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含解析.pdf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97112696 上传时间:2024-04-2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含解析.pdf(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语 文文 试试 卷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材料一:在古代中国,人们普遍认为宇宙是生成的,逐渐演化成为现在所呈现的形状。古代的神话传说也反映出类似的思想萌芽。中华民族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最著名的当属“

2、盘古开天地”传说。三国时期徐整编撰的三五历纪一书中有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与基督教文明的创世纪传说相比,盘古开天地传说的神创论色彩比较淡:导致天地开辟的因素是自然本身所蕴含的阴气和阳气,甚至盘古本身也有一个诞生成长的过程;宇宙的现状是宇宙长期演变的结果,这种演变是按照一定的速度进行的。到了西汉,事情有了转机。淮南子天文训指出宇宙初始是一团混沌不分的气,这团气产生了时间和空间,这导致阴阳二气的分离。阳气轻清,飞扬上升而

3、为天;阴气重浊,凝结聚滞而成地。阴阳二气的推移运动,造成四季往复,万物衍生。显然,在淮南子的作者看来,阴阳二气性质上的差异是宇宙生成演化的根本动力。至此,中国古代的宇宙演化理论进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阶段理论的繁荣阶段。在汉代的宇宙演化理论中,东汉张衡的学说值得一提。他在灵宪一文中提出“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在这里,张衡描绘的宇宙演化的最后格局与淮南子中天在上、地在下的天地关系截然不同。之所以如此,与当时天文界存在着的浑盖之争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既然阳气轻清,理应上扬,它为什么不上浮形成天,而是要包在地外?对此,在张衡的理论中找不出合理的答案来,这就形成了一

4、对新的矛盾。汉代宇宙演化理论全面繁荣的景象,到张衡这里戛然而止。中国古代宇宙演化理论的成熟是以南宋朱熹学说的问世为标志的。他不再从阴阳二气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适应性月考卷(八)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适应性月考卷(八)的性质出发,而是从其运行角度出发,用习见的旋涡现象比拟宇宙演化,合理地说明了浑天格局的形成原因。该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对欧洲的思想界也产生了某种影响。(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材料二:在古代社会,神话传说最容易与天文学发生联系,“女娲补天”就是一例。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

5、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女娲炼石补天反映了当时天文学界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固体天壳观念。苍天既然能产生裂隙,该裂隙能用固体的五色石来修补,说明天本身一定是固体的。在中国古代的宇宙结构学说中,有像宣夜说那样,主张天没有质地,纯粹是气组成的。但在天文学家那里,这样的观点从来就没有被认可过。原因在于,当人们仰视天象时,会看到恒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围绕大地旋转,彼此之间的距离永远保持不变,古人无地球自转之说,除了认为天是固体的、恒星镶嵌于其上之外,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解释这种现象。这里我们看到,古人在构思神话时,是如何受到他们所拥有的科学知识的影响的。“断鳌足以立四极”的说法,更多地是借重于

6、盖天说,因为盖天说的天上地下模式为人神分离提供了理想的依据。若采用浑天说,则很难想像神如何能够居住于人之脚下。但盖天说也有问题,其理论缺陷的关键在于固体的天硕大厚重,如何能够在地的上方悬空而不坠落?实际上,盖天说在构建自己的理论时,对这一问题预先是有所考虑的。盖天家们主张阳气轻清,上浮为天。既然是轻的,就不存在坍塌的危险。但这一理论预设与人们的直观感觉与实际观测结果相去甚远。换言之,淮南子的作者在其文中杂用了神话来解释天文学理论所面临的问题,以之使自己的理论保持形式上的完整性。(摘编自关增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文学知识探索)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从与天文

