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详细版)陈琦 刘儒德.pdf

上传人:侯** 文档编号:97269441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详细版)陈琦 刘儒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育心理学(详细版)陈琦 刘儒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详细版)陈琦 刘儒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详细版)陈琦 刘儒德.pdf(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教育育心心理理学学复复习习题题一一、名名词词解解释释1 1.陈陈述述性性知知识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p74)2 2.成成就就动动机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p265)3 3.最最近近发发展展区区:指现有水平和在他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p62)4 4.普普雷雷马马克克原原则则:又称祖母的法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p39)5 5.程程序序性性知知识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2、,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p74)6、自自我我效效能能感感 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行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因素形成的对结果的期望这一先行因素的影响。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它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自我效能感高低直接影响个体的努力程度,从而影响成绩好坏,而成绩好坏反过来也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269页7 7.概概念念同同化化:用下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让他们利用已掌握概念来理解。(p101)8 8.正正迁迁移移:在学习的迁移中,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助长的作用。(p198)

3、1 10 0、上上位位学学习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p103)1 11 1、学学习习迁迁移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p198)1 12 2、替替代代强强化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p43)1 13 3、符符号号学学习习: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把认知主义的观点引进行为主义的学习联结理论,改变了学习联结理论把学习看成是盲目的、机械的错误观点。学习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p46)1 14 4、发发现现学学习习:指给学生

4、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p322)1 15 5、先先行行组组织织者者: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p54)1 16 6、智智慧慧技技能能学学习习: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p32)1 17 7、学学习习的的顿顿悟悟说说:这一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是苛勒,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首先,学习不是简单的形成由此到彼的神经路的联结活动,而是头脑里主动积极地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其次学习过程这种直觉的重新组织,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p46)1 1

5、8 8、下下位位学学习习:又称类属学习,认知心理学假定,人的认知结构是在观念的抽象、概括和包容程度上按层次组织的。当学生原有的观念在概括和抽象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观念时,新学习的观念归属于旧知识而得到理解,新旧知识所构成的从属关系。(p102)1 19 9、特特殊殊学学习习迁迁移移:是某一领域或课题的学习对学习另一领域或课题所产生的影响。(p199)2 20 0、认认知知地地图图:根据一个典型的实验即训练小白鼠走迷宫到达食物箱,托尔曼认为:白鼠之所以能选择最接近于食物的路线,是因为白鼠学会的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反应动作,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建立一个完整的“符号 完形”模式。(

6、p47)2 21 1、相相关关研研究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做出解释和预测。(p21)22、连续接近技术:23、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2 24 4.有有意意义义学学习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p53)25、高路学习水平:26、图图式式;在皮亚杰 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是指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是一种认知结构

7、的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式对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2 27 7观观察察学学习习,即人的一切社会学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他人示范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的。不必直接做出行为,不避亲身体验强化,可提高学习效率。4 4.策策略略性性知知识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p74)7 7.学学习习风风格格: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p292)8 8.强强化化物物: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物。(p39)1 10 0.负负迁迁移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了干扰或阻碍

8、的作用,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p199)1 12 2.自自我我效效能能感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p42)1 14 4.教教育育心心理理学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学校情景中的教与学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1 15 5、内内部部动动机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p258)2 26 6、准准备备律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p34)二二、简简答答1 1.简简述述斯

9、斯金金纳纳的的强强化化理理论论。答:(1)强化的类型凡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物。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强化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两类。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食物、水、安全、温暖与性等。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结合后,自身获得强化效力,可分为社会强化、信物和活动。同一物体对不同人而言,强化的效果会不同,甚至有可能截然相反。(2)强化的程序强化的程序指强化出现的时机和频率。强化的程序可分为连续强化程序和断续强化程序。断续强化程序又可分为间隔程序和比率程序。间隔程序是根据历次强

10、化之间的时间间隔而安排强化。比率程序是根据历次强化之间学习者做出适当反应的数量而安排强化。教师作为强化的操作者,应当选择合适的强化物已经恰当的方式的组合,以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2 2.简简述述班班杜杜拉拉提提出出观观察察学学习习的的过过程程。答: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的习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实验研究,系统地形成了他关于学习的基本思路,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在注意过程中,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在保持过程中,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它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与存储。在复制过程中

