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分配制度.pptx

上传人:uij****hh 文档编号:96885908 上传时间:2024-03-29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33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讲分配制度.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七讲分配制度.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讲分配制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讲分配制度.pptx(4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讲第七讲 分配制度分配制度第第9 9章第章第2 2、3 3节、第节、第1515章第章第3 3节节一、一、收入分配一般原理收入分配一般原理(补充补充)二、二、资本主义分配制度资本主义分配制度 (第第9 9章第章第2 2、3 3节节)三、三、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第第1515章第章第3 3节节)一、一、收入分配一般原理收入分配一般原理 (补充补充)教学目的和意义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准确理解价值创造的源泉,各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中的作用,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范围,收入分配与价值创造的关系等;以便同学们利用学得的知识,分析和认识实践中的收入分配问题。(一)(一)收入分配的收入分配的涵

2、义(补充)涵义(补充)收入:(1)会计要素之一;(2)个人所得。分配的定义:(1)按一定标准或方法分。(2)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即国民收入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在不同阶级、社会集团、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环节。分配与生产的关系:分配由生产决定,没有产品的生产,便没有产品的分配,生产的性质怎样,分配的性质便也怎样;但分配又反过来影响生产,促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分配在广泛的意义上还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这属于生产过程本身,并决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我们这里讲的是指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二)(二)收入分配的内容收入分配的内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

3、分配和再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生是在生产部部门中中进行的。行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上,还要在要在整个社会范整个社会范围内内进行再分配,行再分配,这就是就是国民收入再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1)通)通过政府的政府的财政支出政支出实现:根据政根据政府的府的职能和活能和活动范范围的不同,可以分的不同,可以分为经济建建设支出,科教文支出,科教文卫支出支出,行政、行政、国防支出国防支出,转移支付的支出。移支付的支出。(2)通)通过税收、税收、调整再整再贴现率以及价格率以及价格等手段等手段实现。(三三)收入分配的原

4、)收入分配的原则一是要妥善一是要妥善处理理积累与消累与消费的关系的关系确定确定积累和消累和消费比例关系的原比例关系的原则有三个:有三个:在生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的基础上,上,积累和消累和消费都要有所增都要有所增长,即,即积累和消累和消费必必须同同时兼兼顾,二者不能偏二者不能偏废。积累和消累和消费的增的增长要和其物要和其物资形形态生生产资料料和消和消费资料的增料的增长相适相适应。必必须安排好安排好积累和消累和消费的内部比例关系的内部比例关系。如生如生产性基本建性基本建设的的积累与非生累与非生产性基本建性基本建设的的积累、累、各种消各种消费品品结构的合理安排等等。构的合理安排

5、等等。二是要妥善二是要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效率效率作作为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具体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具体来来说,效率,效率是指是指资源最合理的配置,源最合理的配置,实现社会福利最大社会福利最大化。化。最有效率的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最有效率的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公平公平本是本是伦理学上的概念,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是指人们对既定社会中人与既定社会中人与人之人之间各种关系的各种关系的认识和和评价价。公平有市场公平和社会公平之分。公平有市场公平和社会公平之分。由于

6、由于经济是基是基础,因此,因此对经济关系的关系的评价是公平的核心。价是公平的核心。衡量衡量经济公平的有用工具是洛公平的有用工具是洛伦兹曲曲线和基尼系数和基尼系数。在分配中存在着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在分配中存在着效率和公平的矛盾。解决这一矛解决这一矛盾盾总的原的原则是效率与公平兼是效率与公平兼顾。第一,在效率第一,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公平。效率决定公平的效率决定公平的产生。生。历史上,只有当效率提高史上,只有当效率提高到剩余到剩余产品品产生以后,社会才会出生以后,社会才会出现公平公平问题。在效率极低、根本没有剩余在效率极低、根本没有剩余产品的情况下品的情况下谈公平公平没有任何意