7、学的关系来看,“盘古开天地”是有关宇宙结构的传说,“女娲补天”则是有关宇宙生成的神话。B.要讨论产生宇宙的原初物质是否存在,合理的答案只能是“无”,因此,老子的看法体现了逻辑的必然。C.淮南子的作者由于受到科学知识的局限,在讲述宇宙理论时插入神话传说,以此来保持形式完整。D.材料一以时间串联我国古代宇宙演化理论的发展历程,材料二则从女娲补天的神话中探寻相关天文学知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天文学关系密切,材料一将盘古开天地传说与创世纪传说对比,指出宇宙的产生主要是大自然内部因素的结果。B.淮南子天文训与张衡均提及天地关系问题,前者体现的是浑天说的宇宙

8、结构模型,后者则与盖天说的宇宙结构模型相一致。C.古人在构思人神关系时认为,盖天说主张的天地模式比浑天说更为理想,由此可见,盖天说更为古代天文学家所认同。D.古人在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时,更重视的是直观感觉与实际校验情况,这与关增建在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中的观点一致。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浑天说观点的一项是(3 分)A.淮南子天文训:“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B.晋书天文志:“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瞥精绝,故苍苍然也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C.杨雄在高山顶上取一水平面,以之判断日的出没,实验证明太阳是从水平面之下升

9、起的,光线也是从下向上传播的。D.晋书天文志:“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4.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宇宙演化理论发展历程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宇宙生于无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宇宙生成演化理论的形成,因为古人无法说清宇宙创生的具体过程。B.在张衡之后,中国古代的宇宙生成演化理论步入了缓慢期,这与其无法合理地解释宇宙结构的生成原因有关。C.淮南子赋予阴阳二气不同的性质,它们因此而形成天地,这显然也影响到了“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传说。D.朱熹从运动的角度构建出合理的宇宙演化模型,这成为中国古代宇宙演化理论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成果。5

10、.阴阳学说对我国古人认识宇宙有哪些重要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桥的历史萧 乾挖土铺石凭的还仅仅是一股傻力气,桥梁和崖石才是人类血肉的吞噬者。异于有钢架的火车桥,公路的桥梁时常是在不知不觉中便开过去了。有一天,也许你会跨过这已坦夷如平地的横断山脉,请侧耳细听,车轮下咯吱吱压着的有人骨啊!长城的修筑史已来不及搜集了,我们却该知道滇缅路上那些全凭人力搭成的桥梁是怎样筑成的。并不是“上帝说有桥,于是就有了桥”,每座桥都有它不平凡的来历。修胜备桥的桥基时,先得筑坝,把来势凶猛的江水迎头拦住。然后用田塍上那种水车,几十

11、只几百只脚昼夜不停地踩,硬把江水一点点地淘干。然后还要筑围坝,最后下桥基。下桥基的那晚,刚好大雨滂沱。下一次,给水冲掉一次。这时,山洪暴涨了。为了易于管理,一千多桥工是全部搭棚聚住在平坝上的。江水泛滥到他们的棚口,后来侵袭到他们的膝踝。可怕的魔手啊,水在不息地涨,终于涨到这千多人的胸脯。那是壮烈凄绝的一晚:千多名路工手牵着手,男女老幼紧紧拉成一条受难者的链索,面对着这洪泛(液体的坟土!)绝望地哭喊。眼看它拥上了喉咙,小孩子们多已没了顶,大人嚎啕的气力也殆尽。身量较高的,声嘶力竭地嚷:“松不得手啊!”因为那样水势将更猖獗了。半夜,水退了。早晨,甚至太阳也冒了芽。但点查人数的结果,昨夜洪流卷去了三

