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ACM 1310-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内伤发热.docx

上传人:馒头 文档编号:97192868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_CACM 1310-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内伤发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T_CACM 1310-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内伤发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_CACM 1310-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内伤发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_CACM 1310-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内伤发热.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11.120C 05团T本标 准T/CACM 13102019代替ZYYXH/T392008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内伤发热Glinical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ernal diseases in TCMFever due to internal injury2019 - 01 - 30发布2020-01-01 实施中 华 中 医 药 学 会4又#加T/CACM 13102019前 言本指南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指南代替了ZYYXH/T392008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内伤发热,与ZYYXH/

2、T392008 相 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范围(见1);增加了术语(见2);增加了内伤发热的英文对照(见2);修改了2008年内伤发热定义部分,将临床表现及病位部分改放至诊断部位(见3.1.2);增加了病名诊断(见3.1.1);增加了临床表现(见3.1.2);删除了鉴别诊断中的肺痨阴虚火旺证(见2008版1.2.2);删除了鉴别诊断中的郁证气郁化火证(见2008版1.2.3)增加了证候诊断(见3.1.4);调整了各证型的次序(见3.1.4);增加了阴虚发热证中口干不欲饮和眩晕症状(见3.1.4.1.3);增加了血虚发热证中女子月经量多或少症状(见3.1.4.1.2);修改了气郁发热证为肝郁

3、发热证(见3.1.4.2.1);修改了证型名称为”发热证”(见3.1.4);增加了每一证型中推荐的中成药(见4.2);删除了原有方药中的药物剂量(见4.2)修改了阳虚发热证中肾气丸为金匮肾气丸(见4.2.4);增加了其他治法中的刺法治疗(4.4.1);修改了灸法中用于阳虚或气虚发热(4.4.3);增加了附录部分;增加了参考文献。因内伤发热对应的西医疾病繁杂,无法明确列出参考的诊断标准,故接受专家建议不列西医疾病 诊断部分。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 大学东直门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

4、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东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银川市中医医院、宁夏回族自治 区人民医院、贵州省肿瘤医院、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山东泰安市中医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本指南主要起草人:张常喜、刘喜明、杨保林、叶放、娄锡恩、高彦彬、于洁、党毓起、郭江 涛、刘秋琳、盛召园、宋萌萌、郎燕、张凤春、朱晓云。本指南于2008年7月首次发布,2019年1月第一次修订。265T/CACM 13102019引 言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 订项目”,项目负责部门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总专家

5、指导组和内科专家指 导组的指导和监督下实施,修订过程与任何单位和个人无利益关系。本指南对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除外感发热以外的发热,多由于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 失调导致的发热),主要包括功能性发热、肿瘤、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病等所致的发热,为其提供 中医药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为中医临床提供参考。本指南主要目的是推荐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内伤发热 病的诊断治疗,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过程。目前国内ZYYXH/T392008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内伤发热,为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颁 布,在内伤发热的中医诊疗过程通过标准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不断地推广应用,对促进中医药的继承 和创新具有深远意义。但该指南在临床

6、的应用和推广还不普及,这与多年来中医医生的认识有关,也 与指南的质量有一定关系。因此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下,采用循证的方法对内伤发热进行修订,旨 在对内伤发热一病进行修订,以实现原定”定期更新”的目标。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总专家指导组和内科专家指导组的指 导和监督下实施,按照国际临床实践指南编制办法,进行相关文献检索和信息收集。通过文献评价、 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30篇,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证据分级、根据证据级别达成专家组共识、合 成推荐建议等程序,形成草案,再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并在一些医院进行临床试用。本指南主要针对内伤发热(西医主要包括功能性发热、肿瘤、内分

7、泌疾病、结缔组织病)的诊 断和治疗,推荐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内伤发热方面中医药诊断和治疗建议,供专业医师参考使用,促进 临床医生规范的实践活动,同时也为社会医疗决策者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指南所建议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主要适用于18岁以上的成年人,而儿童,妊娠产乳期妇女,器 官移植术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等的发热患者应用本指南应在相关医师指 导下应用。266T/CACM 13102019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内伤发热1 范围本指南提出了内伤发热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与调护的建议。本指南适用于成人及儿童内伤发热的诊断和治疗。本指南适于肿瘤科、血液病病、结缔组织病科、代谢内分泌科

