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研究.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740817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研究 摘要:起源于农耕文明并传承至今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源泉,是对高校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化的珍贵资源和完善高校生思想政治教化的有效载体。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化功能,做好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化功能的开发利用工作,对高校生的思想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生;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思想政治教化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及现状 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 1.重亲情、尚伦理 起源于农耕文明的古代中国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中,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

2、小农经济创建了特有的经济模式,形成了以家族为基础的政治结构。在特有的社会环境下,中国自古以来奉行以孝为先的价值准则,崇尚忠孝意识,形成孝道至上、礼治为本的伦理道德观,重视亲情,崇尚伦理。“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国传统节日蕴含了厚重的亲情伦理观,表达着人们对亲人、家乡的思念,形成了人们对家庭团聚华蜜的文化价值取向。春节是中国最隆重、最喧闹的传统佳节,身处异乡的游子,无论多远的距离都无法阻挡他们回家的脚步。除夕之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聊家常,在欢声笑语中体会亲情的暖和。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日子,表达子孙后辈的“缅怀”之心和对亡亲的怀念之情,更是表达了国人“慎终追远”的哀思情怀。中秋节又

3、称“团聚节”,每年八月十五月圆之日,也是亲人团聚之时,吃月饼,赏月,正是历代中国人對“人月两圆”的美妙追求。几乎每个传统节日都体现着人们对亲人团聚的美妙希望。 2.贵和谐、亲自然 中国是以农为本的农业大国,在古代农耕社会形成了“天人和谐”的价值观念。“和”是中国人民从古至今秉承的重要价值理念,“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目标,也是当今社会着力建构的社会规范。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观念,“和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表现的尤为显著,并成为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在精神。” 首先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珍视、推崇人际关系的和谐,特殊是亲族

4、之间的和谐,我国许多的传统节日都特别注意人际间的交往”。作为中国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期间亲朋好友通过拜年、探亲访友、互赠礼品等节庆活动,凝合情感,消退隔阂,增进亲朋好友之间的人际交往,维持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清明节有祭祀祖先和悼念亡亲的传统,身在异地的人们在这天回乡祭祖,家族成员相聚在一起,缅怀祖先,“慎终追远”,在祭祀活动中凝合宗族情感,促进家庭内部、宗族之间的关系稳定;中秋节以家人团聚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家庭圆满和谐的美妙希望。 其次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传统节日植根于中国农耕文明,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特别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并且中国传统节日大部分都是依靠岁季节令而形成的节日

5、,与固定的节气,四季更替的自然周期规律有着密不行分的关系,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天人合一”的价值追求。例如在清明节草长莺飞、万物生长,通过春游、插柳等活动亲近自然。 3.爱家国、聚民族 传统节日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特色标记,是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节日更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激励人心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传统文化造就了多数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典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成为中华民族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宝。”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有“大诗人屈原忧国忧民行吟汨罗江畔的身影,有介子推居功无争自敛退隐的风骨,有万众一心驱除鞑虏的民族气节,还有各

6、族人民战胜邪恶、追求华蜜生活的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提到端午节,人们无不想起那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忠贞铁骨屈原,在国家大义和民族气节面前,屈子怀着他悲壮的爱国情怀投身汨罗江,化作汨罗江的灵魂,与他所挚爱的家国共存亡。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可歌可泣的民族操守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民的士气,激励着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之情和民族精神,是国家兴盛、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也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增加民族凝合力和文化认同感。 传统节日文化的现状 1.传统节日文化处于边缘境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变更了过去积贫积弱的局面,人们的生活水平

7、有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对物质文化的追求越来越赛过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当今社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人们共同处于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难以免受影响,以至于人们在安逸的生活环境中沉迷物质享受而放弃自身的精神建构;此外,市场经济制度下,人们越来越注意追求个人利益,一切朝“钱”看,物质追求远胜精神追求,导致了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缺失,从而使传统节日文化处于边缘化境地。 2.西方流行文化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文化胜利渗透中国社会,并且西方流行文化对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产生冲击,西方流行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影响持续升温,尤其是以西方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的碰撞最为突出。“中国的传

8、统节日有慢慢被洋节喧宾夺主的趋势,与高校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一方面因为互联网时代下,文化多元化深化人心,某些西方节日习俗迎合了当代高校生的须要,也为生活、工作紧绷的人们供应了相聚狂欢的氛围,例如圣诞节前夜的狂欢,送苹果祝平安;情人节的浪漫约会,赠送玫瑰花、巧克力表达爱意等。另一方面是人们的“崇洋媚外”心理,认为只要是外来的就是好的,更何况在西方影视文化作品的影响下,人们对西方文化有一种仰视的看法,对影视文化上带来的视觉享受充溢新奇与赞许,为他们释放内心的压抑找到合理精神寄予,致使他们盲目的追随西方流行文化,增加自己的“优越感”。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化功能 价值渗透功能 1.

