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健康心理学 PPT课件.ppt

上传人:yl****t 文档编号:97097100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PPT 页数:195 大小:5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健康心理学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5页
变态健康心理学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健康心理学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健康心理学 PPT课件.ppt(19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之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之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李明睿李明睿2009年年10月月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1、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有正常和异常两个方面 2、在我们生存的人群中,有精神障碍的群体占人群总体的比例为13.47%(1993年,17地区)。3、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4、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定义: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变态心理学:心理学分支,异常心理基本性质与特点,个体心理差异,环境对异常心理 发生、发展的影响;精神病 学:临床医学分支,异常

2、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及精神病的预防和康复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认为,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它的推论是“心理是脑的功能”的雏型雏型。学科简史公元5世纪到17世纪,天空被宗教的乌云遮盖,极端神秘主义者把心理异常现象看作魔鬼附身,鞭打、火烧、捆绑作为驱鬼手段。学科简史 17世纪中叶开始,神经科学有了进一步发展,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BROCA)发现,大脑额下回萎缩后,人的语言运动功能就完全丧失。这些医学科学的进步,使人们更倾向用唯物的思想对待心理异常问题。19世纪和20世纪初飞速发展,一直延续

3、至今。学科简史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潜意识、前意识、意识(心理结构理论)2、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结构理论)3、人类的生物本能的存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人类的行为受本能的力量驱使,这一动力冠名为“力比多”(LIBIDO)。(心理动力理论)弗洛伊德十分强调生物性本能(生理需要),即他的弗洛伊德十分强调生物性本能(生理需要),即他的专用名词力比多(内驱力)或本我在人类行为中的驱专用名词力比多(内驱力)或本我在人类行为中的驱动作用。他认为本我是我的自私部分,与满足个人欲动作用。他认为本我是我的自私部分,与满足个人欲望有关。大部分本我冲动与性和攻击两个本能有关,望有关

4、。大部分本我冲动与性和攻击两个本能有关,形成内在的心里紧张并要求发泄以缓解紧张获得快乐。形成内在的心里紧张并要求发泄以缓解紧张获得快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或享乐原则行事,始终企图满足每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或享乐原则行事,始终企图满足每一个要求、愿望,形成满足的固定需要,若未获得满一个要求、愿望,形成满足的固定需要,若未获得满足绝不罢休,甚至也在幻想(白日梦)与睡眠梦境中足绝不罢休,甚至也在幻想(白日梦)与睡眠梦境中寻求满足。它没有价值意识,也不能辨别善恶。寻求满足。它没有价值意识,也不能辨别善恶。在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里,在与环境的接触过在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里,在与环境的接触过程中,以知觉系统为核心构

5、成了程中,以知觉系统为核心构成了“自我自我”。自。自我控制着行为方式。自我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对我控制着行为方式。自我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对现实环境的妥协,尽量迎合本我的需要。自我现实环境的妥协,尽量迎合本我的需要。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当本我出现饥渴,因吃喝造成遵循现实原则。当本我出现饥渴,因吃喝造成心里紧张时,自我即寻找现实环境中适当的食心里紧张时,自我即寻找现实环境中适当的食物和水,来满足本我需要以消除紧张。本我冲物和水,来满足本我需要以消除紧张。本我冲动企图获取周围环境中的任何事物,自我则考动企图获取周围环境中的任何事物,自我则考虑行为后果,根据现实原则来满足本我的需要。虑行为后果,根据现实原则来

6、满足本我的需要。儿童在儿童在5 5岁左右,开始形成人格结构中的第三岁左右,开始形成人格结构中的第三部分,即部分,即“超我超我”。超我代表父母言行和价值。超我代表父母言行和价值标准,社会伦理道德和规范,对儿童能做的事标准,社会伦理道德和规范,对儿童能做的事和不能做的事,有更多的限制。和不能做的事,有更多的限制。“超我超我”不仅不仅对应受惩罚的行为,使个体形成罪恶感、耻感,对应受惩罚的行为,使个体形成罪恶感、耻感,而且还对自控良好的行为,严格遵守社会规范、而且还对自控良好的行为,严格遵守社会规范、成功压抑本我冲动的行为,形成自豪感、高尚成功压抑本我冲动的行为,形成自豪感、高尚感。感。学科简史异常心

