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讲自体客体.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793626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6讲自体客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26讲自体客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6讲自体客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6讲自体客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6讲:自体客体曾氏语录:小孩子因父母的情绪反映而改变自己内在的情绪经验。真正做 的可能不全部是那些诠释的内容,而是诠释内容时候的气氛和治疗师的方 式。这几天分别在美国和中国发生了也许是这个时间上最糟糕的暴力事件,就是针对孩子 的暴力。在美国的某一个州的小学里面有28个人被闯入校园的暴徒杀死,其中有20个是 5-10岁的孩子。奥巴马说他的心都碎了,我相信看了这个新闻的美国父母或者中国父母也 跟奥巴马一样的心都碎了。在中国的河南省有一个暴徒闯入校园杀伤了 20个孩子,这都 是这个世界上真的是最严重的罪恶,就是针对孩子的罪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这两个 暴徒的详细的资料,所以我们还不能做全面的分

2、析,但是我猜测这两人在他们的生活中间, 在原始客体关系中间一定受到了很多的攻击、羞辱、打压,以至于这些东西在剂量上积累 到如此的程度,就是他从感觉上觉得要杀死几十个无辜的人才能够平息他内心里面对他人 和对社会的仇恨,当然了,这是我的猜测。另外,这两个人都是成年人,当然他们应该受 到法律的制裁,这是罪恶。但是看到这样消息的时候,我还是不自觉的想到存在主义哲学 家克尔凯果儿那个永恒的疑问:人啊,你到底是有罪还是有病?这些人当然是有罪的。但是如果暂时的抛开对罪恶的仇恨的话,我们进入他们的内心看看他们为什么可以对 自己的同类如此的残忍,我们可能也会发现一些可能也让我们同样心碎的因果联系。另外 一个表示

3、自恋程度比较严重的标准就是经常的有比较重的羞耻和屈辱的感受,我相信在生 活中真的是很多这样的人,不过我需要先说一下,如果一个人有羞耻和屈辱的感受,这比 完全没有羞耻和屈辱的感受肯定要健康的多,这真的表示这个人的人格发展已经到了比较 高级的水平。但是如果他有太多的跟现实不协调的羞耻和屈辱的话,这个可能会让他这辈 子过的不是太好,一个完全没有羞耻和屈辱感的人,他在生活中间可能做出非常糟糕的事 情,而没有丝毫的自责和内疚。而且这种人有严重的超我的缺陷,是不可以被心理治疗的。 写101种防御机制的作者说他研究了 3000个对儿童实施虐待的犯罪分子,发现他们 中间只有2个人有羞耻感和屈辱感、内疚感,所以

4、只有这两个人是可以被治疗的,而其他 的2998人是不可以被治疗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人生活在我们中间是不是真的 可以严重的威胁到我们的安全。不过我想也没有必要过多的夸大这样的事实,因为我们活 在这个世界上本身就要承受一些不安全的危险。一个健康的人能够忍受这样的几乎是不可 避免的不安全感。我们还接着谈羞耻和屈辱感,前几天我在某一个地方讲课,讲完之后有一个人就问我: 曾医生,你说普通话明显带有湖北口音,这个对你治疗来访者有没有什么不利的影响?我 想了一下说:也可能会有不利的影响,比如说有些话我可能需要重复一下才能够让他听摩。 但是同时也会有一点不是我故意导致的这样一个好处,就是我的这一缺点在

5、我跟来访者的 关系中呈现出来,我没有为这个缺点过度的羞耻和屈辱,这个可以让来访者认同,就是既 然治疗师可以带着这些缺点还死皮赖脸的好好的活着的话,那么他同样的也可以带着某个 缺点让自己好好活着,这实际上是一种认同的表现。但是需要声明一下,我的普通话的不 标准是一个毛病,如果以后有机会,我可能会向我的播音员朋友们学习怎么样把普通话说 的更好一点,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但是如果这个毛病还继续延续,我发誓我不利用它来 增加自己的羞耻感和屈辱感。还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严重程度标准之一就是在跟他人的人际关系中间,他是人际利 用的,他跟他人在一起不是为了享受非功利的人与人在一起的愉快,而是一跟别人打交道 就在

