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796352 上传时间:2024-03-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北京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题(含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题说明:本试卷共十一道大题,3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合理安排作答 时间与顺序,保证作文能够完成,并将所有答案对应题号填涂、作答在答题卡上。I卷(共100分)一、课内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半响(shdng)木讷(ne)慰藉(ji。)周公吐哺(bu) B.振弃(blng)炽(chi)热脂(zhl)膏惨惨戚戚(ql) C.花蕾(16i)憎(zeng)恨镂(16u)刻佛(bi)狸祠下 D.罅(xid)隙忸怩(ni。)窸窣(sQ)锲(qi)而不舍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

2、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B. “挨弃”的“接”应读“bin”,“惨惨戚戚”的“戚”应读“qi ” ;C. “憎恨,的,憎,应读“zQng”,“镂刻”的“镂”应读“Ibu” ;D. “忸怩”的“怩”应读“ni”,“窸窣”的“窣”应读“st!”,“锲而不舍”的“锲”应 读 qi”。故选Ao2.下列各项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寥廓峥噪安详稚气未脱B.挟持隧道倦殆荧火虫C.接茬衷心蓬松磕磕绊绊D.荆棘契阔毡帽婉转凄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B.“倦殆”的“殆”应为“怠”;“荧火虫”的“荧”应为“萤”。故选Bo3.下列各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

3、项是() A.闻一多,现代诗人,新月派代表人物。提出“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 美”。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派的理论基础。B.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了 “新乐府运动”,与元稹并 称为“元白”,琵琶行为其“感伤诗”的代表作。C.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苏轼的书画同 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D.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词集漱玉词。【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唐以前的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对一句、一联内部用字的平仄要求也不是很严,我

4、 们在朗读时,同样要把重点放在对作品的句中节拍、句末韵脚和章节间节奏的把握上,五言 诗每句一般有三个节拍,二一或二一二;七言诗一般有四个节拍,二二二一或二 一一二,我们可以接照节拍来读”可知,我们在读诗时要注意句内节拍、联末韵脚。由原文“我们在朗读近体律诗时,除了要注意句内节拍、联末韵脚,还应该了解一些古字的 平仄”可知,我们还要注意一些字的平仄。由原文“我们在朗读古典诗歌作品时,除了应该掌握作品本身的音律特点,更要细心揣摩作 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声情并茂地朗读,以充分体现出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可知,在朗读时融入自己的感情, 声情

5、并茂地朗读,以充分体现出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由原文“目前诗歌朗诵不少是侧重表达感情的,有时是近于表演的。在节奏上大半不但不是 长言,而且比语言的自然节奏还要快一点,急促一点,低徊往复的少”可知,在朗读时, 要注意将节奏放慢。五、古代诗歌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饮中八仙歌杜甫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 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 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 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

6、王公前,挥毫落 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转。【注】八仙:指诗中的贺知章、汝阳王李珊、左丞相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 焦遂等八个人物。麹(qu)车:酒车。移封:改换封地。衔杯乐圣称避贤:喜喝清酒 而不喝浊酒,李适之以此暗讽遭李林甫排挤罢相之事,一斗一作:“斗酒”。17.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知章”两句与“饮”并无关系,所以可把它看作全诗的引子,与结尾遥相呼应。B.诗人写汝阳王饮酒的状貌时,抓住了人物的特殊身份,刻画出他的享乐之态。C. “苏晋”两句,表现人物无法抵御诱惑而产生的矛盾行为,凸显其对美酒的嗜好。D.诗人为表现李适之的豪兴与酒量,使用比喻与

7、夸张于法,文辞颇有浪漫气息。1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中的“白眼”,与成语“青眼有加”的“青眼”意味相近,表示对美酒的钟情,崔 宗之潇洒风流的儒生形象跃然纸上。R.杜甫咏写人物时,虽然篇幅均等,笔墨匀齐,但摹写传神,各具风采。“八仙”尽显“群 像”之美,并无主次之别。C.从体裁上看,本诗与琵琶行同为七言歌行,均是一韵到底的近体律诗,抒情淋漓酣 畅,颇有一气呵成之势。D.本诗的风格幽默谐谑,语气轻快,情绪颇为欢乐,与作者一贯的“沉郁”诗风不同,更 见出杜甫诗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19 .班级开展“大唐气韵”主题班会,由同学介绍唐代风流人物。请你结合本诗内容,说明 李