7、理缘由:性心理的发展受到挫折,造成心理退化、固著,性心理的发展受到挫折,造成心理退化、固著,人格的变态异常;人格的变态异常;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产生焦虑;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产生焦虑;对焦虑的克制和非理性冲动的压抑(防御机制)对焦虑的克制和非理性冲动的压抑(防御机制)力量不足,让矛盾、冲突和非理性冲破防线,力量不足,让矛盾、冲突和非理性冲破防线,产生异常的心理和行为。压抑隐藏至潜意识,产生异常的心理和行为。压抑隐藏至潜意识,出现口误、失误,梦来表现出现口误、失误,梦来表现学科简史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变态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变态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理论发展史上的第

8、一个里程碑。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首先,他第一次提出人的心理变态并不都是由大脑首先,他第一次提出人的心理变态并不都是由大脑的生理和解剖结构的损害引起,人的内在心理矛盾的生理和解剖结构的损害引起,人的内在心理矛盾冲突也同样能造成心理异常。其次,他强调冲动和冲突也同样能造成心理异常。其次,他强调冲动和欲望是人的心理动力;性是推动人们心理活动的基欲望是人的心理动力;性是推动人们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第三,他提出心理的本动力之一。第三,他提出心理的“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概概念,即认为,在人的无意识中有一种自发的心理调念,即认为,在人的无意识中有一种自发的心理调整机能,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人的内心矛盾冲突

9、得以整机能,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人的内心矛盾冲突得以缓和,烦恼和不安得以减轻或消除,使人的心理活缓和,烦恼和不安得以减轻或消除,使人的心理活动恢复及保持某种稳定状态。动恢复及保持某种稳定状态。学科简史(二)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神经症”的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狗骨头流口水经典条件反射:狗骨头+铃声流口水狗铃声流口水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工作的一半技术路线: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工作的一半技术路线: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再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再一人为实验兑现,研究其行为并与动物实验结果相比较。一人为实验兑现,研究其行为并与动物实验结果相比较

10、。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方法: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方法:逻辑演绎式的分析逻辑演绎式的分析学科简史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由于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条件:1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艰难相遇,两个过程的冲突 2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学科简史(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罗杰斯、马斯洛)学科简史人本主义以促进正常人的心理成长与发展为出发点,强调有内在创造“潜能”,即每个人都有不断发展、完善自己心理动力,强调实现人的尊严与价值。如果这种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则可出现心理问题。存在-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则是开发这种“潜能”,相信求助者能够自我成长,最后达到自我价值实现

11、。2003年12月三级真题人本主义对心理健康破坏的解释强调()。A.个体平衡能力的丧失 B.潜能发展受到阻碍 C.情绪发展遭遇挫折 D.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学习的结果练习07年5月98、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活动并不一定都是异常的(B)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异常必须要接受系统治疗(C)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活动一定都是偏离常态的(D)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异常须通过心理咨询矫正 练习07年11月三级题106、精神分析理论中,超我的概念意味着()。(A)超我是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的人格结构(B)超我的活动遵循快乐原则(C)超我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自我教育的影响(D)超我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

12、父母教育的影响107、自我防御机制的形式包括()。(A)压抑(B)压制(C)投射(D)力比多第二节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生存发展。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

13、识客观世界的、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利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利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练习:08年5月三级考试题101、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包括保障()。(A)顺利地适应环境(B)正常地人际交往(C)正确地反映世界(D)幸福地享受人生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一、常识性的区分: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区分一、常识性的区分: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区分(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三

14、)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不能上班工作、学习等,无法进行社会交往等不能上班工作、学习等,无法进行社会交往等(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二、非标准化的区分第一种、统计学角度: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第一种、统计学角度: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智商(计常模。智商(IQ)在)在70以下。以下。第二种、文化人类学角度:同性恋,有的文化第二种、文化人类学角度:同性恋,有的文化认可了;精神病的认可了;精神病的“幻觉幻觉”被认为是与神交流被认为是与神交流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第三种、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第三种、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