6、想着怎么样利用别人来处理一点自己现实生活中间的事情。比如说认识一个交警就可 以让自己在违规之后不受惩罚;认识一个医生可以好好看病;认识一个心理医生可以让自 己变得更加健康;认识一个当官的就可以在某些时候让自己拥有某种特权等等。大家可以 看得出来,这样的人也许在开始的时候他能够用他的热情或社交能力来掩盖他的功利性的 需要,但是时间久了之后总会被人看透,最后他可能也会让自己处在孤独之中、无助之中。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缺乏同情心。他可以看见别人受苦受难,而没 有丝毫的怜悯之心或者是悲悯之心,这样的人拔一毛而利天下的事情他都不会干。还有一个严重程度的标准就是对他人的过度的羡慕或者是嫉妒。

7、他可能会无视自己好 的或者是幸福的生活。他的目光总是在关注别人在过什么样的好的日子。现在我们经常挂 在嘴边说的对某某某羡慕嫉妒恨,这个看起来是在攻击他人。但是实际上他的本质还是那 种自恋。最后一个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点就是对某一个人或者是某一个事情过度理想化的偏见 的感受,他使自己处在一个把别人高度理想化,并且通过跟这个人的接近而使自己遗忘自 己的因为不完美导致的屈辱感。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学生,咬牙切齿的攻击我说:曾老师, 你并不完美!我听了这样的攻击后,内心里面有非常细腻的情感的变化。首先是感到有羞辱 感,因为我和每一个人一样的在日常生活中间不处在那种精神分析式的自我分析状态中间, 都可能会不

8、知不觉的回避或者是否认自己不完美的地方,就好像是自己很完美一样的。但 是突然的被这个学生提出说我并不完美,这个让我会自动的联想到我很多的不完美的地方, 与此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羞耻感和屈辱感,然后情绪接着往下演变,突然又开始感到有一 点愤怒,因为你说的曾老师,你并不完美,这句话换在任何人身上都可能是适合的。因为 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的,比如你把曾老师换成王老师、张老师、 蔡老师、李老师,这个话都说得过去。那么我愤怒的原因在于这句话用在所有人身上都是 适合的,那你为什么恰好跟我过不去,用在我的身上的呢,情绪继续变化,下一步的变化 就是变得有那么一点点高兴,甚至是自恋被满足,因为

9、如果我离完美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话, 你可能就不会在潜意识里面拿我跟完美的标准做比较来证明我的不完美,从而来攻击我。 你一定是觉得你眼前这个曾老师离完美差的不是太远,但是比较之后又差一点,这个是对 你理想化和自恋的打击,所以你感到愤怒,就这样的咬牙切齿的攻击我。我高兴的原因在 说一遍,因为我离完美比较近,所以你才用这种方式来攻击我,所以你用这种方式的攻击 实际上是在满足我的自恋。当然了,需要声明一下,你认为我离完美比较近的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对我的过度的理 想化,完美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你把一个人理想化实际上是为了攻击我做准备的,这 也就是为什么在生活中间或者是在其他什么场所,包括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如

10、果一个朋友或 者是来访者把我想的太好的话,我会本能的对这个人表示警惕。因为我知道我永远都没办 法满足他内心里面那个完美的要求,如果我不能满足他,而又离他太近的话,就可能使他 的自恋受挫。在咨询关系中,一个来访者把他的治疗师想象的完美无缺,这个实际上也是为了满足 自恋的要求。比如一个很有成就的来访者去找他的也是非常有成就的治疗师,他们两个有 非常好的关系,这个来访者把他的治疗师想象的完美无缺。但是有一天,这个来访者看见 这个治疗师竟然吃5块钱的盒饭的时候,他的自恋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因为在他的自恋性 的幻想中间就是一个配得上给我做心理治疗的治疗师不应该吃5块钱的盒饭,而应该吃比 如几千元钱的神户牛

