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管理:氯气储存、作业相关安全要求.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97413585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技术管理:氯气储存、作业相关安全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全技术管理:氯气储存、作业相关安全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技术管理:氯气储存、作业相关安全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技术管理:氯气储存、作业相关安全要求.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全技术管理:氯气储存、作业相关安全要求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一)一般要求(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2)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工作场所严禁吸烟。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3)生产、使用氯气的车间及贮氯场所应设置氯气泄漏检测报警仪,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4)液氯气化器、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

2、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氯压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氯气输入、输出管线应设置紧急切断设施。(5)避免与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接触。(6)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吊装时,应将气瓶放置在符合安全要求的专用筐中进行吊运。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二)操作安全(1)氯化设备、管道处、阀门的连接垫料应选用石棉板、石棉橡胶板、氟型料、密

3、口集的石棉绳等高强度耐氯垫料,严禁使用像仗垫。(2)采用压缩空气充装液氯时,空气含水应0.01%。采用液氯气化器充装液氨时,只计用温水加热气化器,不准使用蒸汽直接加热。(3)液氯气化器、预冷器及热交换器等设备,必须装有排污装置和污物处理设施,并定期分析三氯化氮含量。如果操作人员未按规定及时排污,并且操作不当,易发生三氯化氮爆炸、大量氯气泄漏等危害。(4)严禁在泄漏的钢瓶上喷水。(5)充装量为50kg和,100kg,的气瓶应保留2kg,以上的余量,充装量为500kg,和1000kg的气瓶应保留5kg,以上的余量。充装前要确认气瓶内无异物。(6)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三)储存

4、安全(1)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厍内,厍房温度不宜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防止阳光直射。(2)应与易(可)燃物、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罐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储存区要建在低于自然地面的围堤内。气瓶储存时,空瓶和实瓶应分开放置,并应设置明显标志。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3)对于大量使用氯气钢瓶的单位,为及时处理钢瓶漏气,现场应备应急堵漏工具和个体防护用具。(4)禁止将储罐设备及氯气处理装置设置在学校、医院、居民区等人口稠密区附近,并远离频繁出入处和紧急通道。(5)应严格执行剧毒化学品“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

5、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氯化反应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设施设计三、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工作方案(鲁应急字2021135号)氯化反应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设施设计四、山东省液氯储存装置及其配套设施安全改造和液氯泄漏应急处置指南(试行)的通知(鲁安办发(2020)35号)五、山东省可燃液体、液化经及液化毒性气体汽车装卸设施安全改造指南(试行)鲁安办发2020)26号装卸车设施安全设施设置检查六、山东省液氯储存装置及其配套设施安全改造和液氯泄漏应急处置指南(鲁安办发202314号)(一)工艺设备管理1.按照国家及省特种设备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对所有涉氯的压

6、力容器、压力管道及其安全附件进行检验。2.严禁用保温材料代替保冷材料,规范进行液氯管道的保冷设计、施工、验收,高度重视保冷防潮层和保冷材料的接缝等部位。日常检查中发现有结露、结冰的部位,应及时补充保冷,避免露点腐蚀。推荐采用聚氨酯保冷材料喷涂发泡进行施工,氧指数应大于30。3.对液氯储罐、管道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自检自查,重点检查罐体外观、基础沉降以及管道保冷、露点腐蚀和阀门、法兰的密封点等,强化夏季露点腐蚀管线及阀门、法兰的检查,并形成自查记录,做好日常性维护保养。4.对液氯储罐、缓冲罐、气化器的进出口管道和装卸车的液相管道、三氯化氮的排污管道等重要管道,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自检自查,重点检查管

7、道的腐蚀减薄情况,发现不满足使用安全要求时应及时更换。5.对液氯输送泵的进出口阀门、三氯化氮的排放阀门、液氯(氯气)的取样阀门等经常性操作的阀门,至少每月组织一次自检自查,发现不满足使用安全要求时应及时更换。6.氯气输送管道应采取保温措施,避免氯气在管道内反复液化、气化、再液化,导致三氯化氮积聚。7.氯气、液氯的控制阀、开关阀(除隔膜阀外)推荐采用波纹管密封或双填料密封。8.液氯储罐、缓冲罐等涉氯压力容器应设置爆破片/安全阀组件,并在爆破片与安全阀之间设置压力检测设施(压力表或者压力远传仪表等)。9.气化器采用热水气化工艺时,热水回水系统应设置在线电导(或PH)检测仪表,及时发现和整改气化器泄

8、漏问题;采用蒸汽气化工艺时,也应采取相应措施。10.电气、仪表及线路必须做好密封防护,严格按照化工企业腐蚀环境电力设计规程(HG/T20666)、自控安装图册(HG/T21581)等安装和配线,满足腐蚀环境下的防护要求。11.液氯储罐、气化器、装卸(包括充装,下同)等设备设施现场不得设置控制室。(二)液氯泄漏时的密闭措施12.液氯的储罐区、气化区(包括相连的钢瓶)、罐车装卸区及以上的配套泵区和液氯钢瓶重瓶储存区(储存量5吨)必须设置在厂房内,厂房应当符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乙类厂房的规定。当发生液氯泄漏时,能够迅速关闭门窗,厂房形成良好的密闭状态,并起到隔热、减缓气化速率的效果。