15、破坏。对社会危害的行为如果有明确会准则的破坏。对社会危害的行为如果有明确犯罪动机,那就是犯罪,如果没有动机、理由,犯罪动机,那就是犯罪,如果没有动机、理由,那就被认为是行为异常。那就被认为是行为异常。第四种、精神医学角度:幻觉、妄想、强迫观第四种、精神医学角度:幻觉、妄想、强迫观念等都属于心理异常念等都属于心理异常第五种、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第五种、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三、标准化的区分第一、医学标准:必须找到病理解剖或第一、医学标准:必须找到病理解剖或生理变化的根据。生理变化的根据。第二、统计学标准:多

16、以心理测量法为第二、统计学标准:多以心理测量法为工具,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正常心理范工具,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正常心理范围,两端的被视为围,两端的被视为“异常异常”。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第三、内省经验标准:一是病人的内省经第三、内省经验标准:一是病人的内省经验:自己的感觉,焦虑、抑郁、不适等;验:自己的感觉,焦虑、抑郁、不适等;二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把观察到的现象二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把观察到的现象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亲人去世要哭泣,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亲人去世要哭泣,而此人在笑。则心理异常了。而此人在笑。则心理异常了。第四、社会适应标准:人能够维持生理和第四、社会适应标准:人能够维持生理

17、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适应社会环境。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适应社会环境。2003年8月真题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统计学标准认为()A心理特征测量结果总体而言呈常态分布B心理正常或异常以心理特征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而定C智力超常或有非凡创造力的人不能视为异常D正常与异常的界限是人为划定的,经统计资料为依据2003年12月真题李心天在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时涉及()A医学标准B统计学标准C内省经验标准D社会适应标准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二)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二)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

18、则(三)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三)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2003年8月真题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是指()A 知、情、意之间保持协调B 个体经验系统层次清晰、运用得当C 合理运用以往经验处理当前的事务D 能正确认识现实和适应环境2003年8月真题关于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不正确的说法是()A每个人的心理特征随时都可以改变B当一个人的人格发生突然改变,那么他的精神活动一定偏离了正常轨道C可以作为区分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的标准D在没有重大外在变化的情况下,人格特征一般是不会改变。2004年6月真题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包括()A主客观统一性原B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C身心统一性原则D知情意向再一致性原则第

19、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条件:1、必须是在经过临床系统治疗以后,精神症、必须是在经过临床系统治疗以后,精神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后;状缓解或基本消失后;2、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第一单元第一单元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一)感觉障碍11、感觉过敏、感觉过敏: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22、感觉减退、感觉减退: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由于

20、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感受迟钝。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感受迟钝。3 3、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认知障碍(二)、知觉障碍1、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2、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按感受器的不同: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及内脏性幻觉等。2003年12月真题幻觉是指()A外界存在某一事务,但个体感知到的是另一事务B个体在病理生理基础上产生的信念C由过去经验引发的联想D个体感知到外界不存在的某种事务 2004年1

21、2月真题如果一个人出现()这种情况,就不能肯定有幻觉。A歪曲的感觉,把这种事物感知为那种事物B歪曲的知觉,把这种事物感知为那种事物C虚幻的知觉,把没有某事物却感知到存在某事物D虚幻的感觉,把没有某事物却感知到存在某事物 2003年8月真题幻觉最常见于()A抑郁症B强迫症C躁狂症D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按幻觉体验的来源:按幻觉体验的来源:真性幻觉:幻觉形象清晰、生动,位置精确,与客观真性幻觉:幻觉形象清晰、生动,位置精确,与客观事物一样,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反应。事物一样,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假性幻觉:假性幻觉: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功

22、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认知障碍(三)感知综合障碍:事物个别属性的错误感知。常见: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窥镜症认知障碍二 思维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思维奔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词汇丰富,诙谐幽默2、思维迟缓思维迟缓:联想困难、语音细微、反应迟钝、言语减少3、思维贫乏思维贫乏:内容空洞,联想贫乏、语量减少。4、思维松弛思维松弛:联想松散,内容散漫;句句有关联,但无中心思想;5、破裂性思维:破裂性思维:句句无关联;认知障碍6、思维不连贯:概念无关联;7、思维中断:思维过程联想突然中断;8、思维插入:9、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不由自主涌现一连串联想,不受病人意志支配;10、病理