8、白与张旭“二仙”特点的异同,并说说杜甫对此“二仙”的情感。【答案】17. A 18. D19.相同点:都体现出二者的狂放不羁,并且体现出二人喜好喝酒、才华横溢。不同点:李白更加的桀瞥不驯;而张旭体现的更是他不受礼教的约束。情感:作者对二人是赞赏而同情的。【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分析理解能力。A. “知章两句与饮并无关系”错误。贺知章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 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是描写的贺知章酒后的情态,所以和“饮”有很大关系。“与结 尾遥相呼应”错误。结尾是写焦遂,和诗歌开篇描写贺知章内有关系。故选A O【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 “

9、与成语青眼有加的青眼意味相近”错误。诗中的“白眼”指的是崔宗之用白眼 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无人。“青眼有加”指的是阮籍对待欣赏的人,就用“青眼”。 而阮籍对待不欢迎的人就用白眼,所以与成语“青眼有加”的“青眼”意味相反。B. “并无主次之别”错误。诗中前五个人物为次要人物,后面的人物为主要人物,特别是对 李白和张旭的描写。所以有主次之分。C. “近体律诗”错误。本诗为歌行体,属古体诗的范畴。故选DO【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以及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能力。相同点:通过“李白一斗诗百篇” “张旭三杯草圣传”可以看出二者才华横溢,嗜酒的特征。通过“长安市上酒家眠” “脱帽

10、露顶王公前”可以看出二者的洒脱、狂放不羁的性格特征。 不同点:通过“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以看出李白对权贵的蔑视,性格中更多的是桀 瞥不驯。“脱帽露顶王公前”可以看出张旭性格中更多的是不拘礼节。 情感:不管是李白还是张旭,虽然有满腹的才华,但是都不能施展,所以只能借酒来消愁自己对现 实的不满,是借酒消愁。杜甫对二人首先是赞赏之情,赞赏二人才华横溢;其次,是对二人 的同情,同情二人空有一腔才华却无处施展。参考译文: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汝阳 王李珊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 能封在水味如

11、酒的酒泉郡而遗憾。左相李适为之每日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 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 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 戒律忘得干干净净。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 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张旭饮酒三杯,即 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 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 座。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2、20.作文:这世上的种种人、物、事、理,若要真正懂得,常常需要下一番功夫,或有一段机缘, 甚至经历一场冲突,而这一 “懂”,也正是成长的开始 请以“终于懂了”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埋、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材料部分主要是说的是有关成长的内容。在漫长的人生中,是我们在跟人、物、事、理等对 象有一段机缘、一场冲突、一次意外等事情,或者是下了一番功夫等情况下才逐渐成长起来 的。成长过程中的事情可以是跟同学之间的一次误会、老师的一次家访、父亲的老态的背影、 母亲的唠叨,

13、也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一条关切的短信,也可以是陌生人的一 次援手、公交车上的冲突、一次机缘巧合在亲身经历这些事情的过程中,被一些人、事、理、物、场面、细节等深深触动,从中懂得 了事理、感动、奉献、责任、担当、人情世故、冷暖爱憎经历是催生成长的助推器,只 有经历一番后懂得了、感悟了才能真正地成长。行文可以白描勾勒雪夜的冷寂情境入题。正文可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父亲惹人烦的性格, 爱说大话、浮夸,然后集中笔墨叙写父亲雪夜带自己到县城看病的情景,由银色的冷月、寒 冷的白、冷硬的空气到踽踽独行的父亲的背影,由此礼赞父爱的浓郁与深沉。引导语部分命定了本次写作的题目“终于懂了;限定文体为记叙文