7、没有任何意义。效率提高是公平增效率提高是公平增长的条件。的条件。“蛋糕首先要做大蛋糕首先要做大”注意:注意:在效率在效率优先原先原则下要尽可能考下要尽可能考虑公平的要公平的要求,求,让差距保持在合理的限度中。差距保持在合理的限度中。第二,要第二,要针对公平和效率在不同公平和效率在不同时期所表期所表现的不同特点,的不同特点,抓住抓住问题的主要的主要倾向来向来协调两者关系。两者关系。第三,要首先保第三,要首先保证遵循公平和效率兼遵循公平和效率兼顾的的某些原某些原则,如消除进入壁垒及就业歧视、如消除进入壁垒及就业歧视、反对行业垄断等,反对行业垄断等,以以降低效率与公平替代降低效率与公平替代的机会成本

8、。的机会成本。实际上,上,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存在于国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存在于国民收入分配的两个民收入分配的两个过程,两个分配主体。程,两个分配主体。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注重公平。二、二、资本主义分配制度资本主义分配制度 (第第9 9章第章第2 2、3 3节节)教学教学目的和意义目的和意义通通过本本部分的部分的学学习,正确理解,正确理解资本主本主义制制度下工人与度下工人与资本家之本家之间、不同部、不同部门的的资本本家之家之间以及以及资本家与地主之本家与地主之间的分配关系,的分配关系,使同学使同学认识资本主本主义分配关系的分配关系的实质。(一)关于(一)关于“价

9、值转形理论价值转形理论”及其争及其争论论1867年发表的年发表的资本本论第第1卷卷,论述的是按价述的是按价值来来进行商品交行商品交换,1894年年资本本论第第3卷卷问世,世,论述的是述的是按生按生产价格来交价格来交换商品商品。西方某些西方某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学家以为这是是资本本论的的“破破绽”,企,企图以此作以此作为突破口,来否定突破口,来否定马克思的克思的劳动价价值论和剩余价和剩余价值论。对于于这样一个重大的理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我国,我国经济理理论工作者工作者也在各种刊物上也在各种刊物上发表文章,表文章,对西方西方经济学界学界对马克思的克思的攻攻击进行抵制和批判。行抵制和批判。学者学者们

10、主要主要围绕以下两个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行了讨论:(:(1)批)批驳所所谓资本本论存在存在“破破绽”的的错误观点;(点;(2)关于)关于“生生产价格价格总额等于价等于价值总额”和和“利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等于剩余价值总额”这两个两个总额等式能否同等式能否同时相等的相等的问题。1、剩余价、剩余价值转化化为利利润(1)所费资本转化为)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成本价格(153)商品的价商品的价值(W)包括三个部分:)包括三个部分:Wcvm这是按是按劳动耗耗费计算的生算的生产商品的商品的实际耗耗费。对于于资本家来本家来说,生,生产商品所耗商品所耗费的只是他的的只是他的资本价本价值cv,剩余价,剩余价值m是是

11、资本家无本家无偿获得的得的cv构成商品的生构成商品的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用成本或成本价格,用K表表示示这样这样商品价商品价值就等于成本价格与剩余价就等于成本价格与剩余价值之和,之和,用公式表示用公式表示为:W=K+m。显然,然,成本价格小于商品的价成本价格小于商品的价值,两者之,两者之间的差的差额为剩余价剩余价值。成本价格成本价格这一范畴抹一范畴抹杀了不了不变资本和可本和可变资本之本之间的区的区别,掩盖了它,掩盖了它们在价在价值增殖增殖过程中的不同程中的不同作用。作用。(2)剩余价值转化为)剩余价值转化为利利润(153)当不把剩余价当不把剩余价值看作是雇佣工人剩余看作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的产物

