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病人护理 .ppt

上传人:yl****t 文档编号:97439425 上传时间:2024-06-1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衰竭病人护理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呼吸衰竭病人护理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衰竭病人护理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衰竭病人护理 .ppt(3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目的和要求目的和要求n了解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了解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生理变化;n熟悉其临床表现、诊疗要点;熟悉其临床表现、诊疗要点;n掌握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改变、主要护掌握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改变、主要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一、概述一、概述1 1、定义:各种原因引起、定义: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肺通气和(或)换气严严 重障碍,以致在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下亦不能维 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缺氧伴(或 不伴)二氧化碳潴留,

2、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一系列生引起一系列生 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综合征。一、概述一、概述n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海平面正常大气压、静息状:海平面正常大气压、静息状态、态、呼吸空气、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心呼吸空气、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心排血量降低排血量降低PaOPaO2 260mmHg50mmHg50mmHg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一)病因呼吸中枢、神经、效应器任一环节病变呼吸中枢、神经、效应器任一环节病变 我国慢性呼吸道疾病最常见。我国慢性呼吸道疾病最常见。1.1.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2.2.神经系统及呼吸肌肉疾病神

3、经系统及呼吸肌肉疾病:脑血管病变、脑外脑血管病变、脑外伤、脑炎、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伤、脑炎、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二)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二)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1 1、缺氧和、缺氧和COCO2 2潴留的发生机制潴留的发生机制(1 1)通气不足产生)通气不足产生型呼衰型呼衰 COCO2 2潴留潴留 正常人肺泡通气量正常人肺泡通气量4L/min4L/min,P PA ACOCO2 2=0.863=0.863 VCOVCO2 2/V/VA A(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V VA A P PA ACOCO2 2PaCOPaCO2 2 (2)(2)弥散障碍,常产生弥散障碍,常产生I I型呼

4、衰型呼衰 正常弥散量(正常弥散量(DLDL):):35ml/mmHg35ml/mmHgminmin CO CO2 2弥散速度为弥散速度为O O2 2的的2121倍倍 气体的弥散量取决于肺泡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肺泡的面积与厚度气体的弥散常数血液与肺泡接触的时间弥散速度 气体分压 溶解度 肺泡呼吸面积弥散膜厚度四、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四、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3 3)通气)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血流比例失调:常产生常产生I I型呼衰型呼衰n正常正常 V/Q=0.8V/Q=0.8nV/Q0.8 V/Q0.8 死腔样通气死腔样通气nV/Q0.8 V/Q0.8 生理性分流生理性分流n通气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通常仅产

5、生血流比例失调通常仅产生缺氧缺氧,而无,而无COCO2 2潴留潴留。(4)(4)氧耗量氧耗量 缺缺氧氧 加加 重重发热发热寒颤寒颤 抽搐抽搐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机机体体耗耗氧氧量量2、缺氧和缺氧和CO2潴留对机体的影响潴留对机体的影响(1)中枢神经中枢神经-意识障碍意识障碍n缺缺O2 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能量代谢障碍Na泵功能异常泵功能异常 细胞性细胞性 脑水肿脑水肿 毛细血管通透性毛细血管通透性血管性脑水肿血管性脑水肿 CO2潴留潴留 皮质下层受抑制皮质下层受抑制 中枢神经麻醉中枢神经麻醉 脑血管扩脑血管扩张张 颅内压颅内压压迫血管,加重缺氧压迫血管,加重缺氧 PaOPaO2 2急性:断急性:

6、断O O2 2 10-20s10-20s,抽搐、昏迷;,抽搐、昏迷;4-5min4-5min不可逆损害不可逆损害逐渐缺氧:轻逐渐缺氧:轻PaOPaO2 2 50-60mmHg 50-60mmHg 注意力、定向注意力、定向 力、智力力、智力 中中 PaOPaO2 2 40-50mmHg 40-50mmHg 恍惚、谵妄恍惚、谵妄 重重 PaOPaO2 2 30mmHg 30mmHg 昏迷昏迷 20mmHg 20mmHg 数分钟脑细胞不可逆损伤数分钟脑细胞不可逆损伤 PaCO PaCO2 2 轻:脑兴奋性轻:脑兴奋性、抑制皮质活动、抑制皮质活动 中:皮质下层刺激中:皮质下层刺激、皮质兴奋、烦躁不安、

