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794181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江楼晚望杜牧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初语燕雏知社日,习飞鹰隼识秋风。波摇珠树千寻拔,山凿金陵万仞空。不欲登楼更怀古,斜阳江上正飞鸿。【注】蒙笼:草木茂盛。汗漫:广远无涯。珠树:神话传说中的仙树。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句写湖光山色,青翠欲滴,山上葱茏,草木与水中倒影成一个整体。B. 颔联写燕知社日、鹰识秋风,意在表明人生在世,应知出仕和隐退之道。C. 第五句写江水的波涛拍打着金陵古城墙,金陵城上的古树已有千寻之高。D. 第六句化

2、用秦始皇凿山断金陵王气的典故,意在表明金陵险要不复存在。16. 诗的标题是“江楼晚望”,尾联又说“不欲登楼”,二者之间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答案】15. D 16. 不矛盾。诗人日晚登楼,极目所见,湖山苍翠一色,因无人同游而顿生孤独之感。金陵城高万仞,然而却一片空寂,诗人感慨人事代谢,昔日繁盛不再。尾联“不欲登楼”,正话反说,本不想登楼怀古,怕引起伤感之情。然而眼前所见之景,夕阳一落而不见,飞鸿一去而不返,自然引发了无限悲愁。【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金陵险要不复存在”错误。第六句化用秦始皇凿山断王气的典故,意思是说金陵的山虽有万仞高,但空有天险,

3、王气已收,一片空寂。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结构及诗人情感的能力。首先明确不矛盾。“江楼晚望”,即诗人日晚登楼向远处看。首联写极目所见,湖山苍翠一色,青翠欲滴,山上葱茏,草木与水中倒影成一个整体,面对如此美景,诗人因无人同游而顿生孤独之感。颔联写燕知社日、鹰识秋风,意在表明人生在世,应知出仕和隐退之道。颈联写江水的波涛拍打着金陵古城墙,金陵城上的古树已有千寻之高;又化用秦始皇凿山断金陵王气的典故,在表明金陵空有天险,王气已收,一片空寂。诗人感慨人事代谢,昔日繁盛不再。到此“不欲登楼”应是正话反说,字面意思是本不想登楼怀古,怕引起伤感之情。事实是登上高楼远望,眼前所见之景凄凉哀

4、伤,夕阳一落而不见,飞鸿一去而不返,自然引发了无限悲愁。不欲登楼正是江楼晚望的结果,凸显昔盛今衰的感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五、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金陵怀古(其四)王安石忆昨天兵下蜀江,将军谈笑士争降。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破堞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注释:黄旗:古代军中用旗。堞:也叫女墙,城上如齿状的矮墙。白玉缸:以白玉制成的盛东西的器物,这里指精美的酒器。19.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回顾往事,写赵宋的王者之师在挥戈南下

5、、进军金陵的时候,将军在谈笑间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好似摧枯拉朽。B. 颔联写作为帝王仪仗的军旗不再飘扬,同时用了龙泉宝剑的典故表明敌国君主“紫气”不在,大势己去。C. 颈联笔触从怀古幽思中回到现实,将眼前残破的城楼、废旧的宫殿与新生的草木对比,对赵宋王朝的衰败发出无限感慨。D. 这首诗前半部分是对宋太祖夺取金陵、统一全国勋业的歌颂,后半部分则为寄托兴亡的感慨。既有丰富情感,也有独到见解。20. 本诗尾联与桂枝香金陵怀古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9. C 20. 桂枝香金陵怀古最后一句写到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而是统治者的醉

6、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仍然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表达出对六朝竞逐奢靡而相继灭亡的悲叹之情,同时提醒北宋统治者要奋起变革,才可避免重蹈覆辙。金陵怀古(其四)尾联写到用不着为历史变迁搔首惆怅,还是开怀畅饮这杯中的美酒吧!表达了历史更替具有必然性的客观规律,表达出作者的心胸开阔的通达之情。【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对赵宋王朝的衰败发出无限感慨”错误,诗的大意为:这里残破的城楼上己是草木丛生,废弃的宫殿中再也看不到昔日的轩窗了。此处的“破堞”和“废宫”都是前朝敌国的,并非指赵宋王朝的衰败。诗人用对比手法只是更加突出其衰败,以此来警醒赵宋王朝的

7、当政者。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桂枝香金陵怀古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此句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认为统治者不应一味醉生梦死,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同时提醒北宋统治者只有奋起变革,励精图治,才可避免重蹈覆辙。本诗尾联,“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意思是:用不者为这些日事搔首惆怅,还是开怀畅饮这玉杯中的美酒吧。尾联直抒胸臆,认为不应为旧事惆怅,只需畅饮美酒

