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PPT课件.ppt

上传人:yl****t 文档编号:97095765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解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PPT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2015年版)解读年版)解读2016年年10月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2015年版)解读年版)解读v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与v 2004年版比较更新内容介绍v二、抗菌药临床应用的管理和要求背景背景 近年来的监测显示,我国各种感染性疾病致病源的组成与耐药性发生了变化。钟南山院士为组长的修订组,形成了(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2015版指导原则版指导原则v2015年8月27日国家卫计委医药管理局颁发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v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

2、导原则(卫医发 2004285号)同时作废。v那么新版的指导原则有哪些变化?v2015版与2004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相比,主要变化在第一、第二部分。主要变化在第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新增:新增: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或放射、超声或放射、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 细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二、尽

3、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删除: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删除: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对门诊病人应用抗菌药要求与住院病人统一为。对于诊断为细菌感染者在开始用抗菌药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是血液等无菌部位的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三、新增: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新增: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患者,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先前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

4、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四、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无改动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五、抗菌治疗方案: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五、抗菌治疗方案: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v1、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v2、给药剂量:、给药剂量:一般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

5、范围给药。治疗重症感染和药物不易到达重症感染和药物不易到达的部位的感染,宜较大较大剂量(范围的高限);尿路感染,因尿药浓度高于血药浓度,宜较小剂量(范围的低限)。v3、给药途径:、给药途径:对于轻、中度感染可接受口服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选取口服吸收良好的抗菌药物品种,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v4 4、给药次数:、给药次数:v应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应一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和

6、氨基糖苷类等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可一日给药一次v5 5、疗程:、疗程:v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 7296小时,有局部病灶者需用药至感染灶控制或完全消散。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v6 6、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vA.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vB.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 种及 2种以上复数菌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感染。v

7、C.需长疗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某些侵袭性真菌病,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vD.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剂量可适当减少,但需有临床资料证明其同样有效。v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其他-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通常采用 2 种药物联合,个别情况3 种及 3 种以上药物,如结核病的治疗。v 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亦可能增多。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v将2004年版“内科及

8、儿科预防用药”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v2015版改为改为“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和和“围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增加了并增加了“侵入性诊疗操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的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作患者的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分述预防用药目的、原。分述预防用药目的、原则,并增加关于针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方案和指则,并增加关于针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方案和指征(征(3 3个附录)。个附录)。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v一、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一、

9、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v(一)预防用药目的(一)预防用药目的v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v(二)预防用药基本原则(二)预防用药基本原则v1.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对象)v2.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依据)v3.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致病菌)v4.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时间)v5、原发疾病或基础状况可以治愈或纠正者,预防用药价值较大;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应权

10、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原发疾病和基础状况)v6.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v(三)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与方案(三)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与方案v在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中,有指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对象和推荐预防方案,v见附录 1: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v此外,严重中性

11、粒细胞缺乏(ANC0.1109/L)持续时间超过 7 天的高危患者和实体器官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也有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但由于涉及患者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状态、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史等诸多复杂因素,其预防用药指征及方案需参阅相关专题文献。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v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v(一)预防用药目的(一)预防用药目的v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12、v删除: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删除: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v(二)预防用药原则(二)预防用药原则 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表 1-1)、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防措施。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

13、则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手术分类:手术分类:新增:污秽新增:污秽-感染手术(感染手术(类切口)类切口)v1.1.清洁手术(清洁手术(类切口)类切口):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v2.2.清洁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类切口):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v3.3.污

14、染手术(污染手术(类切口):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v4.4.污秽污秽-感染手术(感染手术(类切口):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表表1-1 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切口类别v 切口类别切口类别 定义定义 类切口(清洁手术)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 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类切口(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 ,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 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 性骨折或创伤手

15、术等 类切口(污染手术)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 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 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 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v类切口(污秽感染手术)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 器穿孔的手术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v(三)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三)抗菌药物品种选择v 1.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等综合考虑。v 2.选用对可能的污染菌针对性强、有充分的预防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适当的品种。v 3.应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16、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v 4.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v 5.对某些手术部位感染会引起严重后果者,如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若术前发现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的可能或者该机构 MRSA发生率高,可选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但应严格控制用药持续时间。v 6.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鉴于国内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v 7.常见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

17、药物的品种选择,见附录 2: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v(四)给药方案(四)给药方案v1.给药方法:给药方法: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v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 0.51 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 12 小时开始给药。v2.预防用药维持时间:预防用药维持时间: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手术时间较短(2 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如手术时间超过 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 2 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

18、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 小时。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 24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 小时。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预防用药时间超过 48 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v三、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的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三、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的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新增新增)v 随着放射介入和内镜诊疗等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我国亟待规范诊疗操作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国际有关指南推荐和国内专家的意见,对部分常见特殊诊疗操作

19、(如支架植入术、封堵术、射频消融术、栓塞术等)的预防用药提出了建议,见附录 3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v一、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表1-2)v二、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表1-3)v三、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v四、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v五、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v六、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v新增:新增:v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与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内容。强调多部门,多学科合作,通过科学化、常态化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

20、理使用。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v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1 1、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医疗机构应由医务、感染、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信息、质量控制、护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2 2、建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团队:、建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团队:包括感染性疾病、药学(临床药学)、微生物学、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人员组成。3 3、制定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处方集、制定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处方集4 4、制订感染性疾病诊治指南:、制订感染性疾病诊治指南:

21、各临床科室应结合本地区、本医疗机构病原构成及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制定或选用适合本机构感染性疾病诊治与抗菌药物应用指南。5 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内容包括: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和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和使用疗程合理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感染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抗菌药物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6 6、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v二、抗

22、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1、抗菌药物分级原则:、抗菌药物分级原则: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2、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的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的制定v省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各医疗机构根据省目录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并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3、处方权限与临床应用、处方权限与临床应用v二级以上医院按年度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按专业技术职称授予医师相应处方权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v特殊使用级:门诊不得使用。住院病人使用时应经过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按

23、程序有具有相应处方权的医生开具处方。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v三、病原微生物检测三、病原微生物检测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不断提高微生物标本尤其无菌部位标本的送检率和标本合格率,重视临床微生物(科)室规范化建设,提高病原学诊断的能力、效率和准确性。四、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四、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v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密切合作,制定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各类医院感染的预防制度,纠正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理念和医疗行为。通过加强全院控制感染的环节管理,如手卫生管理、加强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和

24、耐药菌防控、缩短术前住院时间、控制基础疾病、纠正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控制患者术中血糖水平、重视手术中患者保温等综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抗菌药物过度的预防应用。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v五、培训、评估和督查五、培训、评估和督查v加强各级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培训:加强各级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培训:v医疗机构应强化对医师、药师等相关人员的培训,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尤其联合应用的适应证,确保抗菌药物应用适应证、品种选择、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对患者是适宜的。v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v重视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的专项点评。重点关

25、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围手术期(尤其是类切口手术)的预防用药以及重症医学科、感染科、血液科、外科、呼吸科等科室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一、各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品规数量要求一、各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品规数量要求 三级50%,但不包括:PG、苄星青霉素、SMZco 二级35%,呋喃妥因、5-氟胞嘧啶 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 一品双规二、抗菌药物使用率要求二、抗菌药物使用率要求 门诊 20%,急诊 40%,住院 60%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要求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要求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40 DDDs 四、四、I I类切口手术用药类切口手术用药 手术预防用药率30%,给药时机:术前0.5h =100%五、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要求五、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要求 使用抗菌药比率60%,使用限制级细菌送检60%,特殊级80%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x模板 > 工作办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