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法》浅析.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753998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卫生法》浅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神卫生法》浅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卫生法》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卫生法》浅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神卫生法浅析 精神卫生法从11015年启动立法工作算起,到2022年获得通过,整整走过了27个年头,最终在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 精神卫生法共7章85条,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方针原则和管理机制、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的康复、精神卫生工作的保障措施以及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一、保障了精神障碍患者可得到刚好有效的治疗 精神卫生法其次十八条明确规定:精神障碍患者除个人自行到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外,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的近亲属可以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对查找不到近亲属的流浪乞讨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由当地民政等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帮

2、助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损害自身、危害他人平安的行为,或者有损害自身、危害他人平安的危急的,其近亲属、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应当马上实行措施予以制止,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医疗机构接到送诊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不得拒绝为其做出诊断。 精神卫生法规定:国家实行严峻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制度。严峻精神障碍患者可以依法免费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贫困的严峻精神障碍患者由政府资助参与基本医疗保险,并可以得到优先医疗救助;符合条件的可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在农村和城市已经开展医疗救助工作的地方,符合条件的严峻精神障碍患者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对流浪乞讨人员中有危害他人

3、生命平安或严峻影响社会秩序的精神障碍患者,应实施救治。民政部门、公安部门和城建城管监察部门负责将患者送到当地定点医院;卫生部门确定定点医院并负责患者救治;民政部门根据规定支付救治经费,其所属救助管理站在患者病情稳定或治愈后接回,或通过其他方式帮助患者离院。 二、最大限度的防止“被精神病” 为有效防止“被精神病”现象的发生,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规定:精神障碍患者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对严峻精神障碍患者实行两种非自愿住院的条件是:已经发生损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损害自身的危急的;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平安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平安的危急的。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平安的行为,经其监护人同意,医疗机构应当对患者实施

4、住院治疗;监护人不同意的,医疗机构不得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监护人应当对在家居住的患者做好看护管理。 患者有危害他人平安的危急的,本人或其监护人对须要住院治疗的诊断结论有异议,不同意实施住院治疗的,可以要求再次诊断和鉴定。规定要求再次诊断的,应当自收到诊断结论之日起3日内向原医疗机构或其他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机构提出。担当再次诊断的医疗机构应当在接到再次诊断要求后指派2名初次诊断医师以外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再次诊断,并刚好出具结论。担当再次诊断的执业医师应当到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面见和询问患者,该医疗机构应当予以协作。对再次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自主托付依法取得执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精神障碍医学鉴定;

5、医疗机构应当公示经公告的鉴定机构名单和联系方式。接受托付的鉴定机构应当指定本机构具有该鉴定事项执业资格的2名以上鉴定人共同进行鉴定,并刚好出具鉴定报告。 三、对两种“心理医生”明确划分 “心理医生”这一时髦的词语,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特别宽泛。有的指疏导压力的“心灵鸡汤”供应者,也有的指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心理询问师、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往往被混为一谈。精神卫生法对心理询问与心理治疗给出了明确定义。心理治疗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实施的特地的心理治疗;心理询问是指在医疗机构以外的各种机构、组织、社区中对一般人开展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精神卫生法其次章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其次十三条明确规定:心理询问人

6、员应当提高业务素养,遵守执业规范,为社会公众供应专业化的心理询问服务。并规定,心理询问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心理询问人员发觉接受询问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法律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 第五十一条规定:心理治疗活动应当在医疗机构内开展。特地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不得从事精神障碍的诊断,不得为精神障碍患者开具处方或者供应外科治疗。心理治疗的技术规范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四、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精神卫生法第七十三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给精神障碍患者或者其他公民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要依法担当赔偿责任: 1、将非精神障碍患者有意作为精神障碍患者送入

7、医疗机构治疗的; 2、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遗弃患者,或者有不履行监护职责的其他情形的; 3、卑视、羞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侵害患者的人格尊严和人身平安的; 4、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人身自由的; 5、其他侵害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的情形。 监护人出现上述情形,侵害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如拒绝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将患者长期遗弃精神病院,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将依法担当赔偿责任。 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精神卫生服务,预防精神障碍发生,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填补了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的法律空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记着精神卫生工作从今进入了法制化管理的时代,将对我国精

8、神卫生工作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在治疗精神病患者方面,医院和医生仍存在一些逆境。 1、精神卫生法规定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之所以实行自愿”入院,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被精神病”状况的出现。但何为自愿?尚无明确界定。上海市2022年的调查资料显示,仅有1.1%的精神障碍患者为完全自愿入院;89.4%为家属或监护人送诊的“医疗爱护入院”。“自愿”可能会导致许多精神病患者得不到刚好有效的治疗。 2、精神卫生法对精神卫朝气构提出许多要求,如应配备相宜的设施、设备,爱护就诊和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平安,防止其受到损害,并为住院患者创建尽可能接近正常生活的环境和条件等。但目前精神卫生资源严峻

9、不足,相关人才紧缺,政府对精神卫朝气构的投入严峻不足,导致精神疾病的救治率、就诊率和治疗率偏低。因此须要各级政府、各级部门以法律出台为契机,切实加大投入,落实配套措施,尽快解决医疗资源不足问题,让精神障碍患者真正病有所医。 3、精神卫生法明确规定,自愿住院治疗的患者可以随时要求出院。假如病人要求出院,但临床治疗没有达到能出院的标准,医院可否让其出院?不让出,医院是否违法?让出,病人出院后肇事、肇祸谁来负责? 4、精神卫生法明确规定,遗弃精神障碍患者,要依法担当赔偿责任。假如患者没有实力出院,监护人又不为其办理出院手续,属于监护人不履行职责,医院可以起诉。但病人长期欠费难以追回或找不到监护人,又该如何处理? 这些问题都须要制订实施细则,以使法律进一步完善。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