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docx

上传人:封****n 文档编号:97194031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养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家庭教养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教养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养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科论文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引 言11 相关概念界定31.1 亲社会行为的界定31.2 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31.3 父母教养方式42 国内外现状研究62.1 国内现状研究62.2 国外现状研究63 研究目的与意义84 研究内容84.1 研究对象84.2 研究工具94.3 研究方法95 研究结果与分析95.1 研究结果95.2 讨论分析116 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建议116.1 形成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116.2 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126.3 定期开展亲子活动12结 论14参考文献15附录1 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17附录2 幼儿亲社会行为调查问卷18致 谢19本科论文摘 要亲社

2、会行为是一种利社会行为,是个性社会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亲社会行为是心理学家用来表达社会所确定的道德行为的术语。例如:分享、合作、同情、助人等。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本文针对某市第二幼儿园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家长以及带班老师进行家庭教育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探究家庭教育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通过对父母和幼儿园老师的调查和理论结合得出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方法。不仅要强化教师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教育意识,也要让家长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学校和家庭同时对幼

3、儿做出正向的引导和教育可以更有效的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而这两者之间,家庭教育会对幼儿引发更直观的影响。关键词:亲社会行为;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教育;幼儿AbstractProsocial behavior is a kind of prosocial behavior, which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study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ity. Prosocial behavior is a term psychologists use to describe socially determined moral behavi

4、or. For example: sharing, cooperation, sympathy, helping others, etc.Parenting style refers to a behavioral tendency that parents show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ng and raising their children. It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parenting behaviors of parents and is a relatively stable behavi

5、or style.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family education on childrens prosocial behavior based on parents and teachers of middle class and big class in the second kindergarten of a city, and probes into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education on childrens prosocial behavior based on childrens

6、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arents parenting styl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parents and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the method of cultivating childrens prosocial behavior is obtained. We should not only strengthen teachers awareness of childrens prosocial behavi

7、or, but also let parents guide children correctly. Positive guidance and education from school and family can cultivate childrens prosocial behaviors more effectively, and between the two, family education will have a more intuitive impact on children.Keywords: prosocial behavior; parenting style; f

8、amily education; infant引 言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我国逐渐进入多元化、全方位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人们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心理健康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给个体带来好的影响,也可能会带来坏的影响,追究其根本在于教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引起了各界学者的深思和讨论。人们发现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双向配合。与此同时,学校不再只注重于学生的成绩,也开始渐渐的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关部门规定,学校必须给孩子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活动,学校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以便有需要的学生可以寻求帮助。大

9、部分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中,都是以考试焦虑,厌学情绪,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组成,部分学生还会出现多动、说谎等情况。这些心理问题大多源于幼儿时期不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错误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引发孩子的各种心理问题。亲社会行为作为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各界学者的重视研究。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完全的利它行为,个体通常以帮助分享安慰,关心等形式来表现亲社会行为,这种结果是有益的。个体与个体之间想要维持良好的交往过程,是离不开亲社会行为的,也只有与他人具有良好的交往才能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的进步。对于处于幼儿期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接触最多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家庭对他们个体的发展也就变得更加明显起来。幼儿

10、期的孩子是从家庭进入社会的个体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开始对社会产生初步的认识。因此,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尤为重要。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会引起幼儿消极负向的社会行为,例如:脆弱、敏感、狂妄、自大、自卑、抑郁、愤怒、残忍、冷漠等。如果没有进行一个正确的引导,只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压制教育,那么可能会导致幼儿形成社交障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同伴关系、社会交往,最后导致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等受到严重影响,产生恶劣后果。父母的以身作则,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在家中对孩子的态度是温和的,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是和孩子讲道理,通过引导的方式来让孩子接受他们本来不理解的事情,孩子不但会做出正

11、确的判断和选择,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去面对社会。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不断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国内的专家也总结出了两点原因: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国内的专家学者甚至整个社会越来越意识到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第二,随着越来越多的抢劫、谋杀以及各种反社会行为事件的报道,专家学者对此的探索越来越多,随后发现了儿童,特别是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对此方面的长远影响。随着学者的研究深入,人们发现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离不开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13。父母正确的教育动机、有效的

