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doc

上传人:yy****2 文档编号:97662926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动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doc(5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四章 脊索动物门(Chordata)一、名词解释1. 脊索:介于消化道和背神经管之间,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内部由泡状细胞构成,外围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低等脊索动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发育完全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取代。2. 背神经管:位于脊索动物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形成。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为脑,脑后部分形成脊髓。3. 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即咽鳃裂。低等

2、种类终生存在并附生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种类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出现。4. 尾索动物:脊索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之一。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消失。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的被囊中,故又称被囊动物。5. 逆行变态:在变态过程中,幼体的尾连同内部的脊索和尾肌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成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咽部扩大,鳃裂数目增加,内脏位置发生改变,形成被囊。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方式即逆行变态。6. 小肾囊:尾索动物在肠附近的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含有尿酸结晶。 7. 头索动物:终生具有发达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脊索不

3、但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8. 脑眼:位于文昌鱼神经管两侧的黑色小点,是文昌鱼的光线感受器。每个脑眼由一个感光细胞和一个色素细胞构成,可通过半透明的体壁,起到感光作用。9. 背板和内柱:海鞘、文昌鱼等原索动物咽腔内壁背、腹的中央各有一条沟状结构,分别成为背板和内柱。沟内有腺细胞和纤毛细胞;背板、内柱上下相对,在咽前端以围咽沟相连。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沉入内柱的食物粘聚成团,借助于纤毛的摆动,将食物团从内柱向前推行,经围咽沟沿背板进入食道、胃、肠进行消化。10. 无头类:头索动物身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脊索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头部不明显,缺乏真正的头和脑,故称为无

4、头类。11. 有头类: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后被脊柱所取代。脑和各种器官在身体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12. 无颌类:圆口纲属于较低等的脊椎动物,缺乏用作主动捕食的上、下颌,又称无颌类。13. 有颌类:包括脊椎动物中除了圆口纲物种外的所有类群。这些生物都具备了上、下颌,用于支持口部、加强动物主动摄食和消化能力。14. 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合称为原索动物。15. 被囊动物:尾索动物幼体时期尾部有脊索及背神经管,身体包裹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素成分的被囊当中,所以又成为被囊动物。五、问答题1. 脊索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与无脊索动

5、物有哪些主要区别和联系?1. 脊索动物的基本特征包括: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肛后尾、闭管式循环系统(尾索动物除外)、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等。其中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是脊索动物三个最主要的特征。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与联系:二者之间区别是显著的。脊索动物具有纵贯背部的支持结构脊索,后被脊柱所代替;中空的神经中枢位于背部;生活史的全部或部分时期具有鳃裂;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而无脊椎动物无脊索或脊柱,中枢神经系统呈索状且位于身体腹面;无脊椎动物的鳃不位于咽部,用作呼吸的器官有软体动物的栉鳃以及节肢动物的肢鳃、尾鳃、气管等;心脏位于消化道背面;无脊椎动物的肛孔开口于躯干部末端。但脊索动物的一些结

6、构如:后口、三胚层、次级体腔、身体分节及闭管式循环也见于一些无脊椎动物。这些共同点表明脊索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来的。2. 脊索动物三大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各加以简略说明。2. 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是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脊索:介于消化道和背神经管之间,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内部由泡状细胞构成,外围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低等脊索动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发育完全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取代。背神经管:位于脊索动物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形成。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

7、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即咽鳃裂。原索动物和原始水栖脊椎动物终生存在并附生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或次生水栖脊椎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出现。3. 脊索动物门分为哪几个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分为哪几个纲?各亚门和各纲有何主要特点?3. 脊索动物门分为尾索动物、头索动物、脊椎动物三个亚门。尾索动物亚门的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尾部,成体退化消失,体表有被囊。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背神经管纵贯于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咽鳃裂众多,身体呈鱼形,分节,头部不明显。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被脊柱所代替。脑和各种感

8、觉器官集中在前端,形成明显的头部。脊椎动物亚门包括以下几个纲:圆口纲:无颌,缺乏成对附肢,单鼻孔,脊索及雏形的椎骨并存。软骨鱼纲:骨骼为软骨;出现上、下颌,体表被鳞,鳃呼吸,成对的附肢形成适于水生生活的胸鳍和腹鳍。硬骨鱼纲:骨骼为硬骨;其它同软骨鱼纲。两栖纲:皮肤裸露,幼体用鳃呼吸,以鳍游泳,经过变态后的动物可陆上生活,用肺呼吸,具五趾型附肢。爬行纲:皮肤干燥,外被角质鳞、角盾或骨板。心脏二心房、一心室,心室具不完全分隔,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鸟纲:体表被羽,前肢特化成翼,恒温,卵生。哺乳纲:身体被毛,恒温,胎生,哺乳。4. 脊索出现的意义?4. 脊索的出现是动物演化史上的重大事件,使动物的支持

