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作品中的空灵晶映之美]张岱作品.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9816165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岱作品中的空灵晶映之美]张岱作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张岱作品中的空灵晶映之美]张岱作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岱作品中的空灵晶映之美]张岱作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岱作品中的空灵晶映之美]张岱作品.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张岱作品中的空灵晶映之美张岱作品 摘 要:张岱小品大多洋溢着诗情画意,其中的空灵晶映之美主要体现在山水园林小品中。要获得空灵之境,山水园林一方面必需淡远,另一方面,必需静谧。正是凭借这两种方式,处身于明清易代之际的张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空灵晶映”的桃源。关键词:空灵晶映 淡远 静谧张岱小品大多洋溢着诗情画意,其中的空灵晶映之美主要体现在山水园林小品中。晚明经济的旺盛、交通的发达、旅游的兴盛以及艺术化的社会风气和思想解放下的特性自觉导致山水园林文学极为繁盛。在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张岱以袁宏道、刘侗等游记高手为榜样,吸取他们游记中的特长,又依据自己的实际游历阅历,写出了一大批以山水园林为审美对象

2、的文章。在陶庵梦忆中山川形盛、亭台楼阁的篇值就占了三分之一,可见作者对山水园林之偏爱。张岱把山水园林作为他的审美对象,真正做到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以,其友人祁豸佳赞道:“余友张陶庵笔具化工,其所记游,有郦道元之博奥,有刘侗人之生辣,有袁中郎之倩丽,有王季重之诙谐,无所不有其一种空灵晶映之气。”1要获得空灵之境,山水园林一方面必需淡远,要让出空间、时间,有间隙,有通透,有视觉的阔;另一方面,必需静谧、幽深,要抛却嘈杂、热闹,有沉醉,有沉醉,有听觉的静。正是凭借这两种方式,处身于明清易代之际的张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空灵晶映”的桃源。一、山水张岱生于通世显宦之家,却举仕不第,故放浪西湖,尽情

3、山水。他在祭周戬伯文中说:“余好巡游,则有刘同人、祁世培为山水知己。”张岱在西湖梦寻?大石佛院中自云:“余少爱嬉游,名山恣探讨。”其游踪多在东南沿海一带,所游名山,有山东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齐山,湖北武当山等。他对吴越山水名胜尤其熟识,在西湖梦寻自序中说:“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未尝一日别余也。”尽管明亡之后,四处流亡,阔别西湖二十八载,可西湖无日不入他梦中,他仍日日沉醉于西湖山水中,“一派西湖景色,犹端然未动也。”张岱观赏山水,尤其偏好由山水的淡远之境形成的空灵之美。张岱主见:“竹石间意,在以淡远取之。”2“宗伯取快刀斱上截,而以淡远山易之,更觉其

4、妙。”3再跋蓝田叔米山:“画米家山者,止取其烟云灭没,故笔意纵横,几同泼墨”。由于作画之人以空灵淡远为美,故能挥挥洒洒,笔意纵横,非常流畅,毫无凝滞之迹。跋蓝田叔枯木竹石:“黄大痴九十而貌如童颜,米有仁八十而神明不衰,谓其以画中烟云供给也。”西施山书舍记:“凡天下名山古迹,影响者什三,附会者什七,后之品题者亦只宜以淡远取之。”这种空灵淡远之美是由时间的无限延长、空间的阔大、距离的长远等方面造成的。人置身于这种山水之间,便会觉得心胸开阔,可以海纳一百零一川,进入一种空灵之境。因而,他在描写山水时,很少对自然界的风景作详细的刻画,而是取其空灵淡远之影。“一望烟光里,沧茫不行寻”,这是由空间的宏阔造

5、成的飘渺、苍茫之境。“故知山去远,草木发光怪”,这是由距离的长远造成的悠长、空灵。“群山屏绕,湖水镜涵遥接海色,茫茫无际”,这是空间的阔大、距离的长远造成了空灵之美。“五峰森列,驾轶云霞,俯视南北两峰,若锥朋立。长江带绕,西湖镜开,江上帆樯,小若鸥凫,出没烟波,真奇观也。”4这也是由空间的阔大形成的空灵之美。张岱除了推崇山水由淡远、因视觉效果形成的空灵之美,还推崇其由静谧、因听觉效果形成的空灵之美。他所称道的秋冬之际游西湖,其佳妙处就在于秋冬季节游人最少,山水因宁静而显得空灵,审美主体此时也最能够逍遥自在地观赏西湖之美。这种观赏使作者能静静地观看、全身心地体会山水,不被人打搅。张岱是喜好夜游山