12、教育内容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都会决定着家庭教养的效果。父母教养方式是家庭教养方式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这种教养方式是一系列行为的组合,主要表现在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过程中。不同的父母对于子女的教养方式都是不同的,但是同一个父母对于子女的教养方式往往却是固定的。本文就着重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本次论文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首先对于文章中提到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接着是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资料查阅,然后是研究目的意义提出,其次是对研究内容进行综述,再次是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意见。本次研究中选取的学校是某市第二幼儿园,1936年该幼儿园由区政府举办成立,是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

13、南颁布后的某市首批一级公立幼儿园。在助推办园品质和内涵发展的进程中,按照区教育局的安排与部署,形成了集团化管理模式。本次研究选取的学校是某市第二幼儿园沙河园区,该幼儿园在1936年由区政府举办成立,是某市首批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的一级公立幼儿园。该幼儿园在助推办园品质和内涵发展的进程中,按照区教育局的安排与部署,形成了集团化管理模式。此次研究主要针对某市第二幼儿园沙河园区的小朋友在幼儿园的表现以及在家中的表现进行一个调查,从而分析家庭教养方式对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现如今,儿童心理越来越受到各界学者的重视,老师和家长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会使得幼儿做出正确的社会行为。1

14、相关概念界定1.1 亲社会行为的界定亲社会行为的界定一直都是说法不一的。部分学者认为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利社会行为,是个性社会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部分学者认为亲社会行为是心理学家用来表达社会所确定的道德行为的术语,例如:分享、合作、同情、助人等7。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意识到儿童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从二三十年代起,研究者们逐渐开始对亲社会行为的合作、助人等部分进行研究,其中认知学派的心理学家们则在近二十年里着重研究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获得条件以及对于儿童个性地位发展的影响等。本文主要以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利社会行为,是个性社会性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一概念进行阐述。1.2 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1.2

15、.1 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最先接触的老师,言传身教,家庭又是幼儿最先生活的社会环境,都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中,家庭因素分为亲子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决定着亲子关系的亲疏。本文主要研究家庭因素中的父母教养方式。1.2.2 学校因素除了家庭教育中的父母教养方式之外,学校的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与非正式家庭和社区不同,学校是一个正式机构,教育者会有目的地向受教育者传授他们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个体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非常长,在我国,除了九年义务教育以及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外,正式入学前,家长会让孩子进入幼儿园进行学前教育

16、。在此期间,学习成为学生的主导活动。除了家庭外,个体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家庭和学校构成了直接影响个体发展的生态小环境。通过教师的传授和学校的集体活动,尤其是在班集体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影响,学生逐步掌握时代积累的知识财富,并发展智能,形成独立的个性品质。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同学校的物理环境不同,例如:每个班级的人数不同;学生的素质不同;不同学校的教育理念不同;不同学校的设施条件不同等。1.2.3 社会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生活在温暖和爱中的孩子,也会回馈给社会同样的温暖和爱。幼儿在公正平等的环境下成长,也

17、会对社会做出正向的事情,例如:关心、帮助等。相反,生活在专制、暴力的家庭中,那么幼儿回馈给社会的也同样是惩罚、暴力甚至是反社会现象。社会对幼儿的影响更多的是对其父母的影响,这种影响会带到父母的教养方式上来。积极正面的家庭教养方式教育下的幼儿,表现出的社会现象也是积极的,父母在面对幼儿时,会做出正确的引导,这一情况下会避免孩子出现不听从管教、只要不满意就会发脾气等现象的发生。本文主要是从家庭教育中的父母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从广义上来讲,家庭教养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从狭义上来讲,家庭教育就是指由家中长辈对其子女或其他晚辈的教育,其中提到的长辈主要是指父母15。父

18、母教养方式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则主要针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阐述。1.3 父母教养方式1.3.1 父母教养方式的定义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17父母教养方式的主要背景是家庭,通过亲子关系来表达。父母与孩子在抚养和教育过程中的沟通,主要是通过父母的态度,行为以及表达出来的情感来进行。往往父母的教养结果会对孩子产生长期而稳定的身心发展结果和人格特征的影响。1.3.2 父母教养方式类型的表现形式美国学者西蒙兹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接受拒绝和支配服从两个维度。心理学

19、家施耐弗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接受拒绝和限制允许两个维度。马丁和马克比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接纳拒绝和要求与控制宽容两个维度。鲍尔特温将家庭教育分为:要求性和反应性两个维度,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溺爱型、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四种类型5。儿童最早接触的环境是家庭,家庭是儿童早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父母的教育理念、教养方式以及行为习惯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部分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家庭教育、亲子之间的情感关系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鲍姆林德将父母教养方式从四个方面进行分类:溺爱型、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溺爱型又称贴身侍卫型,这类型的父母往往忽略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给予孩