8、即可,隐含着诗人对历史兴衰的独特感受,千百年来,历史朝代一直是或兴或衰,其兴亡更替具有历史必然性,人们对此无能为力,也无需伤感惆怅,应达观对待。湖南省株洲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归园田居(其五)晋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注】榛曲:草木丛生的偏僻之处。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化用沧浪歌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漉:滤,渗。近局:近邻。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

9、正确的一项是( )A. 归园田居(其五)以一天耕作完毕之后、回家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为描写对象,反映“归园田居”之后的另一个生活侧面。B. “可以濯吾足”,借沧浪之水的清浊为比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时清则仕、时浊则隐的心境。C. “日入室中暗”,不知不觉,日落西山,“荆薪代明烛”,室内暗然,于是燃起根根荆草权当明烛。此句看似寒酸,却表现出了诗人的潇洒自如、自得其乐。D.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两句中,“欢”字下着一“来”字,自然传神;诗人索性不顾时间,尽情畅饮,直至旭日渐升,方肯作罢。16. 这首诗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与归园田居(其一)有相似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答案】15. B 1

10、6. 直抒胸臆。归园田居(其五),“怅恨独策还”,诗人辛苦了一天,孤独无伴,只身还家,难免怅然生恨;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恶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借景抒情。归园田居(其五),写“山涧清且浅”正是诗人坦然自适心态的自然流露;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等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借事抒情。归园田居(其五),“漉我新熟酒”“招近局”“代明烛”这些生活小事,表现了诗人潇洒自如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归园田居(其一),“开荒南野际”一事则写出了诗人归隐后内心的宁静。【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

11、“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时清则仕、时浊则隐的心境”错误。“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意思是路上经过清澈见底的山泉,洗洗沾染尘埃的双脚,整天耕作的疲劳,也就随之一洗而光,浑身变得舒坦自在起来。“可以濯吾足”一句,出自古沧浪歌,原是借沧浪之水的清浊为比兴,形象地表达时清则仕,时浊则隐的意思。而陶渊明却任凭涧水清澈见底,依旧用来“濯我足”,完美的显示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委身自然、与自然相得相洽的质性。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抒发情感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事抒情等。本诗第一句“怅恨独策还”独自怅然拄杖还家,很明显“怅恨”是直抒胸臆;

12、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没有适应世俗的情趣,生性本来喜欢山川田园,直接表达诗人对世俗的厌恶以及对自然的热爱。本诗第三句是写景,“山涧清且浅”山涧流水清澈见底,是借景抒情;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描写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本诗第五至八句是写事,“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写作者还家后的实事实景,是借事抒情。归园田居(其一)“开荒南野际”在南面的山野里开垦荒地,抒发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自得。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13、试题(二)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放言王禹偁人生唯问道如何,得丧升沉总是虚。宁可飞鸟随四皓,未能鱼腹葬三闾。傅岩偶梦谁调鼎,彭泽高歌自荷锄。不向世间争窟穴,蜗牛到处是吾庐。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崇尚问道和对得丧升沉有着透彻体悟诗人形象。B. 诗歌颔联运用了比喻,表现了诗人对自由飞鸟的羡慕和对屈原之死的痛惜。C. 诗人看似追求隐逸的生活,实际上表达的是自己对国家对朝廷的关心。D. 诗歌结构严谨,前后照应,表现了诗人内心淡泊超然和对世间争夺厌倦。16. 请简要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答案】15. B 16. 语言直白,感情深沉

14、蕴藉。诗歌直言对道的崇尚,对名利得失的超然,但却暗藏着对国家的热爱,对政局的关心。看似豁达,实则激愤。用典丰富,托物言志。诗歌借用了四皓、屈原、傅岩和陶渊明的典故,使诗歌内容丰富,意蕴深厚,同时他以飞鸟追随四皓,表明自己坚守节操的选择。【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表现了诗人对自由飞鸟的羡慕”错误,诗人是表示自己愿意像飞鸟那样追随上古贤人,表达了对高洁品性的追求;“对屈原之死的痛惜”错误。“未能”二字实际表达了作者不能效法屈原,只能保持高洁品行的遗憾和激愤。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诗歌多用典故,说自己宁愿若飞鸟一般

15、追随商山四皓(汉初隐居的贤人)隐居,不能像三闾大夫(屈原)一样葬身鱼腹,傅岩辅佐帝王治理天下,陶渊明选择高歌荷锄。使诗歌内容丰富,意蕴深厚:诗人表面选择了前者,但其中的矛盾挣扎、不甘和对国运的担忧都暗含在其中了。同时他以飞鸟追随四皓,表明自己坚守节操的选择。诗歌首联直抒胸臆,言说自己“只问道”,而把得失升降看成虚无。颔联、颈联借用典故一则表达了自己的选择,同时又隐含诗人内心的矛盾挣扎、不甘、怀才不遇的落寞和对国运的担忧内心。尾联直抒胸臆,言说自己不向世间争藏身之所,要像蜗牛一样随处而居,随遇而安。将洒脱豁达展现到极致。可见诗歌语言直白,感情深沉蕴藉。诗歌直言对道的崇尚,对名利得失的超然,但却暗