14、,不可以另选文体;字 数不少于700o立意:1 .您的背影,让我终于懂了父爱2 .冬雪立边防,我终于懂了青春的担当3,困厄中的援手,那是人间大爱n卷(共50分)七、语言运用,共3分。21.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城雪初消养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此是春来第一声。A.落红满地乳鸦啼B.柳梢听得黄鹏语C.春山一路鸟空啼D.楼阁新成花欲语【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填写诗句的能力,应注意诗意的前后衔接项“落红满地乳鸭啼”中“落 红满地”与诗中第一句中的“城雪初消”不吻合。B项“柳梢听得黄鹏语”与诗中最后一句 搭配恰当,故正确。C项“春山一路鸟空啼”与“第一声相矛盾。

15、D项“楼阁新成花欲语” 表明尚未发出声音,与“第一声”不符。八、论语阅读理解,共7分。22.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这使论语许多章句有了很大的解释空间。孔子谓季氏,“八俏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 “忍”字既有“狠心”之义,也有“容忍”之义,请依据这两种词义,分别填入“忍” 这一动词的主语,并为“僧”字注音狠心:容忍:俏: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2) “如”字指“相像”,也表示“比得上”。请根据这两个义项,分别解释划线句的句 意,并阐述其中蕴含的不同理念。(4),这句意在强调 o,这句意在强调 o【答案】(1).指季氏。

16、.泛指“人人”“季氏之外的每一个人”。.yi(3) .不跟自己(志向)不同(不相像)的人交往 .不结交和自己不同道的人, 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君子以忠信为重,不要与不重视忠信的人交朋友 .没有 不如自己的朋友.指要见到每个人的长处【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经典名著词语含义的能力。(1)容忍: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 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僧舞于庭院,是 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句,反映了 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季氏“忍心”做出这样的事情,让人

17、难以接受。(2)为了正确理解孔子思想,有必要对“八僧舞于庭”作出解释。在西周时期,贵族享用 乐舞的等级,有着明确的规定,即:天子礼乐用八僧,诸侯六僧,大夫四僧,不得擅自越级。 由于鲁国公侯是出自周王室的贵胄,可享天子礼乐,但因等级不同,同样有着严格的区别。 如此一来,这句话的意思就非常明显了,作为大夫的季氏,竟然公开在家中使用天子礼乐, 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无视王权和君权的僭越。因此,高度崇尚礼制的孔子才出奇地愤怒,发 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呼声,要求严惩这种行为。即人们不可“容忍”季氏的行为。【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经典名著句子含义以及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1)君子以忠信为重,不要与不重

18、视忠信的人交朋友。在这里,“不如”不是比自己差的 意思,而是不像自己一样很重视忠信的意思。因为忠信这种品德,小而言之,是忠于事而信 于人;大而言之,则是忠于国而信于民;皆君子立身行事的要素。(2)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庄重大方,才能具有人格的威严,庄重而威严才能认真学习而所 学牢固。君子还要慎重交友,还要有过则勿惮改的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这一思想把 君子从内到外的修养联系起来,对世人的内外在修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个人内心端正庄 严,会反映到气质容颜上来,神态庄重威严、大方得体,就会使人感到稳重可靠,人们自然 会加以敬重、信赖。反之,一个人倘若容仪不修,散漫随意,举止轻浮,人们也就会随意待

19、他。故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要重视学习,善于结交朋友,着眼于朋 友比自己好的方面加以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参考译文:(1)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倍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狠心做 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做出来呢? ”(2)孔子说:“一个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也不会牢固。行事 应当以忠和信这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九、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5分。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池州李使君书(节选)杜牧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 为不缪

20、,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 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 饰以温慎,此才可情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 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 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 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 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

21、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 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故 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 咒 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 腐儒,亦学者之一病。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 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

22、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 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 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注】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缪: 通谬”。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萍实:南方 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思念至:想到至今。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所期向 期向:期望 B.真可惜也 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

23、微:精深微妙D.参之于上古 参:检验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饰以温慎忽魂悸以魄动 B.不学之徒 蚓无爪牙之利 C.其有国者成败废兴舟中夜弹琵琶者 D.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吾尝终日而思矣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不学之徒的论断荒谬不堪,因为那些人认为就算圣人再生,也不过是与子游、 子夏这些人在伯仲之间,不值一学。B.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 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期乱”斥之。C.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 这样“

24、足以应当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对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 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2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B.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C.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D.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27. “学者”在此指求学的人,作者认为学者常有怎样的弊病?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进 行说明。【答案】23.