20、子超出常规的关注,总是过度关心孩子并处理孩子的所有问题。孩子的自主性是有限的,他的个性过于依赖父母,一旦他离开父母,孩子就会感到明显的焦虑,拒绝与人交往,并且倾向于退缩。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旦与他人发生冲突,就很容易表现出自卑、嫉妒、仇恨、反对甚至复仇的行为。专制型又称暴君型,这类型的父母往往采取严格粗暴的管理方式来对待孩子,要求孩子的言行举止必须符合自己的想法,对孩子实行非常严格的管控,会通过责备、谩骂的方式来惩罚孩子超出自己要求的行为。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拥有两种极端的情绪体验。一种十分的自卑,缺少主见,在别人眼中很懦弱,恐惧外界;另一种则是对外界抱有攻击性的想法,会以冷漠、敌

21、视、反抗的态度来对待外界。放纵型父母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对于子女生活、学习的行为不会过多参与,也不会主动地去关心孩子,相反的,他们放任孩子,自由成长。这一类型的家长认为小时候孩子就应该由老人或是保姆来带,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就交给老师,等孩子长大了就交给社会。越是缺乏责任感的父母对于孩子就越放纵,他们对于自身的父母角色定位存在有偏差,认为只要给予孩子衣食无忧的生活,就已经做到了父母的义务,从而逃避作为一个父母应该教会给孩子的责任,逃避对孩子学业,生活的引导和管理。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缺乏足够的安全感,更难管控自己的行为,对外界过于敏感。民主型的父母关心和尊重他们的孩子,认为养育、指导和教育

22、孩子是他们的责任。这样的父母不会轻易责备他们的孩子9。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采取鼓励和帮助孩子的方式,耐心地分析孩子的问题,总结原因并且做出正确的引导,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民主型的父母善于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的手段。民主型父母不仅尊重了孩子独立的人格,而且尽到了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民主型的父母善于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的手段,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就给予鼓励表扬,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家长也不会一味的责罚,而是和孩子互相探寻没有做好的原因,通过和孩子开诚布公的交流来促进双方的理解。当然,对于这部分家长来说,正确的引导孩子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很多事情来说,孩子的经验毕竟不足,看待问题也

23、比较片面,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的引导。总的来说,民主型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不仅尊重了孩子独立的人格,而且尽到了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父母教养方式可以强化孩子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和道德推理能力,正确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孩子社会适应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 国内外现状研究2.1 国内现状研究在国内,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受到了各界学者的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更是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其中,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幼儿亲社会行为也越来越受到各界专家学者们的重视。国内的专家也总结出了两点原因: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

24、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国内的专家学者甚至整个社会越来越意识到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第二,随着越来越多的抢劫、谋杀以及各种反社会行为事件的报道,专家学者对此的探索越来越多,进而发现了儿童,特别是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对此方面的长远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都有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2.2 国外现状研究在国外,亲社会行为被专家学者们定义为是一种良好的社会化行为,但是亲社会行为的概念最早是一起著名的凶杀案37人目击到凶手,却无一人报警。美国纽约时报曾经登记过这样一篇报道,1964年3月27日,住在纽约克佑花园居住区的吉诺维斯小姐遇刺,但是有37名目击证人目击到凶手却无以人选择报警

25、。这一事件发生立即引发了各界专家学者的深入思考,大家都目击到了现场情况却无人伸出援手。随后社会心理学家比伯拉塔纳和约翰达里耶也开始了一系列的研究,以研究心理学对旁观者的冷漠影响。虽然拉塔纳和达里耶是最早以心理实验的方式展开研究亲社会行为两名社会心理学家,但是“亲社会行为”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韦斯伯格于1972年第一个提出的。鲍姆林德在1971年的研究中曾表示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相对于非专制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更容易表现出成熟、独立等性格特征5,鲍姆林德又于1991年发现专制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相关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显示,长时间生长在专制型家庭中的孩子,父母会对儿童

