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转化的四大法宝.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001645 上传时间:2024-04-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进生转化的四大法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后进生转化的四大法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进生转化的四大法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进生转化的四大法宝.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后进生转化的四大法宝一、我的新发现这学期,我教一年级(2)班。开学第一天,早早地去教室接触 学生。我看见一个高高壮壮的小男孩,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拿着 矿泉水喝。我走到孩子的旁边,问他:“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 ” 他低着头,不作声,偶然用怯生生的眼神看我一下,便又低下了头。 这时,旁边围上来的小朋友告诉我:“老师,他叫李天恩,他很笨的 呵呵,真是童言无忌。我连忙说:“小朋友,我们不能这样说他,知 道吗?”小朋友跑开了,我发现了天恩的眼眶润湿了,眼泪盈满了眼 眶,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孩子,不哭好吗?”听了我的话,李天恩 慢慢用手擦干了眼泪。李天恩,好特殊的名字,我第一天就记住了他,记住了这

2、个有着 怯生生的眼神而又非常沉默的小男孩。第一节是数学课,学的是“1 5的认识和加减法”。有了幼 儿园的基础,孩子们的小手都高高举着,很想在我面前露一手。我看 了李天恩一眼,他坐在最后一排,没有举手,眼睛无神地看着黑板。 难道他没有听懂这节课的内容?难道他在幼儿园没有打好基础?因 为他没有举手,我也不好叫他。我很在乎孩子的主动和自尊。下课了,我批改着孩子们交上来的作业本。全班49个孩子,只 有李天恩的作业本错了一大半。这,既出乎我的意料,也在我的意料 之中。随后,我拿着课堂作业本,去辅导李天恩。我发现,他对加法 还有感觉,在我的辅导下能够完成,而减法的题目,无论我怎么辅导, 就算用“掰手指”来

3、教他,他也不会。这时候,我突然想起那位小朋 友的话:“老师,他叫李天恩,他很笨的。”难道是孩子的智商有问 题?我看着教室外面尽情玩耍的孩子,看着孩子怯生生的眼神,鼻子 酸酸的。二、我的新策略1,了解真相,把握脉搏那天放学后,我立即联系李天恩的家长,骑车去他家访问。一开 始,李天恩的父母不好意思说事情的真相,只拿一些话来敷衍我,说 孩子可能是早教不够,再加上上课没有认真听,所以作业错了比较多, 他会抽出时间教孩子的,会让李天恩的成绩跟上其他孩子。可是,直 觉告诉我,并不这么简单。于是,我真诚地对李天恩的父母亲说,如 果真是如他父母所说,那不是一件难事,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 时完成,成绩自然就

4、上来了。但是,如果不是的话,我们不采取特殊 的措施,怕会耽误孩子的一辈子!李天恩的父亲看我如此诚心诚意, 便一五一十地告诉我事情的真相:原来李天恩的父母在生育他之前, 曾经怀孕过一胎,可是意外流产了。过了几年好不容易怀上了李天恩, 而且成功生育,认为是上天的恩赐,所以取名“天恩”。可是,天不 遂人愿,天恩3周岁才会走路,7岁才会讲话,去年因为面试成绩得 。分,而在幼儿园多读了一年。原来,李天恩智力有障碍!与他父母交流后,我的心情分外沉重。回想起孩子“孤独”的身 影,我暗暗发誓,一定不能让他掉队,一定要让他走出阴霾。于是,在往后的日子里,我对李天恩多了一份关心和爱护。下课 时,总是摸摸他的头,拉

5、拉他的小手,问他要不要小便,中饭有没有 吃饱,下节课的书本有没有准备好,写字的铅笔有没有削好李天 恩似乎也把我当成了他的父亲,总是用简单的语言告诉我他的想法, 有时还会来我这里讨铅笔,讨吃的,甚至告同学的“状”。看着李天 恩这般粘我,我真是说不出的高兴。2,携手教师,赏识、鼓励那天家访以后,我马上和其他任课教师商量,对待李天恩,我们 几位老师决定,多给他几次机会,把最基础的问题抛给他,而且多给 他几次表现的机会,多一些期待的眼神。李天恩回答问题的时候,我 们老师多“扶”他一把,有时候也采用“半扶半放”,帮他他顺利把 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无论哪种情况,只要他能回答出问题,我们就 赏识他,鼓励他。

6、记得那天的数学课,孩子们学习“认识立体图形”。 在练习巩固时,李天恩也居然举起了小手,这让我喜出望外。我让他 起来回答,他居然能都比较流利地说出“鞋盒是长方体、魔方是正方 体、铅笔是圆柱、玻璃球是球”。他回答后,我带头鼓掌,并郑重其 事地问:“小朋友们,你们看,李天恩小朋友回答的怎么样? ”孩子 们立即拍起了小手,齐声高呼:“李天恩,你真棒! ”。随着孩子们 的高呼,李天恩的脸上也露出了甜甜的笑容。3 .携手同学,亲近、帮助家访后的一星期,那天,我给李天恩辅导完后,看他还是坐在座 位上,不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我轻声问:“天恩,你怎么不出去和 小朋友一起玩呢? ”他低着头,嘟嚷着说:“他们不会跟

