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王力).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943717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复习(王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代汉语复习(王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复习(王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复习(王力).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汉语及习(王力)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 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 .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2 .康熙字典,成书年代(清代康熙五十五年),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3 .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6)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4 .助字辨略的作者是(刘淇),收字(470多)个,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5 .经传释词的作者是(王引之),收字(160

2、)个,全书分(十)卷,按(古声母)排 列。6 .词诠作者是(近人杨树达),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对唐以后 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 .什么是“六书”?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出来的六种体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 难作出定论。2 .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日。3 .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4什么是“亦声”?5 .记住书上举例的字,如:“难、权、而、忘”等字的本义。6 .掌握古今字

3、、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和例字。(三)古今词义的异同1 .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问题: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哪些情况?)(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马、牛、羊、山、水”等;(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如:“绸”古代的意义是“缠绕”,现代的意义是“丝绸”;“该”古代 的意义是“完备”,现在是“应当”。(3)古今词义有同有异的。如:2 .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有:(问题:从词义范围看,古今词义的不同有哪些?)(1)词义的扩大,如“菜”,古代专指植物类蔬菜,现在包括肉、蛋之类;再如“睡”,古代 指坐着打盹,现在指一般的睡觉。(2)词义的缩小,如“宫”,上古泛指房屋,现在指少数公共场所。再如“瓦

4、”,古义比今义 要广,古代指陶制品,现在房屋上的建筑材料。(3)词义的转移,如“暂”,古代是指狗突然向人袭击,今义指时间短暂;再如“汤”,本义 指热水,现在指菜汤、米汤之类。3 .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有哪些?答:(1)古代是褒义,现在是贬义的:如“复辟”,古代是“恢复君位”,现在是说“开历史倒 车”;再如:“爪牙”,古代指“勇猛的得力助手”义,现在是“走狗”。(2)古代是贬义,现在是褒义的:如“锻炼”,古代是玩弄法律诬陷别人的意思,现在指“练 习、磨炼”,是褒义。(3)有的中性词,后来有了褒贬色彩:如“谤”,古代指“议论”,中性;现在指“诽谤”,贬 义。4 .从词义轻重的情况:(1)有些词,古义

5、轻,今义重。如“诛”,最初只有“责备”的意思,后来是“诛杀”的意思。(2) 还有写词,古义重,今义轻。如“感激”,古义是“愤激”的意思,现在一般是“感谢”义。5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如“消息”,古代是“消长”的意思,再如“睡觉”,古代是“睡醒”的 意思。(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 .什么是词的本义?答: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2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它的形体结构和意义有密切关系,因此,历来文字学家都是从字 形入手探求词的本义,东汉人()就是这样做的,他的就是一部讲本义的书。而他 讲本义的办法是()。3 .如:“斤、戒、刃、遹、臣”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造

6、字方法;另有“臣、望、临、 卧”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造字方法。4 .所以,探求词的本义时,不仅要分析字形,还必须要有语言材料来加以证实,这是检验本 义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据。5 .什么是引申义?答: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6 .从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直接引申,一类叫间接引申;7 .直接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如“月”,本义是月亮,引申为时间单位“月”。 再如“城”,本义是“城墙”,引申为“城市8 .间接引申是有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所谓“辗转为它训”。如“朝”,本义是早晨,引申为“朝 见”,再引申为“朝廷”,再引申为“朝

7、代再如“任”,。9 .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般,是本义发展为各种引申 义的基本方式:如“网、踵、市、特”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引申义。(五)词类的活用1 .什么是使动用法?答: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2 .掌握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的例子,即理解其意义,见到 “使动用法”的词,能够识别出来。3 .什么是意动用法?答: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 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4 .掌握书上出现的每一个例子,体会名词的意动用法和形容词的意动

8、用法的意思,学会识别 意动用法的词。5 .掌握P281282页“名词用如动词的例子。6 .名词用作状语有几种情况?答:(1)表示方位和处所;如:(2)表示工具和依据;如:(3)表示对人的态度; 如:(4)表示比喻,如:。(回答问题时,要适当举一、两个例子。)7 .掌握P282284页“名词作状语”的例子。8 .名词活用的条件有哪些?(即:判断词类活用的依据有哪些?)答案在P284287页。(六)古代汉语的词序1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有几种形式?答:有以下一些形式:(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见P288) (2)否定句中,代词作 宾语,宾语前置,如:。(见P290)(3)