8、、中医科及中医基层医师等相关临 床医师使用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2.1内伤发热 Fever due to internal injury是指由七情内伤、劳倦过度、饮食失节、久病正虚、瘀血内停等因素导致阴阳失衡、气血虚损、 脏腑功能失调,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本病证可见于西医功能性低热、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引起的发热, 以及某些原因不明的发热等。内伤发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常有反复发热的病史。临床多表现 为低热,但有时也可以是高热,亦有少数患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高; 一般发热而不 恶寒;发热持续,或时作时止,或作有定时。3 临床

9、诊断3.1 中医诊断3.1.1 病名诊断内伤发热是指由七情内伤、劳倦过度、饮食失节、久病正虚、瘀血内停等因素而致阴阳失衡、气 血虚损、脏腑功能失调,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3.1.2 临床表现1-4.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37.538)或自觉发热而体温正常,少数出现高热,或随季节、昼夜 变化定时发热。 一般起病缓慢,病程长,或有反复发作的病史。常伴五心烦热、形体消瘦、乏力、少 气懒言、头晕、心烦、失眠、自汗、盗汗等证。3.1.3 诊断要点(1-6.a) 持续发热,或时发时止、反复出现,或发无定时,或发有定时。多表现为低热,也可出现高 热,或仅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如手足心热、五心烦热、骨蒸

10、发热、面部烘热、肌肤均热,或躯 干、肢体某些部位发热,局部扪之有热感。上午或午后、夜晚热重,后半夜发热自退。大多发热而不 恶寒。或有汗而热不退,或汗出暂退而复起。发热时面红,或午后颧红,或虽发热但面色少华。每因 劳累、情绪、天气或者季节变化而发作或加重。b) 发热同时可伴有头晕、精神疲倦、自汗盗汗、食欲不振、胸胁胀满,某些部位固定性疼痛。 c)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可有情志、饮食失调、劳倦、久病、失血等内伤病史。d) 排除外感发热及伴有发热症状的独立病症。3.1.4 证候诊断1-12内伤发热的证候诊断,主要依据临床四诊的信息进行辨证,并与中医气血津液,八纲辨证,脏腑 辨证相结合。内伤

11、发热分虚证发热(气虚发热、血虚发热、阴虚发热、阳虚发热);实证发热(气郁 发热、瘀血发热、痰郁发热、湿郁发热、食滞发热)。267T/CACM 131020193.1.4.1 虚证3.1.4.1.1 气虚发热证58-7发热,热势或低或高,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重,气短懒言,头晕,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自汗, 易于感冒。舌质淡,苔白薄,脉弱。3.1.4.1.2 血虚发热证78-aa发热,热势多为低热,有时亦见高热,面白无华,唇甲色淡,心悸不宁,身倦乏力,失眠多梦, 头晕眼花。舌质淡,苔白,脉细弱。女子月经量多或少,或有出血病史。3.1.4.1.3 阴虚发热证84-104午后或夜间发热,发热不欲近衣,手足

12、心热,或骨蒸盗汗,心烦,少寐多梦,两颧红赤,盗汗, 口干咽燥,口干不欲饮,眩晕,大便干结。舌质红,舌少津或干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3.1.4.1.4 阳虚发热证105-107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发热而欲近衣被,形寒怯冷,四肢不温,面色咣白,少气懒言,头昏嗜卧,腰膝酸软,纳少便溏。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润,脉沉细无力。3.1.4.2 实证3.1.4.2.1 肝郁发热证108-108发热多为低热或潮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胁肋胀满,喜叹息,口 苦咽干,纳食减少。舌红或舌边红,苔黄,脉弦数。女子常见月经不调,经行不畅,乳房作胀。3.1.4.2.2 瘀血发热证110

