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知识讲解_垓下之战.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9865661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知识讲解_垓下之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知识讲解_垓下之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知识讲解_垓下之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知识讲解_垓下之战.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垓下之战编稿:姜虹 审稿:程彦芳学习目标1、熟读文本,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语法现象,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学会鉴赏细节的运用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及表现人物性格。3、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联系人物所处的时代,对人物做出客观的、历史的评价。知识积累文学常识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史记人物传记中写得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全文依次描述了起义反秦、巨鹿之战、坑杀秦卒、鸿门宴、杀义帝、楚汉纷争、垓下之战和乌江自刎等一系列重要场景,记录了项羽一生的主要经历,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本文节选的是项羽本纪的最后几个章节。项羽项籍(前232-前202),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

2、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中华史上的战神。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崛起,举兵反秦。三年,征伐九州,一统天下。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神话。 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最后的一次大战,西楚霸王项羽穷途末路,在四面楚歌声中,自刎而死。垓下之战,韩信用智,项羽逞勇,都表现了精绝的战争艺术。韩信先切割项羽军队,而后四面楚歌,涣散楚军斗志。项羽走到绝路,还能为骑士表演突围、斩将、夺旗,真是一位

3、无敌的勇士。宋代词人李清照有诗赞扬项羽,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诗人怀着对项羽的崇敬之情留下的绝唱,它表达了千百年来人们对悲剧英雄项羽的肯定。垓下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2年1月,这一仗,韩信指挥的汉军有三十二万,项羽率领的楚军十万。无论是人数,还是战略态势,汉军都占了绝对优势,汉胜楚败,大局已定。但是项羽善战,身经七十余战,所向披靡,没有打过败仗,何况还有十万大军,打败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战争是生与死的搏斗,会打仗的人,总是要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获。韩信在这场战役中的指挥艺术,正体现了这一原则。 字词汇总字音阳夏(ji) 深堑(qin) 垓下(gi)

4、 睢阳(su) 縠城(g) 乌骓(zhu)虞姬(y) 数阕(qu) 麾下(hu) 绐曰(di) 刈旗(y) 自度(du) 披靡(m) 瞋目(chn) 辟易(b) 舣船(y) 十余创(chung) 通假字楚兵罢食尽 通“疲”,疲惫辟易数里 通“避”,退避直夜溃围南出 通“值”,当,趁乃持项王头视鲁 通“示”,给看古今异义词 而信、越之兵不会 古义:没有来会合 今义:没有能力做某事期山东为三处 古义:山的东面 今义:山东省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某一区域吾知公长者 古义:敦厚 今义:年龄大、辈分高的人重点虚词乃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于是(连词) 乃引兵解而东归 就(副词) 汉军乃觉之 才(副

5、词) 乃有二十八骑 只(副词) 及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以及(连词) 以故汉追及之 赶上(动词) 及其死,鲁最后下 等到(介词) 一词多义固其不至固宜 本来(副词) 今日固决死 一定(副词) 独今独臣有船 只有(副词) 籍独不愧于心乎 难道(副词)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乃引兵解而东归 向东汉欲西归 向西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在夜里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向东名词用作动词项王军壁垓下 修筑营垒亦足王也 称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往东走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往西马童面之 面对使动用法令诸君知天亡我 使灭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使为王止军 使止楚击汉军,大破之 使破重点语句省略句君王能与共天下 使各自

6、为战 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 项王军壁垓下 饮帐中 乃陷大泽中 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 谓张子房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判断句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此天亡楚之时也 此项王也 状语后置然今卒困于此 籍独不愧于心乎 定语后置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骑能属者百余人耳汉骑追者数千人宾语前置句我何渡为 被动句楚兵且破然今卒困于此 课文精要理解主旨垓下之战描写了楚汉之争的最后一仗,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展现了项王英雄末路的悲壮,让后人具体感受到了战争的宏伟气势和激烈程度。理清结构 全文共6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段):战前形势。 第二部分(3-5段):战争经