9、、保护和运动的功能获得“质”的飞跃。这一先驱结构在脊椎动物达到更为完善的发展,从而成为在动物界中占统治地位的一个类群。脊索构成支持躯体的主梁,是体重的受力者,使内脏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在运动时不至由于肌肉的收缩而使躯体缩短或变形,因而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脊索的中轴支撑作用也使动物体更有效的完成定向运动,对于主动捕食和逃避敌害都更为准确、迅速。脊椎动物头骨的形成、颌的出现以及椎管对中枢神经的保护,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化的发展。5. 以海鞘为例,说明何谓逆行变态?5. 海鞘幼体形似蝌蚪并具有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尾内有发达的脊索,脊索背方有中空的神经管,神经

10、管前端还有膨大的脑泡,内含眼点和平衡器官,消化道前端分化成咽,并有少量成对鳃裂。幼体经短时间的自由生活后,身体前端的附着突起粘着到其它物体上,开始变态。变态过程中海鞘幼体的尾连同脊索和肌肉逐渐萎缩,并被吸收而,神经管及其感觉器官退化为一个神经节。咽部扩大,鳃裂数急剧增多,同时形成围绕咽部的围鳃腔;附着突起也为海鞘的柄所代替。附着突起在背面生长迅速,把口孔的位置推倒另一端,造成内部器官的位置也随之转动了90180的角度。最后体壁分泌被囊素构成保护身体的被囊,使它从自由生活的幼体变成自由生活的柄海鞘。柄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体型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即逆行变态。6. 脊椎动物有哪些主要

11、特征?6. 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门的一个亚门,所以其具有脊索动物的三大共同特征。但脊椎动物是结构最复杂、进化最高等的一个亚门,其主要特征总结如下是出现明显的头部,神经管前端分化出脑,并出现了集中的嗅、视、听等感觉器官;脊柱代替脊索,成为身体的支持结构,低等脊椎动物脊索仍然终生存在,高等脊椎动物被脊柱代替,脊索退化仅留痕迹;除圆口纲外,出现了上下颌,能主动捕食,提高代谢能力;除圆口纲外,出现了成对的附肢,增强了运动能力,扩大了活动范围,提高了取食、求偶和避敌的能力;鳃作为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进一步完善,陆生脊椎动物仅在胚胎或幼体阶段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集中的肾脏代替了分节排列的肾管,增强了排泄废

12、物的能力;肌肉质的有收缩功能的心脏代替了腹大动脉,循环系统进一步完善,高等动物心脏中缺氧血和多氧血进一步分开,代谢能力进一步提高。7. 尾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7. 尾索动物是脊索动物门中较为低等的一个类群,主要特包括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体表有被囊,身体包裹在被囊当中,营固着生活或自由生活;体表有出水孔和入水孔,咽壁有数量不等的鳃裂,咽外围有宽大的围鳃腔,与出水管相通;由于营固着生活,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均退化,中枢神经系统只有一个神经节。无专门的感觉器官,仅有少量感觉细胞;排泄系统退化,无专门的排泄器官,只有一堆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也可营无性的

13、出芽生殖;固着生活的种类具有逆行变态现象。8. 以文昌鱼为例试述头索动物的主要特征?8. 头索动物的主要特征有脊索终生保留,且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但缺乏真正的头和脑;身体呈鱼形,无明显的头部,具鳍,平时少活动,身体半埋于沙中,借水流滤食,夜间可在水中做短暂游动;无骨质的骨骼,脊索是身体的主要支架;背部肌肉发达,腹部单薄,肌肉由多对“”形肌节构成;咽部扩大,是呼吸和收集食物的场所;闭管式循环系统,无心脏,但具搏动能力的腹大动脉,因而被称为狭心动物;排泄器官由数对肾管组成,结构与功能与环节动物的原肾相似;)中枢神经系统是一条纵行于脊索背面的背神经管,神经管前端膨大为脑泡,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泡发出

14、的“脑”神经和神经管两侧发出的脊神经;与少活动的生活方式相联系,感觉器官不发达,具有光感受器脑眼。9. 试述脊索动物起源。9. 脊索动物起源于无脊椎动物,其中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与脊索动物亲缘关系较近的观点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均为后口动物,其中胚层由原肠突出形成,棘皮动物的短腕幼虫和半索动物柱头幼虫在结构上相似,且肌肉中既含有肌酸又含有精氨酸,这些表明这两类动物亲缘关系较近,同时也表明它们与脊索动物关系较近。多数人认为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脊索动物的祖先可能类似于尾索动物的幼体,它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经过变态,成为固着生活,具鳃裂作为取食和呼吸器官,另一个方向是幼体期

15、延长并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不再变态,产生生殖腺并进行繁殖,发展成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的自由运动的脊索动物。10. 试述文昌鱼的血液循环途径?10. 文昌鱼的血液循环方式属于闭管式循环。无心脏,但是具搏动能力的腹大动脉。由腹大动脉往两侧分出许多成对的鳃动脉进入鳃隔,完成气体交换后,于鳃裂背部汇入2条背大动脉根,背大动脉根含有多氧血,往前流向身体前端各器官,向后合成背大动脉,再由此分出血管到身体各部。身体前端的动脉血经过气体交换后最后注入一对前主静脉;身体后部的动脉血在组织间进行气体交换后成为静脉血,少部分经尾静脉进入肠下静脉,大部分则流进2条后主静脉,左右前主静脉和后主静脉汇流至一对总主静脉(

