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内服方用药规律分析.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827549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疹内服方用药规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湿疹内服方用药规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湿疹内服方用药规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疹内服方用药规律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湿疹内服方用药规律分析 关键词:湿疹;内服方;用药规律 中图分类号:R758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17-2349(2022)01-0021-03 湿疹是由各种内外因素引起,在急性阶段以丘疱疹为主,在慢性阶段以表皮肥厚和苔藓样变为主的瘙痒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具有对称分布,多形损害,猛烈瘙痒,倾向潮湿,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中医认为是由于禀赋不足,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其中湿邪为主要致病因素,因湿性粘滞难去,故其常缠绵难以速愈。古今医家为提高湿疹疗效做了诸多探究,本文通过对所收集的湿疹内服方用药规律的分析,以期为临床供应借鉴。 1处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11016年版中医方剂大辞典所收

2、载的方剂范围。 2处方适用范围 在上述处方来源方剂的主治中,凡是原处方列有下述疾病名称者,全部入选湿疹内服治疗方剂,包括: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顽固性湿疹、丘疹性湿疹、湿疹;奶癣、乳颊癣、眉炼疮、胎敛疮、婴儿湿疹;浸淫疮、血风疮、湿疡、湿疮;阴汗湿痒、阴下湿痒、肾囊风、阴囊湿疹;手足脓窠、血风疥癣、妇人血风疮、钱币形湿疹、脐湿、脐中时流黄水浸淫成片、盘状湿疹、痔疮、钮扣风、眼睑湿疹、顽湿疡。 3药物性味归经推断及功效分类标准 药物性味归经的推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2年版为标准,若药典未收载,则以一般高等教化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药学第六版、中华药海为参考。而对药物的分类则以一般高等

3、教化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药学第六版为依据。 4结果 41常用药物在所统计的51方143味药物中,根据方剂中药物的运用频次凹凸,前10味依次为:甘草(25)、生地黄(18)、白鲜皮(15)、黄柏(15)、防风(14)、茯苓(14)、当归(13)、银花(12)、荆芥(11)、苍术(10)。可见,以具清热解毒、凉血养血、祛风燥湿功用的药物最为常用,这与湿疹的病因为风、热、湿亲密相关。 42所用药物性味归经 421药物五味分析51首方剂共运用143味药物,结合其出现的频次,根据五味进行统计(由于确定药味的依据的多重性,很多药物都不止一味,全部纳入统计),辛味出现178次,甘味出现204次,酸味出现14次

4、,涩味出现7次,苦味出现209次,咸味出现25次,淡味出现33次。苦、甘、辛三味,在湿疹用药中出现频次明显高于其它诸味。 药之味苦者,能泄、能燥,泄一为清泄,泄热邪,一为疏泄,理气血,燥即苦燥湿邪。药之味甘者,能补、能和、能缓,既可补益虚损、调和诸药,又可缓解它药药性之偏。药之味辛者,能散、能行,既可发散表邪,又可合味苦者祛风、理气健脾。湿疹急性者不离清热利湿,慢性者不离健脾除湿、养血祛风,因此湿疹内治用药以苦、辛、甘三味为多。 422药物四气分析若所用药物结合其出现频次根据药性进行统计,寒性出现200次,热性出现4次,湿性出现151次,凉性出现16次,平性出现82次。所用寒性药物频次明显多于

5、热性药物,这主要是因为湿疹内治中最常用的清热药大多数都性寒。再观51方所用寒、热药物,有31方同时运用了寒、平、热性药物,有7方同时运用了寒、热药物,寒热配伍占总方的74.51。有12方运用了寒或热性药物和平性药物,仅有1方单独运用了热性药物,但其也非大热之品(白术膏摄生众妙方卷二)。由此可见,湿疹内治用药,仍是性寒性热结合,并无大寒、大热之势。 423药物归经分析若所用药物结合其出现频次根据归经进行统计(由于归经的确定是以所治病证的病位为依据,而药物大都不止作用于一部,故有一药归几经,遇此全部纳入统计),心经出现168次,肝经出现207次,脾经出现179次,肺经出现160次,肾经出现106次