23、性赘述:思维过程转换、粘滞、保留在某些枝节问题,抓不住主要环节;认知障碍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概念转换,具体概念混淆抽象概念;12、语词新作:自己创造一些文字、符号或图形,并赋予特殊意义;13、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提,又无根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因果倒置。2003年12月真题思维形式障碍不包括()A妄想B思维迟缓C强制性思维D思维贫乏 2004年12月真题思维奔逸的临床表现包括()。A思维活动量增多B固定思维反复出现C思维转变速度快D联想速度很慢答案 认知障碍(二)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特征:(1)内容与事实不符;(2)患者坚信不移;

24、(3)经验与教育无法纠正2004年6月真题妄想做为一种思维活动障碍,具有()的特点。A对信念坚信不疑B信念具有个人特征C内容与时代背景有关D内容与自身需要有关 认知障碍妄想的内容种类:1、关系妄想:2、被害妄想:3、特殊意义妄想:4、物理影响妄想;5、夸大妄想:6、自罪妄想:7、疑病妄想:认知障碍8、嫉妒妄想:9、钟情妄想:10、内心被揭露感11、被窃妄想:12、变兽妄想;13、非血统妄想认知障碍妄想的起源种类:原发性妄想、继发性妄想练习07年年5月月99、妄妄想想是是()。(A)一一种种思思维维内内容容障障碍碍,表表现现为为脱脱离离现现实实的的病病理理的的思思维维(B)一一种种思思维维内内容

25、容障障碍碍,表表现现为为夹夹杂杂不不必必要要细细节节的的思思维维(C)一一种种建建立立在在毫毫无无根根据据设设想想基基础础上上并并违违背背逻逻辑辑的的思思维维(D)一种表现为用普通概念来表示某些特殊含意的思维)一种表现为用普通概念来表示某些特殊含意的思维 思维内容障碍2、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是指某一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地出现在患者的脑海中。3、超价观念:超价观念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2003年8月真题()是某一固定观念在个体脑中反复出现,他无法摆脱而感到痛苦。A超价观念B强制性思维C强迫观念D牵连观念 认知障碍三三、注意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记忆与智能障碍:(一)(一)注意障

26、碍注意障碍:注意减弱:注意减弱:注意狭窄:注意狭窄:(二)记忆障碍:(二)记忆障碍:记忆增强:病理性记忆增强:病理性记忆减退:记忆减退:认知障碍遗忘:顺行性、逆行性遗忘:顺行性、逆行性错构错构:虚构虚构;(三)智能障碍(三)智能障碍分为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分为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认知障碍50-69 轻度35-49 中度20-34 重度20以下 极度 认知障碍四、自知力障碍自知力:判断轻重精神疾病(心理障碍)的重要指征2004年12月真题注意衰退包括()等表现。A主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B主动注意的稳定性下降C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D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增强 2003年12月真题非器质性记忆减退不包括()A不

27、承认自己记忆不好B对一般事务难以记住,对情绪性事件较好记住C经常诉说自己健忘D对不感兴趣的事很难记住 2004年6月真题错构是一种(),通过别人的提醒和对证也不能纠正。A病理性的记忆错误B病理性的理解错误C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设想D对自身经历的错误设想2003年12月真题自知力 指的是()A意识清晰,知道自己正在 从事的工作B能辩识亲友及熟人C对自己实际存在的躯体病患或心理异常有辩识、判断与评估D对躯体疾病不感到痛苦2004年12月真题如果求职者在患病期间,对他们异常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完全不能觉察和客观地判断,不承认自己有病,一般被称为具有()。A智力障碍B错构C虚构D自知力障碍 练习08年5月三