16、居维氏管)。左右总主静脉汇合于静脉窦,然后通入腹大动脉。从肠壁返回的毛细血管集合成肠下静脉,接受部分尾静脉血液;肠下静脉前行至肝盲囊处血管又形成毛细血管网,由于这条静脉两端在肝盲囊区都形成毛细血管网,因此称作肝门静脉,由肝门静脉的毛细血管再一次合成肝静脉汇入静脉窦。11. 试述海鞘和文昌鱼的呼吸和摄食过程。11. 海鞘固着生活,所以它只能借助于水流的流动完成呼吸和摄食过程。海鞘的消化道由咽、食道、胃、肠、肛门组成。咽几乎占整个身体的3/4,咽壁被许多鳃裂洞穿,水流进入咽后再经鳃裂进入围鳃腔,经出水管孔流出体外,咽内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当水流经过鳃裂时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过程。海鞘的咽内壁腹侧和

17、背侧中央各有一条具有纤毛细胞和腺细胞的纵沟,为内柱和背板,纤毛不断摆动使进入体内的水做定向流动,腺细胞分泌黏液将随水流入的食物颗粒粘成食物团,进入食道。食物团在胃肠内消化吸收,残渣经肛门排出。文昌鱼的呼吸和摄食过程与海鞘类似。文昌鱼靠触须、轮器和口部缘膜触手的摆动,使带有食物颗粒的水流经口入咽,食物被滤下留在咽内。文昌鱼咽部作为收集食物和呼吸的场所极度扩大,约占身体全长的1/2,咽腔内构造与海鞘相似,具有内柱、背板、围咽沟等构造,食物颗粒的运动也是借助于纤毛的摆动完成的。文昌鱼的咽壁两侧有数目众多的鳃裂,鳃裂内壁布有纤毛上皮细胞和血管,水流流过时完成气体交换。12. 试述文昌鱼的胚胎发育和变态

18、?12. 文昌鱼的胚胎发育需经历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几个时期,才能孵化成幼体。胚胎发育:受精卵进行均等的全分裂,多次分裂后形成一个形似实心圆球的桑椹胚。桑椹胚细胞继续分裂,中心细胞向胚体表面迁移,从而变成空心囊胚,囊胚中为囊胚腔。囊胚中的植物极大细胞内陷与动物极细胞的内壁互相紧贴,囊胚腔因挤压而消失,形成原肠胚。此时囊胚腔被原肠腔代替,原肠腔以植物极内陷处的胚孔与外界相通,胚胎形成内胚层、外胚层两层细胞。原肠胚自前端沿背中线至胚孔的外胚层下陷成神经板,神经板两侧向上隆起形成神经褶,然后卷合围成神经管,管内为神经管腔。前端以神经孔与外界相通,后端经胚孔与原肠相通形成神经肠管。此时

19、胚胎称为神经胚。背神经管形成的同时,脊索和中胚层也在形成。原肠背面正中出现一条纵行的隆起实体,逐渐与原肠分离后形成脊索。脊索两侧各有一列按节排列和彼此连接的体腔囊,即新发生的中胚层。体腔囊中的空腔即体腔,后因体腔囊壁前后沟通,在体内形成一个完整的次级体腔。体腔囊分化为背、腹两部分,背部称为体节,将来形成脊索鞘、背神经管外的结缔组织、肌隔、肌节、真皮等;腹部称为侧板,后发育成体腔膜、肠管外围组织、肾管等。体壁与侧板交界处体腔壁上形成突起,发育成生殖腺。变态:从受精卵经20多个小时胚胎发育结束,全身具纤毛的幼体突破卵膜,进入海水。幼体期约3个月,身体增大的同时出现前庭,鳃裂数目增加,并由原来直接开

20、口于体外变为通入新形成的围鳃腔中。第十五章 圆口纲(Cyclostomata)一、名词解释1. 鳃笼:圆口纲具有的支持呼吸器官鳃囊的特殊构造。由9对细长弯曲的鳃弓和4对纵走软骨条共同连接而成。鳃笼紧贴皮下,包在鳃囊外侧,不分节,末端构成保护心脏的围心软骨。2. 单鼻类:圆口类只有一个外鼻孔,开口于两眼中间的稍前方或吻端,因此又称单鼻类。3. 囊鳃类:即圆口类,它们具有独特的鳃囊结构,来源于内胚层的鳃丝位于鳃囊中,因此又称为囊鳃类。4. 角质齿:由表皮角质化形成的齿,见于七鳃鳗口漏斗的壁上及舌上,用于刺破鱼的体表。脱落后可以再生。也见于两栖类的蝌蚪及单孔类的胚胎时期。5. 鳃囊:圆口纲特有的结构