13、-118午后或夜间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身体有固定痛处或肿块,口燥咽干,但欲漱水不欲 咽,面色萎黄或晦暗,皮肤粗糙或肌肤甲错。舌质青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3.1.4.2.3 湿郁发热证119-125低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时有高热,胸闷脘痞,全身重着,不思饮食,渴不欲饮,呕恶,大 便稀薄或黏滞不爽。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3.2 鉴别诊断1-2外感发热:感受外邪所致,表现为高热,呈持续性,发热初期伴有恶寒恶风,头身疼痛、鼻塞、 流涕、咳嗽、脉浮等症,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较高,外邪不除,则发热 不退。而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呈间歇性,多为低热,或

14、自觉发热而体温不升高,或五心烦 热,发热而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除,多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无力等症。4 临床治疗与推荐建议4.1 治疗原则“实火宜清,虚火宜补”是治疗内伤发热的基本原则,但需结合证候性质及病机分别采用有针对 性的治法。实证发热宜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除湿化痰、消食为主,适当配合清热;属虚则应益气 养血、甘温补中、滋阴降火、养血滋阴、温补肾阳为主。虚实夹杂者,兼而顾之。4.2 虚证4.2.1 气虚发热证53-74病机:饮食不节,劳累过度,致中气不足,阴火内生,或虚阳外越。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推荐强度: B; 证据级别:级)

15、。常用药:人参(单煎)、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加减:自汗较多,加浮小麦、牡蛎(先煎)、糯稻根以固表敛汗;汗出恶风,加桂枝、白芍、生 姜、大枣以调和营卫;脾虚夹湿,见胸闷、脘痞、舌苔白腻,加苍术、厚朴、广藿香、佩兰、茯苓以 健脾祛湿;大便稀溏,四末欠温,加干姜、肉桂以温运中阳。268T/CACM 13102019气虚发热而兼有湿热,以及气虚之人夏季感受暑湿,见发热头痛、口渴自汗、倦怠乏力、胸闷身 重、不思饮食,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淡苔腻或微黄,脉虚弱者,可选用清暑益气汤加减以健脾除 湿清热。药物可应用黄芪、苍术、升麻、人参(单煎)、泽泻、神曲、陈皮、白术、麦冬、当归、炙 甘

16、草、青皮、黄柏、葛根、五味子。推荐中成药1:补中益气丸75,每次9g, 每日23次(推荐强度: E; 证据级别: IV级)。推荐中成药2:参芪扶正注射液76.7J: 适用于气血虚发热,25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5天1 个疗程(推荐强度: C; 证据级别:级)。4.2.2 血虚发热证78-83病机:久病失血,或脾虚不能生血,导致阴血亏耗,无以敛阳。治法:益气健脾,养血宁心。推荐方药:归脾汤(济生方)或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加减(推荐强度: C; 证据 级别:级)。常用药:黄芪、人参(单煎)、茯苓、白术、当归、龙眼肉、炒酸枣仁、远志、木香、甘草。加减:血虚较甚,加熟地黄、枸杞子、制何首乌、

17、阿胶(烊化)以补益精血;热势较甚,发热 不退,加银柴胡、牡丹皮、白薇、地骨皮、胡黄连以清退虚热;由慢性失血所致的血虚发热,若仍有 少许出血,加三七粉(冲服)、仙鹤草、茜草、棕榈炭、地榆炭、白茅根、侧柏炭以止血;若劳倦内 伤,血虚气弱,而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大而虚弱、重按无力,以及妇人崩漏或产后血虚发热 者,当予当归补血以补气生血;若见有湿热之证,则应停用滋腻养血之品,宜用益气健脾运胃之剂 待脾运化功能正常,再逐渐增加养血之品。推荐中成药:归脾丸751,每次6g, 每日3次(推荐强度: E; 证据级别: IV级)。4.2.3 阴虚发热证84-104病机:素体阴虚,或热病日久,耗伤阴液,导致阴