28、级考试题102、痴呆是一种()。(A)智能障碍(B)后天获得的损害(c)意识障碍(D)先天获得的损害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情感障碍一、以程度变化为主 情感高涨:情绪低落:焦虑:恐怖:2004年12月真题()属于焦虑的症状表现。A喜怒无常、紧张害怕、提心吊胆、过分担忧B惶恐不安、悲痛欲绝、提心吊胆、肌肉紧张C手心出汗、担惊受怕、无动于衷、漠不关心D紧张害怕、提心吊胆、过分担忧、肌肉紧张 2004年12月真题一个人出现过分地、不合理地害怕外界客体或处境的现象,就有可能具有()的症状。A焦虑B恐惧C抑郁D强迫情感障碍二、以性质改变为主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三、脑器质性损害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

29、欣快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一、意志增强二、意志缺乏三、意志减退四、精神运动性兴奋五、精神运动性抑制 木僵、违拗、蜡样屈曲、缄默、被动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等2004年12月真题意向缺乏是指一个人出现(),表现为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各种要求逐渐降低。A自我控制能力下降B意向活动与常情相违背C生活规律刻板认真D高级意向活动的减少 2004年12月真题意向缺乏的表现有()。A逃学、矿工、不负责B早睡晚起、不理发、不洗脸C吃土块、粪便D对动物产生性欲 2004年6月真题()不属于意向倒错的症状表现。A吃正常人不愿痴呆东西B对动物产生性欲并作出性行为C贪吃或性欲亢进D捡

30、拾脏纸或昆虫 2004年6月真题()是求助者理智上不愿作出某种行为,但在行动上又不得不去做。A强迫观念B刻板行为C强迫行为D强制行为 第四节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常见精神障碍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定义: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常见的精神疾病,具定义: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常见的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意识清唽,智能多完好。通常意识清唽,智能多完好。一、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一)发病及转归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

31、病病程迁延部分病人反复发作部分病人呈慢性化,可出现精神衰退精神分裂症(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前驱症状个性改变神经衰弱表现异常行为(洗鞋、解手)多疑对身体过分关注精神分裂症(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阳性症状阳性症状 评论性、命令性幻听,思维化声(思维鸣响)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语词新作、象征性思维内心被揭露感异己体验:被控制感,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思维中断情感倒错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分裂症(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阴性症状: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2004年12月真题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包括()。A思想感情与行为和现实环境脱离B情感淡漠,意向减退,行为懒散C早期常有妄想或幻觉

32、D自知力障碍 精神分裂症(三)临床分型(三)临床分型偏执型(妄想型)疑(幻觉妄想为主,患病人数最多,预后较好)青春型乱(思维破裂,行为幼稚,愚蠢)紧张型僵(木僵与兴奋交替)单纯型懒(起病缓慢,阴性症状为主,预后最差,容易衰退)二、妄想性障碍又称为偏执性精神障碍以系统化的妄想为主要特征,可表现为被害,夸大,嫉妒,疑病等起病年龄较晚多有偏执人格为基础社会功能保持较好,不出现精神衰退难以治愈,多呈慢性化不同诊断下,“偏执”的含义偏执状态即妄想状态,非疾病学诊断,只是一种描述性的过渡诊断精神分裂症偏执型诊断精神分裂症,以幻觉、妄想为主要表现。偏执性障碍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疾病学诊断,以系统化的妄想为主要

33、表现,与分裂症的最大区别是不出现精神衰退。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P279特点:有心因、起病急、好得快包括:分裂样精神病、旅途性精神病等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心境障碍心境障碍心境障碍以持续而显著的情绪低落或高涨为 主要表现,包括抑郁症和躁狂症、双相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 一般为发作性病程,间歇期完全正常虽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但不出现精神衰退躁狂症躁狂症“三高”:情感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型兴奋睡眠需要减少夸大妄想食欲增加,性欲亢进易激惹精神运动性兴奋病程:持续一周即可确定诊断 抑郁症三低: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情绪低落持续两周以上影响生活、工作有反复发作倾向全球患病率5-10%,中国没