9、在日常生活中崇尚勤劳节俭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劳节俭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传统节日扮演着弘扬中华美德的作用,在农业文明的逐步演进中,传统节日文化渗透着勤劳节俭的美妙品德。传统节日在物质贫乏的农耕年头产生并逐步流传至今,小农人民敬畏自然,感谢自然的赏赐,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人们坚守着勤劳节俭的价值观念进行自我约束,在以“吃文化”为本的传统节日中,更是教化子孙后代秉持克勤克俭的优良风气。“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驕奢淫逸为耻”,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对高校生进行勤劳节俭的价值渗透,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 2.在待人接物上秉承贵和持中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中

10、庸思想,无论是古代君王先贤,还是现代文人政客都在待人接物中力求贵和持中。论语有云:“礼之用,和为贵”。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主见“以和为贵”,崇尚“中庸”。和谐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核心内涵,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春节、中秋节强调家人团聚,寄予了家人之间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人们对家庭和谐美满的企盼。人们在宁静祥和的节庆氛围中庆祝佳节,享受生活的美妙,感受家人之间的温情,体现了人们对美妙和谐的生活状态的追求。通过春节走亲访友、拜年祝酒,重阳节年轻一辈会回家探望老人,赐予关切等活动,也表现出了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里的那份伦理和谐的观念。 文化整合功能 1.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11、与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的整合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重要方面,显著增加文化软实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之情和民族精神的价值内涵。此外,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节庆活动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的沟通整合,传统节日文化在新的时代环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几千年,经久不衰,与社会主义现代文化不断融合,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竞争力,打造了中国的独特文化品牌,使中华民族矗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永葆活力。 2.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当今西方流行文化的整

12、合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联系日益紧密,沟通也越来越频繁。改革开放后,西方流行文化主要是随着欧美影视文化的入侵和互联网的普遍应用进入中国市场的,并且深为部分中国人民追捧,尤其是迎合了高校生需求的高校生主体。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以“吃”为本源,更多的偏向于物质层面,而西方文化具有深厚的宗教色调和精神信仰,追求的是精神上的享受。实行优秀的西方文化,摒弃中西文化对立的观念,在多元文化共存的今日,促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当今西方流行文化并行互补发展,形成以中为主的互补的中国特色文化体系,给予中国文化新的文化内涵,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旺盛。 力气凝合功能 1.传统节日文化凝合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 中国

13、传统节日不仅蕴含着优秀的民族精神,而且凝合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广阔人民在中国传统节日中追求安定祥和、华蜜圆满、慎终追远等共同志向,传统节日又扎根于家国亲情、伦理秩序上,因此传统节日促进了民族文化的沟通和融合,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合力和向心力,维系着整个中华民族,体现了中华儿女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春节是阖家团聚的节日,外出的游子都会踏上归乡之路。在春节期间的普天同庆,全部家庭成员聚在一起守岁、吃年夜饭、放鞭炮,共度除夕,即使是身处海外的华侨,每年春节都会庆贺祖国的传统佳节,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祖国的无限眷恋。这充分说明白中华儿女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漂泊海外,都有着对家的牵挂,都有着对民族文

14、化的认同感和对祖国剧烈的归属感。 2.传统节日文化凝合社会力气,促进社会和谐 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秉持着传统的人际交往原则,谦卑有礼,贵和中庸,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家国伦理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有利于凝合各社会阶层的力气,增加民族认同感,尤其是听到对中国不好的言论时,更有利于增加社会向心力,维持社会的正能量。通过春节访亲、清明节祭祖、中秋节家人团聚、端午节祭祀屈原、吃粽子等多种节日仪式,传递人世间美妙的情愫,“使传统节日超越时空界限,始终发挥着凝合民族情感、融洽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 三、传统节日文化与高校生思想政治教化契

15、合的对策 学校方面的主要对策 1.课堂上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化 加强传统节日教化是高校生传承传统节日的重要手段,而纵观当前全国各大高校教化,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教化几乎是空白。在各个高校中,几乎没有为传统节日文化教化特地开设的必修课程,选修课也是寥寥无几,质量层次不齐。此外,学校领导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设计不合理。首先,学校领导应当赐予足够的重视,不要过分的强调升学率、就业率、独创专利等功利性成果,更应当注意学生的文化建构。其次,学校应当把传统节日文化内容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化教学的课程中,加强德育教化。最终,作为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当充分了解高校生的思想状况,然后结合学科特点由浅入深地组织

16、教学。通过讲授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来源和风俗习惯,引起学生们的爱好,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中唤起高校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认同。 2.活动中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在高校教化中,更要利用好其次课堂即课外活动的教化引导。高校各社团、部门应主动探究以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融合现代特色的社会活动,尤其是在节日期间,更应当以节日为依托,举办高校生喜闻乐见的各色品牌活动,发挥学生自己的实践实力,使高校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相识水平。在互联网时代中,微信、微博、QQ和贴吧等社交网络平台的兴盛,为高校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供应了有力的契机。学校应当加快校内网络平台建设比如校内贴吧,学校的官方微博、微信等,宣扬