11、,观察着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刺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问题的基本看法是,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的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3 3.简简述述加加涅涅对对学学习习结结果果的的分分类类。答:加涅根据人类学习的结果,人的学习结果可分为以下五种:(1)言语信息的学习,指有关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定义以及特征等方面的事实性信息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指调控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

12、部心理过程的技能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指影响个人对人、事和物采取行动的内部状态。(5)动作技能的学习,指通过身体动作的质量的不断改善而形成的整体动作模式的学习。4 4.简简述述科科尔尔伯伯格格的的道道德德发发展展阶阶段段理理论论的的基基本本内内容容。答:四.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235236)答:由于儿童道德判断和推理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对于处于不同阶段的儿童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有所不同。1 开展道德两难故事讨论,用矛盾的观点看待道德情景,有利于儿童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 2 按照“加一原则”提升儿童道德推理水平。科尔伯格从理论上提出,在引导儿童发展其道德认识能力时,一次

13、只提升一个阶段。3儿童与比自己高一个阶段,至多搞两个阶段的人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其道德推理水平5 5.简简述述人人本本主主义义学学习习理理论论的的基基本本内内容容。答:人本主义理论是指更加注重人类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和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强调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实质的东西,成为有别于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理论的号称“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思潮 人本主义心理学。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对学习的看法。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人本主义深信,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习的目的和结果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

14、善的人,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也就是使学生整体人格得到发展。它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大类。(2)对教育的看法。人本主义认为教育与教学过程就是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知识,也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强调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3)基本教学模式。第一,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第二,开放课堂模式第三 ,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6 6.学学生生学学习习的的特特点点有有哪哪些些?(1 1)主

15、要掌握间接经验,直接经验的习得相对较少。学生的学习从现有的经验、理论开始,同时补充以感性经验。从总体上来说,学生对间接经验的学习是主要的。(2 2)学习的时间有限。学生的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学习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社会的要求,因而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能够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采用特殊有效地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3 3)学习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学生的学习更多的不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而是为了适应将来的环境,当学生意识不到他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实践的关系时,就不愿为学习付出更大努力。7 7.简简述述班班杜杜拉拉自自我我效效能能理理论论的的基基本本内内容

16、容。(P P4 42 2)答: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的,班杜拉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启动和改变。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因素形成的对结果的期望这一先行因素的影响。因此,他认为行为出现的概率是强化的函数这一传统观点是不确切的,行为的出现不是由随后的强化决定的,而是由人认知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随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决定的。班杜拉指出,传统的期望概念只是结果期望,此外,还存在的一种期望,及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这就是效能期望,及人对自己行为努

17、力的主观判断。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了行为的决定因素。班杜拉通过大量的研究指出,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由四个来源:()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因为它基于个人的直接经验,所以,对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最大。一般说来,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还要受到自我归因方式的左右。()替代性经验。人类的许多自我效能期望来自于观察他人多获得的替代性经验,能否成功获得这种经验,一个关键因素是观察者能否于榜样一致(3)言语劝说在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各种因素中,言语劝说因其简单有效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它缺乏经验基础,所形成

18、的自我效能感不是十分牢固。(4)情绪唤醒。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情绪唤醒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感,只有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可能期望成功。上述四种影响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取决于它们是如何被认知评价的,人们必须对与能力有关的因素和非能力因素对成功和失败的作用加以权衡。通过成功的经验可能逐步认识到自我效能感的程度取决于任务的难度、付出的努力程度、接受外界帮助的多少、成绩取得的情境条件和失败的暂时模式等。自我效能感形成以后,对人的行为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自我效能感水平高者倾向于

19、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困难面前能够坚持自己的行为;而自我效能感水平低者就相反。(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自我效能感水平高者敢于面对困难,富有自信心,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克服困难;而自我效能感水平低者在困难面前缺乏自信,畏首畏尾,不敢尝试。(3)自我效能感不仅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而且,影响已习得行为的表现。(4)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高者活动时信心十足,情绪饱满,而自我效能感低者则充满恐惧呵焦虑。8 8.简简述述奥奥苏苏贝贝尔尔的的认认知知-接接受受学学习习理理论论。(P P5 53 3)答:奥苏贝尔的认知 接受学习理论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