34、有精确统计世界卫生组织估计(1996):中国90%的抑郁症患者未得到正规治疗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的精神障碍。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的人格基础,起病常与心理社会(环境)因素有关。无器质性病变基础,自知力完整,病程多迁延。1、恐怖症恐怖症又称恐怖性焦虑障碍,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对某些情境、场合产生不必要的十分恐怖的心情,不能自控地尽量回避,不但别人认为难于理解,全无必要,有时本人也知道这是不切实际、不合情理的,但却不能摆脱,引为苦恼。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简称

35、为恐怖症。恐怖症恐怖症主要类型恐怖症主要类型(1)场所恐怖:害怕对象为某些特定的环境,如广场、闭室、黑暗或拥挤的场所;(2)社交恐怖:害怕对象为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3)特定恐怖:如动物、高处、雷电、鲜血、外伤、打针、手术、尖锋物品。2、焦虑症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类型。两种类型(1)惊恐障碍:其基本特征是反复发作的严重焦虑(惊恐发作);常有突发的心悸、胸闷、窒息感和眩晕感。(2)广泛性焦虑症:其基本特征为广泛和持续的焦虑,表现为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和紧张不安。3、强迫性障碍强迫性障碍是以不能

36、为主观意志所克制,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心理障碍。简称“强迫症”。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尖锐冲突使患者处在痛苦之中。强迫症分为强迫思想及强迫行为强迫症分为强迫思想及强迫行为(1)以)以强迫思想为主的临床相,如强迫观念、强迫回忆、强迫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2)以)以强迫动作为主的临床相,表现为反复洗涤,反复核对检查、反复询问,或其他反复的仪式化动作等。2003年8月真题强迫性障碍表现为()。A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B冲动来源于外部力量C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同时存在D不能为主观意志所克制 4、躯体形式障碍躯

37、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管医生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基础的再三保证。包括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紊乱、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等。躯体形式障碍(1)躯体化障碍: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2)疑病症:是一种以担心或相信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的神经症。突出表现为对自身健康状况过多关切,有各种主观症状,但各种检查均不足以肯定其有任何器质性疾病的证据,也未发现这些主观症状的躯体原因。医生的解释不能消除其疑虑。躯体形式障碍(3)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表现的症状似乎是由于植物神

38、经支配的器官或系统的躯体障碍所致,最常见的情况是心血管、呼吸和胃肠道症状。(4)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精神性疼痛、心因性背痛或头痛以及其他与情绪冲突有关的躯体形式的疼痛归入此类。练习08年5月三级考试题104、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包括()。(A)对自身价值的态度变化(B)注意力集中在自身体验上(C)对客观世界的态度不变(D)11寸问感觉发生变化5、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的主要临床相是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心情紧张、烦恼和易激惹等情绪症状,以及肌肉紧张性疼痛的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神经衰弱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精神疲乏,注意力难集中,效率减低等衰弱症状;(2)回忆及联想增

39、多且控制不住,对声、光敏感的兴奋症状;(3)易烦恼、易激惹的情绪症状;(4)紧张性疼痛;(5)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1 1)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后立刻(几分钟-几小时内)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窄、定向障碍、言语紊乱、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兴奋和抑制。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通常在五个月内缓解。预后良好,缓解完全。2004年12月真题急性应激障碍的特征是()。A受刺激后立即发病B有强烈恐惧体验

40、,行为有盲目性C有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D当应激源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 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2 2)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由异乎寻常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数月至半年内出现)。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的创伤性体验重现、梦境,或因而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3 3)适应障碍:)适应障碍: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患者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能受损。应激因素消除后,症状

41、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一、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是患者形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是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明显影响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患者为此感到痛苦。境的适应不良,患者为此感到痛苦。人格障碍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对人和事物的感知

42、及解释即认知的异常偏离;情感反应的异常偏离;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1、偏执性人格障碍;多疑:不信任别人、易生妒忌、难与人相处;敏感:易害羞、易生牵连观念、自尊心很强、要求 别人都重视、尊重自己;固执:好争辩,自作主张;情感冷淡:缺乏同情心、兴趣少,从不与人开玩笑。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2、分裂型人格障碍:回避社交、离群独处;装饰独特、行为怪异、;情感冷淡、兴趣索然;2003年12月真题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A阵发式感情爆发并伴有明显冲动行为B过分感情用事或以夸张言语吸引他人C观念、行为、外貌装饰奇特,情感