18、精亏损,水不制火,虚火内生。 治法:滋阴清热。推荐方药:清骨散(证治准绳)或秦艽鳖甲汤(卫生宝鉴)加减(推荐强度: C; 证据级 别:级)。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醋鳖甲(先煎)、青蒿(后下)、知母、甘草。加减:扰动心神而见心烦、失眠、多梦,加炒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以养心安神;汗出 甚,可去青蒿,加牡蛎(先煎)、浮小麦、糯稻根以固表敛汗。若热病后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 红苔少,脉细数者,可予青蒿鳖甲汤以养阴透热。对于阴虚发热,可根据脏腑阴虚偏甚的不同情况选 用不同的基础方剂。如心阴偏虚而兼见心悸怔忡、手足心热甚,舌尖红、脉细数或促,可选用加减复 脉汤、天王补心丹;肝阴偏虚而兼见眩晕、易

19、惊、肌肉睏动、胁肋疼痛、脉弦数,可用归芍地黄丸或 一贯煎;脾胃阴虚偏重而见口干欲饮、不思饮食、大便燥结、舌干或生疮、脉细数,可选用沙参麦冬 汤;肺阴偏虚而兼见干咳、少痰、声音嘶哑、鼻燥咽干、咳血,可用百合固金汤或清燥救肺汤;肾阴 偏虚而兼见腰膝酸软、颧红、遗精,可以选用大补阴丸等。根据发热的情况,酌情加入清退虚热之 品。若单用滋阴清热方药而热势仍不退者,在滋阴清热方剂中,酌量加入温而不燥的助阳之品,如淫 羊藿,菟丝子,锁阳,肉苁蓉,巴戟天,鹿角胶(烊化)。推荐中成药:知柏地黄丸91,每次9g, 每日2次(推荐强度: C; 证据级别:级)。 4.2.4 阳虚发热证105-107病机:素体阳气不足

20、,或病久伤阳,以致肾阳虚弱,火不归原,虚阳浮越于外。治法:温补肾阳,引火归原。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或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推荐强度: D; 证据级别 : IV 级 ) 。269T/CACM 13102019常用药: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桂枝、附子(先煎)。加减:阳虚气弱,短气乏力,加人参(单煎),以补益元气;火不生土,大便稀薄,加干姜、白 术以温建中阳;五更泄泻,加用四神丸以补肾固涩;遗精腰酸,加补骨脂、续断、芡实、金樱子以补 肾涩精。若属脾阳不足所致发热者,可选用理中丸温补脾阳;若属于阳虚阴盛之格阳与阴竭不能敛阳 之戴阳证,可选用通脉四逆汤或通脉四逆加猪胆汁

21、汤。推荐中成药:金匮肾气丸75,每次9g, 每日2次(推荐强度: E; 证据级别: IV级)。4.3 实证4.3.1 肝郁发热证108-109病机:忧虑郁怒,肝失条达,气机郁滞,郁而化火,肝火内盛。治法:疏肝理气,清肝泻热。推荐方药: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推荐强度: D; 证据级别:级)。常用药: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炙甘草、牡丹皮、栀子、生姜、薄荷。加减:气郁较甚,胸胁疼痛不解,可加郁金、香附、青皮、川楝子、延胡索以加强疏肝理气止痛 之效;热象较甚,舌红口干、便秘,去白术,加龙胆草、黄芩以增清肝泻火热之功;妇女见月经不 调,加泽兰、益母草以活血调经;乳房胀甚,可酌加青皮、香附、瓜蒌

22、以理气宽胸之品。若肝经火热 较甚,面红目赤、口苦、心烦易怒、舌质红、脉弦数有力者,可选用龙胆泻肝汤以清肝泻火。若肝经 郁热,病程较长,热势不甚而阴伤比较明显,表现为发热、胸胁疼痛、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者,宜滋阴壮水,疏肝清热,方用滋水清肝饮。推荐中成药:越鞠丸,每次6g, 每日2次(推荐强度: E; 证据级别: IV级)。4.3.2 瘀血发热证111-118病机:跌仆损伤,或病久不愈而入络,瘀血阻滞,气血壅遏。治法:活血化瘀,祛瘀除热。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推荐强度: C; 证据级别:级)。 常用药: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赤芍、枳壳、柴胡、桔梗、川芎、甘草。加减:热