12、十四个伙伴。惠通桥的铁工是印度人,木工是粤人,石工多是当年修筑滇越铁路的云南人(他们个个都有一段经历)。但还有并无专技却不容泯没的一工,那是“负木料者”。为了使桥身坚固,非使用栗木不可,十个月修桥,有半年时间都用在搬运木料上。如果栗木遍地皆是,自然就没有什么神话意味了。然而栗木稀少得有如神话中的“奇宝”。它们长在蛮老凹,藏在原始的深山密箐中。七八天的路程,摸着悬崖,在没人的鬼剑草丛中钻出钻入,崎岖得不可想象。半年来,有近百人经常在蔽不见日的古森林中,披荆斩棘地四下寻觅,砍伐下来,每天又有几百人抬运。好沉重的栗木啊!每十五个人搬运一根:七个抬,八个保驾。这样搬了一千根,才筑成了这座驮得动钢铁的桥

13、。筑桥自然先得开路。一个没声响但是更贪婪的死神,是那穿黑袍的“瘴毒”,正如阴曹地府里有牛头马面,当地人也为这神秘病疫起了许多名称。如龙陵、芒市段的双坡、放马厂、芭蕉窝等地,据说是流行着:一、泥鳅痧症象同一般发痧,腹痛,土治法是把胸脯刮出红筋。但红筋若翻过肩膀,生望便濒绝了。二、哑瘴发烧,把手放到脑顶上都觉发烫。随后又发冷。渐渐神志昏迷,不能讲话。据说患者延至三天必死。三、肛疔一位路工指导员曾染此症,病象是骤冷骤热,呕吐昏晕。死后发见肛门内有菜子状疹豆。四、羊皮痧头痛,皮肤起红点;燃之以火,噼啪作响。及红点一黑,人即完事。另外,还有无数种神秘病症。总之,永昌以南的路工死于瘴毒的数目很可惊人。如云

14、龙一县即死五六百,筑梅子箐石桥的腾越二百石工,只有一半生还。虽然有些人武断地否认瘴毒的存在,直谓为“恶性疟疾”,而许多云南朋友又把这“如一股旋风,腾地而起”的“五彩虹氲”说得那么神秘。我不谙医学,不便妄作论断。但只要看看边地筑路工人的生活情形,即知死亡以种种方式大量侵入,原是极其自然的。这些老少英雄们很多是来自远方的,像蒙化、顺宁、腾冲。公路并不经过他们的家乡时常须走七八天的路才能抵达。他们负了干粮(还有没粮可带的穷人,白天筑路,晚上沿门讨饭),爬山越巅地走到工作地点,便在附近的山坳里扎了营。地势是低洼潮湿的,四面为巉岩围起。一路上,山箐里这些“棚”中腾起缕缕炊烟,棚子其实只有两根木棍作支架,

15、上面散铺着树叶,低矮到仅容一个人“钻”进去。遇到阴雨,那和露宿实在分别不大,而赶工的时期刚好就在雨季。那小棚是寝室、厨房,又是便溺坑。白族路工炊饭的燃料是捏成饼形的牛粪。这便是为烈日晒了一天的修桥工晚上安歇的地方!(节选自萧乾血肉筑成的滇缅路【注】)【注】滇缅路,即中国云南省到缅甸的公路。滇缅公路由国民政府于 1938 年组织劳工修建,通车之日起,滇缅公路就担当起输送抗战物资的重任,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输血管与生命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这条路不仅改变了中国抗战格局,同时还对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工棚被江水侵袭,路工

16、手牵手,紧紧地拉成一条链琐,这样做可以阻挡部分水势。B.文章竭力渲染怒江自然环境恶劣,意在表明修桥工程浩大,修筑艰难,功德无量。C.尽管文中罗列了各种瘴毒,但有人认为瘴毒并不存在,作者对其存在也心有怀疑。D.文中括号里的文字大多既是对内容的解说和补充,也是作者情感态度的隐晦传达。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介绍了公路桥梁的危险,意在强调修桥的艰难,引出下文对修桥过程的详细叙述。B.文章引用禹贡的内容,既写出了怒江的历史悠久,也为文章的语言增添了文化韵味。C.文章写修桥的过程,突出了环境的艰险和修路工人的坚韧顽强,展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场景。D.文章没有直接