21、,位于内鳃孔和外鳃孔之间呈球形的构造,囊的背、腹、侧壁上均着生有鳃丝,构成呼吸器官的主体。6. 沙隐虫:七鳃鳗的幼体,其摄食和生活方式与文昌鱼相似,经过37年后,于秋冬之际经过变态成为成体。五、问答题1. 七鳃鳗的神经系统有那些特点?1. 脑具有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的分化,排列在同一平面上;大脑半球不发达,前端连大形嗅叶;间脑顶壁有松果体、顶器、脑副体,底部有漏斗体和脑下垂体;中脑仅为一对略膨大的视叶,具脉络丛;小脑不发达,与延脑未分离,仅为一狭窄的横带;视神经不形成视交叉;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由头骨之外的延脑两侧发出;脊神经的背根、腹根不愈合成混合神经。2. 七鳃鳗目和盲鳗目的主要区别

22、有哪些?2. 答题要点:项目七鳃鳗目盲鳗目口具口漏斗和角质齿,口位于漏斗底部无口漏斗,口位于身体前端背鳍有无鼻孔位置两眼中间的稍前方吻端脑垂体囊末端为盲囊末端与咽相通眼正常退化,隐于皮下鳃孔7对116对半规管2个1个生殖雌雄异体雌雄同体发育经过变态直接发育生活方式多营半寄生生活,少数自由生活寄生生活3. 以七鳃鳗的结构特点说明它是最低等的脊椎动物? 3. 圆口纲生物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等、最原始的一类,七鳃鳗是圆口纲的代表动物,其原始特征有:缺乏用作主动捕食的上、下颌;无成对偶鳍,支持奇鳍的是不分节的辐鳍软骨。尾鳍为内部支持骨及外部背、腹叶完全对称的原型尾,这是水栖无羊膜动物中最原始的尾型;终生保

23、留脊索,外围脊索鞘,用于支持体轴,尚未形成椎体;脑颅主要由脑下的软骨底盘、嗅软骨囊、耳软骨囊及支持口漏斗和舌的一些软骨构成,脑颅不完整,除左右耳囊软骨之间有一联耳软骨,均覆有纤维组织膜,这种状态相当于高等脊椎动物颅骨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躯体部和尾部肌肉为一系列按节排列的弓形肌节及肌节前后的肌膈,肌节间无水平膈,故不分轴上肌和轴下肌;胃未分化,肠管内有许多纵行的粘膜褶和一条纵行的螺旋瓣,是增加吸收养料面积的结构;开始出现静脉窦、一心房和一心室组成的心脏;脑的各部分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无任何脑曲。中脑未形成二叠体。小脑还未与延脑分离,仅为一狭窄的横带;生殖腺单个,无生殖导管。4. 七鳃鳗有哪些适应

24、寄生与半寄生生活的特征?4. 七鳃鳗适应寄生和半寄生生活的特征有:七鳃鳗可用口漏斗吸附在鱼类和海龟体上,以漏斗壁和舌上的角质齿锉破鱼体,吸食血肉。舌位于口底,由环肌和纵肌构成,能做活塞式运动;七鳃鳗具有特殊的构造鳃囊,分别与内鳃孔和外鳃孔连接。鳃囊的背、腹、侧壁都长有来源于内胚层的鳃丝,是呼吸器官的主体。鳃孔周围有强大的括约肌和缩肌,控制鳃孔的启闭,水可以从外鳃孔流入,在鳃囊交换气体后,仍由外鳃孔流出,以适应它们吸附在寄主体表或钻入鱼体内部无法从口中进水进行呼吸作用的半寄生生活;七鳃鳗在眼眶下口腔后有一对“唾腺”,以细管通至舌下,腺的分泌物具有抗凝血作用,对寄主进行吸血时,能阻止动物创口血液凝

25、固。5. 试列举脊椎动物进化史上重大的进步事件,并说明每一进步事件的生物学意义。5. 从圆口类演化到哺乳类,出现了五次飞跃,即从无颌到有颌、从水生到陆生、从无羊膜卵到有羊膜卵、从变温到恒温、从卵生到胎生。颌的出现是脊椎动物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形态发展和进步。上、下颌是动物索食、攻击和防御器官,也是营巢、求偶、钻洞和呼吸进水时的工具。颌的出现及其多用途的活动机能,还促进了运动器官、感觉器官和其它相关器官的发展,带动了动物体制结构的全面进化。动物在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对陆生环境的适应特征。两栖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环境,发展陆生动物特有的骨骼结构。包括脊柱、四肢、肩带、腰带方面的改造。嗅、

26、视、听器官以及脑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羊膜卵的结构和发育特点,使羊膜动物彻底摆脱了它们在个体发育的初期阶段对水的依赖,确保脊椎动物在陆地上繁殖。鸟类和哺乳类是都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具有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散热能力。从而使体温保持在相对稳定的和略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高而恒定的体温,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高温下,机体细胞对刺激反应迅速而持久,肌肉粘滞性下降,因而肌肉收缩快而有力,提高了动物快速运动能力,利于捕食和避敌。恒温还减少了动物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的范围。胎生方式为哺乳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保证了酶的