25、B 24. C 25. A 26. A27.受眼前见到的事物局限,而不懂得适应变化;随时看见随时遗忘,随时听到随时荒 废,全是因为轻视所见偏重听闻。【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B.“可惜”应解释为“珍惜”,句意为:真是值得珍惜啊。故选Bo【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以”,介词,用;连词,并列。句意:用温和谨慎来修饰言行;忽然我魂魄惊动。B. “之”,代词,这;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句意:不学习这类人;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 牙齿。C. “者”,都是助词,的人。句意:历代统治者成功与失败、衰亡与兴盛;夜里听到船 上有人弹琵琶。D.

26、 “而”,连词,表示递进;连词,表示修饰。句意:能够不丢失并且牢牢记在心里;我曾 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故选Co【2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因为那些人认为”错,原文“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 游、夏之位”是说“仆”,即文中作者的观点,不是那些人认为。故选Ao【2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自知自己愚妄固执,不能勤苦用心研究学问,即使能够研究学习,也不能拿出来实 施它。我诚恳地想成全你的美好愿望。“仆自知顽滞”主谓宾齐全,“不能”表否定,作下句的成分,“不能”前断开,排除BC; “出而施之”“而”表顺承,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

27、开,排除D。故选Ao【2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可知,受眼前见到的事物局 限,而不懂得适应变化;结合“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可知,随时看见随时遗 忘,随时听到随时荒废,全是因为轻视所见偏重听闻。参考译文:去年请假,从江汉一带回到京城,才知道你离京外放的缘由,你在坚守大义上英勇无畏, 当初我用高标准期许你的想法,果然是没有错误的,自己私下感到可喜可贺,你果然没有辜 负上天赋予的使命和我的期许,这两点就是我自觉可喜可贺的原因,真是很值得庆幸,很值 得庆幸啊。我不值一提,虽然能够做

28、点学问,但也没有什么用处,像你那样的才学,遇到这 样的时运,真是值得珍惜啊。先前所说的俊逸通达,坚定明确,内心正直,态度温和,用温 和谨慎来修饰言行,这样的才华虚掷掉的话,真让人感到可惜啊。你四十岁做刺史,能掌管 一偏僻小郡的政事,有衣食供给,却无做小吏东奔西走的辛苦,这样的时运值得珍惜啊。我 认为这是上天帮助你成就他日的名誉声望,你的事业成就将在你的身前身后荣耀,时机正在 今日,怎么能不努力啊!我常想,做百代以后的人,未必是不幸的,为什么呢?因为那时的书籍齐备,而且事实 材料也更多了。今天的谈论者一定会说:“让圣人的精微意旨思想没有流传下来,是郑玄这 些人所作注解的罪过。我看郑玄等人所做的注

29、解释文,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再生,也一定 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假使郑玄等人的注解释文不值得学习,非要 使得圣人复活,比如让周公、孔子亲自传授精微意旨,这样之后才去做学问。如果这样,那 么圣人不能再生,就终生不做学问;假使圣人再生,也就是在学问上跟随古人耍滑罢了。这 是那些不学之徒,好说大话,欺骗扰乱普通人罢了。从汉朝以来,历代统治者成功与失败、 衰亡与兴盛,他们的事迹或一两件,或成千上万件,形形色色,有根据的,没有根据的,都 可描绘出来。考证它的由来,裁定它的长短,得到其中的十分之四五,就足够用来应对当前 这个时代的紧要的事情。不像古人那样高入天际,追逐到无踪无极,不能有一