6、。虽然五脏中以归属肝经药物出现频次最高,但若按表里两经统计,则归属脾胃二经的药物达341次,远多于其它表里两经。 中医认为,湿疹的病因病机较多,但从内因讲更强调脾胃的虚损。大抵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而致风湿热邪浸淫肌肤发为湿疹。因此,相应的治疗原则也更强调顾护脾胃。一则脾主运化,喜燥而恶湿,因湿而致病者需健脾利湿;二则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病久阴血耗伤者需益气养血。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何所用药物中以归属脾胃二经最多。 43组方药类 根据一般高等教化中医药类第六版规划教材中药学对中药的分类,统计51方所用药物频率(

7、共有11味药本书未收载,所用频次为11次,占总频次的2.38。查证此11味药功效,发觉它们对按功效分类统计的最终排名无影响,且为保持分类标准的一样性,故未对此11味药进行分类),清热药以30.67列第一位,其余依次为补虚药16.63,解表药12.74,利水渗湿药11.23,平肝息风药4.75,祛风湿药4.32,活血化瘀药4.32,理气药3.24,化湿药3.02,化痰药1.94,余有泻下药、止血药、安神药、开窍药、消食药、温里药、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拔毒化腐生肌药等均低于1。可见在湿疹治疗中以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最为常用。在清热药中又以清热燥湿药为多,占到40.14;补虚药中以补气

8、药为多,达57.14;解表药中以发散风寒药为多,达67.80。 5探讨 51立足病机,去除病因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治病必求于本。”从临床实际看,病“本”乃疾病的病因病机。从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起,历代医家对湿疹病因病机作出了丰富的阐述,总的来看。大都认为风、湿、热邪为湿疹发病主因,湿热之邪既可外感,也可内生。因此,湿疹总的治则大抵有清热利湿、健脾利湿、祛风止痒等。从51方组方用药看,也遵循着这些治疗原则。 清热药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功效,可有效针对湿疹之病因,成为湿疹内治法中最常用的药类。清热燥湿药性味苦寒,苦能燥

9、湿、寒能清热,故有清热燥湿之效,它因此也以40.14成为清热药中应用最多的。正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论述浸淫疮时所言:“此证初尘如疥,瘙痒无时,扩散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众多医家认为湿疹病因除风湿热外,内因方面同样强调心经血分的改变。清热凉血药以28.17的运用频率位列清热药中其次,盖因清热凉血药多为甘苦咸寒之品,咸能入血,寒能清热,多归心、肝经,有清解营分、血分热邪之功。 补虚药中以补气药最多,占57.14,补血药占29.87,但这得归功于“甘草”。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生用有清热 解毒之功,炙用有甘温助脾而补中益气之效,因其性平,可通行十二经脉,能升能降,又解又

10、补,故有调和诸药之用。诚如本草汇言所载:“甘草,和中益气,补虚解毒之药也。健脾胃,固中气之虚赢;协阴阳,和不调之营卫”,“甘草为药中国老,诸方配用极多”。因此,甘草以25次成为51方中应用最多的。若不计算甘草,补虚药中第一的位置则要让位于补血药。因湿疹很重要的一个临床特点就是瘙痒,若久治不愈,长期瘙痒,寝食担心,饮食减退,脾胃虚弱,失于健运,阴血失其化源,以致血虚生风生燥;或风湿郁久,化火伤阴,导致血虚风燥。相应治则则为祛风养血润燥,因此应用当归、首乌、白芍、熟地之类。 若不计算甘草,则分类用药其次的位置应属解表药。根据中药学教材对解表药下的定义,它是指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分

11、析51方中所用解表药,有因确有表证而用者,但更多是因为解表有发散之意。有疏风之用。“痒自风而来”,“止痒必先疏风”,因此有了解表药的广泛应用,如防风、荆芥之属。不仅防风、荆芥均是运用频次前十药物,且诸方又多以二者相配以达祛风止痒之效,正如本草求真言:“宣散风邪,用以防风之必兼荆芥者,以其能人肌肤宜散故耳。” 利水渗湿药的应用正如其药类名称,是去湿疹之湿。此类药物以茯苓、薏苡仁、泽泻应用最多,盖因其不仅能渗湿,且其药效平和,运用平安。茯苓、薏苡仁又有健脾功效,可以利湿、防止湿邪生长兼顾。 52配伍应用,以增其效从组方药类可看到湿疹内治除常用的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外,还有平肝息风药、

