2E(HI)HE(HH)E(II)11 kJmol1436 kJmol1151 kJmol1598 kJmol1,则E(HI)299 kJmol1。(6)给

34、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观察可知得锂碘电池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H。(7)观察可知,2可得:Na2O2(s)2Na(s)=2Na2O(s);根据盖斯定律,Na2O2(s)2Na(s)=2Na2O(s)的HH12H2(414 kJmol1)2(511 kJmol1)317 kJmol1。(8)根据盖斯定律,将式减去式可得:HF(aq) H(aq)F(aq)H10.4 kJmol1。(9)根据题意由可得WO2(s)=WO2(g)H203.9 kJmol1。(10)将已知3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根据盖斯定律由得MnO2(s) SO2 (g)=MnSO4(s)H1 065

35、 kJmol1520 kJmol1297 kJmol1248 kJmol1。课时练习1C【解析】NH4Cl固体溶于水,水解吸热,不符合题意;炸药爆炸属于放热反应,符合题意;食物因氧化而腐败,缓慢氧化属于放热反应,符合题意;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符合题意;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符合题意;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为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不符合题意;溴蒸气液化为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综上,属于放热反应,答案选B。2A【解析】A、0.25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kJ热量,则1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

36、5 4kJ=534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O2(g)N2(g)2H2O(g) H534 kJmol1,A正确;B0.25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kJ热量,则1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4kJ=534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中焓变应为负值,B错误;C0.25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kJ热量,则1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4kJ=534KJ热量,但生成液态水则放热更多,C错误;D0.25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

37、时放出133.5 kJ热量,则1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4kJ=534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中焓变应为负值,D错误;故选A。3A【解析】0.5molCO2通入750mL1molL-1NaOH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放出热量为y kJ,2molCO2反应放出热量为4y k.J,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O2(g)+3NaOH(aq)=NaHCO3(aq)+Na2CO3(aq)+H2O(l)H=-4ykJmol-1;1molCO2通入1L2molL-1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钠,放出的热量为x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38、2NaOH(aq)+CO2(g)= Na2CO3(aq)H=-x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得:CO2(g)+NaOH(aq)=NaHCO3(aq)H=-(4y-x)kJmol-1,A满足题意。答案选A。4A【解析】Cu(s)+2H+(aq)=Cu2+(aq)+H2(g) H=+64.39 kJ/mol 2H2O2(l)=2H2O(l)+O2(g) H=-196.46 kJ/molH2(g)+O2(g)=H2O(l) H=-285.84 kJ/mol根据盖斯定律,将+,整理可得:Cu(s)+H2O2(l)+2H+(aq)=Cu2+(aq)+2H2O(l) H=-319.68 kJ/m

39、ol,故合理选项是A。5C【解析】A石墨和金刚石是由碳元素构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石墨和金刚石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故A正确;B已知:C(s、金刚石)+O2(g)CO2(g)H1=-395.4kJmol-1,C(s、石墨)+O2(g)CO2(g)H2=-393.5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将-可得:C(s、金刚石)C(s、石墨)H=-1.9 kJmol-1,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的能量高,故图b代表的是的能量变化,故B正确;C根据B项分析可知,C(s、金刚石)=C(s、石墨) H= -1.9 kJmol-1,故C错误;D根据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结合B项分析,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的能量高,石墨比

40、金刚石的热稳定性好,故D正确;答案选C。6B【解析】A由图中信息可知,CO2 和 CH4 催化重整的产物是H2和CO,故合成气的主要成分为H2和CO,A错误;B由图示信息可知,过程可表示为 CO2+NiC=2CO+Ni,B正确;C由图中信息可知,过程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故该过程放出能量,C错误;D由图中信息可知,Ni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但其参与了反应过程,故其为催化剂,在该反应中NiC才是中间产物,D错误。故答案为:B。7A【解析】A、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的原则,三种化合物中C的能量最低,所以C最稳定,故A正确;B、由图象可知,第一步反应为吸热反应,第二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

41、误;C、A与C的能量差为H=(E1-E2)+(E3-E4)=E1+E3-E2-E4,则C错误;D、AB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与反应发生的条件无关,即吸热反应不一定要加热,故D错误。答案选A。8D【解析】A由图:P(s)Cl2(g)=PCl3(g)+Cl2(g),H310 kJmol1即:P(s)Cl2(g)=PCl3(g)H310 kJmol1,故A正确;B由图PCl3(g)+Cl2(g)=PCl5(g),H-90kJmol1,P(s)Cl2(g)=PCl3(g)+Cl2(g)H-310 kJmol1 ,由盖斯定律(+)(-2):2PCl5(g)=2P(s)5Cl2(g)H800 kJmol1,故

42、B正确;C由图得:PCl3(g)Cl2(g)=PCl5(g)H90 kJmol1,故C正确;D根据盖斯定律,根据盖斯定律分步反应和一步直接反应的反应热相同。P和Cl2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焓变与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焓变相等,故D错误;故选D。9B【解析】A反应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反应吸热,H10,反应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反应放热,H20,故A错误;B根据盖斯定律可得,则有H2H1H3,故B正确;CK1,K2,K3,则有K2K1K3,故C错误;D根据K2K1K3,可知反应在973K时的K值比1173K时的K值大,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反应放热,所以要使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降温措施,故D错误。故选B。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