7、过。 第一层(第三段):霸王别姬;第二层(第四段):东城快战; 第三层(第五段):乌江自刎。 第三部分(第6段):战后局势。把握重点项羽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什么? 【明确】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战略的错误“背关怀楚”,即放弃关中险要之地,而回到楚地,建都彭城,使刘邦得富饶之地以养精蓄锐,并最终灭了项羽。政策错误放逐义帝分封诸侯,这是违背当时求统一、重集权的历史大势的,故而导致诸侯割据的局面,并最终联合起来逼得项羽乌江自刎。性格错误“自衿功伐”“欲专以力征经营天下”。项羽一生自矜武功,并企图以武力经营天下。项羽长期征战,滥杀无辜,恃勇逞强,尤其是巨鹿之战后,项羽坑杀秦兵士卒二十万,后占领秦咸

8、阳又一把大火烧了阿房宫,激起了百姓的不满。残暴嗜杀,因此失去民心,导致最终失败。韩信在垓下之战前为什么不出兵?这为他今后的命运埋下了怎样的伏笔?【明确】韩信自认为自己身经百战,立下赫赫战功,却没有被封王,也没有捞到属于自己的领地。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心情矛盾的韩信已有了自封为王,分割天下的野心。因此在战前迟迟不出兵。这为后来韩信被刘邦猜忌、被设计夺取兵权埋下了伏笔。怎样看待项羽的东城快战? 【明确】说法1:认为英雄就该如此,即使在生命最后一刻也不放弃自己的尊严,也应该乐观豁达,项羽此时毫无惧色,反而把性质非常严重的垓下之战当成一次痛快淋漓的发泄,把生死置之度外,真乃豪杰。 说法2:不认为项羽在

9、战争中的表现是值得称赞的,在没有最后定局,他就认定自己必死,他输掉了整个国家,却还为一次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以拥护自己的英雄形象,这样的人不配做统帅,只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者。 易中天的说法:项羽是一个性情中人,身为统帅的项羽,想到的不是决战而是快战,决战有求胜的想法,而快战只求痛快一时,不过逞强示勇而已,完全不计后果。作为统帅本应选决战,即使最后一刻,也不能轻易放弃胜利的希望,像项羽那样觉得胜利无望便自暴自弃,只求一个痛快一个漂亮的亮相和谢幕,太幼稚了。 古人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在临死前的话才是最真实可信的,“乌江自刎”这节中,项羽在乌江亭长要渡他过河时拒绝并说“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10、我何面目见之,籍独不愧于心乎”,这句话反映了项羽的什么内心活动? 【明确】说法1:项羽因“虞姬死,子弟散”心生惭愧,因而不肯过江,即便过江败局已定,于是不渡乌江,表现他的知耻重义。 说法2:认为项羽认识到了长期的内战使人们痛苦不堪,希望这场战争尽快结束,项羽曾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楚汉相争多年,民不聊生,连一向好战的项羽也对战争产生了厌倦,于是想结束战争。 项羽的思想性格特点。【明确】项羽是农民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力拔山、气盖世,声名显赫一时,但也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暴虎冯河的匹夫,特别是秦王朝

11、被灭后,他目光短浅,策略失误,加之烧杀抢掠,逐渐丧失民心。他既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又有儿女情长(项王别姬);既仁爱恻隐(思民苦),又残暴无情(坑杀战俘,火烧咸阳);既义重如山(与部下同甘苦,财共享),又吝啬小气(官印迟迟不分给功臣);有时果毅决断(杀宋义自立),有时又优柔寡断(鸿门宴)。总之,司马迁巧妙运用多种手法把项羽性格中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中,不虚美,不隐恶,既有深刻的挞伐,又有由衷的惋惜和同情。知识迁移阅读下文,完成13题。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

12、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闲,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

13、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节选自史记季荀栾布列传)