12、,物,而是把它看作是全部而是把它看作是全部预付付资本的本的产物或增加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剩余价值便便转化化为利利润(p)。)。剩余价剩余价值和和利利润质上不同,量上相等。质上不同,量上相等。剩余价剩余价值转化化为利利润,就掩盖了,就掩盖了资本主本主义的剥的剥削关系。削关系。(3)剩余价剩余价值率率转化为转化为利利润率率(153)剩余价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率是剩余价值(m)与可与可变资本本(v)的比的比率率利利润率率则是剩余价是剩余价值(m)与全部与全部预付付资本本(cv)的比的比率率剩余价剩余价值率率和和利利润率率质上不同,量上不等质上不同,量上不等剩余价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率揭示的是资本家本家对

13、工人的剥削程度,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利而利润率是表示全部率是表示全部预付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本的增殖程度。由于全部由于全部预付付资本本总是大于可是大于可变资本,因此本,因此利利润率在量上也率在量上也总是小于剩余价是小于剩余价值率率,它掩盖了,它掩盖了资本家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影响利润率变动的因素(影响利润率变动的因素(154)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两者成正比例变化。两者成正比例变化。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C:V)的高低。)的高低。在剩余价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不变的条件下,两者成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不变的条件下,两者成反比例变化。反比例变化。资本周转速度

14、。资本周转速度。两者成正比例变化。两者成正比例变化。不变资本的节省。不变资本的节省。在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在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已定的情况下,它将导致利润率的提值率已定的情况下,它将导致利润率的提高。高。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54)(1)平均利润的形成平均利润的形成: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不同部门之间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由于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和和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利润率。不同会有不同的利润率。生产部门之间若利润率不同,便会发生以资本转生产部门之间若利润率不同,便会发生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竞争,从而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这移为特点的竞争

15、,从而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这种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种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停止下来。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与此同时,利润率便转化为与此同时,利润率便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2)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实质上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利润率实质上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为: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为: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社会总资本(15

16、5)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3)平均利润)平均利润在利润率平均化的条件下,各部门的资本家根据在利润率平均化的条件下,各部门的资本家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与其投资量大小相适应的利润平均利润率获得的与其投资量大小相适应的利润即平均利润。用公式表示,即:即平均利润。用公式表示,即:平均利润平均利润=预付资本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155)在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资本家所获利在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资本家所获利润的多少似乎只与他所拥有的资本量有关,润的多少似乎只与他所拥有的资本量有关,这就完全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这就完全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

17、来源。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不仅受本部门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不仅受本部门资本家的剥削,而且还受整个资本家阶级的本家的剥削,而且还受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剥削。剥削。3、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56)(1)生产价格的形成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随着利润转化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这这时,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

18、价值的价值时,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售了。(2)生产价格的定义)生产价格的定义由商品的成本价格由商品的成本价格(K)和平均利润(和平均利润(p)构成的价)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格就是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注意注意生产价格不是市场价格。生产价格不是市场价格。它是一种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内在标准的价格。相对稳定的,具有内在标准的价格。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受供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波动。求关系的影响而波动。(3)商品价值转

19、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没有违背价值规律没有违背价值规律(156)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绝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而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绝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而只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为:只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为:第一,虽然从个别部门来看,第一,虽然从个别部门来看,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平均利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润总额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但从全社会来看,会来看,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利润总额与工人阶级所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利润总额与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还是相

20、等的。第二,从个别部门来看,第二,从个别部门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同价值不一致,商品的生产价格同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也必然和价值总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也必然和价值总额相等。额相等。第三,生产价格随着商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第三,生产价格随着商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生产商品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生产价格就会降低;反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生产价格就会降低;反之,生产价格就会提高。生产价格就会提高。总结总结生产价格形成以前,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生产价格形成以前,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以

21、后,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生产价格形成以后,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市场价格这时已不再以价值为换的基础,市场价格这时已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这种变化,是由于受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这种变化,是由于受到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影响。到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影响。(二)关于商业利润、借贷利(二)关于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地租的真正来源息、地租的真正来源1、商商业资本和商本和商业利利润(1)商商业资本本就是从就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从事商品买卖的,的,以以获取商取商业利利润为目的的目的的资本。(本。(157)它是它是