17、传统节日文化,吸引高校生的广泛参加。 3.立足学校教化的同时纳入家庭教化,实现双轮驱动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立足学校教化的同时,加强家庭教化,实现学校与家庭的双轮驱动。家庭教化与学校教化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家庭教化对孩子传统节日文化的教化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传统节日文化教化和家庭生活的紧密结合,使节日文化的内涵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父母和亲戚长辈的言传身教,孩子从小的耳闻目睹,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相识和认同感。家庭教化是对高校生进行传统节日教化的第一平台,所以在启动学校教化的時候,强化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合作,实现互补驱动。 家庭方面的主要对策

18、1.重视传统节日文化中蕴含的教化价值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于孩子的初步教化要求父母细心的在生活各个方面寻求教化价值的实现。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教化,父母先要养成这种教化意识,同时也要具备认同并酷爱传统节日文化的优秀素养。只有父母认同并重视传统节日文化,才可能为孩子的节日文化启蒙教化奠定基础。父母可以通过以故事的形式告知孩子节日的来源以及节日的意义,并带领孩子参与节日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对孩子进行节日文化教化。 2.营造良好的传统节日文化育人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历来被社会所关注。家庭环境简单对孩子形成价值渗透,尤其是在孩子缺乏理性,相识不足的童年时期。一个家庭环境的好坏对孩子的

19、性格、价值取向以及人生目标产生巨大影响。近年来,由于父母的溺爱导致孩子成年后独立实力差、面对挫折心理脆弱等严峻的脱离社会化现象,最终一蹶不振丢失希望,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案例比比皆是。究其缘由,问题的源头还是出在家庭教化上,父母在哺育孩子时没有充分发挥家庭的教化功能,使孩子在第一任教化时没有养成符合社会需求的优良品行。而传统节日文化中蕴含着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英勇、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包含着贵和持中、慎终追远的价值追求,对于孩子的教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父母可以通过传统节日文化的教化,营造良好的传统节日文化育人环境,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3.家长言传身教、以

20、身作则 “曾子杀猪”的故事家喻户晓。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化孩子要言而有信,诚恳待人。同时这个故事也教化多数父母,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要以身作则,自己的言行要对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在待人接物上要真诚,不能欺瞒别人,否则会对子女造成负面的价值效应,不利于子女美妙品德的形成。家长做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要担负起言传身教的作用。在家庭环境中,家长通过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正确的价值取向,赏罚分明,通过亲情感恩教化与传统节日文化相整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的良好教学效果。 社会方面的主要对策 1.政府主动爱护传统节日文化 近年来,政府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爱护力度并没有太大加强,每年传统佳节的时

21、候,政府举办的节庆活动还是形式单一,不具品牌特色,以至于不足够吸引人们的参加爱好。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问题,进一步挖掘各种传统节日中蕴含的内涵,继承和创新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于现代社会主义文化、优秀的西方文化相整合,打造富有的品牌活动,形成以传统节日文化为主的文化产业链。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传统节日文化遗产的爱护,比如渐渐消亡的民族技艺和风俗习惯。 2.重视大众传媒、善用大众传媒 互联网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快速发展的现代网络媒体具有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便利快捷等优势,在社会舆论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现代传媒的受众对象是自发组成的网络群

22、体,网民有言论的自由,这就简单造成对某一问题盲目跟风的不良社会现象,也简单造成反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人们发表不利于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影响,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同时完善相关法律,如有扰乱网络秩序的行为,严惩不贷。此外加强传统节日文化建设,离不开大众媒体的支持和参加。大众媒体应在传统节日期间营造良好的节日宣扬氛围,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要摒弃自身缺陷,去消遣化和肤浅化,仔细对待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 3.在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传统节日文化的创新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多元文化的并存,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转变,所以作为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者,我们要在继承优秀的

23、传统节日文化的基础上推动传统节日文化的创新。广阔青年学生是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因此开拓年轻人的文化市场是关键,而广阔青年学生作为流行文化和开放思想的受众群体,创新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容,要符合年轻人的思想特点,紧跟社会发展潮流。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来创新传统节日文化形式,比如古代春节拜年是磕头行礼,如今可以利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微博、微信等网络拜年形式,也可以在网络上举办春节祝愿语、春联或者最受大众宠爱的春节习俗评比等活动,全国各地的网民聚集在一起,各自发表自己对于春节的看法,吸引民众的参加热忱。这些新的形式为广阔青少年供应了一个相识传统节日文化的新平台,能够激发他们的参加爱好,增加对传统

24、节日文化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李大明,传统节日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其实现D.海南高校,2022. 2张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化探讨D.安徽工业高校,2022. 3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化前沿问题探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杨英杰、赵玉宝.四季飘香清代节令与佳肴M.沈阳:辽海出版社,19101. 5孙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高校生思想政治教化探讨D.重庆工商高校,2022. 6王文章.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现状与对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22. 指导老师:李春建 第14页 共14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