30、点疏忽,这样 以后才可以学习。因此说,活在百代之后,不一定不是幸运的。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说他根据所见所闻,能够不丢失并且牢牢记在 心里。楚王向孔子打听什么是萍实,孔子回答说:“我往年听童谣因而知道这种东西。”这 是他把童子当作老师啊。参照上古的书籍,再结合见闻加以斟酌,才能成为真正的圣人。诸 葛孔明说:“诸公读书,是想成为知识渊博的人罢了。”这是因为受眼前见到的事物局限, 而不懂得适应变化。尽管说的是腐儒,但也是研究学问的人的通病啊。我从元和年间以来,一直到今天,对那些耳闻目睹来的名公才人们的论述,如典籍刑律 制度、征战讨伐叛乱方面的事务,如果能考证它当时的情况,参考前人的记

31、载,能够没有遗 忘丢失并且记在心里,这也可称为自成一家的事业了。只是我随时看见随时遗忘,随时听到 随时荒废,全是因为轻视所见偏重听闻的过错,这也是做学问的人的通病。像你那样上天赋 予的禀性,与我相去甚远。我自知自己愚妄固执,不能勤苦用心研究学问,即使能够研究学 习,也不能拿出来实施它。我诚恳地想成全你的美好愿望,等将来接受你的教导后,在处理 官府公事时能够没有过失罢了。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不研究学问而能名传后世的人,希望你努 力!十、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秦琼卖马谈歌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中。一辆人力三轮停在了 古董店艺园斋门前。一

32、个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汉子下了三轮,提个柳条箱进了店门。伙计杨 三忙迎上来,给汉子让座沏茶。“我找韩定宝先生。”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了。”汉子惊了脸,手里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汉子呆 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了一眼,惊讶道: “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王超杰,人称北方铁嗓,专攻老生。平生喜好收藏官窑彩瓷。几年前一场中风,愈后左 腿不利落,便不再登台。不一刻,一壮年男人出来,拱手道:“王先生,幸会。我是杨成岳。早年曾听过王先生 的大戏,今日竟是有缘在此相见。”王超杰笑笑:“这么说杨老板也是门里人

33、了? ”杨成岳 笑道:“不瞒王先生,杨某也曾是票友,只是不敢与王先生坐论其道。一一不知王先生到保 定有何贵干? ”王超杰笑道:“有几件古瓷,想让杨先生鉴赏。”便打开柳条箱,取出一摞 盘子,放在桌案上,共是六件。杨成岳凑近细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杰点头微笑。王超杰笑道:“这是我多年前从一 个落魄商家手里收购而来。地道上品,还请杨老板说个价钱。”杨成岳问:“此乃王先生心 爱之物,何故出手呢? ”王超杰长叹一声:“生计所迫,还望杨老板成全。”杨成岳点头笑 笑:“本店小本生意,实在不好言价了。还请王先生体谅。王超杰脸上滑过一丝失望,杨 与婉约派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

34、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 “有词集漱玉词”错误。漱玉词是李清照的作品。辛弃疾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故选Do4 .根据你的理解,最适合依次填入原诗的一项是()红烛(节选)闻一多红烛阿! ?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 , ,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是谁点的火一一点着灵魂? 是谁制的蜡一一给你躯体?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烧破世人的梦A.B.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第一空:句子后面是问号,故应选和句,依据的语义逻辑关系分析可知应该是先有 躯体,再又灵魂,故第一空应该选;第二空:

35、承接上文,应选,排除CD;第三空:依据上文“烧吧,烧吧”,可知毁坏的首先是人的迷梦,故应填,排除A;第四空:承接上文,人的迷梦后承接的应该是世人的血,故应填;第五空:最后烧毁一切,拯救了世人的灵魂,故应填。排序为:故选Bo5 .下列诗句中的字词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教:教授 B.少无适俗韵,性木爱丘山。适:去、往 C.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泣:眼泪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生:终生 【答案】c每:常常韵;才情。青衫:青色单衣得黑:度过黑夜成岳道:“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说价钱,容我再想想。”王超杰起身告辞,杨成岳却一定 留他吃饭。吃过饭

