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与健康养生 .ppt

上传人:yl****t 文档编号:97468142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9.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治未病与健康养生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医治未病与健康养生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治未病与健康养生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治未病与健康养生 .ppt(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中医“治未病治未病”与健康养生与健康养生 克旗蒙医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克旗蒙医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卜凤跃卜凤跃一、中医“治未病”概念与健康的关系。v淮南子中有句名言“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常治无病之患、故无患也”。“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病思想。在这里的“治”并不单纯指治疗,还含有健康管理、整理、治理、研究等内容。v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对于“治未病”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一、中医“治未病”概念与健康的关系。v 古人提出的“治未病”理念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它的含

2、义非常广泛,大致讲,可以理解为三个层次:一是“未病先防”、二是“防微杜渐”、三是“防病防变”。它要求人们在平时就要防病,有了小病就要注意阻止其酿成大患,在病变来临之际要防止进一步恶化,这样才能掌握健康主动权。一、中医“治未病”概念与健康的关系。v 中医“治未病”首先应该着眼于平素养护和调摄,未雨绸缪。中医讲究“上工治未病”。“上工”又称“大医”,“良工”是指良医。一个好的医生,不是别人得病后把他治好,而是将疾病防患消灭在萌芽状态。v 我们知道,健康与疾病之间并没有一个截然的界限,中间不可能存在一个“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在“第三状态”尽管事实上体内已经开始发生某些异常变化,但病象尚未显露

3、,或虽有少数临床表现,却不是以据此确诊病症。“第三状态”的表现有两种可能:一是向健康状态转化,二是向疾病状态转化。黄帝内经提出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见,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一、中医“治未病”概念与健康的关系。v虽然,这里的“治未病”不是未病先防,二是在病虽未发生,但将要发生之时,采取措施治其先兆。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疾病发生初期,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积极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这也属于“治未病”的内容。v张仲景在金贵要略中讲到“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又

4、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因此早期治疗很容易解决问题。正像医学源流论所说:“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故凡人少有不适,此当即时调治,断不可忽为小病。以导致渐深,更不可勉强支持,使病更增,以贻无病之害”。一、中医“治未病”概念与健康的关系。v从根本意义上讲,人类医学应该是关于“健康”的学问,而不是关于“疾病”的学问。治疗“已病”只是在疾病发生后不得已的应对措施是“消极医学”;而“治未病”,防患于未然才是积极主动的。v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应该说是中西医结合共识。但是现代预防医学主要是针对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规律探索和分析环境中主要治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并通过公共卫生

5、措施达到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目的。而中医“治未病”思想则主张饮食、主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素问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发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二、以二、以“治未病治未病”中心和健康体检中中心和健康体检中心为依托开展工作心为依托开展工作 v以中医传统医学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融合现代科技,为广大群众提供以健康为中心的个性化体检;中医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咨询、中医养生保健指导;中医传统非药物疗法、适宜技术等系列服务。从心里调节;膳食调养、中医调理、运动调摄等多方面为广大

6、群众提供个性化且全面的养生、保健、疾病预防、健康干预等且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开设“治未病”与健康体检中心,开设项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v一、是成人健康体检,适合于想了解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人群。包括健康、亚健康、易感以及康复人群。二、是中医体质辨识,适合于想了解自己属于那种体质的人群。三、是健康调养咨询,适合于想了解中医养生保健和思想进行亚健康调养的人群。四、是传统中医干预治疗、包括中医膏方、穴位伏贴、平衡罐疗法。砭石刮痧、中医面膜、运动疗法等。针对需要进行健康调养人群的体质选择适合的干预方法进行治疗。v以上所提到的四个方面内容广泛。结合现代医学高科技诊断技术与中医“治未病”预防理念紧密结

7、合。它又是一项人们健康保健长寿工程,如体质辨识;养老文化;膏方养生;食疗养生;四季养生;运动疗法;不孕症调理;心里精神调理;七种情绪调理等。其内容丰富,理论性强,具备一定科学性,适用性,更有利于在广大人群中推广。v如中医里的夏季养生,提出“天人合一”是中医养生的指导理论与思想。人要和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在“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人体阴阳和自然界阴阳变化是相一致的。人应在春夏时节保护体内阳气的生长,在秋冬时节保养人体阴气,使体内阴气得以收藏。v以中医理论整体观念为准则,达到“治未病”平衡阴阳。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所以要扶正祛邪。立夏时节开展好“三伏”贴伏工作,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v“治未病”有感丹溪心法v“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v名言:有钱人没健康,你依然是个穷人;修身不修心,你仍然是病人。v总之,这就要求大家提高健康保健意识,深刻领会“古代中医”“治未病”理念,运用中医传统防病、治病、养生、长寿理论与技术服务于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x模板 > 静态模板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