27、活动和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使外界环境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第十六章 鱼类(Pisces)一、名词解释 1. 侧线系统:为鱼类特有的皮肤感觉器官,呈管状或沟状,埋于头骨内及体侧皮肤下面,侧线管以侧线孔穿过头骨及鳞片,连接成与外界相通的侧线,感觉器位于侧线管内。2. 侧线鳞:在鱼体两侧通常具有1条或几条穿过侧线管的鳞片称为侧线鳞。3. 罗伦氏壶腹:又称罗伦瓮、罗伦齐尼瓮或罗伦氏器,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由皮肤衍生的感觉器,是侧线管的变形构造,分布在头部的背腹面。由罗伦瓮、罗伦管和管孔三部分组成。为水流、水压、水温的感受器,也能感知电压。4. 膜质骨:发生上,不经过软骨阶段,在结缔组织的基

28、础上,直接骨化形成的。如顶骨、鳃盖骨等。5. 软骨化骨:又称软骨原骨、替代性骨,在发生上,经过软骨阶段再骨化形成硬骨。如脊椎骨等。6. 红腺和卵圆窗:红腺位于闭鳔类的鳔前腹面内壁上,为单层或多层上皮褶,下面有大量的微血管构成特异的网状构造,能分泌气体于鳔内。卵圆窗位于鳔的后背方,壁薄而密布微血管,以小孔与鳔体相通,周围有环肌和辐射状肌,是吸收鳔内气体的场所。7. 头肾:有些真骨鱼类的成体肾脏的前端尚有前肾的残佘,是拟淋巴器官,称之为头肾。8. 前肾:是无羊膜动物胚胎时期的排泄器官,羊膜动物出现,但无机能,由身体前面的生肾节形成的,前肾小管按体节排列,一端以肾口与体腔相通,肾口边缘具纤毛,一端与

29、前肾管相连,前肾管末端连泄殖腔。背大动脉的分支在肾口旁形成微血管团。9. 后位肾:是无羊膜动物成体的排泄器官,由身体中部和后部的生肾节形成,最初按体节排列,发育过程中分节现象被打破,肾小体是后位肾的主要组成部分,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了肾单位。10. 肾单位:组成肾脏的基本结构单位称为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11. 鳍:分布于鱼类的躯干部和尾部,是维持维持身体平衡和运动的主要器官,由内骨骼的支鳍骨和露在身体外面的鳍条组成。分为奇鳍和偶鳍。12. 奇鳍与偶鳍:奇鳍着生在身体的中线上,自头部经背部绕过尾部以至肛门为止的连续皮褶,包括背鳍、尾鳍、臀鳍;偶鳍着生在身体的两侧,自头部以后起沿腹部两侧至

30、肛门,包括胸鳍、腹鳍。13. 鳍脚:软骨鱼类雄性腹鳍中部的背侧褶延长,内有软骨支持,称为鳍脚。14. 角质鳍条:纤细、不分枝不分节,由结缔组织所形成的鳍条,软骨鱼类特有。15. 鳍式:是记述鱼类鳍的组成和鳍条的数目,鳍名用大写英文字母,棘数用罗马数字,软条数用阿拉伯数字,棘与软条相连用“-”表示,棘与软条分隔用“,”表示,数目变化范围用“”表示。16.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由基板和棘两部分组成,基板埋藏于真皮中,大多呈菱形,基板底部有一孔,是神经和血管通入的地方;棘着生在基板上,露于皮肤外面,尖端朝向体后,外层覆以釉质,内层为齿质中央为髓腔。17. 硬鳞:为硬骨鱼类中

31、硬鳞鱼所具有,是由真皮形成的。一般为斜方形的骨质板,上面覆盖一层硬鳞质,能反射特殊的光亮。18. 骨鳞:骨鳞为绝大多数硬骨鱼类所具有,由真皮形成。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具弹性的半透明薄骨板,骨鳞呈覆瓦状排列,前端插入真皮形成的鳞袋内,后端游离于表皮之下,侧缘为相邻的鳞片所覆盖。骨鳞的结构为上下2层,上层为骨质层,下层柔软为纤维层。19. 圆鳞:骨鳞的一种,顶区边缘(游离缘)光滑,如鲱形目、鲤形目等。 20. 栉鳞:骨鳞的一种,顶区边缘(游离缘)具有锯齿状突起,如鲈鱼、鰕虎鱼等。21. 鳞焦:鳞片上最先形成的部分,即鳞嵴的中心。22. 棱鳞:鱼体腹部正中线上一行较坚硬呈锯齿状的鳞片称棱鳞。如鲥、鲚等

32、。23. 咽颅:位于脑颅的下面,环绕消化道前端两侧,支持口、舌及鳃片,由左右对称且分节的骨块组成。第1对特化成颌弓、第2对特化为舌弓、第37对为鳃弓。又称为咽弓。24. 下咽骨:硬骨鱼类第五对鳃弓的角鳃骨特别扩大,形成一对大的骨块,称为下咽骨。鲤科鱼类最发达。25. 初生颌:由腭方软骨和麦克氏软骨构成的颌叫做初生颌。26. 次生颌:构成上下颌的骨块为后来形成的膜质骨,即支持上颌的前颌骨、上颌骨,支持下颌的齿骨、隅骨等,这种颌称为次生颌。27. 幽门盲囊:大部分硬骨鱼类在肠开始处有许多指状盲囊突出物,称为幽门盲囊,又称幽门垂。能够扩大消化吸收的面积。28. 纹状体:大脑侧壁和底壁由神经细胞聚集形