23、势较甚者,加秦艽、白薇、牡丹皮、银柴胡以清热凉血退热;肢体肿痛,加丹参、郁 金、延胡索等以活血散肿止痛;心烦口渴欲饮,加知母、石膏(先煎)以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时 冷时热,口苦、舌苔黄腻,加黄芩、法半夏以清热除湿;兼气滞,加香附,陈皮,青皮以理气行滞; 兼痰阻,加半夏、茯苓、陈皮以化痰和胃。对于跌仆损伤而引起的瘀血发热,亦可选用复原活血汤或 大成汤以活血化瘀。推荐中成药:血府逐瘀丸75,136,1371,每次9g, 每日2次(推荐强度: E; 证据级别: IV级)。 4.3.3 湿郁发热证119-125病机: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或体虚之人,外感湿邪留恋不去,日久化热。治法:芳香化湿,除湿清热。

24、推荐方药:三仁汤(温病条辨)加减(推荐强度:C; 证据级别:级)。 常用药:杏仁、豆蔻(后下)、薏苡仁、法半夏、滑石、厚朴、通草、竹叶。加减:若湿郁化热而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呕逆,加青蒿(后下)、黄芩以清解少阳之热 邪;呕恶较重,加竹茹、广藿香、陈皮以和胃降逆;胸闷苔腻,加郁金、佩兰以芳化湿邪;高热不 退,小便黄,苔黄腻,脉数,加白薇、牡丹皮以增清热凉血之力。推荐中成药1:痰热清注射液126-128,30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静脉注射,每日1 次,7日1个疗程(推荐强度: B; 证据级别:级)。推荐中成药2:安宫牛黄丸129,适用于痰热上蒙清窍所致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每

25、服1丸,大 人病重体实者,每日2次(推荐强度: D; 证据级别:级)。270T/CACM 131020194.4 其他治法4.4.1 针刺气虚者,取穴百会、大椎、内关、间使;血虚者,取穴足三里、涌泉、曲池;阴虚者,取穴太溪、复溜、三阴交;阳虚者,取穴百会、内关、关元;气郁者,取穴期门、行间、三阴交;湿郁者,取穴阴陵泉、丰隆、外关;虚证针用补法130、实证针用泻法。4.4.2 刺血疗法131适用于实证发热,虚证及皮肤溃疡和凝血障碍的患者不宜采用刺血疗法。常用穴位有耳尖、曲 池、委中、大椎,针具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推荐强度: D; 证据级别:级)。4.4.3 灸法熏灸或隔姜、隔附子饼灸,气海、关元

26、、神阙、足三里等穴,用于阳虚或气虚发热证(推荐强 度: D; 证据级别:级)。5 调摄与预防内伤发热的病因复杂,应饮食有节,避免过劳,房事有节。内伤发热,体质虚弱,常有自汗盗汗,卫气不固,容易感受风寒,天气变化应及时添加衣被,避 免兼感外邪;住所应安静,寒温适宜。饮食宜清淡爽口,富于营养,易于消化;避免进油腻荤腥、生 冷坚硬不好消化的食物。271T/CACM 13102019附录 A(资料性附录)A.1 临床证据的检索内伤发热以以下检索词:内伤发热、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气郁、血瘀、湿郁、发热、烦热 症、热症、艾滋病、癌、狼疮、甲状腺、血、中医。采用主题:(“内伤发热”)模糊检索;题名: (

27、“气虚”) *题名:(“发热”) +题名:(“血虚”) *题名:(“发热”) +题名:(“阳虚”) * 题 名:(“发热”) +题名:(“阴虚”) *题名:(“发热”) +题名:(“气郁”) *题名:(“发热”) +题名:(“血瘀”) *题名:(“发热”) +题名:(“湿郁”) *题名:(“发热”)模糊检索;主 题:(“热症”) +主题:(“瘀热”)模糊检索;题名:(“艾滋病”) *题名:(“发热”) +题名: (“癌”) *题名:(“发热”) +题名:(“狼疮”) *题名:(“发热”) +题名:(“甲状腺”) * 题 名:(“发热”) +题名:(“血”) *题名:(“发热”) +题名:(“中

