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暑假预习指导(5篇文言文+10首古诗词).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991779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暑假预习指导(5篇文言文+10首古诗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暑假预习指导(5篇文言文+10首古诗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暑假预习指导(5篇文言文+10首古诗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暑假预习指导(5篇文言文+10首古诗词).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预习指导10.三峡郦道元【预习】三峡景色奇绝,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江中水流湍急,险滩密布,历代文人多有吟咏。 课外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了解三峡山水的特点。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句式整齐、声韵和谐的特点。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喊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节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三峡,瞿(qu) 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

2、昌之间。郦道元(约470-527),字 善长,范阳涿(zhud)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 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 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当时南北 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涉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 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完全没有。阙, ”,空隙、缺口。(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x

3、i)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襄(xiGng)陵水漫上山陵。襄,冲上、漫上。陵,山陵。(沿溯(sfi)阻绝)意思是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 逆流而上。(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奔这里指飞奔的马。(不以疾)没有这么快。素湍(tuG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绝(yan)极高的山峰。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飞漱(shu)飞速地往下冲荡。(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

4、草盛。荣,茂盛。(良)甚,很。(晴初)天刚放晴。(霜旦)下霜的早晨。(肃)肃杀,凄寒。【积累拓展】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2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身已半入,止露尻尾3 .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4 .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五、从下面两个场景中任选其一,以课文相关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不少于200 字。L愚公一家和邻家小儿“移山”5 .愚公与智叟辩论六、列子中有很多寓言,如“歧路亡羊”“詹何钓鱼”“造父学御”“鲍氏之子”“九方皋 相马”等。以小组为单位挑选一两个,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讨论其寓意,在班上开一次 列子寓言故事会。26.诗词

5、五首【预习】本课所选诗词的作者及其作品,也许有你不太熟悉的,查找相关资料,以帮助体会诗词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五首作品,有古体诗、近体诗,也有词,反复朗读,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选自陶渊明集卷二(中华书局1979年版)。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写 于作者 辞官归 隐后。陶渊明(约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涪(xun)阳柴桑(今 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尔)如此,这样。(悠

6、然)闲适淡泊的样子。(山气)山间的云气。(日夕)傍晚。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选自杜诗详注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唐 肃宗至德元载(756)八月,杜甫将家小安置在 邮(fu)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今 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城)指长安城,当时被

7、叛军占领。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浑)简直。不胜簪(zan)插不住簪子。胜,能够承受、禁得起。簪,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选自李贺诗歌集注卷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雁门太守行,乐府曲名。李贺 (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城欲摧)城墙仿佛将要坍塌。甲光向日金鳞开)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角)军中号角。塞上燕(yGn)脂凝夜紫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燕脂,胭脂,色深红。 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易水)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

8、寒,壮士一去兮 不复还(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二山去!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长江 南岸。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联合在此击败曹操大军。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 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作者是借相同的地

9、名抒发感慨。(戟(ji)古代兵器。(销)销蚀。(将)拿,取。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周郎)即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孙策、孙 权手下的重要将领。他曾利用东风之势火烧赤壁,大败曹军。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二乔)即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乔、小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 瑜。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渔家傲,词牌名。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土,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这首词是记梦之作。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星河欲

10、转)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星河,银河。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殷勤)情意恳切。(报)回答。(嗟叹息,慨叹。谩(man)同“漫。空、徒然。九万里风鹏正举(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举,高飞。庄子逍遥游:“鹏 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技扶摇而上者九万里J(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思考探究】一、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轼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J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二、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 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

11、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三、细读赤壁渔家傲,想一想:这两首诗词分别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 认识?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积累拓展】四、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阅读、理解这两首 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月夜今夜韩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闺中指作者的妻子。闺,闺房,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云鬟(hudn)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清辉)月光。虚幌(huang)薄到透明的帘帷。双照共照两人。(属(zhO)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

12、延长。凄异凄惨悲凉。(响)回声。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巴东)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思考探究】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积累拓展】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 .沿溯阻绝维崛多生怪柏哀转久绝3 .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四、翻译课文的中间两段,把原文和自己的译文都朗读一遍,边读边体会它们不同的语言特 点。五、水经注在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认为“古人记 山水手,太上郦道元”。课

13、外可以阅读水经注中描写孟门山、拒马河、黄牛滩、西陵峡等的段 落,体会其写景文字的精彩。11.短文二篇【预习】面对风景,只有拥有发现美的眼光和感受美的心情,才能真正领会到其中的美。默读课文, 展开联想与想象,体会两位作者发现的美和寄寓的情。朗读课文,体会两篇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 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谢中书, 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

14、)人,曾任中书舍人。陶弘景(456 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陶隐居 集。(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 封为康乐公。与(yd)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 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15、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 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o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苏轼(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xu)年号(10781085)。念)考虑,想到。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相与)共同,一起。1中庭)院子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藻、存(xing)均为水生植物。盖)大概是。(但)只是。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思考探究】一、朗读并

16、背诵课文。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 什么样的美感。二、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J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三、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 谈谈对“闲人”的理解。【积累拓展】四、从两篇短文中任选其一,发挥想象,将其改写成一篇白话散文。12.与朱元思书吴均【阅读提示】本文是吴均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也是一篇精美的写景短文。作者用生花妙笔,为友人描绘 出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也写出自己面对美景的感受,意在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忘情于天地 大美之中。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

17、绘的山水情境,陶冶自己的性情,把你的感受与同学分享。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选自吴均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吴均(469520),字叔庠(xiang), 吴兴故章E (zhang)(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1共色)同样的颜色。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随。任意东西)意思是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东西,向东或向西。许表示约数。

