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隔振理论的要素及隔振设计方法.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833823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隔振理论的要素及隔振设计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隔振理论的要素及隔振设计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隔振理论的要素及隔振设计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隔振理论的要素及隔振设计方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隔振理论的要素及隔振设计方法隔振理论的要素及隔振设计方法采用隔振技术控制振动的传递是消除振动危害的重要途径。隔振分类1、主动隔振对于本身是振源的设备,为了减少它对周围的影响,使用隔振器将它与基础隔离开来, 减少设备传到基础的力称为主动隔振,也称为积极隔振。2、被动隔振对于允许振幅很小,需要保护的设备,为了减少周围振动对它的影响,使用隔振器将 它与基础隔离开来,减少基础传到设备的振动称为被动隔振,也称消极隔振。隔振理论的基本要素1、质量m (Kg)指作用在弹性元件上的力,也称需要隔离构件(设备装置)负载的重量。2、弹性元件的静刚度K (N/mm)在静态下作用在弹性元件上的力的增量T与相应位移

2、的增量8之比称为刚度K=T (N) /6 (m) o如果有多个弹性元件,隔振器安装在隔振装置下,其弹性元件的总刚度 计算方法如下:如有静刚度分别为Kl、K2、K3Kn个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在装置下其总刚度 K=K1+K2+K3+Kn。如有静刚度分别为Kl、K2、K3Kn个弹性元件串联安装在装置下其总刚度1/K= (1/K1) + (1/K2) + (1/K3) + ()+ (1/Kn)。3、弹性元件的动刚度Kd。对于橡胶隔振器,它的动刚度值与隔振器橡胶硬度的高低,使用橡胶的品种有关,一般的计算办法是该隔振器的静刚度乘以动态系数d, 动态系数d按下列选取:当橡胶为天然胶,硬度值当橡胶为丁月青胶,硬度

3、值Hs=55-70, d=l. 5-2. 5当橡胶为氯丁胶,硬度值Hs=30-70, d=l.42. 8d的数值随频率、振幅、硬度及承载方式而异,很难获得正确数值,通常只考虑橡胶 硬度Hs=40。-70 o按上述范围选取,Hs小时取下限,否则相反。4、激振圆频率3 (rad/s)当被隔离的设备(装置)在激振力的作用下作简谐运动所产生的频率,激振力可视为 发动机或电动机的常用轴速n其激振圆频率的计算公式为川二(n/60) X2n n 发动机(电动机)转速n转/分5、 固有圆频率3n (rad/s)质量m的物体作简谐运动的圆频率3n称固有圆频率,其与弹性元件(隔振器)刚度 K 的关系可由下式计算:

4、3n (rad/s)= JK (N/mm) 4-m (Kg) 6、振幅 A (cm)当物体在激振力的作用下作简谐振动,其振动的峰值称为振幅,振幅的大小按下列公 式计算:A=V-r wv 一振动速度cm/s3 激振圆频率,0=2 IT n4-60 (rad/s) 7、隔振系数n (绝对传递系数)隔振系数指传到基础上的力FT与激振力F0之比,它是隔振设计中一个主要要素,隔振系数按不同的隔振类型分别选取,一般选择范围0.25-0.01,最佳选择范围 为 0. 11-0.04。8、频率比(Z)系统的激振频率/与固有频率3n之比称为频率比Z,它的大小可根据选取的隔振效 率来计算:ZNI+Jn,在隔振系统

5、中只有z V2,即n 0.5才有隔振效果。9、阻 尼系数C当固体(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以滞后形式消耗能量产生的阻尼称为阻尼 系数,作为橡胶隔离器来说,它的大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C=PK-on, B为力学材料损 耗固子。B值按橡胶硬度和胶料品种选取。橡胶硬度B胶料品种B K弹性体动刚度on 弹性体固有频率10、临界阻尼Ce临界阻尼是一个系统内粘滞阻尼的最低值,它允许系统偏离后回到初始位置而不产生 振动。11、阻尼比C在有粘滞阻尼系统中,实际的阻尼系数C与临界阻尼系数Ce之比称为阻尼比。C二C/Ce,在橡胶隔离器中按胶料品种及硬度确定:氯丁橡胶 0. 15-0. 3 丁月青橡胶 0. 2