22、处于流通于流通领域的商品域的商品资本的本的转化形式。化形式。(2)商商业利利润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生本家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价格的价格把商品让渡渡给商商业资本家,然后商本家,然后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本家再按照生产价价格把商品格把商品卖给消消费者者。这种售价大于种售价大于买价之差,价之差,就是商就是商业资本家所本家所获得的商得的商业利利润。(。(158)(3)商商业利利润的的真正真正来源来源生生产领域中域中产业工人工人创造的剩余价造的剩余价值的的一部分,一部分,是由是由产业资本家本家转让给商商业资本家本家的。(的。(158)商商业资本家所本家所获商商业利利润的多少,仍要的多少,仍要受社会平均

23、利受社会平均利润率形成率形成规律的支配。律的支配。2、借、借贷资本和利息本和利息(1)借借贷资本(本(159)借借贷资本是从本是从职能能资本循本循环中独立出来的一种中独立出来的一种特殊特殊资本形式,是本形式,是为了取得利息而了取得利息而暂时借借给另一另一个个资本家使用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本。借借贷资本本是是最具有资本拜物教性质的资本。最具有资本拜物教性质的资本。拜物教:拜物教:“拜神教拜神教”的对称,指神灵观念明确产的对称,指神灵观念明确产生之前,原始人把某些特定物体当作具有意志的生之前,原始人把某些特定物体当作具有意志的物体而加以崇拜的宗教。拜物教一词也用来比喻物体而加以崇拜的宗教。拜物教

24、一词也用来比喻对某种事物的迷信。如,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对某种事物的迷信。如,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等。教、资本拜物教等。借借贷资本的借本的借贷对象主要是象主要是职能能资本家。本家。(2)利息和)利息和利息率利息率借借贷资本的本的报酬酬利息,本利息,本质上仍是上仍是产业雇用工人所雇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造的剩余价值的特殊的特殊转化化形式。形式。利息率就是一定利息率就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和借期内的利息量和借贷资本量之本量之间的比率。(的比率。(160)(3 3)股票价格)股票价格股股票票价价格格是是股股息息收收入入的的资资本本化化。(利利息息等于股息)等于股息)股票价格股票价格=股息股

25、息/利息率利息率股票持有者凭借股权从股份公司的盈利股票持有者凭借股权从股份公司的盈利中分得的中分得的股息,实质上也是雇佣工人创股息,实质上也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造的剩余价值。(161161)3、资本主本主义地租地租(1)地租地租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的得的一种非一种非劳动收入。(收入。(161)(2)地租的来源)地租的来源资本主本主义地租是由地租是由农业工人工人创造的、被造的、被农业资本家本家让渡渡给土地所有者的、超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平均利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161)(3)地租的形式)地租的形式资本主本主义地租有

26、地租有级差地租和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地租两种形式。种形式。级差地租差地租与土地等与土地等级相相联系的地租形式就是系的地租形式就是级差地差地租。(租。(161)优等地和中等地的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雇佣工人创造的超造的超额利利润是是级差地租的源泉。差地租的源泉。土地的土地的优劣不同是劣不同是产生生级差地租的条件。差地租的条件。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的的资本主本主义垄断是断是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差地租形成的原因。级差地租反映的是差地租反映的是农业资本家和大土地所本家和大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有者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雇佣工人的关系。(162)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

