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员2023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939023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关党员2023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机关党员2023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关党员2023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关党员2023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心得体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心得体会发言稿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 要讲话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理念,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 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厚重的人民情怀,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 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决 策部署。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务实担当、与人民保持紧密联系,才能肩负起 人民重托、历史重担。要加强理论学习,筑牢信仰之基、补足

2、精神之钙、把 稳思想之舵,为涵养廉洁奉公正气打牢思想基础。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 治党,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决整治用课题项目送人情、为企业站 台捞油水等搞权力变现、干环保、吃环保等腐败问题,推动形成清 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要 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多用“四不两直”方 式深入一线,倾听群众意见,检查工作成效。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 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 民的自觉行动,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学习心得体会发言稿近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

3、对生态文明建设 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瞩目成就,分析了当前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锚定方向标,补足助推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关 系人民福祉,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 大计。因此,必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大道,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 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思想指引把方向,久久为功成伟业。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只 有树立科学的思想理念,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推进事业的进步。生态文明 建设涵盖领域广,治理难度大,生态文明建设又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可谓任务艰巨

4、、责任重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人不负青山,青山 定不负人”的信念,以前人种树为己任,谋后人乘凉,坚决反对以 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饮鸩止渴”式发展,党员干部要保持思想定力,树 立正确的政绩观,并非高楼大厦才算政绩,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更是造福子 孙的佳绩;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程,建设成果短期难以体现,要甘 当愚公,久久为功,多做生态保护潜绩,成就百姓安居显绩”。系统观念谋全局,协同发力共奋进。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 句话体现了系统观念在决策中的重要性。系统观念要求我们要统筹好事物的矛盾,协调好全局与局部、主要与次要

5、、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党的二十大强 调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 物,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生态环境治理具有系统性,一草一木的变动都可能 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蝴蝶效应。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从整体布局,统筹规划,抓纲带目,坚持山水田林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 理、源头治理;要主动扛起生态环境治理责任,林长、湖长、河长层层压实 责任,上下同心;要坚持协同发力,增强生态治理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 策协同,弹好生态建设协奏曲,唱响美丽中国大合唱”。实事求是求实效,实干笃行建新功。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面对不同地域的不同特点

6、,治理方法要坚持实事求 是的原则,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生态 文明建设同样也要到什么山上治什么病,决不能寄希望于以一方治百 病”的神药。党员干部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地区调查研究生态 环境建设薄弱点,找准生态治理问题,因地制宜提出治理对策,对症下药, 才能药到病除。党员干部还要身体力行,发掘生态环境治理先进技术,支持 本地绿色环保新兴产业发展,学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地区的先进经验,从中 总结和提炼可以应用到本地的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灵丹妙药,坚持俯下身 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做勤医、慧医,不做懒医、庸医,以实事求是、 实干笃行的精神,让祖国大地焕发绿色生机,建设

7、美丽中国。以厚重的人民情怀,擦亮真抓实干的担当底色。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嘱托,是每次调研考察念兹在兹的行动。 生态文明建设最能给老百姓带来获得感,环境改善了,老百姓体会也最深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牢记嘱托,走好新征程,要把宏伟蓝图变成 具体的施工图,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既解决生态 环境保护的表象问题,又从根本上杜绝问题产生的源头和渠道。要更高标准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实现新突破, 实现生态环境质量高起点改善、高水平提升。要清醒认识到生态修复和改

8、善 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抓细、抓实、抓出成效,用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实际行 动和实际成效诠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赤诚。以厚重的人民情怀,提升环境保护的美丽成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 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 子。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 蓝天也是幸福。一方面,人们从清新的空气、秀美的山河,真切感受到生态 获得感不断提升,真切体会到美丽中国渐行渐近。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污染 防治触及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越来越显现,离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还有 一定差距。积极回应人民

9、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是我们党的宗旨所在、使 命所在、责任所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监管督 察力度,着力解决老百姓身边的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等突出环境问题,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要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农村人 居环境,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让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 得住乡愁,在更美好环境中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 有保障。学习心得体会发言稿山泼黛,水接蓝,翠相掺。近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人类作为自然环境的受益者,

10、更应懂得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基层干部作为乡村发展的关键力量,经济大有作 为的同时要注重生态有所可为,要当好绿树遮头的守山人、碧波 环绕的“护河长、脚踩黄泥的“护耕者、依园而栖的“看树人,绘就 青山绿水的斑斓画卷。渲染绿色理念”氛围,青山隐隐内化于心。青山不墨千秋画, 绿水无弦万古琴。五千年华夏文明,从哲学授以道法自然思想,到追 求”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人文理念,再到禁止竭泽而渔, 焚薮而田兽的朴素自然观,皆充盈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智慧。基层干 部作为地方政策执行者,要结合当地实际算笔发展的“长远账,聚集 干群合力,将绿色发展理念融于日常植入人心。要宣传引导,弘扬 生态文明