26、提出更高的要求,儿童也更容易表现出高水平的道德良知观和亲社会行为。后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幼儿亲社会行为进行研究,2000年,斯图华特与苏尼塔等人在跨文化研究中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可以帮助儿童提升自己的道德推理能力,父母通过言传身教,也可以让儿童更关注他人的感受。研究中发现民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家长会以说理的方式和儿童沟通,这类家长会引导儿童做出正向积极的行为。心理学家们越来越认识到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之间存在这必要的联系,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专家学者们纷纷提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理论,建立起儿童的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模型。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西蒙兹提出的从父母教养行为的维度入手,以接受拒

27、绝、支配服从两个维度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区分11。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过度制约,会使得儿童表现出内向、胆怯、缺乏信心等性格特点;父母对于孩子的态度更多的是包容和肯定,儿童会表现出开朗、自信等性格特点。后来,根据霍夫曼和亚伦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温暖能够有效的促进孩子的道德发展,使孩子更容易表现出同情心和帮助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许多研究表明,父母用温暖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孩子得到了足够的温暖和爱,孩子同样会回馈给社会足够的温暖和爱,并且这类孩子更容易实现自我价值;反之,父母的态度是消极的,他们的孩子也会缺失一部分温暖,他们不仅会干扰孩子道德准则的内化,而且会让孩子不懂得如何遵守准则。鲍德温则把维度划分为

28、:情感温暖敌意、依恋干涉。他通过访谈和观察的形式给被试进行研究5。研究发现,民主的父母多数文化水平较高,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采取引导式,他们会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当孩子犯错误时,他们更愿意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错误,而他们的孩子也会表现出积极正向的亲社会行为。反之,在专制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呈现出的变现都恰好相反。在鲍德温之后,鲍姆林德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四种类型:专制型、溺爱型父母、放纵型和民主型9。本文主要使用了国内学者对父母教养方式和幼儿亲社会行为进行研究的自编问卷,并根据国内外学者的发现研究进行对比融合,在国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的调查研究与分析。3 研究目的与意义在我国,随着国民

29、素质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重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也开始关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开始对其中的幼儿亲社会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虽然幼儿亲社会行为越来越被大家关注,但是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大部分家长和老师不能明确什么幼儿亲社会行为,更不知道如何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对此,希望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可以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家庭因素中的父母教养方式,本文旨在于研究家庭教育方式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通过调查所得结果和分析帮助老师和家长提出亲社会行为的可行性建议。4 研究内容4.1 研究对象表4.1

30、被试情况分布表项目维度样本数所占比性别男5458.06%女3941.94%年龄4岁及以下2324.73%5岁6165.59%6岁及以上99.68%年级中班5963.44%大班3436.56%孩子是否为独生子女是2122.58%否7277.42%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随机抽取的方式,随机抽取某市第二幼儿园100名中大班幼儿家长进行问卷填写。本次调查共100份问卷,其中回收共计97份问卷,回收率为97%,有效问卷93份,有效率为93%。4.2 研究工具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采用的是辽宁师范大学杨丽珠和杨春卿编制家庭教养方式问卷进行父母教养方式的评定12。本次问卷截取其中5个问题进行评定,问卷采用5级评分法

31、,父母亲在选择符合程度时,不出现某种行为记1分,很少出现记2分,有时出现记3分,经常出现记4分,总是出现记5分。分数越高,表明父母教养方式某一特点越突出。幼儿亲社会行为调查问卷采用的是儿童行为量表(CBCL教师版)中的7个问题是与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相关,其判定方法是根据幼儿的日常表现和行为做出相应的判断,由带班老师进行客观选择。每个题目都是通过采用三点记分,其中“0”表示“不符合”;“1”表示“有时符合有时不符合”;“2”表示“非常符合或比较符合”。4.3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通过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和幼儿亲社会行为调查问卷,向100名学生家长和某市第二幼儿园中班和大班的老师发放问卷,当场发

32、放问卷,然后做题完毕后立即回收问卷,采用SPSS录入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相关检验。文献分析法:本次研究在开展之前进行了大量的相关调研,主要通过中国知网查找有关于父母教养方式和幼儿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影响的相关文献,将查找的相关文献整理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论文的需要进行筛选和分析。5 研究结果与分析5.1 研究结果利用SPSS19.0进行了各项数值的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各项数据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进一步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表5.1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平均值、中数和标准差因素平均数中数标准差亲社会行为15.39114.08溺爱型教养方式