36、,又给王超杰找了一家上等客栈,店钱饭钱都由艺园斋开支。王超杰来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杨成岳吃酒。吃过 儿杯酒,话便多了起来。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一张票要卖到 十五块大洋。”王超杰摆手笑道:“好汉不提当年啊。”张小武笑道:“今日何不乘兴唱上 几段,一饱我二人的耳福呢。”王超杰笑道:二位想听,那我就干唱几句吧。”张小武忙 摆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来。”胡琴响起,王超杰就唱起来:“店主东拉过了黄骡马,不由得秦叔宝珠泪洒下” 一 曲唱罢,杨成岳击掌叫好。“王先生唱得字正腔圆,只是悲凉了些,壮气不足。秦琼秦叔宝 盖世英雄,一时落魄,壮志不减才对

37、。”王超杰笑道:“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 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三人都笑了。说笑了几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来保定不是卖马,而是卖瓷器。只是杨老板不肯 成交啊。”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王超杰笑道: “这几只雍正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我当年得来也的确不易。一只盘子五百块大洋总是值 的吧。”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里去,我们当面钱货两讫。”第二天,王超杰带着箱子去了艺园斋。进了店门,见张小武和杨成岳已经等在那里。王超杰笑道:“二位摆好功架,是否还要我再唱上一段助兴? ”杨成岳击掌大笑:“正 是此意。”王超杰想了想,就说:“

38、今日就唱一段奇冤报吧。”胡琴响起,王超杰唱起: “未曾开言两泪汪,尊一声太爷听端详”杨成岳击掌叫好。张小武叹道:“今日真是大大地过了一场瘾。”王超杰笑道:”也唱 过了,就请成岳先生过目吧。”杨成岳让账房取过一箱大洋,笑道:“超杰先生,清点一下J 王超杰摆手道:“不必不必。”王超杰告辞,杨成岳和张小武送出门外,直到看不见了,二人才转回店里。杨成岳盯着 那六件瓷盘发呆。张小武笑道:“成岳,不知道你能赚多少。”杨成岳一笑:“你说呢? ”猛一挥手,那 六件瓷盘竟被弹落,摔在地上,碎了。张小武大吃一惊:“你”杨成岳道:“请随我 来。”进了里屋,只见货架上有几只盘子。杨成岳叹道:“这才是真的。”张小武结舌

39、道: “你是说,超杰先生带来的,是鹰品”杨成岳道:“正是,那东西顶多值上几吊钱。我 看出王先生心爱此物,不好说破,也只好装痴作呆了。”说罢长叹一声。张小武皱眉道:“那三千大洋”杨成岳一笑:“我们一共听了超杰先生两出戏,也 就值了。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送与王先生,也便是用在了去处。”张小武默默无语,转身要走。杨成岳喊住他:“小武兄,何不操琴,我今天直是嗓子作 痒了。”张小武怔了一下,就坐下,操起了琴。杨成岳唱起,苍凉的唱段就灌了满店:“一 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有删改)2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超杰说话多是“笑道

40、”,唱的戏词则是“珠泪两下” “两泪汪”,这种细节写出了他 当时的处境与心态。B.杨成岳当着张小武的面,把重金买到的六件瓷盘弹落地上,这一转折将故事推向高潮, 也使杨成岳形象更为饱满。C.小说语言比较独特,用语考究,古朴典雅,对话不用日常口语,有种舞台味道,与人物 的身份地位极为相符:。D.小说从立秋这天的知了鸣叫写起,以“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收尾,借秋意加深来传达 人世的苍凉之感。29 .王超杰为什么选择秦琼卖马的唱段,且唱得壮气不足?请简要分析。30 .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答案】28. C29.借唱秦琼卖马抒发胸中郁闷之情;把自己卖瓷器与秦琼卖

41、马类比,希望有人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唱得壮气不足,更真实地表达了他当时的感受。30.先是无意购买:他看出瓷盘是鹰品,并不说破,以“小本生意”为由婉拒;然后是有意相帮:表示再想想,留下王超杰并细心安排吃住;最后决意相助:对戏剧的热爱,对世道人生的感悟,让他知假买假、慷慨解囊。【解析】【分析】【2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 “对话不用日常口语”错误,文中确有典雅考究的语言,但并不是没有使用日常口语,如 王超杰与伙计杨三之间的对话就是日常口语飞 故选Co【2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情节安排、语段设置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要读懂小说文.本,理解王超杰当时卖瓷器以