17、抒情,而是通过描写修桥的场景和修路工人的生活,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艰辛。8.本文和夏衍的包身工都属于报告文学,二者在主题上有何异同?请简要阐述。(5 分)9.文章在叙述修桥过程时,有何叙述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材料一: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节选自吕氏春秋

18、察微)材料二:柯陵之会单襄公见晋厉公视远步高晋郤锜见其语犯;郤犨,见其语迂;郤至,见其语代。鲁成公见,言及晋难及郤犨之谮。单子曰:“君何患焉!晋将有乱,其君与三郤其当之乎!”鲁侯曰:“寡人惧不免于晋,今君曰 将有乱,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对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吾见晋君之容而听三郤之语矣,殆必祸者也。夫君子目以定体,足以从之,是以观其容而知其心矣。目以处义,足以步目,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夫合诸侯,民之大事也,于是乎观存亡。故国将无咎,其君在会,步言视听,必皆无谪,则可以知德矣。视远,日绝其义;足高,日弃其德;言爽,日反其信,听淫,日离

19、其名。夫目以处义,足以践德,口以庇信,耳以听名者也,故不可不慎也。偏丧有咎,既丧则国从之。晋侯爽二,吾是以云。夫郤氏,晋之宠人也,三卿而五大夫,可以戒惧矣。高位实疾颠,厚味实腊毒。今郤伯之语犯,叔迂、季伐。犯则陵人,迂则诬人,伐则掩人,有是宠也而益之以三怨,其谁能忍之!吾闻之,国德而邻于不修,必受其福。今君逼于晋而邻于齐,齐、晋有祸,可以取伯,无德之患,何忧于晋?”(节选自国语周语下)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柯陵之会 A 单襄公 B 见晋 C 厉公 D 视远 E 步高 F 晋郤锜

20、G 见 H 其语犯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伐,文中指自我夸耀,与成语“不矜不伐”“自矜功伐”“党同伐异”中的“伐”意思相同。B.殆,文中指大概、恐怕,与六国论中“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的“殆”意思同。C.信,文中指信用。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的“信”意思同。D.伯,我国周代五等爵位中的第三等,也可指兄弟之中最年长者,文中指春秋时诸侯的盟主。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认为治乱存亡的区别不像高山深谷或者白土黑漆那样分明,在可知与不可知,可见与不可见之间幽微难明。B.材料一用管蔡叛乱和

21、东夷八国不听王命的事件表明即使智士贤者用尽思虑去探寻治乱存亡的征兆,祸乱也在所难免。C.材料二中,当鲁侯会见单子时,谈到晋对鲁的责备以及郤犨在晋侯面前诬陷自己的事,不担心自己会受到晋侯的问责。D.材料二中单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能对邻国施以恩惠,就可以不断修缮与近邻的关系,最终一定能因此获取利益。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何患焉!晋将有乱,其君与三郤其当之乎!(4 分)(2)偏丧有咎,既丧则国从之。晋侯爽二,吾是以云。(4 分)14.材料一中说“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材料二中单子是如何见微知著,从而做出“晋将有乱”的判断的?(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临江仙李清照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注】秣陵,即南京。试灯,旧俗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晚上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过小序可知,因为词人酷爱欧阳修蝶恋花中的句子,便依临江仙的词调作了此词。B.“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门虽设而常关”意思相近,但

23、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C.下阕前两句通过今昔对比表现对现状的感慨,叹一生一事无成,而如今又年老无依,了无心情。D.下阕最后两句从时空两个维度刻画出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对一切都不感兴趣的女词人形象。16.怎样理解“柳梢梅萼渐分明”一句所蕴含的作者情感?该句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两句有何关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项脊轩志中,祖母赠送象笏并殷切嘱托“,”令归有光感动不已。(2)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苏轼想象梦中与亡妻见面的场景,“,”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3)在“我的理想人生”主题交流活动中,小李同学