33、12.73153.66民主型教养方式40.33214.92放纵型教养方式17.79194.44专制型教养方式22.75175.05根据表5.1可知,亲社会行为的统计量中平均值高于中数;溺爱型教养方式的统计量中平均值低于中数;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统计量中平均值显著高于中数;放纵型教养方式的统计量中平均值低于中数;专制型教养方式的统计量中平均值高于中数。表5.2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亲社会行为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男女t平均数标准差平均数标准差亲社会行为14.704.0716.223.94-4.06*溺爱型12.773.8312.693.46-0.13民主型39.775.1441.004.57-2.73*放纵

34、型18.114.6117.424.211.69专制型23.004.7822.465.361.14注:*:P0.05;*:P0.01;*:P0.001根据表5.2可知,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亲社会行为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男生亲社会行为(男生的平均数为14.70;女生的平均数为16.22;P0.001)。在溺爱型、放纵型和专制型父母教养方的维度中,通过统计表可以得出对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民主型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上差异显著,父母对女孩的民主性教养方式高于男孩(男生的平均数为39.77;女生的平均数为41.00;P0.001)。根据表5.3可知,民主型教养方式与亲社会行为两者之间

35、为显著正相关(P0.01)。表5.3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分析变量亲社会行为溺爱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专制型教养方式亲社会行为1溺爱型教养方式0.031民主型教养方式0.16*-0.23*1放纵型教养方式-0.040.45*-0.37*1专制型教养方式0.020.010.090.071注:*P0.05;*P0.01;*P0.0015.2 讨论分析本次调查研究结果得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在性别、年级、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存在差异,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分布情况成正态分布。从对幼儿性别进行差异分析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女生的亲社会行为在数据上可以看出显著高于男生。其主要原因基于社会

36、整体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人们通常认为女性更容易产生移情,也更容易产生的亲社会行为,父母对女孩的素质培养程度会略高于男孩,例如:女孩子坐着不可以翘腿、走路要慢要稳、和别人交谈时要轻声细语等。此外,绝大多数的家长会认为女生的亲社会行为是天生的,而男生的亲社会行为是后天养成的。对幼儿的年级和年龄的差异分析中,结果显示幼儿的年级越高或年龄越大,在同一级别显示出的亲社会行为更完整,在面对其他幼儿时,会更容易做出利他行为。对是否为独生子女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幼儿是否为独生子女与幼儿亲社会行为没有显著相关,最终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主要取决于其父母的教养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亲社会行为影响差异分析结果中可以

37、看出,民主型教养方式与幼儿亲社会行为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父母的温暖与爱会更容易培养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幼儿也更容易做出利他行为。6 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建议6.1 形成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是孩子最先接触的老师,言传身教,家庭又是幼儿最先生活的社会环境,都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会对家长的行为举止做出模仿效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以倾听孩子的意见,但不可以听从孩子的所有要求;可以与孩子讲道理,但不可以过度的管制孩子;可以给孩子一些权利,但不可以过分的纵容孩子。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最信任的人就是父母,幼儿

38、也会模仿父母的一些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看望老人,表示出对长辈的关爱;家人之间,可以通过电话进行关心问候,定期沟通交流感情;在遇到有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父母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奉献一份爱心,例如:在商场遇到商品掉在地上,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帮助售货员拾起散落的货物。在引导孩子完成这些事情之后,家长要记得表扬孩子,建立强化反应,让孩子意识到这样做是正确的,当孩子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时,会自发的做出正确的反应。6.2 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对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环境会对幼儿心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一个充满温暖、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中,幼儿会被身边

39、的其他人回馈更多的温暖和爱。在家中,父母要表现出团结友爱,让孩子有一家人的意识,老人不在身边的家庭,父母也可以在周末多带着孩子去看望老人,让孩子可以和老人建立良好的联系。让孩子多给老人讲讲一周之内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如果是单亲离异家庭,抚养孩子的父亲或母亲,可以周末让孩子多和孩子的母亲或父亲接触,让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是很爱自己的。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要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且要说出来,给孩子建立足够的自信心,然后慢慢的引导孩子发现身边其他人的优点,让孩子每天都说出一个其他小朋友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让孩子以一个积极正向的心态面对社会,社会回馈给孩子的也会是积极正向的。每周可以在固定的时间举行家庭