33、成的增厚部分称为纹状体,在鱼类、两栖类为古纹状体,爬行动物发展了新纹状体,鸟类又形成上纹状体,哺乳动物由于大脑皮层发达,纹状体退化。29. 脑垂体:是最重要的内分泌腺,位于间脑腹面,视交叉的正后方,通过漏斗和第三脑室相通。包括由脑腹面突出形成的神经垂体和由口腔顶壁形成的腺垂体两个部分,分泌的激素不仅直接作用于身体各组织、细胞,促进生长、体色变异,而且还能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控制甲状腺、性腺和肾上腺等的发育。30. 鳃上器官:乌鳢、攀鲈等具有的辅助呼吸器官。生长在鳃弓上方,由咽鳃骨和上鳃骨的一部分特化形成。31. 性逆转:雌雄生殖腺转变的现象称为性逆转。如黄鳝从胚胎期到性成熟期全是雌性,成熟

34、产卵后,卵巢逐渐变成精巢。32. 卵生:把成熟的卵直接产在体外,在体外进行发育的繁殖方式。如多数鱼类、鸟类。33. 卵胎生:受精卵在雌性生殖管道内进行发育,但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依靠卵黄供给,与母体没有营养物质的联系,仅呼吸靠母体进行或母体提供部分水分和矿物质。如多数软骨鱼类。34. 古脑皮:大脑背壁薄,无神经组织,主要由嗅神经组成的,称为古脑皮。35. 膜迷路:由于内耳是由膜质的囊和管相互连接在一起,构成像迷宫一样的结构,因此又称为膜迷路。36. 背肋与腹肋:发生在肌隔与水平隔相切的地方,位于轴上肌和轴下肌之间的肋骨叫背肋。软骨鱼类和陆生脊椎动物的肋骨属于背肋。发生在肌隔与腹侧隔相切的地方

35、,位于腹膜外边肌肉内侧的肋骨叫腹肋。硬骨鱼类的肋骨属于腹肋。37. 脊柱与脊椎骨:脊柱纵贯身体体背方,俗称脊梁骨,是由数量不等的脊椎骨相互连接而成的柱状结构。脊椎骨是构成脊柱的结构单位,鱼类可分为躯椎和尾椎二种,陆生脊椎动物逐渐分化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38. 红肌与白肌:红肌和白肌都属于鱼类大侧肌的组成部分。红肌脂肪含量高,富含肌红蛋白和多量的血液,呈暗红色,靠近水平隔膜,耐力强的鱼类较发达。白肌不含脂肪,颜色淡白易疲劳,不耐持久。39. 口腔齿与咽喉齿:着生在口腔内周围骨骼上的齿称为口腔齿,包括包括颌齿、犁齿、腭齿、舌齿等。着生在第五对鳃弓形成的下咽骨上的齿为咽喉齿。 40. 喉

36、鳔类与闭鳔类:鳔具有鳔管的鱼类称为喉鳔类,如鲤鱼;无鳔管的鱼类称为闭鳔类,如鲈。41. 鳃片与鳃小片:着生在鳃弓外缘,由鳃丝组成的片状结构为鳃片,鳃丝两侧的薄片状突起称为鳃小片,主要由两层上皮细胞构成,其上有丰富的微血管分布,是鱼类的呼吸场所。42. 鳃间隔:两鳃片间的隔膜称为鳃间隔,软骨鱼类发达,真骨鱼类退化或消化。 43. 半鳃与全鳃:长在同一鳃弓上的两个鳃片称为全鳃,只有一个鳃片的为半鳃。 44. 动脉球与动脉圆锥:腹大动脉基部扩大而成的球状结构,称为动脉球,与心脏的心室相通,不能搏动,硬骨鱼类具有。动脉圆锥是软骨鱼类心脏的组成部分,位于心室的前方,内有瓣膜,能有节律的搏动。 .45.

37、动脉与静脉:输送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称为动脉,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称为静脉。 46. 门静脉: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的静脉称门静脉。如肝门静脉、肾门静脉等。47. 单循环:血液在体内只有一条循环路线。血液从心脏压出经鳃完成气体交换后,不返回心脏,进入背大动脉,送至身体各处,离开器官组织的乏氧血沿静脉回流到心脏。48.裸卵巢与被卵巢:卵巢裸露,外面没有腹膜形成的卵囊膜包裹,称为裸卵巢,又称游离卵巢,软骨鱼类和肺鱼类的卵巢属于此种类型。卵巢外面被由腹膜形成的卵囊膜所包裹,卵囊膜向后延伸形成输卵管,称为被卵巢,也称封闭卵巢。硬骨鱼类的卵巢属于此种类型。49. 背根与腹根:背根和腹根组成一条脊神经,背根通入