7、皮质兴奋、烦躁不安 重:皮质抑制、重:皮质抑制、COCO2 2麻醉麻醉COCO2 2麻醉(麻醉(肺性脑病)肺性脑病)型呼吸衰竭型呼吸衰竭 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各种神经、精神症状 早期兴奋、失眠早期兴奋、失眠 与低氧、高二氧化碳和酸中毒有关与低氧、高二氧化碳和酸中毒有关PaO2 PaCO2 脑血管扩张、血流量 重:脑水肿,压迫脑血管 脑组织 缺氧加重PaOPaO2 2 PaCO PaCO2 2 型型HR HR 心搏量心搏量 BPBP 吸入吸入O O2 2浓度浓度 15%HR 15%HR 8%HR1 8%HR1倍倍SaOSaO2 2 85%CO 85%CO 75%CO1 75%CO1倍倍HR CO

8、HR CO 脑、脑、冠脉、皮下毛细冠脉、皮下毛细血管和静脉扩张,血管和静脉扩张,肾、脾、肌肉血肾、脾、肌肉血管收缩管收缩肺动脉收缩肺动脉收缩 肺循环阻力肺循环阻力 肺动脉压肺动脉压2 2、缺、缺O O2 2和和COCO2 2潴留潴留对心血管、循环的影响对心血管、循环的影响 2、缺氧和、缺氧和CO2潴留对机体的影响潴留对机体的影响(3)对呼吸的影响)对呼吸的影响3、缺氧和CO2潴留对机体的影响(4 4)肝、肾和造血系统:)肝、肾和造血系统:肝、肾功能损害,肝、肾功能损害,RBCRBC增加增加1 1)泌尿系统:少尿、蛋白尿、血尿)泌尿系统:少尿、蛋白尿、血尿2 2)造血:促红细胞生成素)造血:促红

9、细胞生成素 ,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3 3)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醛固酮系统4 4)肝功异常)肝功异常 转氨酶升高转氨酶升高2、缺氧和CO2潴留对机体的影响(5)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影响:)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影响:呼酸、代酸呼酸、代酸等等缺氧缺氧 Na泵障碍泵障碍 K+、H+代谢性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CO2潴留潴留 低氯血症低氯血症 三、分类三、分类1 1、按血气分按血气分 型型 PaOPaO2 260mmHg PaCO60mmHg PaCO2 2正常或降低正常或降低 ARDS,ARDS,见于换气功能障碍见于换气功能障碍。型型PaOPaO2 260mmHg PaCO50m

10、mHg COPD,50mmHg COPD,见于肺泡通气不足。见于肺泡通气不足。2 2、按病程分、按病程分 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3、按病变部位分类:中枢性、周围性按病变部位分类:中枢性、周围性四、临床表现四、临床表现1、呼吸困难、呼吸困难2、发绀发绀:缺氧的典型症状。:缺氧的典型症状。3、精神神经症状:昏迷、抽搐;、精神神经症状:昏迷、抽搐;4、血液循环系统症状、血液循环系统症状5、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气分析:血气分析:PaOPaO2 260mmHg60mmHg,伴或不伴伴或不伴PaCOPaCO2 2 5

11、0mmHg50mmHg;酸碱失衡;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十三节六、六、诊断要点诊断要点1 1、病史:呼吸系慢性病史或其它导致呼吸功能、病史:呼吸系慢性病史或其它导致呼吸功能 障碍障碍2 2、临床表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临床表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3 3、特检:动脉血气分析、特检:动脉血气分析 七、治疗要点七、治疗要点1 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缓解支气管痉挛缓解支气管痉挛建立人工气道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十三节2、氧疗、氧疗型:氧浓度型:氧浓度35%、50%型:持续低浓度给氧

12、,氧浓度型:持续低浓度给氧,氧浓度 35%低氧保持对静动脉窦、主动脉低氧保持对静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兴奋作用。体化学感受器的兴奋作用。吸入高浓度氧加重通气吸入高浓度氧加重通气/血流血流比例失调,使比例失调,使PaCO2PaCO2进一步升高进一步升高低流量吸氧既可解除严重缺氧,低流量吸氧既可解除严重缺氧,以维持对通气的刺激以维持对通气的刺激.3 3、增加通气量,减少、增加通气量,减少COCO2 2潴留潴留1)1)呼吸兴奋剂呼吸兴奋剂:尼克刹米:尼克刹米0.3750.375g ivg iv后后 1.8753.75 1.8753.75g g加入加入500500mlml液体液体 ivdripi

13、vdrip2)2)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十三节七、治疗要点七、治疗要点七、治疗要点七、治疗要点4 4、机械通气、机械通气1 1)有创通气有创通气: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和呼吸机: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和呼吸机连接,有创伤,但效果肯定。连接,有创伤,但效果肯定。2 2)无创通气无创通气 :经鼻、面罩:经鼻、面罩 和呼吸机连接,无和呼吸机连接,无创伤,但疗效不肯定。创伤,但疗效不肯定。不宜用于昏迷、吞咽障碍、气道分泌物多,且不宜用于昏迷、吞咽障碍、气道分泌物多,且伴有清除障碍或伴有多器官功能损害伴有清除障碍或伴有多器官功能损害七、治疗要点七、治疗要点 5 5、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纠