16、藏着对国家的热爱,对政局的关心。看似豁达,实则激愤。湖南省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赋得鱼登龙门元稹鱼贯终何益,龙门在苦登。有成当作雨,无用耻为鹏。激浪诚难溯,雄心亦自凭。风云潜会合,髻鬣忽腾凌。泥滓辞河浊,烟霄见海澄。回瞻顺流辈,谁敢望同升。注警鬣,qli,意思为兽畜的鬃毛,此处指鱼的背鳍。15.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赋得”,借古人成句命题作诗,诗题前常冠以“赋得”二字;其亦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B. 诗歌开篇用“鱼贯”来批判循规蹈矩、不思进取的人,说其像游鱼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游走。C.

17、鹏在古代诗歌意象中常指怀有远大志向的人,这首诗中,诗人用鹏来劝诫人们失败后不放弃希望。D. “髻鬣忽腾凌”一句中,“髻鬣”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本句句意是指鱼已腾凌而起,正化龙而飞。16. 作为一名高一学子,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鱼跃龙门”?请结合本诗进行分析。【答案】15. C 16. 要有雄心壮志,成为有用之才,不能像游鱼一样随波逐流、不思进取。刻苦努力,克服困难。要想飞跃龙门,必须刻苦努力;虽然波涛汹涌,也要逆流而上。等待机遇,善于抓住时机,等到风云际会时,要能腾凌而起,实现鱼跃龙门的志愿。【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用鹏来劝诫人们失败后不

18、放弃希望”错。诗中称“无用耻为鹏”,不成功则耻于成为鹏鸟,可见在本诗中并非劝诫人们失败后不放弃希望。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鱼贯终何益,龙门在苦登”按照顺序一个接一个游走有何用处,要登上龙门主要是刻苦努力。表明要自己刻苦努力,才能“苦登龙门”,而不能像循规蹈矩、不思进取的“鱼贯”一样。由此可概括出要刻苦努力,不能循规蹈矩。“激浪诚难溯,雄心亦自凭”汹涌的波浪虽然难以溯流而上,只能凭借自己的雄心壮志。概括出要有雄心壮志,不能随波逐流。“风云潜会合,髻鬣忽腾凌”表明要在风云际会时腾凌而起,善于抓住自我成就的时机,才能实现鱼跃龙门的志愿。由此

19、可概括出“鱼跃龙门”需要等待机遇,善于抓住时机。湖南省益阳市六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捣衣诗南朝梁柳恽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闺怨诗,古人在裁制寒衣前,要将纨素一类衣料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捶捣,使其平整柔软。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B. 首联写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一“滞”一“淹”,透出游子外出时间之久与思妇长期

20、盼归之切。C. 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出思妇的惆怅。D. 尾联照应题目,写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表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16. 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妙。【答案】15. D 16. 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

21、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对仗(或对偶):内容上,上句写南方的女子思念丈夫,下句写北方边塞的丈夫迟迟不归。词性上,“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 “飞”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音韵上,上下两句平仄相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用 “木叶下”“秋云飞”等具有悲秋色彩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表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错误。“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最后两句是思妇的内心独白:眼下已是木叶纷飞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陇首塞北,那里已是春回

22、大地,应当穿上春装了,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这一设想,不仅显示了南北两地的遥隔,而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将捣衣的行动所包含的深情蜜意进一步表现出来了。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从想象角度来看,“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意思是“我这里已是秋风起而木叶下,你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是秋云飘飞的时节了”,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陇首,此处即泛指北方边塞之地,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想到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是秋云飘飞的时节了,想象中含有无限思念与体贴。这是使用想象。从用典角度来看,“亭皋”,水边平地,暗切思妇所在的江南。“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暗透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人归来而“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景。从对仗角度来看,“秋云飞”的意象,不但明点秋令,而且象征着游子的飘荡不定(浮云常被用作游子的象喻)。这一片飘荡无依的“秋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呢?两句一南一北,一女方一男方,一实景一悬想,不但对仗工整,形象鲜明,而且由于意象富于蕴涵,能引发多方面的联想。从情和景的关系角度来看,颔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面上看,似单纯写景,而思妇悲秋叹逝、怀念远人的感情即寓其中,意绪虽略带悲凉,而意境疏朗阔远。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