24、引用古人名句“,”,表达了读书人立志应当高远的人生思考。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得主徐锦庚创作的行走的脊梁短篇报告文学精选,近日出版。(甲)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黄传会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称文章“篇幅不长,却篇篇都有大气象”,能有如此高水平的作品,是我们圈子里的“大幸事”。本报记者对徐锦庚进行了采访。记者:台儿庄复活是本书的第一篇作品,请问这篇作品对您来说有什么特殊意义吗?徐锦庚:台儿庄复活是我在人民日报发的第一篇报告文学。为什么要写台儿庄?如果孤立地看,中国已有十大古城,重建

25、的台儿庄古城似乎 A 。但是,如果拉长镜头的景深,把它同 70 多年前的那场台儿庄大战联系起来,台儿庄古城的地位就 B 了。这是中国正面抗日战场上取得的首次大捷,也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在海外打的第一场败仗。台儿庄古城在战火中被 C ,但它用自己肉身的毁灭,换取了民族气节的永生。于是,我以台儿庄籍的台湾郁氏家族为线索,把相隔 70多年的台儿庄大战和古城重建有机串联起来,深入挖掘蕴藏其间的民族大义。我在为书稿台儿庄涅槃做准备的同时,写了一篇万余字的报告文学,发给人民日报文艺部,希望能整版刊发。(乙)应我的盛情邀请,时任副刊主编徐怀谦恭敬不如从命,带着年轻编辑虞金星,到台儿庄实地采风。我向徐怀谦建议

26、,三人合作,共同发表。他们修改后,在副刊整版发表。这便是台儿庄复活的由来。此文的发表,也是我圆报告文学之梦的开端。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台儿庄,台儿庄,万千英灵尽一觞。纵不得后羿挽弓射九日,亦是夸父途死向扶桑。”这首诗歌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A.处 B.处 C.处 D.处20.文中甲乙两句,各有一处表达不得体,请修改。(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2023年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正式发布2023 年十大流行语榜单,“显眼包”赫然在列。显眼包,也可以称为现眼包,在很多地方的方言里,都有该词,意

27、为“丢人现眼”,是个贬义词。显眼包爱出风头,行为夸张搞笑,不怕出洋相,让人不禁多看两眼。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显眼包的贬义之味转向积极一面,甚至成了明星、素人们爆火的“秘密武器”。显眼包为什么讨人喜欢?心理学上有一个“仰巴脚效应”,有小缺点反而会让人产生亲和力。显眼包就是这样,他们真实直接,有一颗“大心脏”,积极乐观。?他们是接受集体主义教育成长起来的一群人,习惯了被内卷,习惯了墨守成规。成为一个拒绝内耗、拒绝随大流、活出自我的显眼包,其实是年轻人对简单真实、轻松自我的生活的向往。当下,不论是经济大环境的压抑,还是工作日常小世界的躁动不安,被束缚在现实世界的年轻人都急需一个喘息的出口。成为回归自

28、我、特立独行的显眼包就是那个出口。如果你在生活中面临着较大压力,!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22.下列四句都出自原文,其中引号的用法与例句中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例句:咬文嚼字编辑部正式发布 2023 年十大流行语榜单,“显眼包”赫然在列。A.在很多地方的方言里,都有该词,意为“丢人现眼”。B.甚至成了明星、素人们爆火的“秘密武器”。C.心理学上有一个“仰巴脚效应”。D.他们真实直接,有一颗“大心脏”,积极乐观。四、写作(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许愿、吹蜡烛、吃蛋糕,生日的时候常有这样的仪式。升旗、高三百日誓师、入团入党甚至成年等都会有类似的仪式。光明中学 18 班准备举办“成长”主题班会并向同学们征稿,具体方案包括以下两种:选择一次印象深刻的仪式,写一篇文章,分享你或你知道的故事。以“仪式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看法。请选定一个方向完成文章写作。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