6、水名胜的。如其在西湖七月半中唯一赞许的文人雅士,当然,他是自许为文人雅士的。他们都是在夜分时刻,等游人顷刻散尽之后,才起先纷纷露脸巡游西湖。夜游西湖,其绝妙处也是由于此时的山水景观最富于艺术的情调与氛围,而游者自己也最能以自由、潇洒的心境随意地恣赏此时的景观,所以吾辈才能“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清梦甚惬。”他的冬游也是如此,游人罕至,免受打搅。“非安静无以致远”,正是夜游、冬游,使他有了不被他人打搅的安静心态,从而去体验那种“韵外之致”的空灵隽逸之美。西湖梦寻?冷泉亭一文,记载作者以前在西湖“多在湖船作寓,夜夜见湖上月”,并为眼下又能在冷泉亭“夜夜对山间之月”,沉醉在“深山清寂,皓月空明,枕石漱

7、流,卧醒花影”的境界中而感到满意。张岱正是在这种深山清寂之中领悟到西湖独特的审美意蕴,正是在对西湖静谧之美的体会中传达独特的审美感受。湖心亭看雪更是一幅空灵静谧的冬夜山水美景:雪光晶映,夜色迷漫,山水田地因为雪的覆盖,连接成白色的整体,雪白、空阔,一望无际,人迹罕至,唯有此情此景才能不被人打搅,才能专心去领会景色的安静清绝之美。这种美景,也也许只有张岱才能写出。正如祁豸佳在西湖梦寻序中所说:“其一种空灵晶映之气,寻其笔墨,又一无全部。”二、园林张岱除了放浪山水,还钟情园林。园林小品创作在晚明时期比较旺盛。很多晚明小品作家在刻画园林时,并不重点落笔在它的外部环境描写上,他们看重的是园林主子或者欣

8、赏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心境。他们借园林抚慰自己的心灵,使自我特性在其中得以自由的张扬、性情得以尽情的伸展。张岱的园林也是如此。他写园亭并不是泛泛介绍亭台楼阁,而是侧重表现其匠心独运。所以,他在创作这些园林小品时往往长于联想、融古通今,擅长借景、移情,从而使自己的小小园林突破狭小空间的拘束,其中浸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身特有的审美意识。张岱家族所拥有的园林不少于十座,为他自己全部者也有好几座。他许久置身于其中,又亲身游历了颇多江南名园,因而写下了许多篇与园林有关的文章,如梅花书屋、筠芝亭、不二斋、砎园、于园等。张岱笔下的园林,布局往往虚虚实实,虚中有实,实中渗虚,景与物疏而不密。他擅长通过

9、亭台、假山、池沼、花木等的组合搭配营造空灵淡远之境。对于造园,他要求:“础柱相让,脱离丈许,松石间意,以淡远取之,则妙不行言矣。”着重于取园林的淡远之意。他在陶庵梦忆?巘花阁中如此阐述关于园林的空灵淡远要求:“巘花阁在筠芝亭松峡下,层崖古木,高出林皋,秋有红叶。坡下支壑回涡,石拇棱棱,与水相距。阁不槛、不牖,地不楼、不台,意政不尽也。五雪叔归自广陵,一肚皮园亭,于此小试。台之、亭之、廊之、栈道之,照面楼之侧,又堂之、阁之、梅花缠折旋之,未免伤板、伤实、伤排挤,意反局蹐,若石窟书砚。”此园林布局原来稀稀疏疏,境界开阔,四处的山石、水流、树木又与之相互衬托,空灵淡远而有不尽之意。但是五雪叔从广陵归

10、来后,在园中堆砌了繁密的建筑和花草树木,硬生生地把这座园林的空灵之美破坏掉了,使园林过于板实,过于排挤,意境过于局促,明显有失空灵。“北眺西冷,湖中胜概,尽作盆池小景。南北两峰,如研山在案;明圣二湖,如水盂在几。窗棂门木臬,凡见湖者,皆为一幅图画。小则斗方,长则单条,阔则横披,纵则手卷,移步换影。”5火德祠道士精舍构建的妙处就在于充分利用了湖中之景、南北之山、明圣二湖之水,通过借景的手法来实现其空灵晶映之美。此外,空灵淡远的境界当中往往还蕴含审美主体的空淡之心。非淡泊无以见景,只有审美主体心境淡泊,才能见到空灵淡远之境:“倚望南窗,沙际水明,常见浴凫数一百零一,出没波心。”6这里的空灵淡远心境来自审美主体悠然的心态,心远之后“地”自然淡远空灵了,才能“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张岱让缕缕情丝流淌在远山淡水之中,创建一抹空灵,只有全心沉醉之人才能感受到园中这种独到之美。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