11、价值理念,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鼓励绿色低碳消费。要建章立制,完善奖惩措施,建立激励约束和舆论监督 机制,明确规定不同主体的责任义务,并形成杜绝不良行为的良好社会风尚。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刻雾裁风“固化于制”。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战略部署,各地各部门也通过一系列切实举措,以空前的力度狠抓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基层干部作为环境 的“守望者,要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针对围垦过度开发、违规养 殖、无序开采等问题,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充分发挥河长制、湖长制作 用,动态管理区

12、域内生物多样性。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手挑肩扛、覆土 运水到飞播造林、精准滴灌,引进生物工程、生态工程等生态修复技术,进 行整体保护、系统修护、综合治理,实现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赋能“科技转型”升级,平川沃野“践之于行。“天育物有时,地 生财有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和 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起笔青山绿水, “落墨民生福祉。基层干部作为民生保障者,要深学细研发展模式, 将生态环境作为生产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加快传统产业绿色 转型,聚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领域,引进种养殖先进器械,大力发展 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低碳产业。

13、要从吃“资源饭向生态饭转变,深入 挖掘本土风情、传统技艺、民间传说、特色景点等资源禀赋,推广农家乐、 研学游、民宿潮等乡村旅游新模式,致富增收并促进良性循环发展。学习心得体会发言稿日前,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 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 化。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 树立民本思维、前瞻思维、系统思维,多念民生经、算好长久账, 用切实的行动让环境发生看得见的变化,奏响新时代的绿色发展进行曲。树牢“惠民生、聚民心”的民本思维,奏响实干将行主旋律。民之 所望,施政所向。不论是建设生态文明,

14、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的深谋远虑,还是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深情 言说,亦或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的深邃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深刻阐明了 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广大 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廓清思想认识,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驰而不息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突出 生态环境问题,切实以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树牢“打基础、利长远”的前瞻思维,奏响久久为功“重音

15、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新时代十 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浓度下降57% ,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23.8个百分点,全国PM2.5平均浓度首次降低到30微克/立方米以内. 一个个数据,充分印刻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成效,共同绘就了 望得见 山、看得见水、闻得到花香的美丽画卷。但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攻坚战也是 持久战,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广大党员 干部要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保持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 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让锦绣河山造福人民

16、、泽被子孙。树牢“抓统筹、重平衡”的系统思维,奏响协同共进“交响曲”。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 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生态的保护在中国古已有之,从“天 人合一、万物共生,到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再到万物各得其 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里蕴含着一荣俱荣、 一损皆损唇齿相依、命脉相连”的生态智慧。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 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种要素都是必不 可少的一环。因此,党员干部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综合治理。要坚持 贯彻新发展理念,从整体布局出发,立足全局规划,协同推进降碳、减污、

17、扩绿、增长,奋力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图景。学习心得体会发言稿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绿水青山是大 自然馈赠我们的珍贵礼物,也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近年来,习近平 总书记每到一个地方调研都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深入人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从点滴做起、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学会珍 惜,注重改善和提升,久久为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生态环境。注重点滴让珍惜成为常态。不积腔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得之不觉,失之难存。习近平总 书记曾指出,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 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

18、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改 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取得历史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曾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 问题,塞罕坝”的启示告诫我们,若不珍惜和保护,昔日木兰围场就会变 为荒弃的高岭,而复原林海,需要几代人半个多世纪的全身心投入。”一个 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 问题,根治问题。要从我做起,带动身边的人,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 电,减少每一次浪费、每一点破坏,以点滴的珍惜唤醒每一寸土地。注重“引导”让改善”成为追求。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 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生态环境问题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

19、代的一项重要工作。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它不仅体现为对生态的 保护、对环境的整治,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方式。经济要 上台阶和生态文明要上台阶两者之间并不冲突,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注重引导全民具备绿色的眼 光,通过每一个人的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要有意识的对大自然馈赠的 天然资源坚持保护性开发、高质化利用、规范化管理,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 路,让绿色发展成为我们坚信并且长期坚持的重要发展理念。注重“获得”让提升成为目标。现如今,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 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生态环境越来越珍贵。广 大党员干部要清醒的认识到,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从过去追求生 存的空间到现在追求生活的品质,再到追求生命的价值”,无论在 哪个阶段,良好的生态环境都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失去良好的生态环境,其他的追求都是“空中楼阁,唯有保障天蓝、地 绿、水净的生态环境,才能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初具规模,到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再 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实现良性互动,促进生活品质的提升,绿色发展这条 路,是我们必须坚持,并持续不断向前走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