14、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呼酸:改善通气,一般不补碱呼酸:改善通气,一般不补碱呼酸并代酸:改善通气,呼酸并代酸:改善通气,PHPH7.2,HCO37.2,HCO3_ _ 18mmol/L18mmol/L,可适量补碱可适量补碱呼酸并代碱:补钾补氯、盐酸精氨酸、呼酸并代碱:补钾补氯、盐酸精氨酸、乙酰唑胺等乙酰唑胺等6 6、抗感染治疗、抗感染治疗:据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据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 敏感抗生素。敏感抗生素。7 7、并发症的防治、并发症的防治8 8、营养支持、营养支持七、治疗要点七、治疗要点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十三节八、护理诊断八、护理诊断1 1、低效性呼吸型态、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肺的顺

15、应性降低、呼吸与肺的顺应性降低、呼吸肌疲劳、气道分泌物过多有关肌疲劳、气道分泌物过多有关2 2、清理呼吸道无效、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感染,分泌物过与呼吸道感染,分泌物过多或粘稠,呼吸肌疲劳有关多或粘稠,呼吸肌疲劳有关3 3、营养失调、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与摄入不足、呼吸功增加有关呼吸功增加有关 九、护理措施九、护理措施 1 1、病情观察:呼吸、血压、心率、神志等。、病情观察:呼吸、血压、心率、神志等。2 2、氧疗的护理、氧疗的护理 给氧浓度给氧浓度 给氧方法:给氧方法:九、护理措施九、护理措施给氧方法给氧方法:(1 1)控制性氧疗法:)控制性氧疗法:双腔鼻管

16、、鼻导管、鼻双腔鼻管、鼻导管、鼻 塞塞FiO2(浓度)浓度)=21+4氧流量氧流量 (L/min)(2 2)高浓度氧疗法:)高浓度氧疗法:普通面罩法、氧气帐疗法普通面罩法、氧气帐疗法氧气疗法的注意事项:氧气疗法的注意事项:n鼻导管必须插至鼻咽部,经常更换,以免分泌物阻塞鼻导管必须插至鼻咽部,经常更换,以免分泌物阻塞n加温湿化,避免干燥氧气的吸入。加温湿化,避免干燥氧气的吸入。n持持续续性性氧氧疗疗不不能能中中断断,吸吸氧氧必必须须维维持持3-43-4周周左左右右,待待PaO260mmHg,PaCO250 50 mmHgmmHg方可间歇给氧。方可间歇给氧。n开开始始不不宜宜把把氧氧分分压压提提得

17、得过过快快过过高高,以以免免解解除除低低氧氧驱驱动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n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清除痰液。n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氧浓度及流量,注意副作用。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氧浓度及流量,注意副作用。九、护理措施九、护理措施3 3、用药护理:中枢呼吸兴奋剂的应用、用药护理:中枢呼吸兴奋剂的应用注注意意事事项项:适适当当提提高高吸吸入入氧氧浓浓度度,静静滴滴时时速速度度不宜过快。不宜过快。不良反应:面色潮红,皮肤瘙痒,肌肉抽搐等。不良反应:面色潮红,皮肤瘙痒,肌肉抽搐等。九、护理措施九、护理措施4 4、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的痰液清除呼吸道的痰液 化痰

18、:化痰:雾化吸入法、湿化呼吸道、药物雾化吸入法、湿化呼吸道、药物 排排痰痰:有有效效咳咳嗽嗽咳咳痰痰、吸吸痰痰、胸胸部部叩叩击击与胸壁震荡、体位引流与胸壁震荡、体位引流 缓解平滑肌痉挛缓解平滑肌痉挛九、护理措施九、护理措施机械通气的护理机械通气的护理1、仔细调节呼吸参数,作好呼吸和心血管监护,仔细调节呼吸参数,作好呼吸和心血管监护,加强呼吸道湿化和分泌物的吸引,保持气道通畅加强呼吸道湿化和分泌物的吸引,保持气道通畅2、呼吸机的洁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及早发呼吸机的洁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及早发现和解决通气中出现的异常现和解决通气中出现的异常3、痰液的量、色、粘稠度,液体出入量等、痰液的量、色、粘稠度,液体出入量等 保健指导保健指导1、让病人了解疾病机制、发展、转归、让病人了解疾病机制、发展、转归2、进行呼吸肌锻炼、进行呼吸肌锻炼3、增强体质、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增强体质、避免各种诱发因素4、掌握正确用药、家庭氧疗的方法、掌握正确用药、家庭氧疗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x模板 > 静态模板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