38、脊髓的背面,主要包括感觉神经纤维,能将外周刺激传至中枢神经系统;腹根从脊髓的腹面发出,主要包括运动神经纤维,能将中枢神经系统的冲动传到外周。二者合并后穿出脊椎骨的椎间孔。50. 内分泌腺:属于无管腺,其分泌物(激素)直接释放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靶细胞,使之发挥作用。51. 腹棱:部分鱼类在肛门前的腹中线上隆起成锐尖的棱称为腹棱。如鲢鱼等。52. 韦伯氏器:鲤形目鱼类,由最前面的3个脊椎骨的一部分经过变异形成的,包括闩骨、舟骨、间插骨和三脚骨,位于内耳和鳔之间,起传导作用。53. 洄游:有些鱼类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在一定的季节,沿着固定的方向,聚集成群作有规律的长距离迁移运动,以转换生活环

39、境的方式满足对生殖、觅食、越冬所要求的适宜条件,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返回原地,这种现象称为洄游。54. 生殖洄游:鱼类在达到性成熟之后,从越冬场所或觅食场所聚集成群向产卵场的洄游称生殖洄游,也称产卵洄游。55. 觅食洄游:鱼类因追随或寻找食物而进行的洄游称为索饵洄游,也称觅食洄游。56. 越冬洄游:当秋季气温下降,鱼类为了寻求适宜水温常集结成群,从觅食场所向越冬场所进行的洄游称为越冬洄游,也称季节洄游。57. 尾垂体:是鱼类特有的一种内分泌腺体,脊髓末端腹面增厚膨大,称为尾垂体。由两种神经分泌细胞组成,构造与脑垂体神经部相似,属神经分泌末梢。58. 正尾型:末端尾椎骨愈合向上翘入尾鳍上叶基部,但从

40、外观上看,尾鳍的上下叶对称,见于大多数硬骨鱼类。59. 歪尾型:部分尾椎骨上翘伸入尾鳍的上叶,把尾鳍分为上下不相等的两叶,在外观和内部结构都不对称,如鲨鱼、鲟鱼等。60. 原尾型:尾椎一直伸到尾的末端,尾鳍的上下叶对称,仅见于鱼类的胚胎期。61. 口咽腔:鱼类和两栖类,口腔和咽部无明显的界限,统称为口咽腔。62. 双接型:原始的软骨鱼类上颌以韧带与脑颅相连,上下颌又通过舌颌骨与脑颅相连,这种连接方式称双接型。63. 舌接型:大多数鱼的舌颌骨上端固着于脑颅,下端与下颌相连。这种咽颅与脑颅借舌颌骨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方式,叫舌接型。64. 喷水孔:大部分软骨鱼和少数硬骨鱼类在眼的的方尚有一孔称为喷水孔

41、。65. 假棘:鳞质鳍条中,由少数不分枝鳍条硬化形成的棘,又称假棘。66. 消化与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称为消化,各种营养物质消化产物以及水分、无机盐、维生素等通过消化管壁的上皮细胞而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67. 呼吸瓣:硬骨鱼类有两种呼吸瓣,一种附着在上下颌的内缘,称为口腔瓣,可以防止吸入口内的水逆行倒流出口外。第二种是附着在鳃盖后缘的鳃盖膜,称为鳃盖瓣,可防止水从鳃孔倒流入鳃腔。68. 珠星:有些鱼类在繁殖季节,雄性身体的某些部位出现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物,为表皮的衍生物,又称追星。在鲤科鱼类中较常见。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征鉴别雌雄。69. 轴上肌与轴下肌:从鱼类开始,沿水平体

42、轴有起于脊柱向外达皮下的水平生骨隔,将肌肉分成两个部分,水平生骨隔上部的肌肉称轴上肌,水平生骨隔下部的肌肉称轴下肌。70. 鳃耙:着生在鳃弓内侧两排并列的突起,是阻拦食物随水流出鳃裂的滤食结构,同时具有味觉作用,其数目、形状及疏密状况与鱼类的食性有关。71 导管膀胱:是大多数鱼类的膀胱,来源于中胚层,为左右输尿管末端愈合膨大形成的。72. 殖腔膀胱:是总鳍鱼、肺鱼及两栖动物的膀胱,来源于内胚层,为泄殖腔腹壁突出形成的。73. 螺旋瓣:有2种螺旋瓣,一是软骨鱼类、少数硬骨鱼类的肠管腔内由肠壁突出形成的黏膜褶,有延缓食物的通过和增加消化吸收面积的作用。一是位于动脉圆锥内的纵行的螺旋形瓣膜,有使血液

43、分流的作用。74. 脂鳍:一般位于背鳍的后面,全部由皮肤和脂肪构成的鳍状突起,无鳍条和鳍棘支持。如鲑形目常具脂鳍。75. 镰状突:为眼球内膜质的垂直隆起,起于盲点,以韧带止于晶状体腹面后方的铃状体。是硬骨鱼类具有调节视力的特有结构。76. 双凹型椎体:椎体前后两端都凹入,椎体间具有退化的脊索并穿过椎体,使残存的脊索呈念珠状。鱼类、低等有尾两栖类、低等爬行类属于此种类型。五、问答题1. 简述鱼类鳍的结构、种类、功能。1. 鳍是维持身体平衡和运动的器官,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鳍条包括角质鳍条(软骨鱼)和鳞质鳍条(硬骨鱼),鳞质鳍条可分为软条和鳍棘。鳍包括奇鳍(背鳍、臀鳍、尾鳍)和偶鳍(胸鳍、腹鳍)。