20、的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所谓实质性联系,是指新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观念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建立内在联系,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表象建立的是符合人们所理解的逻辑关系上的联系,而不是一种任意附加上去的联系。)有意义学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和命题学习。(2)接受学习。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

21、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他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方法叫做接受学习。这种学习主要适合于年龄较大、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9.简述当代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答:与以往的学习理论相比,构建主义在学习观上体现出来三个密切相关的重要倾向,或者说重心变化: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情景性1、学习的主动构建性学习不是从外界吸收知识,而是学习者构建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在一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构建自己的理解。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来完成。3、学习的情境性强调学习知识和智

22、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脱离活动的情景而抽象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景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1 10 0.影影响响学学习习迁迁移移的的因因素素答: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学习材料的特点。学习材料作为学生的对象知识的主要来源,对学习迁移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学习材料迁移的过程甚至结果都是不一样的。(2)经验的概括程度。根据概括化理论,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因素是学习者概括出了学习中的共同原理,或者掌握了概括化原理,这种经过概括的原理就能有效地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去,从而有效地指导实践。(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注意对情

23、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创设对知识应用有利得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原理去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等,在促进迁移过程中应该受到重视。(4)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心理准备状态时在学习或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未来的学习或活动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积极地,也可能是消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关于迁移的研究中讨论比较多的是学习定势。(5)认知结构的特点。认知结构是人们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构成的观念结构,其质量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影响解决问题是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速度和准确性,影响学习的迁移。(6)学习策略的水平。学习策略对迁移的影响是相当广泛的,其主要表现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对迁移

24、的影响上。1 11 1.简简述述陈陈述述性性知知识识与与程程序序性性知知识识的的不不同同表表征征方方式式。答: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它主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另外,表象和图式也是表征陈述性知识的重要形式。(1)命题。命题是信息的基本单位,是陈述性知识的一种基本表征形式。它比句子更为抽象。它是将句子表征为一组符号。它一般由两个成分构成:关系和论题。(2)命题网络。命题网络是基于语义网络提出来的。它是指任何两个命题,如果他们具有共同成分,则可以通过这种共同成分而彼此联系起来。许多彼此联系的命题组成命题网络。程序行知识,即操作性知识

25、,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它主要以生产式和生产式系统进行表征。(1)生产式。生产式是所谓条件动作规则 简作CA规则。一个生产式就是一个“如果 那么”规则。当条件得到满足时,动作就可以执行。(2)生产式系统。经过联系简单的生产式可以组合成复杂的生产式系统。这种生产式系统被认为是复杂技能的心理机制。生产式细听通过许多子目标,控制生产式的流向。生产式系统并不需要一个外在的监督系统,它的监控蕴藏于运行之中。1 12 2简简述述加加涅涅信信息息加加工工学学习习理理论论的的主主要要内内容容第一,提出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他主张用学习和

26、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式来解释学习的结构和过程第二,划分了学习过程的 8个阶段。根据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加涅把学习过程划分为8个阶段。1、动机。2、注意和选择性知觉。3、预习。4、编码。5、寻找和恢复。6、概括和学习的迁移。7、反应的生成。8、反馈。第三,对学习的结果和学习的分类的研究。一方面,加涅把学习的结果看成是学生心理状态或能力和倾向的改变。主要表现在:言语信息、心智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运动技能的改变。1968年他根据学习活动的繁简程度把学习划分为八种类型。1977年以后,他又提出五种学习类型:联结与链锁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高级规则学习。1 13 3.简简述述韦韦纳纳归归因因

27、理理论论的的基基本本观观点点。答: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在学校情境中,学生常提出诸如此类的归因问题,如:“我为什么成功(或失败)”“为什么我生物测试总是考不过人家”等等。)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 韦纳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种原因:(1)能力,个人评估自己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2)努力程度,个人反省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已经尽力;(3)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判断该项工作的困难程度;(4)运气,个人自认此次工作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5)身心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情绪状况是否影响工作;(6)其他,个人自认为这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种原因

28、外,还有没有其它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以上六项因素作为一般人对成败归因的解释或类别,韦纳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1、因素来源:指当事人自认为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由于个人条件(内控),还是来自外在环境(外控)。在此维度上,能力、努力程度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在此维度上,六因素中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易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各项则都不稳定。3、可控制性:指当事人自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能否由个人意愿决定。在此维度上,六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