14、注为气任侠:任性使气,见义勇为。嫚(mn):用言辞轻侮。1、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匿僕阳周氏匿:隐瞒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拜:授官D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迎合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季布“任性使气”的一组是( )季布为项籍用,职耳。樊哙可斩也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B

15、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铁证如山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参考答案1、A(匿:隐藏在。)2、D(朱家说的话,说季布是在履行职责;说明季布直言;季布介绍当时的情况;只能说明季布明理。)3、B(季布援引历史故事,只说明出兵难以取胜,没有说服吕后收回成命。)参考译文季布是楚地人

16、,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说:“汉王朝悬赏捉拿你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你献一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并且告诫他的儿子说:“田间耕作的事,都要听从这个佣人的吩咐,一定要和他吃同样的饭。”朱

17、家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喝了几天酒。朱家乘机对滕公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窘迫皇上,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才干休。”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滕公说:“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朱家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再说凭着季布的贤能,汉王朝追捕又如此急迫,这样,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这种忌恨勇士而去资助敌国的举动,就是伍子胥

18、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了。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在这个时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后来季布被皇上召见,表示服罪,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

19、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

20、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于是季布就辞别了皇上,回到了河东郡守的原任。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财。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等到曹丘先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

21、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再说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拓展阅读垓下之战参考译文项王订约后,就带上队伍

22、放松地回归东方。汉王也想撤兵西归,张良、陈平劝他说:“汉已占据天下的大半,诸侯又都归附于汉。而楚军已兵疲粮尽,这是上天灭亡楚王的大好时机,不如索性趁此机会消灭它。如果现在放走项羽而不打他,这就是所谓的养虎给自己留下祸患。”汉王听从了他们的建议。汉五年(前202年),汉王追赶项王到阳夏南边,让部队驻扎下来,并和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约好日期会合,共同攻打楚军。汉军到达固陵,而韩信、彭越的部队没有来会合。楚军攻打汉军,把汉军打得大败。汉王又逃回营垒,掘深壕沟坚守。汉王问张良道:“诸侯不遵守约定,怎么办?”张良回答说:“楚军快被打垮了,韩信和彭越还没有得到分封的地盘,所以,他们不来是很自然的。君王如

23、果能和他们共分天下,就可以让他们立刻前来。如果不能,形势就难以预料了。君王如果把从陈县以东到海滨一带地方都给韩信;把睢阳以北到谷城的地方给彭越;使他们各自为自己而战,楚军就容易打败了。”汉王说:“好。”于是派出使者告诉韩信、彭越说:“你们跟汉王合力击楚。打败楚军之后,从陈县往东至海滨一带地方给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方给彭相国。”使者到达之后,韩信、彭越都说:“我们今天就带兵出发。”于是韩信从齐国出发,刘贾的部队从寿春和他同行,屠戮了城父,到达垓下。大司马周殷叛离楚王,以舒县的兵力屠戮了六县,发动九江兵力,随同刘贾、彭越一起会师在垓下,逼向项王。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

24、侯士兵把他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为什么楚国人会这么多啊!”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连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

25、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占有天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日必定一死,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

26、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包围他们好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兵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别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跌倒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这时候,

27、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啊。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况且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

28、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吕马童这时才跟项王面对面,于是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两、封邑万户悬赏要我的人头,我就把这份好处送给你吧!”说完,自刎而死。王翳拿起项王的头,其他骑兵互相践踏争抢项王的躯体,由于相争而被杀死的有几十人。到最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争得一部分肢体。五人到一块把肢体拼合,正好都对。因此就把悬赏的土地分成五块: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项王已死,楚地全都投降了汉王,只有鲁地不降服。汉王率领天下之兵想要屠戮鲁城,但因为鲁国遵守礼义,为项羽固守节操不惜一死,就拿着项王的人头给鲁人看,鲁地父老兄弟这才投降。当初,楚怀王封项籍为鲁公,等他死后,鲁地又最后投降,所以,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王安葬在谷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