42、求生计,希望杨成岳能出手相助的处境,还 需要有一定的古代文化知识积累,知晓秦琼卖马的典故,联系二人人生境遇和内心感受的相 同点来作答。壮气不足的原因,要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 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读懂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也要联系王超杰当时的处 境综合理解作答。【3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梳理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能力。首先在文中划出表现杨成岳言行的语句,揣摩其心理活动。其次按过程的先后顺序进行梳理, 既要结合文本,引用文本依据,也要分析其心理活动,最后分条表述,力求做到语言准确精 练。十一、微写作,共10分。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愿,标明题号,按要

43、求作答。31 .根据要求作答。子贡问君子。子日:”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日:“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建也。”子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这些章句告诫我们,让自己的行动表现在先,言语表达在后,如今,你是否认同这 样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理由充分。150字左右。【答案】示例:虽然孔子“行先言后”的重点是在批评那些不知做实事,只知道夸夸其谈的 人。但我认为,在当今社会中,人与人交往日益紧密,人事之间的关系也日益错综复杂。因 此,我们不妨“先说”,在说中制定好详细规划,让各方面都理解计划的总体安排,才能让 “做”事半功倍。否则,人们只知“闷着头做事”,反而容易误入歧

44、途,越走越远,反而不 利于目标的实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本次微写作属于议论类微写作。该题要求写出对于读书方法的看法,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作答时首先要明白孔子之所以提倡“行先言后”,一方面是针对子贡能言善辩,说话很多, 承诺很多,却往往无法付诸实践,所以孔子针对其特点做了回答。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型 案例。同时,也体现了儒家“敏于事而慎于言”的人格取向:说话也应当恪守儒家的“中庸” 原则,恰到好处,或适可而止。对此,我们要理解到其中为人处世哲理的有益成分,并予以 认同。对于自己是否认同孔子的观点,若选择认同,可说人与人之间,并非话越多越好,很多时候 需要的是“千

45、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艺术境界。比如提问,把话说透了,就会 产生“地板效应”,谁都能懂,问题就不能成为问题,教育效率归于零;话说得太过含蓄, 又往往产生“天花板效应”,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提出的问题谁也不懂,谁也无法思考, 那也是问题。若不认同,也可以举例反驳说优秀的治国理政纲领、商业规划版图等等必须要 在众人商议的言说中规划出来的,也因有了具体方案和蓝图,在实施过程中才便于监督和控 制,才能按照所说的高质量推行,不太容易打折扣糊弄人。从而得出结论,通过“说”做好 详细规划,比起闷着头“先做后说”,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写作时要注意语言简洁,表意 清楚明白,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字数在1

46、50字左右。32 .请以“与诗相伴”为题目,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性文字。要求: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生动。若写旧体诗歌,不少于8行。150字左右。【答案】示例:与诗相伴与诗相伴,我看到了山光水色。“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写出了汉江之广,北接楚 塞,南接三湘,西通荆门,东达九江。“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写出了落花纷纷, 人立其中,境乃灵境,人似仙人,美不胜收。与诗相伴,我感到了离愁别绪。“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的范仲淹,喝了一杯又一杯,本以为那能解愁的酒,下了肚便成了一点一丝的 愁绪,这位大男人,把酒化作了相思的眼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本题为抒情类微写作。

47、题目要求以“与诗相伴”为题目,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性文字。若写旧体诗歌,不少于8 行。要求: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字数控制在150字左右。写作思路指导:从情感上看,情郁于中,不得不发,诗歌是人之情感意志得以表达的载体。 无论时光如何流逝,社会如何变迁,贯穿于诗歌中那些美好的感情却是不会改变的:豪迈壮 烈的家国之情、悲切浓郁的乡思之念、缠绵伤感的爱情之殛、依依难舍的离别之思、归隐山 林的淡泊之趣、忧国忧民的朝堂之心、屡败屡战的求胜之志诗人们将人生体验、生命思 考、事物观察都汇聚到诗中,创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诗歌世界。相似的生命经验,往往促使 人们在情感与思想上发生同频共振。在现实生活中,以诗意的眼光,过诗意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