29、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都是个人无能为力的。(韦纳等人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那么以后的考试还会期望失败;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运气不佳,那么以后的考试就不大可能期望失败。这两种不同的归因会对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1 14 4.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中中如如何何促促进进学学习习迁迁移移?答: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迁移贯穿在人一生中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如何通过教学促进学习迁移成为了心理学家、教育家和教师们共同关心的课题,而这一课题所包含的范

30、围是非常广泛的,下面围绕教学从几个方面予以简要叙述。(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在教材的编排和内容的安排上,必须兼顾科学知识的本身的性质、特点、逻辑结构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智力状况、年龄特征等,还要考虑教学时间和教法上的要求,力求以最佳的教材结构展示给学生。(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人们关于某一学科的知识在头脑中是按层次组织的一种网络结构,最具包容性的观念处于这个层次结构的顶端,下面依次是包容范围较小的、越来越分化的观念。因此,在教材的呈现上也应该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顺序,使学生的知识在组织过程中纳入到这一层次结构当中。除了从纵的方面遵循由一般到具体不断分化的原则外,教材呈现还要在横的方面加强概

31、念、原理乃至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使知识融会贯通。(3)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教学方法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把不同的内容教给学生,这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发展。要改变简单地将讲授法作为教学的主要方法的做法,建构主义的研究在这方面对我们有较大的启发。教师教学方法运用得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首先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学会学习。学会了如何学习就可以实现最普遍的迁移。(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教学条件下的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应该具有教育性,有效地运用评价

32、手段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迁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还应该有许多,如要加强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要注意对学生知识应用过程的指导,加强课堂所学知识与实践的联系等等。总之,教师要在充分理解迁移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中,在与学生每一次正规与非正规的接触中,都注意创设和利用有利于积极迁移的条件和教育契机,以此促进学习迁移。1 15 5.教教育育心心理理学学有有哪哪些些研研究究内内容容。答:(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2)教育心理学研

33、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方面:学习的本质。主要探讨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与一般的学习规律。第二方面:学习的过程。主要探讨各类学习的过程与规律,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薛恒学习策略的学习,学生智力与创造力的学习,学生品德规范的学习等问题。第三方面:影响学习的因素。主要探讨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包括动机因素、认知因素和人格因素等对学习的影响第四方面:教学与管理。主要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同时研究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的教师的心理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1 16 6.简简述述学学习习迁迁移移概概括括化化理理论论的的基基本本观观点点。答:(1)概括化理论也称

34、为经验类化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来的(2)贾德认为先期的学习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的学习中,是因为在先期的学子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运用于两种学习当中。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着共同要素是知识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通过概括形成了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这就可以完成从一种情境到另一种情境的迁移。对原理了解、概括的越好,对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也就越好。(3)概括化理论给学习迁移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阐明了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学习者对学习情境共同原理的概括,但由于对原理的 该亏除了 与学会原理、原则有关以外,还与学

35、习材料的性质以及学生的能力因素有关,因此对原理的概括有着较大的年龄差异,年幼的学生要形成原理的概括就不容易。同时教学和对原理与实践的结合的指导也会影响到学习的迁移1 17 7.什什么么是是学学习习迁迁移移?学学习习迁迁移移的的类类型型有有哪哪些些?答:(1)学习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2)学习迁移的类型:依据不同的角度,学习迁移可分为许多类型,这既反映了学习迁移的复杂多样性,也反映了教育心理学对学习迁移研究的变化发展性第一,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在学习迁移的过程中,一种学习可能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助长的作用,这边称为正

36、迁移,也叫做迁移。负迁移正好相反,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了干扰或阻碍作用,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两种学习也可能不发生影响,这种状态可称为零迁移第二,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迁移可以是先进行的学习活动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当学习者面临新的情景或问题时,他利用已有的只是经验去面对新情境,解决新问题,这就是顺向迁移。后进的学习对先前学习也会发生影响,这便是逆向迁移。逆向迁移主要表现在通过后面的学习对已获得的知识技能予以扩充、改组或修改,从而进一步理解和丰富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向迁移和你想迁移也可以用于研究具体的两种学习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