9、13.厂房应配套吸风和事故氯气吸收处理装置,确保液氯泄漏时装置能够快速启动,有效防止氯气扩散。应在厂房内设置带有吸风罩的移动软管,软管的长度能够延伸到所有可能发生泄漏的部位。吸风系统的阀门应采用快速、方便开启的阀门。14.采取密闭结构的液氯钢瓶充装区,按照上一条要求执行。采取半敞开式结构的液氯钢瓶充装区,现场应设置能够完全覆盖一只钢瓶的负压抽吸罩或负压处置室,并与事故氯气吸收处理装置相连。15.采用卷帘门、自动开关门等方式对厂房实行密闭操作的,应在厂(库)房进出口内外分别设置具备手动功能的启闭装置,防止卷帘门和自控装置因氯气腐蚀失效。16.液氯储罐区围堰内地面应设置一定的坡度,可按不低3坡度设

10、计,在地面低洼处的角落设置液氯收集池,在其上部设置固定式吸风罩,以便泄漏的液氯能够自流进入收集池,减缓气化速率,平稳吸入事故氯气吸收装置。17.实施厂房密封改造形成的厂房防火间距,不再依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等标准进行判定。18.推荐使用液氯储罐替代液氯钢瓶,由此实施厂房密封改造形成的厂房防火间距应当符合标准要求。(三)完善事故氯吸收装置19.液氯的储存(包括储罐和钢瓶)、装卸和气化装置,应当按照废氯气处理处置规范(GB/T31856)配套建设事故氯吸收装置,且能力(如碱吸收、碱储量、换热器等)与液氯泄漏量相匹配。液氯泄漏量应当综合考虑堵漏和倒罐作业时长、泄漏管径和速率等因素。2

11、0.事故氯的吸风设施能力,应当匹配液氯气化后快速抽至事故氯吸收装置的要求。21.事故氯处理设施的供电电源应达到一级负荷的要求。22.事故氯吸收装置的碱液必须定期进行化验分析和补充、更换。碱液循环系统应设置适用的在线检测设施(如氧化还原电位仪),以满足事故状态下自动补碱、吸收氯气的要求。23.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设置报警联锁的事故氯吸收装置因联锁启动经常性吸入空气,循环的碱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盐带来结晶堵塞和碱液浓度降低,导致事故氯无法充分吸收、从事故氯吸收装置中泄漏外溢的问题。24.三氯化氮处理设施的碱液必须定期进行化验分析和补充、更换。(四)堵漏作业25.所有易发生液氯泄漏的阀门、法兰、管

12、道、罐体等部位,必须留有畅通的通道和充足的空间,满足穿着重型防化服的救援人员快速有效进行堵漏、捆扎、倒罐等抢修作业的条件。26.按照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配齐配足应急装备和器材。另外,现场配备的重型防化服不得少于4套,轻型防化服不得少于2套,并相应增加空气呼吸器和备用瓶,1个空气呼吸器至少配备1个备用瓶。27.按照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配备抢修器材,并配备其它适用的带压堵漏工具器材,如:金属、木头等材料制成的圆锥体楔或扁楔,捆扎带,密封胶,手锤等。28.液氯泄漏状态下,进入现场实施堵漏、倒罐、相关抢修作业的人员必须保证3人以上,至少2人作业、1人监护。29.推荐采用捆扎带缠绕、

13、木塞加捆扎带缠绕的方式,堵漏砂眼和小孔泄漏。30.应在液氯罐区设置无障碍的盲道或者引导设施,保证在视线受阻情况下,救援人员能够快速到达堵漏、倒罐和抢险位置。31.推荐空气呼吸器配备对讲功能,实现在视线受阻情况下的联络沟通。(五)倒罐作业32.液氯储罐与备用罐采取上下布置方式通过自流实现完全倒罐的,倒罐速率应满足事故应急要求。33.液氯储罐与备用罐未采取上下布置方式的,应采用液下式倒罐泵,泵的用电负荷等级应为一级,并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安装和使用。34.编制完善倒罐操作规程,加强倒罐设施保养维护。当发生液氯泄漏时,在立即采取堵漏作业的同时,一般应当迅速启动实施倒罐输转流程。(六)水幕防护措施35.液

14、氯的储罐区、气化区(包括相连的钢瓶)、罐车装卸区及以上的配套泵区和液氯钢瓶重瓶储存区(储存量5吨)的密闭厂房,其门窗等易外溢部位应在外部安装固定式水幕,水幕应全覆盖易外溢的部位。36.现场需配备移动式水幕水带,长度应当满足布设2道及以上水幕围墙吸收的需要,作为防范氯气扩散的最后一道防线,并随时处于备用状态。设置水幕水带时,距离泄漏点的位置应当根据液氯的泄漏量和现场风向、风速等因素确定。37.固定式水幕水带喷淋强度不应低于2L/sm;移动式水幕水带喷淋强度不应低于0.5L/sm。38.确保足量、可靠的水源供应,配套设置事故氯吸收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七)应急处置演练39.根据企业装置设施、周边环境等,参照液氯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HG/T4684),编制完善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和液氯泄漏现场处置方案。40.开展经常性的培训、演练,使现场操作和救援人员熟悉设备的位置、环境,熟练掌握液氯泄漏时的厂房密闭、事故氯吸收、堵漏、倒罐、水幕开启等应急操作。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实操演练,做好演练总结评估,分析存在问题,及时修正完善,留存书面演练记录和影像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