9、一般句子中,代词用“之、是”等代词复指,如:。(见P292)(4)介词宾语前置:如何以知之。一以当十。等等。(注意:本节的每个例子都要好好看一遍,看懂,理解。)(七)古代汉语的判断句:1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有哪些形式?答:主要有四种形式:(1)两个名词性词组并列,如:荀卿,赵人。(2)不用判断词,句末有语气词“也”,如: 张骞,汉中人也。(3)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如:陈轸者,游说之士。(4)主语用代词“者” 生指,句末有语气词“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注意:本节的每个例子都要好好看一遍,看懂,理解。)2 .古代汉语也常常出现“是”字,但它往往不是判断词,而是代词。“是”作为判断词来用,

10、汉 代肯定就有了。3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有哪些?答:(I)不用判断词“是。(2)句末往往有语气词“也”。(3)往往用代词“者”复指主语。(A)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1 .古代汉语被动句式有哪些?答:有以下一些形式:(1)“于”字式,如:郤克伤于矢。(2) “为”字式,如:道术将为天下 裂。(3)“为所”式,如:卫太子为江充所败。(4) “见”字式,如I:厚者为戮,薄者见疑。(5) “见于”式,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6) “被”字式,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能无怨乎?2 .现代汉语表示被动的“被”字句,实际上在战国末期就已经产生了。(九)副词本章重点以下些特殊副词的意义,尤其要注意它们和

11、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1 .程度副词:少、稍、颇2 .范围副词:但、徒、特、第、直、仅3 .时间副词:曾、尝、再、复、仍4 .情态副词:且、固5 .否定副词:不、弗;毋、勿;未;非;否;微;(如问:古代汉语否定副词有哪些?即回 答这一条,加举例。)6 .表敬副词:有两类:(1)表示尊人的有:请、幸、谨、敬、惠、辱;(2)表示自谦的有: 窃、忝、猥;(如问:古代汉语表敬副词有哪些?即回答这一条。)(+)代词人称代词部分:1 .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有哪些?答:(1)第一人称代词有:“吾、我、余、予、朕等;(2)第二人称代词有:“女(汝)、而、 若、尔、乃等;(3)严格说来,先秦时期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

12、词,一般用指示代词“其、 之”代替。2 .先秦时期的“他”是别称代词,是“别的,别人的“意思。3 .先秦时期的人称代词没有复数形式,有时在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后家”侪、等、辈、曹、 属”等表示不只一个人,但这些此词是名词,不是复数形式。4 .表示自谦的词有:“寡人、臣、妾、奴、仆、愚”等;表示尊人的词有:“子、君、先生、 足下、大王”等,这些都是名词,不是代词。指示代词部分:1 .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有哪些?答:古代汉语常用的指示代词有“是、此、斯、兹、之、其、彼、夫”等,一般分为近指、远 指和旁指三类。”是、此、斯、兹、之”是近指代词;(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这、这个、这些“ 等。)“彼、夫”是远

13、指代词;“他、它”是旁指代词(意思是“别人、别的2 .指示代词还有“若、然、尔“,“若”常用于定语;“然、尔”常用作谓语。3“焉”相当于“于是”;“诸”相当于“之于”、“之乎”等。疑问代词部分:1.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有哪些?答:疑问代词大致可以分为指人、指事和指处所三类。常用于指人的疑问代词有“谁”、“孰”; 指事的疑问代词主要有“何”、“胡”、“曷”、“奚”(一般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指处所的 疑问代词主要是“安、恶、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或”和“莫”部分:或,和,莫,分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法?两词的区别是什么?答:“或”是肯定性无定代词,一般指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人

14、”、“有的人”或“某人当只 用作主语;“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有谁或没有什么东西(事情) “莫”字所否定的可以有范围,也可以没有范围或不指出范围。“或”和“莫”的主要区别就在于 “肯定性”与“否定性”的不同.“者”和“所”部分:1 .特殊代词“者”和“所”的用法是什么?有什么区别?答:者和所”是两个起辅助作用的代词。它们都称代一定的人或事物,但是不能独立充当 句子成分,必须放在其他词或词组的前面或后面,构成“者”字结构或“所”字结构,使整个结 构成为句子的一个成分。一般说来,“所”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前,使之成为名词性结构,表示动作的承受者、 被动者;“者”字放在动词(