7、我玩的。”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放下笔,立即牵着李天恩来到孩子们中间。 我问孩子们:“老师和你们一起玩,好不好? ”孩子们雀跃起来,都 围了上来,抱着我和我亲。我又说:“老师喜欢和李天恩一起玩,你 们呢? ”孩子们毫不犹豫地说:“我们也喜欢和他一起玩!” “走, 李天恩,和我们一起玩老鹰做小鸡吧。看着孩子们天真的小脸, 我又问:“那,孩子们,如果李天恩学习上有困难,你们谁愿意帮助 他呢? ”“我! ” “我!” “我! ”孩子们一个个举起了手!从 那天起,我发现李天恩的同桌和其他一帮孩子,经常会主动帮助李天 恩完成功课。4 .携手家长,辅导、培育家访十天后,那天,我下班刚进家门,就接到了天恩

8、的爸爸求助 我的电话:“冯老师,时钟的知识,天恩回家的作业全错了。我 又不会教”我让他的爸爸别急,把作业错误的情况告诉我。原来, 今天的回家作业,给六个“半时”的钟面写出正确的时间,李天恩不 是把“五时半”当成了 “六时半”,就是把“十二时半”当成了 “一 时半”。我让天恩的爸爸把手机给天恩听。我耐心对李天恩说:“天 恩,上课时,我们是这样说的。时针和分针一直沿着1、2、3、4 的顺序日夜不停地走。分针指向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对不 对?” “哦,老师,我知道了!我会做了。”像这样的情况,隔三岔 五地发生。每当此时,我都耐心地给孩子不厌其烦地辅导,当听到孩 子那一声“老师,我会做了”时,

9、心里只有满满的喜悦和欣慰。第五.抓住机会,肯定、表扬半个学期一转眼就过去了,期中考试中,李天恩的数学考了 66 分,语文考了 62分。这成绩,对他来说,真的太不容易了。试卷发 下的那天,我和语文老师大大表扬了李天恩,肯定他取得合格,已经 非常不错了,只要继续努力,还会有更大进步。又一个月后,第九单 元”20以内的加减法”达标卷测试中,李天恩居然得了 91分,达到 了优秀。我非常兴奋,对他大加褒奖,并告诉他:“你看,经过努力, 你也能考出91分。这说明,你并不比别人笨,对吗?今后,我们继 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好不好? ”“好! ”稚嫩而又干脆的回答, 这和以前的他,简直判若两人。同时,我把孩

10、子取得好成绩的喜讯告 诉了他的父母。孩子的父母说,开学时,孩子连减法都不会,现在居 然考出91分,简直不敢相信。从此以后,我一直都用“赏识、肯定、 表扬”的策略,天恩的成绩也一步步上升,学习的劲儿更足了。三、我的四大法宝从天恩的转化过程中,我总结如下:L爱心引路,雪中送炭。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爱每一个学生 是教师的天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的教 学从一开始就是失败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爱是教育 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 师,首先要怀有一颗赤诚的爱心。虽然“学困生”不像优秀生那样品 行好、成绩好、又听话,容易引发教师爱的感情,

11、但是理智的教师, 应该善于培养对学困生的情感。“亲其师信其道”,这是经过无数事 实证明了的真理。“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只有教师爱每一位学生, 不用有色眼镜看“学困生”,在“学困生”最需要援助的时候,伸出 我们热情的双手,我们的学生就会将爱全部返回给我们的老师。2 .赏识同行,春风化雨。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 于行。可社会心理学家却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赏 识。赏识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屡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种 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 赏识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我认为, 多一种赏识,就少一个背离者;多

12、一句赞美,就有可以把摇摆不定的 学生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相反,批评虽然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认识错 误,但其心理是不悦的,至于粗暴的批评,更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 为此,对“学困生”心理的调适采用少批评多赏识、少训斥、多赞美, 不啻是个好办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 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做老师的我们, 绝不能吝啬我的赏识和赞美。3 .适时表扬,鼓足动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 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成功的努力。对于“学困生”来 说,更是如此。教师在帮助“学困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的同时、更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

13、让他们主动参与,创造 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放大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使他们尽可能多的 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同伴的赞许,激起他们再次取得成功的动力。4 .家校合作,持之以恒。所谓“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 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一一家庭和教师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 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 女时也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教育学家认为,家庭教育和 学校教育是紧密相连的,两者的教育目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教育的 过程是相伴随的,是教育系统中两个最主要的部分。家庭教育是学校 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作为基础,家庭教育是学生的第 一所“学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 与家庭的教育真正地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学生的健 康成长。总之,爱心、赏识与合作是实现李天恩成功转化的支柱。参考文献:吴庆.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