28、医”) *题名:(“发热”)模 糊检索; “fever due to internal injury”; “endogenous fever”;fever (备注: *为逻辑与,+为逻 辑或)。通过中文文献中国知网(CNKI)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 台万方医学网中国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医药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中文科 技期刊数据库和英文文献数据库 Springer-link 数据库、EBSCO 数据库 (MEDLINE with Full Text)、 DynaMed 循证医学数

29、据库、BMJ Best Practice 循证医学数据库、PubMed。主要检索已有的指南、系统 评价或 Meta 分析、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RCT) 、 其他类型的临床研究,如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专家经验,个案报道及部分基础研究。手工检索:中西医内科教材、诊疗指南、标准、规范以及相关 专著,同时注意搜集未公开发表的科研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灰色文献。古籍文献主要来源于 书同文中医中药古籍大系书同文四部丛刊。经过系统检索,共搜集到古今文献2052篇, 其中包括中医古籍相关论述1081 段(篇)、系统论著及教材等19种、指南性文献2部、期刊论文 882篇、会议论文30篇、学位论文38篇

30、。A.2 质量评价和证据强度A.2.1 文献评价依据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内伤发热病(修订)任务书中文献筛选和评价的具体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排标准见附录 B, 选择合格的文献,并以此为依据,对收 集的临床试验进行筛选。详细阅读全文,对可能合格的文献资料,逐一阅读和筛选。遇有影响偏倚或 质量者(如只述随机而未具体阐述随机方法者),与作者联系,获得有关信息后再决定取舍。a) 随机临床试验的评价:结合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选出采用改良Jadad 量表评分 大于等于3分的文献作为指南的证据。b) 非随机临床试验的评价:可采用MINORS 条目评分。评价指标共1

31、2条,每一条分为02分。 前8条针对无对照组的研究,最高分为16分;后4条与前8条一起针对有对照组的研究,最高分共 24分。0分表示未报道;1分表示报道了但信息不充分;2分表示报道了且提供了充分的信息。选择 总分大于等于13分的文献作为治疗性建议证据。很多文献标题是随机对照,然内容实质是非随机对照,如按就诊顺序分组等。此类应归入非随机 试验。272T/CACM 13102019如果存在明显质量问题,如分类统计样本例数与该组总样本例数不符、理论分析低劣、作者非临 床医生的治疗报道等,应直接排除,不必用量表评估。c)Meta 分析的评价:可采用AMSTAR 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每个条目评价结果可

32、以分为 “是”否”“不清楚”或”未提及”三种,并给予计分,如”是”为1分,”否”“不清楚”或”未 提及”为0分,共11分, AMSTAR 量表得分04分为低质量,58分为中等质量,911分为高质 量。选择5分以上文献为证据。A.2.2 证据评价分级及推荐级别符合前述质量要求的临床研究,可成为指南的证据: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成果成为高等级推荐 的证据,小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及非随机对照试验的成果成为次级或低强度推荐的证据。此外,也 可依据文献研究的成果经专家共识法形成推荐建议(具体见表A.1)。表 A.1 文献依据分级及推荐级别中医文献依据分级推荐级别I大样本,随机研究,结果清晰,假阳性或假阴性

33、的错误很低A至少有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小样本,随机研究,结果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错误较高B仅有1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和基于古代文献的专家共识C仅有级研究结果支持V非随机,历史对照和当代专家共识D至少有1项级研究结果支持V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E仅有IV级或V级研究结果支持文献依据分级标准的有关说明:a)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的文献分级方法按ZYYXH/T4732015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 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参考依据”中的“汪受传,虞舜,赵霞,等.循证性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研究的现状与策略 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1):