37、。第三,根据迁移的范围,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前提这种划分来自布鲁纳,一般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原理和态度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范围较大,可以有学习动机、主义等因素引起,但也可能由学习的其他准备活动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引起。特殊迁移是某一领域或可以的学习对学习另一领域或课题所产生的影响第四,根据迁移的程度,迁移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近迁移主要指已习得的知识或技能在与原先学习情境相似的情境中加以运用。远迁移指已习得的知识或技能在新的不相似情境中的运用第五,根据迁移的路径,迁移分为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低路迁移是指以一种自发的或自动的方式所形成的技能的迁移。这种迁移是通过在各种情境中的联系获得的

38、,其发生几乎是不留意的,不需要或很少需要意识、思维的参与。高路迁移则是有意识的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另一种情境的迁移1 18 8、动动作作技技能能形形成成有有哪哪几几个个阶阶段段?P P1 18 82 2动作技能的形成是指通过练习逐渐掌握某种外部动作方式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在众多关于动作技能学习过程的阶段或步骤中,费茨和波斯纳 1964年提出的三阶段的观点最具代表性。(1 1)认认知知阶阶段段动作技能形成的认知阶段是指学习者通过指导者的言语讲解或观察他人示范的动作模式,或自己按照操作说明或使用手册的要求,试图对所学技能的任务、性质、要点进行分析、了解、领会。换言之,认知阶段的任务是学

39、习者了解要完成的任务。在认知阶段,学习者需要通过介绍来自各种感觉通道的信息并将其内化,认知阶段的长短取决于动作技能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领会技能的基本要求、重点,掌握组成技能的局部动作。(2 2)联联系系形形成成阶阶段段联系形成阶段有时又称为定型、联系阶段。这个阶段实质就是学习者把局部动作综合成更大单位,从认知方面转向动作方面,然后形成一个连贯的初步动作系统的阶段,即学习者不断接受反馈、逐步消除错误、做出精确的调节以达到做大效率的过程。一般来说,联系形成阶段比认知阶段持续的时间要长,在该阶段某任务的各个成分之间有了一定的协调性,而认知阶段只是一个大体的调整。(3 3)自自动动化

40、化阶阶段段这是动作的协调和技能的完善阶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在此阶段,各个局部动作联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的动作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固定下来,整套动作序列能依照准确的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实现。在执行动作时,技能从由大脑高级中枢控制逐步向小脑较低级中枢控制转变,意识成分的参与减少,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消失,注意范围扩大,并能根据情境变化灵活、准确、迅速地完成有机联系,最后达到整套动作序列的自动化过程。总之,动作技能的形成需要从领会动作要点和掌握局部动作开始,到建立动作之间的有机联系,最后达到整套动作序列的自动化的过程。1 19 9.简简述述布布鲁鲁纳纳认认知知-发发现现学学习习理理论论

41、的的主主要要内内容容。P P5 50 0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通过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积极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或知识的 类目编码系统 的过程。(1)认知结构,就是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介意加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构成认知结构的核心乃是一套类别以及类别编码系统。(2)学习是类目化过程。人们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类目编码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或者是借助已有的类别来处理外来信息,或者是由外来信息形成新的类别,这种将事物置于类目编码系统之中的活动,成为类目化活动。布鲁纳进一步提出,这种类目化是自下而上

42、的,从具体的、特殊的、包摄水平低的类目,到一般的、概括的、包摄水平高的类目,类目编码系统的形成应该是从低层次的类目到高层次的类目。因此,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类目化活动以形成编码系统,应该向他们提供较低层次的类目或事物,让学生“发现”高层的类目编码。这也是布鲁纳提倡的“发现法”学习的缘由。2 20 0.简简述述斯斯金金纳纳操操作作性性条条件件作作用用学学习习理理论论的的基基本本内内容容。P P3 36 6答:(一)操作性条件作用斯金纳认为,行为可分为答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答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而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在一定情境中自然产生并由于结果的强化而固定下来的行为。操作性行为并不取