12、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湿药等等,湿疹内治有了它们的加入,手段更显丰富。 由于湿疹临床表现多瘙痒或猛烈瘙痒,患者多因瘙痒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而就诊,因此解决瘙痒问题是湿疹治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痒自风而来”,止痒又多从风论治。前已述及解表药辛散轻扬,有疏风之用,但其主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对于痒甚者祛风之力仍显不足。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风木之脏,其生理特点为主升、主动、主散,但若升散太过,动速而成风掠之势,也可形成或加重瘙痒,故加入平肝息风之刺蒺藜、全蝎、僵蚕等,以加强祛风止痒之力。需留意的是,因虫类药物本身也可诱发过敏性皮肤病,需慎重运用,中病即止。 湿性

13、粘滞、顽固难去,若用茯苓、泽泻、薏苡仁等利水渗湿药难以奏效者可再予祛风湿通络之威灵仙、独活、秦艽等,盖因祛风湿药多辛苦,辛能祛风,苦能燥湿,多善行走,可搜剔体内久羁留滞之湿邪,以“风胜湿”。 化湿药多气味芳香,性偏温燥,芳香之品能醒脾化湿,温燥之药可健脾燥湿,故用芳香化湿之苍术、藿香等以达醒悟脾胃,激昂运化,驱除湿邪的目的。 湿邪即可因久居湿地、淋雨涉水而外受。也可因脾失健运、气不化水而内生。因湿类于水,其为有形之邪,最易阻滞气机,故用理气药调畅气机。以助水湿之运化,以免留滞。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血与津液均是液态的物质,均有滋润和濡养作用,二者同源于水谷精微。而且津液不断地渗入

14、孙络,成为血液的组成成分,另一方面运行脉中的血液,渗于脉外便化为有濡养作用的津液,故有“津血同源”之说,此乃生理状况,若在病理状况下,渗出于脉外的血液可成病理之水,水湿凝合阻碍血液运行也可成血瘀之势,正如血证论言:“水病而不离乎血”,“血病而不离乎水”,由此可见,血与水存在在生理上相互转化、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的关系。素问汤液醪醴论早就提出运用“去宛陈莝”之法驱除停滞之水湿,此即活血除湿,故在湿疹治疗中可适当伍以活血药以助水湿运行。 53扶正祛邪,协同应用分析51方组方用药,大都采纳扶正与祛邪结合之法,祛邪之法包括清热、利湿、解毒、祛风等,扶正之法包括养血、益气、健脾等。扶正与祛邪间又以

15、祛邪为主,因为湿疹病因病机确定其以邪实为主,而临床表现又多丘疹、水疱、渗液、流滋等。即便慢性阶段所表现出的血虚风燥证,也因其表现为皮损肥厚粗燥,触之较硬,色暗红或紫褐色,可有新的丘疹或水疱等,而显示其邪实的一面。如治疗慢性湿疹的典型方四物消风汤(外伤科学)以养血祛风立法,药用当归补血和血,薏苡仁健脾渗湿,防风、荆芥、白鲜皮祛风止痒,生地、赤芍清热凉血,川芎活血行气,可见药共8味,以祛邪为主。 任何方剂的立法都是以更好地治疗所对病证为目的,通过扶正与祛邪的协调协作而治愈疾病。从湿疹治疗看,因其主要病因为风、湿、热邪,所以多采纳祛风、清热、利湿之法,但气虚、脾弱有碍水湿之运化,血虚失其濡养可生风化燥,因此有养血、健脾、益气之需。 6结论 湿疹内治选药以苦、辛、甘三味为多;归经以脾胃二经药物为多,重在健脾燥湿,标本兼治,其用药无大的性寒性热之偏。 湿疹内治依据其病因病机多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祛风止痒、养血润燥立法,以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最为常用,常伍以平肝息风药、芳香化湿药、理气活血药以增其效,并多祛邪与扶正协同运用,共达治愈疾病之目的。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