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浩然的简介资料 孟浩然的资料简介50字.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9866400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孟浩然的简介资料 孟浩然的资料简介5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孟浩然的简介资料 孟浩然的资料简介5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孟浩然的简介资料 孟浩然的资料简介5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孟浩然的简介资料 孟浩然的资料简介50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孟浩然的简介资料 孟浩然的资料简介50字 孟浩然,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闻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孟浩然的简介资料,供大家参阅!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101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闻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苦痛悲观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

2、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孟浩然人物生平 诗文少年 唐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诞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 唐圣历元年(6101年),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 唐景龙二年(708年),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诗标记着浩然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 唐景云二年(711年),孟浩然23岁,与张子容同隐鹿门山。 漫游求仕 唐先天元年(712年),冬天,送张子容应考进士,作诗送张子容进士举,25到35岁间,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挚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

3、之机。 唐开元五年(717年),游洞庭湖。干谒张说。登岳阳楼,作岳阳楼诗以献。 唐开元六年(718年),二月,张说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四月赴任。浩然居家,作诗慨叹清贫和失意,渴望有人向皇帝引荐。 唐开元八年(730年),暮春,浩然抱病,有赠张子容诗晚春卧病寄张八。九月九日,浩然与贾舁登岘山,诗酒唱和。 唐开元十二年(734年),孟浩然36岁,韩思复任襄州刺史。卢馔为襄阳令,浩然与之为忘形之交。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阳求仕,滞洛三年,一无所获。 唐开元十三年(735年),李白出蜀,游洞庭襄汉,孟浩然与李白结交为好友,成莫逆之交。当年韩思复卒,天子亲题其碑。浩然与卢馔立石岘山。 唐开元十四年(736年

4、),三月,浩然游扬州,途经武昌,遇李白。李白于黄鹤楼作诗送行。 入京不仕 唐开元十五年(737年),孟浩然第一赶赴长安进行科举考试。 唐开元十六年(738年),初春,在长安作长安平春诗,抒发渴望及第的心情,当年孟浩然三十九岁,然而,科举不中。同年孟浩然与王维结交,王维为孟浩然画像,两人成为忘年之交。应进士举不第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张说交谊甚笃。传闻张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张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

5、水之胜。 隐居山水 唐开元十七年(739年),孟浩然离开长安,辗转于襄阳、洛阳,夏季游吴越,与曹三御史泛舟太湖。曹三御史拟荐浩然,浩然作诗婉言谢绝,次年游玩于江南的名山古刹。 唐开元十九年(731年),孟浩然同年43岁,春,在越州有赠谢甫池诗,表示出对农事的关切。接着在江浙一带会友作诗。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孟浩然其次次前往长安求仕,不仕,当年浩然回襄阳。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非常观赏孟浩然,于是邀请他参与饮宴,并向朝廷举荐他,孟浩然因考虑到上京干谒张九龄未果,认为作为刺史的韩朝宗也无法让他入仕便没有根据约定赴京。同年李白赴襄阳,和孟浩然游玩。李白走后,浩然入

6、蜀,往游广汉。 幕府入职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浩然在荆州一带多所巡游,夏,浩然患背疽,卧于襄阳,当在本年。次年病加重,多有好友探看。 最终南园 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王昌龄遭贬官途过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尽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诗歌成就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兴象创作的先行者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田园诗派,后人为了突出两人对田园诗派的突出作用也称为:王孟诗派。该派有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之长,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

7、要题材,风格冲淡自然。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禄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簇新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他的旅游诗描写逼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得气概磅礴,格调浑成。 孟浩然的一生经验比较简洁,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但是更多的是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擅长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实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

8、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在孟浩然这里,山水诗中的形象,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在其中简洁地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纳了表现手法,将山水形象的刻划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的呈现合而为一,因而使其山水诗中形象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其山水诗中的形象提升为艺术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亦即意象’。可以说在孟浩然之前,还没有哪位诗人在山水诗中如此深深地打上作者本人性情气质的特性印记。 清淡自然的诗风 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

9、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一百零一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巡游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阔。 山水景物是南朝诗歌最重要的题材,经验长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到孟浩然,山水诗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这主要表现在: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经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备。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经七里滩)他的诗常常写到漫游于南国水乡所见的