18、(缥(piao)碧)浅青色。1甚箭)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互相轩邈(mid。)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 展。轩,高。邈,远。 这里均作动词用。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激冲击,撞击。(泠(ling)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嘤(yi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千转(zhuan)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同“唯二 鸟鸣,这里指蝉鸣。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 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莺(yuan)飞戾(1i)天)语出诗经大雅旱麓:“莺飞戾天,鱼跃于渊。”意 为莺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莺,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戾,至、到达。(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经纶(liln)世务)治理国家大事。经纶,筹划、治理。反)同“返。返回。(横柯(k。)横斜的树枝。柯,树木的枝干。(交映)互相掩映。【思考探究】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二、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三、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 的名篇,学者钱锦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阅读课文以外的

20、两“书。 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13.唐诗五首【预习】 “唐代是诗的时代。”唐诗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迭现,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查 找资料,熟悉有关唐诗的常识,了解本课五位诗人的生平和他们的文学成就。反复诵读课文,读出节奏与韵味,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领略五首诗作不同的风格。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选自王绩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g So)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1东皋)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薄暮)傍晚。薄,

21、接近。徙倚徘徊。(犊(dG小牛。这里指牛群。(禽)泛指猎获的鸟兽。(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 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二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黄鹤楼崔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选自全唐诗卷一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 的黄鹄(hu)矶上。太平寰宇记:“昔费祎(yi)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

22、故号为黄鹤楼J 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崔颖(hao) (? 754),汴州(今河南开封) 人,唐代诗人。(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历历)分明的样子。(汉阳)地名,今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萋(qi)萋)草木茂盛的样子。(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乡关故乡。 选自王维集校注卷二(中华书局1997年版)。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 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塞上,边境地区,也泛指北方长城内外。(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问边)慰问边关守军。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

23、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 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孤烟)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长河)指黄河。(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都护)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

24、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选自李太白全集卷十五(中华书局1977年版)。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战国时是楚国的战略门户。(从)往。【楚国)楚地。这里指今湖北一带。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月下飞天镜)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怜)喜爱。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李白从小生活在蜀地,故称蜀地为故乡。选自白居易集卷二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772- 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新郑(今属河南

25、),唐代诗人。著 有白氏长庆集。(孤山)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785-805)年间,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边建造此亭。(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初,刚刚。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暖树)向阳的树。(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二【思考探究】一、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二、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三、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 极锤炼,亦极自然

26、。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四、李白年轻时曾“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渡荆门送别就写于他乘舟东下、出蜀入楚的 途中。细读诗作,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景色,注意写景视角的转换,体会诗人心境的变化。【积累拓展】五、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 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品读下列诗句,想一想它们描写的景物分别属于春天的哪个阶段,说说你 的理由。1 .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2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王维雍川别业)3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4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27、郑谷柳)六、背诵这五首诗。以其中一首为例,参考补白,具体说说律诗在对仗、押韵方面的特点。【关于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 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 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一般说来,律诗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 句。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 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 律”或“长律”。24.愚公移山列子【预习】列子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其中

28、有大量的寓言,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两小儿辩日 和杞人忧天。回顾一下这两则短文,说说寓言的特点。面对家门前的高山,一位年近九旬的老翁居然决心与全家人“毕力平险”,对此,你怎么 看?带着这个问题,结合注释,阅读本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 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选自列子汤问(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太行、王屋)山名。太行山在山西与河北之间。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yuan)曲与河 南

29、济源之间。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冀(ji)州)古地名,包括今河北、山西、河南黄河以北、辽宁辽河以西地区。(河阳古地名,今河南孟州西。(且)将近。(惩)苦于。塞(s。)阻塞。迂(ya)曲折,绕远。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人。(汝)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毕,尽、全。(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指,直。豫,豫州,古地名,今河南黄河以南一带。(汉阴)汉水南岸。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杂然,纷纷地。许,赞同。(献疑)提出疑问。曾(zeng)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

30、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曾,用在“不”前,加 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魁父,小山名。何?且焉置土石? ”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J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 石垦壤,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有遗男,始批,跳往助之。寒暑 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 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 孀妻弱子。虽21我之 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22也,而山不加增, 何苦23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24。操蛇之神25闻之,惧其不已26也,告之于帝27。帝感其诚28,命夸娥

31、氏29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30, 一厝雍31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32焉。(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且焉置土石)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且,况且。焉,往哪里、在哪里。置,放置、安 放。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诸,相当于“之于二隐土, 古地名。荷(he)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荷,肩负、扛。叩石垦壤敲石头,挖泥土。叩,敲、打。(箕畚(jiben)用竹建、柳条等编织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京城复姓。孀(shuang)妻)寡妇。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始品(chen)刚刚换牙,指七八岁。始,才、刚。趾,换牙。(寒暑

32、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易,更替。节,季节。反,同“返。 往返。焉,语气词。(叟老年男子。甚矣,汝之不惠)意思是,你也太不聪明了!甚,严重。惠,同“慧。聪明。(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毛)指草木。(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长息、)长叹。(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不若)不如,比不上。(弱子)幼儿,小孩。21虽)即使。22 (穷匮(kui)穷尽。23 (苦愁苦。这里指担心。24 (亡(wu)以应)没有话来回答。25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抓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26惧其不已)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已,停

33、止。27 (帝)指神话中的天帝。281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29 (夸娥氏)神话中的大力神。30一厝(cui)朔东)一座放在朔方东部。厝,放置、安放。朔东,朔方东部,今山西北部 一带。31雍)雍州,今陕西、甘肃一带。32 (陇断山冈阻隔。陇,同“垄”,高地。断,隔绝。【思考探究】一、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二、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熟读并背诵课文, 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和同学讨论交流。三、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L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