15、或动词性词组)之后,构成名词结构,表示动作的发出者、主动 者,这就是二者的区别。(十一)介词、连词介词部分:2 .介词吁”的用法有哪些?答:主要有四种:(1)表示处所和时间,如:;(2)介绍涉及的对象,如:;(3) 表示比较,如:;(4)表示被动,如:o3 .介词“以”的用法有哪些?答:主要有四种:(1)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或“拿”, 如:;(2)表示凭着某种资格身份或地位,如:(3)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因 为”、“由于”,如:;(4)表示时间,相当于“于”、“在”,如:。“以”的用法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它在句中的位置,可以用在动词之前,也可以用在动词之

16、 后。二是它的宾语的位置,介绍“以”的宾语,常常放在“以的前面。连词部分:1 .连词“与”的用法:注意连词“与”和介词与的区别。2 .连词“而”的用法主要有几种?答:主要有三种:第一、用在联合结构里,连接形容词、动词和形容词性、动词性词组,表示两种性质和行为 的联系,如:;这一用法里面,有顺接和逆接两种。第二、用在偏正结构里,连接状语和谓语动词,在意思上往往是一种顺接,前后语意相承, 但不是并列的,也没有转折的意思,如:;第三、用在主谓结构里,连接主语和谓语,在意思上是一种逆接,如:。3 .连词“则”的用法有几种?答:主要有四种:(1)表示两事在时间上相承,有“就或便的意思,如:;(2)表示

17、因果或情理上的联系,有哪么”或“那么就”的意思,如:;(3)表示假设,如:;(4)表示发现,如:。此外,则还可以表示“让步4 .“然则”、“虽然”、“然而”三词都是词组。意思是o5 .连词“之”的用法有哪些?答:主要有两种:第一、连接定语和中心语,表示领属关系或修饰关系,如:;第二、“之”用在主谓结构中间,使这个主谓结构变为名词性偏正结构,如:。(十二)语气词和词头、词尾语气词部分:1 .注意句末语气词“也”、“矣”的用法和区别。2 .注意疑问语气词“乎”、“与(欤)”、“邪(耶)L3 .注意感叹语气词“哉词头和词尾部分:1 .掌握名词词头“有”。2 .掌握动词和形容词词头”其、言、于、薄”。

18、3 .掌握词尾“然、如、而、若”。(把书上的例句看懂、理解)中册(十七)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 .说文解字的作者、成书年代、体例、内容、所收字数。2 .说文解字中所收的字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进行说解,每字先说字义,后释形体。3 .许慎所说解的字义,实际上就是他认为的本义。4 .许慎对篆文的形体构造加以分析和归纳,从中概括出五百四十个偏旁作为部首。5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是谁?分别有什么著作?答: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及其著作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 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6 .名词解释:经籍黑诂(作者、年代、体例、内容)。(+A)古书的注解1 .名词解释:疏、正

19、义、传、笺。(P672)2 .阅读673页上半十三经注疏的书影,了解其中的内容和体例。3 .了解诗经、史记三家注、汉书、三国志、老子、庄子、楚辞等名著在 唐代以前的名家注解。4 .宋代著名的注解家是朱熹,著有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 辞集注等。5 .名词解释:衍文、脱文。(P676)6 .古书注解的术语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答:(1)日,为,谓之使用这三个术语时,被解释的词语总是放在“日、为、谓之的后面。 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这三个词语大致相当于 现代汉语的“叫做(2)谓用“谓”的时候,被解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谓”的作用是用后面的

20、话说明前面 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影射的事物。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指”、”是说”的意思。(3)貌,之貌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是表示事物某种 性质或某种状态的。(4)犹,犹言“犹”的作用是表示注释与被释词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近似。用“犹” 的时候,往往是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用引申义训释本义。略等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5)之言,之为言,之犹言这三个术语的作用是表示“声训”,注释时必然是用声音相同或 近似的词来作训解。声训也是古人寻求同源词的一种方法。(6)读为,读日,读若,读如这几个术语都是用来注明音读的,“读为”和“读日”一般是用 本字来说明假借字。“读若