40、会议,目的是让孩子可以从小和家长一起决定家中的各项决定,责任感的建立可以让孩子快速成长,当孩子出现其他意见时,要用正确的思维去引导孩子,让孩子意识到另一种方式会更好,在下一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孩子也会冷静的做出正确的判断。6.3 定期开展亲子活动学校和家庭作为幼儿学习成长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和家长们一起沟通最近孩子们的情况,家长也要和老师反馈孩子们近期在家中的表现情况,家长会结束之后,学校可以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原因,所以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这时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可以让幼儿和家长进行一次良好

41、的沟通。结 论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某市第二幼儿园中班和大班的幼儿亲社会行为和家庭教养之间成正相关,说明其父母教养方式虽不是决定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唯一标准,但是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是呈正向的。民主型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果与调查问卷相结合,问卷中“当告知不让做某事的时候,通常能控制不发脾气”、“在做某件事时,很难专注其中”、“怕孩子不高兴,犯了错也不批评”、“孩子不服从家长时打骂孩子”、“孩子不服从家长时打骂孩子”等题目的调查数据中的幼儿表现分析得出了幼儿亲社会行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三个方面。根据幼儿表现出来的状态,本文提出了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

42、方法,主要是三个方法:形成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定期开展亲子活动。最主要的是需要成年人做出表率作用,带动幼儿进行模仿训练,在学校,老师也应该多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幼儿的异常表现并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孩子可以在一个健康和正确的道路上成长。参考文献1 孟昭兰. 普通心理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 白学军, 王敬欣. 发展心理学M.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3.3 张厚粲, 徐建平.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M. 第4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4 陈琦, 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第2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5 郭秀艳. 实验心理学M. 人

43、民教育出版社, 2004.6 郑日昌. 心理测量与测验M. 第2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7 张蕾. 学前儿童父母教养方式、情绪调节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D. 山东师范大学, 2019.8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M. 第二版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39 邓诗颖. 学前儿童家庭教养方式、依恋类型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 苏州大学. 201310 韩闯. 3-5岁儿童对教师不同情绪的理解特点及其与社会行为的关系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11 刘添琪. 男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特质愤怒与恋爱暴力态度的关系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12 高晓云. 父母教养方式、性别角色

44、期待和小学儿童性别认同的关系D. 沈阳师范大学, 2011.13 费兰. 影响初中生焦虑的家庭因素研究D. 杭州师范大学,201714 孙丹. 学前儿童攻击和亲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信念D. 山东师范大学, 2007.15 张秋菊, 胡娜, 肖婷.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 知识经济(19): 182.16 寇彧, 王磊. 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干预研究述评J. 心理发展与教育(4): 88-93.17 李丹. 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的研究J. 心理科学(03): 30-3318 王美芳.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与教育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45(4): 74

45、-76.19 吴念阳.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J. 闽江学院学报(4): 62-66.20 王小英, 张宇. 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 学前教育研究, 000(006): 7-9.附录1 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调查个人信息:1.您的孩子性别是:A.男B.女2.您的孩子年龄是:A.4岁及以下B.5岁C.6岁及以上3.您的孩子年级是:A.中班B.大班4.您的孩子是否为独生子女:A.是B.不是指导语:本问卷宗旨在了解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或者对孩子影响较大的主要照料者的教养方式情况。请根据真实感受或者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并在题后的选项中选择最接近情况的数字选项。所有资

46、料仅供研究使用,恳请您一定要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涉及家庭资料部分我们将负责为您保密,请放心作答。题号教养方式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1怕孩子不高兴,犯了错也不批评2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3孩子是否服从自己无所谓4只要孩子高兴,可以不惜一切5孩子不服从家长时打骂孩子附录2 幼儿亲社会行为调查问卷指导语:亲爱的老师,本问卷主要涉及儿童的能力和行为表现等,请根据孩子现在以及过去半年中的情况来填写。您需要仔细阅读每一题目,并在右边相应的数字上打勾。所有问题都没有对错之分,纯粹为科学研究所用,敬请客观如实反映,谢谢您的合作与支持!下面是一些有关儿童的实际情况,在每一个题目后面相应的数字上打对勾。题号幼儿行为表现不符合有时符合有时不符合非常符合或比较符合1当别的孩子摔痛或受伤时会主动帮助他们2主动帮助别的孩子捡起东西3邀请别的孩子和他/她一起玩4当别的孩子烦恼不安时,会去安慰他们5对同伴友好6帮助老师和别人收拾玩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