10、美丽景色和由此引发的情趣,如耶溪泛舟) 房日晰先生在略谈孟浩然诗风的清与淡一文中指出:纵观孟诗,其诗风之淡,大致有三:一为思想感情的淡,没有激切的心情的流露;二为诗意表现的淡,没有浓烈的诗意的展示;三为语言色调的淡,没有绚丽色调的描绘。 丰富的山水诗歌意境 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以一种富于朝气的安静居多。但是他也能够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如彭蠡湖中望庐山。清人潘德舆以此诗和早发渔浦潭为例,说孟诗精力浑健,俯视一切(养一斋诗话),正道出了其意兴勃郁的重要特征。盛唐闻名诗评家殷璠喜用兴象一词论诗,在评述孟浩然的两句诗时,也说无论兴象,兼复故实(见河岳英灵集)。所谓兴象,是指诗人的情感、精神对物

11、象的统摄,使之和诗人心灵的抖动融为一体,从而获得生命、具有特性和活力。重兴象其实也是孟浩然诗普遍的特点。这通过几首不同的作品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得更清晰。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宿建德江这三首诗都写了江湖水景,但性格各异。第一首作于孟应聘入张九龄幕府时。他为自己的理想能够有一试的机会而兴奋,曾写下感谢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书怀贻京邑同好)、故人今在位,歧路莫迟回(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之类诗句。正是这种昂奋的心情,使他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气概磅礴的名句。其次、三首均作于落第后南游吴越之日,前者以风鸣江急的激越动荡之景写自己悲凉的内心骚动,后者则以野旷江清的静景写孤独的游子

12、情怀,它们的神采气韵是很不相同的。本之以兴,出之以象,突出主要的心情感受而把两者统一起来,构筑起完整的意境,这是孟浩然写景诗的重要贡献。 创建性的诗歌表现 出入古近的体格饶有潇洒自由的情致,也是孟诗创建性的表现之一。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他的一些诗往往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却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例如他的名篇过故人庄。通篇侃侃叙来,似说家常,和陶渊明的饮酒等诗风格相近,但陶写的是古体,这首诗却是近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一联句,画龙点睛地勾画出一个环绕在青山绿树之中的村落的典型环境。还有那一首妇孺能诵的五绝春晓

13、,也是以自然不觉其巧的语言,写出微妙的惜春之情。另外,孟浩然在诗体的运用上往往突破固有程式的拘限,读来别有味道。例如舟中晓望诗,平仄声律全合五律格式,但中两联不作骈偶,似古似律。胡应麟诗薮认为此类诗自是六朝短古,加以声律,便觉神韵超然。又如夜归鹿门山歌,这是一首歌行体的诗,但通篇只是把夜归的行程一路写下来,不事铺张。其篇制规模类似近体,并汲取了近体诗语言简约的特点,而突出歌行体的蝉联句法,读来颇有行云流水之妙。 独特的诗歌美学观 在诗歌创作的艺术形式方面,孟浩然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主见诗歌要用形象思维,通过诗的语言塑造形象,通过形象显示诗歌的意旨。读者弃象忘言而得意。他在本阇黎新亭作诗中写道:

14、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孟浩然借用了佛学和道家哲学中的弃象忘言说,提倡诗歌创作的抒情言志、表情达意不必太直露,要有言外之意,象外之旨。 孟浩然还主见作诗不必受近体格律的束缚,应当一气挥洒,妙极自然。孟浩然集有诗267首,其中五言古诗63首,七言古诗6首,五言律诗130首,七言律诗4首,五言排律37首,五言绝句19首,七言绝句8首。从中可以看出,除69首古风外,全是近体诗,而五言律诗又最多。可以说他是盛唐诗人大量写作近体诗的第一人。但这些诗大都不能算是严格合律的近体诗。如舟中晚望、洛下送奚三还扬州、洞庭湖寄阎九、都下送辛大之鄂、与诸子登岘山等诗,皆与五言律诗的对偶不合。但

15、诗品家对它们的评价却相当高。严羽沧浪诗话就说: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近体诗的律式,在孟浩然之前的杜审言那里已经完全成熟了。杜审言也是襄阳人,他不能不知道。那么,他为什么不沿着老杜的路子走呢?对此施补华岘佣说诗认为:五言律有中二语不对者,有全不对者,须一气挥洒,妙极自然。初学人当讲究对仗,不能臻此化境。这就是说,孟浩然五言律不合律有其深层次的美学缘由。他追求自然美,是对初唐过多追求形式美的矫正。他把古风与近体来了一次整合,他的近体多为古风化的近体。将近体诗的格律精神与古风的自然平和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一种兴象玲珑的艺术境界。读孟浩然的诗,看不到近体格律的束缚,而是有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既接受近体格律,有不被近体格律所累,一切以自然为第一标准。 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