21、、读如”主要作用是注音。7 .本节通论部分所举的例子都要看懂。(十九)古书的标点问题1 .句读是古人读书时候断句用的符号。在一句话完了的地方,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一个 圆圈,这叫“句”,在一句话没有完,但读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停顿的地方,就在字下面加一个 点,这叫“读(ddu)o ”合起来就叫“句读”。2 .刻书有句读是从宋朝开始的。(二十)古汉语今译问题1 .关于古文翻译,近代翻译家严复曾提出“信、达、雅”三点要求。2 .所谓“信”,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所谓“达”,是指译文要通畅明白;所谓“雅”,是指译 文要典雅优美。3 .本节通论部分所举的例子都要看懂。(二H一)古代的文体1 .曹丕是最早研

22、究文体特点的一个人,他在典论论文里把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 诗赋四种。2 .前人对文体特点的分类不外乎三个标准:如诗词歌赋是从语言形式来分的;史传行状是按 内容来分的:书信赠序是从语言形式来分的。3 .中国古代的文体,按语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大类:一、散文;二、韵文;三、骈 文。4 .我们将古典散文分成史传文、说理文、杂记文、应用文四类。5 .史传文,也叫“历史散文”,主要有三种体裁: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6 .司马迁写的史记,开创了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先例。7 .自传体的产生和写书有序言,都与司马迁有关。8 .我国最早的说理文,流传至今的有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的论语。9

23、 .真正可以称之为论说文,要从墨子算起。10 .“论”是议论,它的说理方式以论证为主;“说”是说明,它的说理方式以解释为主。注意一些名家名篇(本部分举例)的文体类别。下册(二十四)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二十五)古今语音语音的异同1 .掌握三十六字母。包括发音部位、发音方法。2 .什么是音韵学上的“五音”?答:音韵学上按照三十六字母发音部位的不同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叫做“五音3 .声调方面,古代有“平、上、去、入”四声;古代的入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了,古代 的平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变成了“阴平、阳平”两类。(二十六)上古音简说1 .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现代

24、四个时期。2 .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可以拿诗经音作为代表。3 .中古音指六朝到唐宋时代的语音,一般以切韵音系作为代表。4,切韵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字典,隋朝陆法言所编。5 .近古音指元明时代的语音,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反映这个时期音系的代表作。6 .什么是“叶君说“,我们应该怎么认识?答:后人在阅读古代的诗歌等韵文时,原来押韵的诗文,由于语音的变化发展不押韵了,为 了押韵,后人往往临时改读一个字的读音以求押韵,这种做法就叫“叶音”,也叫“协音”。“叶 音说”是主观主义的产物,“叶音”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7 .首先批评“叶音说”的是明代末年的陈第,他在毛诗古音考里说:“时有古今,地有南 北

25、,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8 .王力先生的古韵三十部有哪些?(答案从略,见课本1054页)9 .王力先生古韵三十部中的入声韵部有哪些?答:有“职、觉、药、屋、铎、锡、月、质、物、缉、叶”十一部。10 .王力先生古韵三十部中的阴声韵部有哪些?答:有“之、幽、宵、侯、鱼、支、歌、脂、微”九部。11 .王力先生古韵三十部中的阳声韵部有哪些?答:有“蒸、冬、东、阳、耕、元、真、文、侵、谈”十部。12 .关于上古的声母研究,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提出了“古无轻唇”和“古无舌上”两条重要结 论。13 .关于上古的声母研究,钱大昕之后,章炳麟又提出“娘日二纽归泥说”;曾运乾认为喻母 也应一分为二,一部

26、分归匣母,一部分归定母。(二十七)古书的读音问题1 .名词解释:A.“同音通假”(P1067) B “读破”或“破读”:(PI070)2 .谈谈“假借”和“通假”的区别与联系?答:两者区别的要点是:“假借”,也叫“本无其字的假借”,“六书假借”,或“造字假借”,其特点是久借不还。如“其”, 本义是指“簸箕”,假借为代词“其”,只好再造一个“箕”,表示“簸箕”义。“通假”也叫“本有其字的假借”,“同音通假”,或“用字假借”,其特点往往是偶尔一用。如“早 晚”的“早”,本来有这个字,但许多古书中往往不用,而用“蚤”,这就是-般所说的“通假”。 3.掌握1074页所列字的特殊读音。掌握本节所举例子的读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