34、2759-2763.”提出 的”中医文献依据分级标准”实施。b) 推荐级别(或推荐强度)分为A 、B 、C 、D 、E 五级。强度以 A 级为最高,并依次递减。 c) 该标准的”研究课题分级”中,大样本、小样本定义为:大样本:100例的高质量的单篇随机对照试验报道或系统综述报告。小样本: 100 例的高质量的单篇随机对照试验报道或系统综述报告。d) 级中“基于古代文献的专家共识”是指古代医籍记载、历代沿用至今、当代专家意见达成 共识者。 IV级中“当代专家共识”是指当代专家调查意见达成共识者。 V 级中的“专家意见”仅指 个别专家意见。A.3 指南工具的评价AGREE评价结果:包括临床、文献和

35、方法学方面4位专家,对内伤发热指南应用AGREE 进 行方法学的质量评价,4位专家的总体评分为6.5分,并愿意推荐使用本指南。273T/CACM 13102019附录 B(资料性附录)文献纳入/排除标准文献纳入标准文献类型纳入标准是/否书籍类西汉至今中医书籍中出现的符合内科内伤发热病症的记载报道性文献1.从1955年至2015年6月的中医文献2.病例在30例以上3.同期比较的两种或多种措施4.一篇多投文献按一篇记其他文献国际组织、政府、学术团体发布的临床与研究中广泛应用的标准、指南、规范。文献排除标准文献类型排除标准是/否书籍类1.西汉之前的医籍2.唐朝至1999年中国医籍大辞典未收录的书籍3

36、.转引抄录的记载4.未详细记载证型、症状的书籍报道性文献1.有关某病症病因病机等理论研究文章及动物实验的相关文献2.一稿多投者3.多篇文章均探讨一位名医经验者视为一篇有效文献4.不足以影响临床的理论探讨5.设计不好及写作较差的临床报道6.对诊疗记载不完整,缺乏辨证分析及具体方药者7.非名老中医的、未取得广泛共识的自拟方的临床报道274T/CACM 13102019附录 C(资料性附录)改良的 Jadad 评分量表项目(item)评分(score)依据(reasons)随机序列的产生(random squence production)恰当(adequate)2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或类似方法不清

37、楚(unclear)1随机试验但未描述随机分配的方法不恰当(inadequate)0采用交替分配的方法如单双号分配隐藏(allocation concealment)恰当(adequate)2中心或药房控制分配方案,或用序列编号一致的容器、现场计算机 控制、密封不透光的信封或其他使临床医生和受试者无法预知分配 序列的方法不清楚(unclear)只表明使用随机数字表或其他随机分配方案不恰当(inadequate)0交替分配、病例号、星期日数、开放式随机号码表、系列编码信封 及任何不能防止分组的可预测性的措施盲法(blind method)恰当(adequate)2采用了完全一致的安慰剂片或类似方

38、法不清楚(unclear)1试验陈述为盲法,但未描述方法不恰当(inadequate)0未采用双盲或盲的方法不恰当,如片剂和注射剂比较撤出或退出(withdrawal)描述了(description)1描述了撤出或退出的数目和理由未描述(undescribed)0未描述撤出或退出的数目或理由注:改良后Jadad量表(13分视为低质量,47分视为高质量)275T/CACM 13102019附录 D(资料性附录)MINORS 评价条目(适用于非随机对照试验)序号条 目提 示1明确地给出了研究目的所定义的问题应该是精确的且与可获得文献有关2纳入患者的连贯性所有具有潜在可能性的患者(满足纳入标准)都在

39、研究期间被纳入 了(无排除或给出了排除的理由)3预期数据的收集收集了根据研究开始前制订的研究方案中设定的数据4终点指标能恰当地反映研究目的明确解释用来评价与所定义的问题一致的结局指标的标准。同时,应 在意向性治疗分析的基础上对终点指标进行评估5终点指标评价的客观性对客观终点指标的评价采用评价者单盲法,对主观终点指标的评价采 用评价者双盲法。否则,应给出未行盲法评价的理由6随访时间是否充足随访时间应足够长,以使得能对终点指标及可能的不良事件进行评估7失访率低于5%应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随访。否则,失访的比例不能超过反映主要终点 指标的患者比例8是否估算了样本量根据预期结局事件的发生率,计算了可检测出