44、背鳍位于身体背部正中,是鱼类维持直立和平衡的器官;臀鳍位于腹面肛门之后,维持直立和平衡的器官;尾鳍位于尾末端,推进鱼体运动和转变方向的作用;胸鳍位于头后,靠近鳃裂附近,具有运动、转向、维持身体平衡等作用;腹鳍一般起着协助平衡、辅助升降的作用,位置变化较大。2. 依鱼类的口位置的不同,分别生活在那个水层?2. 口的位置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上位口、下位口、端位口。上位口多属于食浮游生物为主的中上层鱼类,少数为肉食性的底层鱼类;端位口多为善游泳营捕食性生活的中上层鱼类;下位口的鱼类一般多生活于水体的中下层,以底栖生物为食。3. 简述鱼类皮肤腺的作用。3. 可以减少水和鱼体表面的摩擦、阻力,增加鱼的游泳

45、速率;防止病菌或寄生虫对鱼体的侵害;使鱼体润滑,不易被捕捉;凝结和沉淀水中悬浮物;协助调节皮肤表面的渗透作用。4. 硬骨根据发生过程不同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并简述。4. 软骨化骨和膜质骨,软骨化骨又称替代性骨,硬骨形成过程中先形成软骨,在骨化成硬骨。膜质骨在形成过程中不经过软骨期,在结缔组织的基础上直接骨化形成的硬骨。5. 简述鱼类常见的几种基本体型? 分析其生活环境,并举例(12个)5. 纺锤型:头尾轴最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多生活于中上层水域,能快速持久游泳,如鲈鱼、鲐鱼;侧扁型:头尾轴缩短、背腹轴延长、左右轴最短,多为栖息于水流缓慢、中下层水域的鱼类,如团头鲂、银鲳;平扁型:背腹轴最

46、短,左右轴特别延伸,适应底栖生活,运动迟缓,如孔鳐、黄鮟鱇等;棍棒形:头尾轴特别延长,背腹轴和左右轴短小,多潜伏于水底泥沙中,适于穴居、穿行礁石岩缝之间,如鳗鲡、黄鳝。6. 简述鱼类骨骼的分类。6. 按位置可分为中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两大类,中轴骨骼包括头骨(脑颅、咽颅)、脊柱和肋骨,附肢骨骼包括偶鳍骨骼和奇鳍骨骼。按照性质分为软骨和硬骨。按照来源分为软骨化骨和膜质骨。7. 简述鱼类脑颅的基本分区。7. 分为鼻区、耳区、眼区、枕区。8. 鱼类尾鳍分几种类型?如何区分? 并举例。8. 原尾型:脊柱后端平直的伸入尾鳍中央,将尾鳍平等分为左右两叶,内部结构与外形均对称,仅见于鱼类的胚胎;歪尾型:脊柱骨后

47、端不是一直延伸,而是弯向尾鳍尾背上方,内部结构和外形均不对称,如鲨鱼、中华鲟;正尾型:尾鳍在外观上是上下对称的,但在内部结构上,脊柱骨末端向上翘,见于大多数硬骨鱼。9. 泄殖腔与泄殖窦有何区别?9. 泄殖腔有三个开口,即消化道开口、生殖口、排泄口; 而泄殖窦只有生殖口和排泄口的开口。10. 鱼类的生殖方式有哪几种?并举例。10. 卵生:体内(软骨鱼、少数硬骨鱼)或体外(大多数硬骨鱼类)受精,在体外进行发育;卵胎生:体内受精,受精卵在雌性生殖管道内发育,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与母体无营养物质联系,母体仅提供呼吸、水、矿物质,见于绝大数软骨鱼和少数硬骨鱼如食蚊鱼、海鲫等;胎生:形成卵黄囊

48、胎盘,见于某些软骨鱼如灰星鲨、锤头双髻鲨等。11. 简述鱼类的10对脑神经、发出部位及分布器官、功能11. 对名 称发出部位分 布功 能嗅神经端脑嗅叶嗅囊粘膜感觉神经视神经中脑视叶视网膜感觉神经动眼神经中脑腹面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下斜肌运动神经滑车神经中脑侧背面上斜肌运动神经三叉神经延脑前背面上下颌、鼻粘膜、头顶及吻部皮肤混合神经外展神经延脑腹面外直肌运动神经面神经延脑侧面吻部、上下颌、口咽腔前部的粘膜和上颌顶部、舌弓、鳃盖等混合神经听神经延脑腹侧内耳感觉神经舌咽神经延脑侧面口盖部、咽部及头部侧线系统混合神经迷走神经延脑侧面鳃弓、心脏、食道、肠、肝脏、鳔、侧线混合神经12. 简述鱼类鳞片的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