43、冷淡D猜疑、偏执 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自幼品行不良、旷课旷工、反复违规;反复说谎、偷窃,吸烟嗜酒;违法乱纪、恶习难改;冷酷无情、行为冲动;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具有经常违法乱纪的特点。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4、冲动性人格障碍:以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特征,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5、癔症性人格障碍:情绪外露、喜形于色、矫揉做作、喜欢表扬;自我中心、爱交际表现、依赖性强;易受暗示、思维浮浅、凭猜测判断,言语内容不完全可靠。卖弄风情、喜挑逗;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6、强迫性人格障碍:以过分要

44、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思虑甚多、犹豫不决,做事拖延;一丝不苟、吹毛求疵、严肃认真;墨守成规、刻板固执、缺乏创新;好胜心强、坚持己见、斤斤计较;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7、其他类型:如依赖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等。二、性心理障碍以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异常,并以这种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方式为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临床类型:性身份障碍:易性癖性偏好障碍:恋物癖 异装癖 露阴癖 窥阴癖 摩擦癖 性施虐与性受虐症性指向障碍:同性恋 恋兽癖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心理生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又称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以进食、睡眠及性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

45、包括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和发作性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性欲减退、阳痿、早泄、性乐高潮缺乏、阴道痉挛、性交疼痛)。2003年8月真题心理生理障碍不包括()。A性功能障碍B睡眠障碍C人格障碍D进食障碍 心理生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一、进食障碍:是一组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及神经性呕吐。心理生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1、神经性厌食:是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行为异常,特征为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为此采取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以减轻体重。心理生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2、神经性贪食:是一种进食障碍,

46、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患者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引吐、导泻、禁食等方当法以消除暴食引起发胖的极端措施。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两者具有相似的病理心理机制,及性别、年龄分布。心理生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3、神经性呕吐:是指一组以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呕吐物为刚吃过的食物。心理生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二、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症、嗜睡症和某些发作性睡眠异常情况(睡行症、夜惊、梦魇等)。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嗜睡症指白天睡眠过多。心理生理

47、障碍心理生理障碍三、性功能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性功能障碍。常见为性欲减退、阳痿、早泄、性乐高潮缺乏、阴道痉挛、性交疼痛等。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癔癔 症症癔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精神)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癔症的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常见于青年期和更年期,女性较多。癔癔 症症癔症的解离症状是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精神障碍)转换症状是指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的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1、运动 2、感觉特殊表现形式 流行性 集体发作 2003年8月真题癔症的临床表现有()。A没有器

48、质性病变基础B常见于青年期和更年期,男性较多C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D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 第五节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第一、体验标准,指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的世第一、体验标准,指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的世界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界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

49、的自我评价。我评价。第二、操作标准,通过观察、测验等标准。第二、操作标准,通过观察、测验等标准。第三、发展标准,对个体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第三、发展标准,对个体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2003年12月真题在评价心理健康时,不合理的判断是()。A个体的自控能力越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B易受暗示者,心理健康水平低C智力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D对环境压力耐受性越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郭念锋)1、心心理理活活动动强强度度:对对精精神神刺刺激激的的抵抵抗抗能能力力(认知、性格、经验、环境);(认知、性格、经验、环境);2、心理活动耐受力心理活动耐受力:长期经

50、受精神刺激能力:长期经受精神刺激能力3、周期节律性:紊乱,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周期节律性:紊乱,心理健康水平下降;4、意识水平、意识水平:注意力、记忆力;:注意力、记忆力;5、暗示性:、暗示性: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6 6、心理康复能力:、心理康复能力:7 7、心理自控力:对思维、情绪、行为的控制力;、心理自控力:对思维、情绪、行为的控制力;8 8、自信心:自我认知能力;、自信心:自我认知能力;9 9、社会交往:、社会交往:1010、环境适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2003年12月真题心理活动耐受力与()有关。A个体心理健康水平B个体性格特征C个体对日常压力的应对方式D个体的智商高低 第三单元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x模板 > 工作办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