6、5-0. 4 苯乙烯橡胶 0. 15-0. 3 30 0. 05 50 0. 1 70 0. 15胶料为天然胶时,阻尼比为0.025-0. 075胶料为丁月青胶时,阻尼比为0.075- 0. 15 胶料为氯丁胶时,阻尼比为0. 075-0. 30胶料为丁基橡胶时,阻尼比为0. 12-0. 50阻尼比随着硬度H的增加而增加,H=40时,取下限,H=70时,取上限。在有阻尼的 隔振设计中,设3d为有阻尼时的固有频率,3n为无阻尼时的固有频率,a为材料的衰 减系数,3 d= J 3 n2-2C (阻尼比)=C/Ce=a/ 3n a = C 3n 3 d= J o n2- (Can ) 2=x)nX

7、V 1- 2 当 C=0.05 时,3d=0.99875 3n 当 C =0.2 时, 3 d=0.983n 3 d2 3n因阻尼比在隔振设计中影响很小,所以在隔振设计中,一般对阻尼比不进行考虑。隔振系统的特性1、隔振效率(n )(绝对传递率)在主动隔振系统中为传到基础上的力ft与激振力F0之比,在被动减振中为设备的振幅与基础振幅之比。2、相对传递率在被动隔振系统中,相对传递率为被隔振设备相对基础的位移,5O=A-U,与基础位移幅值U之比,即n隔振要求的最小间隙。3、运动响应B,在主动隔振系统中,设备的位移振幅,A与静变位Ast之比,为运动响应,即3=A/Ast,由于Ast=F0/K ,所以B

8、=AK/F0 ,为保证设备在R= 6o/U, 3。影响隔振效果,是隔振过程中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隔振器具有的间隙应大于设备的位移振幅A,运动 响应也称动力放大系数。隔振设计的步骤1、通过计算,测量对比或调查统计等方法确定被隔离设备的原始数据,包括设备及安装台座的尺寸,重量,重心和中间主惯轴的位置,以及振源的大小,方向频率 或频谱。2、根据隔振的具体要求,主动隔振时允许传到基础上的力,被动隔振时设备允许的振幅确定隔振系统中的隔振效率n和运动响应B,按公式Z21+ V n,计算频 率比Z,按频率比-计算系统的固有频率3n,如果在设备上作用着多个振源,在计算频率比Z时,应取激振频率3的最小值,对于多

9、自由度系统,应取系统的最高固 有频率,以保证各个激振频率和固有频率都能满足Z=2. 5-5的要求。3、根据公式K=l/Z2XmX32计算隔振器的总刚度,其中Z-频率比,厂隔振物体的质量(Kg) , 3-激振频率(rad/s),如果有n个隔振器并联安装,每个隔振器的 刚度为K1=K/n。对多自由度的隔振系统可先估计隔振器的刚度,再验算固有频率。4、计算主动隔 振时传递到基础的力,或被动隔振时设备的振幅,核算是否符合隔振要求,如果不满足要求,可适当增加设备底座的重量,进一步降低设备的重心位 置,或改变减震器的参数。隔振就是在振源和减振体之间安装隔振装置,以隔绝或减弱振动能量的传递。隔振分 为主动隔

10、振和被动隔振。设备本身是振源,为了降低它对周围其它设备的影响而采取隔 振措施的,称主动隔振;对于需要防振的设备,为了降低周围振源对它的影响而采取的隔 振措施,叫被动隔振。对于单自由度的隔振系统,主动隔振和 被动隔振的力学模型见图1、 图2。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以隔振系数来表示。主动隔振的隔振系数是通过隔振器传到支承 上、的力幅与激振力之比;被动隔振的隔振系数则是振动体的振幅与支承的振幅之比。其 表达式均为:式中:n为隔振系统的隔振系数;&为隔振器阻尼比,为实际阻尼C与临界阻尼Cc 之比;人为隔振系统频率比,为激振频率f与隔振器固有频率fn之比。隔振器的隔振效率以下式表示:=(I- Q ) X 100%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