40、不同研究结局的样本量 及其95%可信区间;且提供的信息能够从显著统计学差异及估算把握度水平对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912条适用于评价有对照组的研究的附加标准9对照组的选择是否恰当对于诊断性试验,应为诊断的“金标准”;对于治疗干预性试验,应 是能从已发表研究中获取的最佳干预措施10对照组是否同步对照组与试验组应该是同期进行的(非历史对照)11组间基线是否可比不同于研究终点,对照组与试验组起点的基线标准应该具有相似性。 没有可能导致使结果解释产生偏倚的混杂因素12统计分析是否恰当用于计算可信区间或相对危险度(RR)的统计资料是否与研究类型 相匹配注:评价指标共12条,每一条分为02分。前8条针

41、对无对照组的研究,最高分为16分;后4条与前8条一起针对有对照组的研究,最高分共24分。0分表示未报道;1分表示报道了但信息不充分;2分表示报道了且提供了 充分的信息276T/CACM 13102019附录 E(资料性附录)AMSTAR 量表条 目描述及说明是否提供了前期设计方案在系统评价开展以前,应该确定研究问题及纳入排除标准2纳入研究的选择和数据提取是否具有可重复性至少要有两名独立的数据提取员,而且采用合理的不同意见达成一致的方法过程3是否实施广泛全面的文献检索至少检索2种电子数据库。检索报告必须包括年份以及数据库,如Central、EMbase和MEDLINE。必须 说明采用的关键词/主

42、题词,如果可能应提供检索策略应咨询最新信息的目录、综述、教科书、专业注册库,或特定领域的专家,进行额外检索,同时还可检 索文献后的参考文献4发表情况是否已考虑在纳入标准中,如灰色文献应该说明评价者的检索是不受发表类型的限制应该说明评价者是否根据文献的发表情况排除文献,如语言5是否提供了纳入和排除的研究文献清单应该提供纳入和排除的研究文献清单6是否描述纳入研究的特征原始研究提取的数据应包括受试者、干预措施和结局指标等信息,并以诸如表格的形成进行总结应该报告纳入研究的一系列特征,如年龄、种族、性别、相关社会经济学数据、疾病情况、病程、严重 程度等7是否评价和报道纳入研究的科学性应提供预先设计的评价

43、方法,如治疗性研究,评价者是否把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分配隐藏作为 评价标准,其他类型研究的相关标准条目一样要交代8纳入研究的科学性是否恰当地运用在结论的推导上在分析结果和推导结论中,应考虑方法学的严格性和科学性。在形成推荐意见时,同样需要明确说明9合成纳入研究结果的方法是否恰当对于合成结果,应采用一定的统计检验方法确定纳入研究是可合并的,以及评估它们的异质性(如Chi-squared test)。如果存在异质性,应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或考虑合成结果的临床适宜程度,如合并 结果是否敏感?10是否评估了发表偏倚的可能性发表偏倚评估应含有某一种图表的辅助,如漏斗图、以及其他可行的检测方法和/或

44、统计学检验方法, 如Egger回归11是否说明相关利益冲突应清楚交代系统评价及纳入研究中潜在的资助来源277T/CACM 13102019参 考 文 献1方药中.实用中医内科学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10-517. 2王永炎. 中医内科学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07-313.3高秋松.功能性低热论治七法 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79(2):16- 19. (推荐级别: V 级 )4王学义.低热证治 J. 天津中医,1988(1):6-8.5王禄.内伤发热证治五法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5):534-535. 6郭素芳.中医辨证治疗内伤发热 J. 河北中医,2007(5):427.7 宁凤娟.中医药治疗低热的临床体会 J. 内蒙古中医药,2014(15):39-40. 8李爱萍,周浩.功能性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