43、决于其事先的刺激,而是由其结果控制的1.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过程操作性条件是根据斯金纳自己发明的一种学习装置“斯金纳箱”做的经典实验而提出。斯金纳箱内装有一操纵杆,操作杆与另一提供食丸的装置连接。实验时把饥饿的白鼠置于箱内,白鼠在箱内自由活动,偶然踏上操纵杆,供丸装置就会自动落下一粒食丸,经过几次尝试,它会不断按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以取得食物的反应,按压杠杆变成了取得食物的手段或者工具。所以,操作条件作用又称为工具条件作用。在操作条件作用总的学习,也就是刺激情境(操作杆S)与压杆反应 R之间形成固定的联系。操作性条件作用与两个基本原则相联系:第一,任何反应如果紧随强化刺激,该反

44、应具有重复出现的趋向;第二,任何能够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根据这两个原则,与经典性条件作用的SR过程相比,操作性条件作用是(S)RS的过程。操作性条件作用一旦形成,为了永久保持所获得的行为,或者称作维持行为,应当逐渐减少强化的频次,或者使强化变得不可预测。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泛化和分化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行为的后果强烈影响行为,先前刺激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前因是发生在行为之前的事件,它能够提供一种信息:哪些行为将导致积极后果,哪些行为则可能导致消极后果。个体有时可能没有意识到前因可能影响行为的后果,而给予线索就是发生在特定行为之前,提供前因性刺激的行为,它可以引导个体阶段性地进行反应

45、。比如在课堂上,对于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时,老师常常给予特定的提示以促使学生给出满意回答。泛化是指将所学得的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一个情境中。泛化最容易在相似的情境中发生,一个新的行为从语文课上容易泛化到常识课,而不是课余或家庭情境。所谓分化就是知觉到先前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做出不同反应。比如在动物园看到老虎无需害怕,而如果在森林里遇到老虎可就应该准备着如何逃命。(二)强化1.强化的类型行为的后果在某种程度决定人们是否将重复该特定行为,后果的类型及出现时间的选择能加强或减弱此行为。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物。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是通过消除

46、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强化还可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两类,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水、食物、安全、温暖等。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结合后,自身获得强化效力,可分为社会强化(拥抱、微笑)、信物(如钱、奖品等)和活动(玩游戏、听音乐等)。2.强化程序强化程序指强化出现的时机和频率。强化程序可以分为连续强化程序和断续强化程序两种类型。如果在每一个适当反应之后呈现一个强化,这叫连续强化程序。如果只在有些而非所有反应之后呈现强化,这叫做断续强化程序。(三)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运用1.行为塑造塑造是指通过小步就给以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这种方法也

47、叫做连续接近。2.程序教学所谓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以以下下几几个个简简答答题题 只只需需了了解解一一下下)2 21 1 简简述述动动作作技技能能的的主主要要分分类类。答:(1)动作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的、合理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如骑车、弹琴、和打字等。(2)动作技能的分类,具体有以下三类:a.根据动作的精确性可以把动作技能分为,粗大动作

48、技能和精细动作技能;b.根据如何定义 动作技能的开始与结束进行划分,可以分为连续的 动作技能 和不连续的动作技能;c.根据外部环境是否稳定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封闭的和开放性的动作技能;2 22 2.简简述述品品德德心心理理结结构构的的主主要要构构成成因因素素。答:按照四因素说,品德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种成分。这些成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完整的品德结构。(1)道德认识,即知,是指人们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这两方面的认识。在道德心理结构中,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是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作用。(2)道德情感,即

49、情,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情感是产生与维持道德行为的重要动力之一;(3)道德意志,即意,是个人在道德情境中,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内外困难,实现到的目的心理过程。(4)道德行为,即行,是指在道德意向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涉及道德行为方式和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实现道德动机、达成动作目标的手段,也是评价一个人品德的客观标志。2 23 3简简述述桑桑代代克克对对于于教教育育心心理理学学发发展展的的贡贡献献。答:(1)桑代克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对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开创了动物学习实验与教育测验,从而为美国教育心理学的

50、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石,更重要的是他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从而奠定了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使教育心理学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中分生出来。(2)尽管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教育心理学体系从方法学上来说是机械主义的,从其整体的科学性上来看也是很不成熟的,但对当时来说,他的教育心理学著作确有划时代的意义,并对美国的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起了一系列的有关教育心理学问题的研究及理论的建立。4 44 4.简简述述教教育育心心理理学学研研究究的的主主要要方方法法答: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整个自然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历史都证明,人类对自然界奥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