27、不同而分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两种形形态:即:即级差地租差地租和和级差地租差地租。级差地租差地租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置不同而产生的生的级差地租。差地租。级差地租差地租是由于在同一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土地上连续追追加投加投资的的资本生本生产率不同而率不同而产生的生的级差地差地租。租。级差地租差地租是是级差地租差地租的基的基础。绝对地租地租由于土地私有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的存在,农业资本家租用任何土本家租用任何土地都必地都必须交交纳的地租,就是的地租,就是绝对地租。(地租。(162)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28、是本有机构成是形成形成绝对地租的条件。地租的条件。绝对地租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的垄断。断。绝对地租地租实质上是由上是由农业雇佣工人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的一部分转化而来的,化而来的,它体它体现的仍然是的仍然是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162)(4)土地价格土地价格(163163)在在资本主本主义制度下,大土地所有者不制度下,大土地所有者不仅能凭借能凭借土地私有土地私有权获取地租,而且取地租,而且还可以通可以通过出出卖土地土地获得高得高额的土地价格。的土地价格。土地价格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利

29、息等于地租)是地租的资本化。(利息等于地租)决定土地价格的因素:决定土地价格的因素:一是地租一是地租额的多少,的多少,二二是利息率的高低。是利息率的高低。土地价格土地价格=地租地租/利息率利息率土地的价格与地租土地的价格与地租额成正比,与利息率成反比。成正比,与利息率成反比。三、三、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第第1515章第章第3 3节节)(一一)按按劳分配与生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要素按贡献分配献分配(289)1、按劳分配的定义按劳分配的定义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它要求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它要求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

30、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参与收益分配。动者不得参与收益分配。“劳劳”:物化形态物化形态的劳动(成果多少)、的劳动(成果多少)、流流动形态动形态的劳动(时间长短)、的劳动(时间长短)、潜在形态潜在形态的劳的劳动(学历、职称、职务高低)。动(学历、职称、职务高低)。(补充)(补充)2 2、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实行、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生生产产资资料料公公有有制制决决定定,劳劳动动者者个个人人收收入入的来源只能是劳动;的来源只能是劳动;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公公有有制制经经济济中中的的劳

31、劳动动分分工工和和公公平平观观念念决决定定按按劳劳分分配配是是合合理理分分配配个个人人收收入入的唯一依据。的唯一依据。3、实行按行按劳分配的意分配的意义(290)实行按行按劳分配,可以排除凭借分配,可以排除凭借对生生产资料的占有而占有料的占有而占有他人他人劳动成果的可能,从而成果的可能,从而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目共同富裕的目标具有具有重要意重要意义;能能够把每个把每个劳动者的者的劳动和和报酬直接酬直接联系起来,从而使系起来,从而使每个每个劳动者从物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成果,这有利有利于促于促进社会生社会生产力的力的发展;展;实行按行按劳分配,分配,实现了了劳动平等和平

32、等和报酬平等,有利于酬平等,有利于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与公正,从而可以社会分配的公平与公正,从而可以调动劳动者的者的积极极性。性。从从这样的意的意义上上说,实行按行按劳分配是人分配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史上分配制度的一度的一场深刻革命。深刻革命。4、按劳分配的局限性(补充)按劳分配的局限性(补充)形式上平等,实际上不平等形式上平等,实际上不平等个人能力不同个人能力不同赡养人口不同赡养人口不同5、生、生产要素按要素按贡献分配献分配生生产要素按要素按贡献分配献分配:按照投入生按照投入生产要素在要素在财富富形成中的形成中的贡献分配。(献分配。(291)6 6、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原因、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

33、原因按按要要素素分分配配是是市市场场经经济济的的一一般般关关系系决决定定的的,只只要要存存在在市市场场经经济济就就必必然然要要求求按按要要素素分分配配,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市场经济也不例外。市场经济也不例外。按生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要素分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分配料所有制在分配领域的域的实现,在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通条件下,它是通过商品生商品生产和和商品交商品交换实现的一种在多种社会制度中通行的分的一种在多种社会制度中通行的分配方式。配方式。(291)(二)(二)社会主社会主义初初级阶段段基本分配制度基本分配制度在我国社会主在我国社会主义初初级阶段,必段,必须要要坚持按持按劳分配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34、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这是由基本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制度决定的(的(291)分配方式是由生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方式决定的。社会主社会主义初初级阶段段实行公有制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主体、多种所有制制经济共同共同发展的基本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制度。公有制公有制为主体要求主体要求实行按行按劳分配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形主体的分配形式,多种所有制式,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共同发展要求展要求实行多种分配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所以,所以,社会主社会主义初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必然是按段的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35、制度。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这是社会主社会主义市市场经济发展展的的要求要求(292)社会主社会主义初初级阶段的段的经济是市是市场经济。在社会主在社会主义市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条件下,需要发展展劳动、资本、技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信息等要素市场,以,以发挥市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性作用。由于在商品生由于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活程中,活劳动创造价造价值,而且随着科学,而且随着科学技技术和和“知知识经济”的的发展,掌握了科学技展,掌握了科学技术、拥有知有知识的的劳动者者创造价造价值的作用和的作用和创造的价造的价值越来越大,越来越大,这就就要求要求实行按行按劳分配分

36、配为主体;主体;由于由于资本、技本、技术、信息等要素是商品生、信息等要素是商品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条件,这就要允就要允许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把按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把按劳分配分配与按生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由此构成了社会主合起来,由此构成了社会主义初初级阶段十分丰富的分配内容。段十分丰富的分配内容。(3)这)这是由生是由生产力的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展状况决定的(292)社会主社会主义初初级阶段生段生产力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展的不平衡、多层次和不次和不够高的状况是分配方式呈高的状况是分配方式呈现多多样性性的最深的最深层次原因。次原因。实践证明,实践证明,实行按行按劳

37、分配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适合社会主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初级阶段的生段的生产力力发展水平,有利于展水平,有利于调动社会广大社会广大成成员的的积极性,把分散的人力物力极性,把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力和技术动员起来起来进行行现代化建代化建设,实现社会社会资源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三)如何实行(三)如何实行社会主社会主义初初级阶段段的基本分配制度(的基本分配制度(298299)1、要妥善、要妥善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298)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2、要建立、健全市、要建立、健全

38、市场分配机制,分配机制,发挥市市场机制机制的基的基础性性调节作用(作用(298)要建立健全要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力市场及其客及其客观调节机制,机制,使使在社会主在社会主义市市场经济中从事各种具体中从事各种具体劳动的每的每个个劳动者的收入分配,都置于同一者的收入分配,都置于同一规范和范和调节机制之下,受客机制之下,受客观的市的市场分配分配规律的制律的制约,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公平合理的分配。要建立、完善其他生要建立、完善其他生产要素市要素市场及其运行及其运行机制,机制,特特别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由市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由市场供供求机制、求机制、竞争机制决定形成的价格机制,争机制决定形成的价格机制,使价格

39、真正成使价格真正成为调节收入分配的客收入分配的客观的指的指示器。示器。要通要通过企企业改革,塑造合格的市改革,塑造合格的市场主体,主体,以防止由于企以防止由于企业行行为的扭曲而的扭曲而导致价格和致价格和分配的混乱和不公。分配的混乱和不公。3、要加、要加强宏宏观调控,健全法制,控,健全法制,对个人收入分个人收入分配配实施有效的宏施有效的宏观管理(管理(299)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注重公平,加加强政府政府对收收入分配的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能,调节差距差距过大的收入。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程序,合理范分配程序,合理调节少数少数垄断行断行业的的过高高收入,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非法

40、收入。以共同富裕以共同富裕为目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具体措施有:具体措施有:制定并制定并实施价格政策施价格政策加加强税收政策税收政策调节加加强法制建法制建设要依法保要依法保护一切合法的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收入,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和合法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起来;依法取依法取缔非法收入,非法收入,对侵侵吞公有吞公有财产和用和用偷税逃税、税逃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利益的,段牟取利益的,坚决依法决依法惩处。4、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99)要要坚持社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筹和个人帐户相相结合,合,完善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制度和基本医疗保保险制度。制度。健全失健全失业保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度。多渠道筹集和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累社会保障基金。要根据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准和水平。发展城展城乡社会救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和社会福利事业。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