11、肉或者其他珍稀动物,这样才能够满足这个来访者的唯一的和夸大的 感受。刚才说到吃珍稀动物,好像中国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一群人,就是以吃罕见的动物 为荣,这个实际上也是在满足自恋的需要。我听到很多人去吃国家二级甚至一级保护动物, 这些人通过吃珍稀动物(因为这个东西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吃得上的,它很贵、很稀罕)来 填补他内心自卑的空洞。这使他能够借助这些珍稀动物的生命来满足自己的低自尊的缺憾 或者是满足自己的自恋需求。当一个人明白吃珍稀动物只不过是来抵消自己的自尊的时候 也许他就不这样做了。当然了,还有很多关于满足自恋的一种生活方式,比如买某一个唯 一的产品:皮衣,或者在商店里定做一件商品,上面有自己的

12、名字的拼音缩写,还有限量 版的东西的销售,这实际上都在设法满足一个人的唯我独尊的自恋感。从这个角度来说, 我对在商业里面工作的朋友有一个建议就是你如果能够总是想办法生产出可以满足一个人 独特的自恋的需要的产品的话,你就可以赚很多钱,这个反过来可以满足你自己的自恋的 r=t=1 ctfa rTu o还有个在治疗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病人时经常出现的一个场景就是病人把治疗师体验为 他自己的延伸,典型的反应就是这个病人要求治疗师即刻的反应。比如说要求这个治疗师 承认自己的特殊性,我的一个病人通过转弯抹角的方式找到我的时候,他给我的压力就是 要我同意他的这样的说法:这个世界上只有姓曾的这个医生能够治疗他。如

13、果我跟他说其 实很多的治疗师都可以治疗你,有可能很多的治疗师都比姓曾的治疗师强,这个可能会引 起他们的不舒服,因为他们会觉得我拒绝了他们。大家看的出来,如果我如实回答的话, 他们会不舒服。同时我也会处在另外一个尴尬的境地中间就是我如果保持沉默不做回答, 那么这个病人就可能会变得非常粗鲁和暴躁。我怎么回答在他看来都是不对的,如果我保 持沉默,同样也不对。这样的状况实际上是婴儿般的状况,就是他没有办法利用别人的反 馈来增加自己对自己的了解。我们刚才又一次提到婴儿,给大家说一个定律就是成人的所有行为都可以在婴儿身上 观察到,没有什么东西是成人独有的。只不过是你只有在对人的发展有一个连贯的认识之 后,

14、你才能看的出来很多成年人的行为是来自于婴儿。比如说:成年人的某些感受,有些 成年人在亲密关系破裂之后可能有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这个痛实际上不是一个成年人所体 会到的,而是婴儿般的被抛弃之后,活不下去的感受在成人身上的残留。这个可能需要用 理论概括一下就是一个成年人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只要记住两点就可以了: 1.我已经不是 婴儿了,所以没有任何人帮助,我一个人都可以好好的活下去,婴儿不可以,因为妈妈不 给他喂奶,他就活不下去;2.作为一个成年人也应该有让别人帮助自己的能力。在亲密关 系中间,我们很容易退回到婴儿般的状态,就是向对方投射这样一种感觉:没有你,我活 不下去。那么在这种关系被威胁的时候,就

15、真的是那种痛不欲生的感觉。比如说失恋,那 种痛我相信很多人都尝试过啊,有些人失恋后很快就出来了,因为他从恋爰中的婴儿般的 状态很快的就进入到成年人的没有别人也可以活下去的状态。但是的确有很多人没有办法 从婴儿的状态中间出来,所以恋爱的结束也就意味着他们生命的结束,他们就真的利用失 恋把自己搞死了,我的女儿现在13岁,现在跟她谈话中间,她经常提到男生和女生的那 些事情,甚至现在真的很开放,男生和男生的那些事情,甚至还有女生和女生那些事情, 她这个年龄的人应该是慢慢进入玩恋爱的时代了,我没说玩感情啊,我说玩恋爱。从这个 时候开始了人一辈子的最重要的游戏之一,我有时候在想也许恋爱这种亲密关系的游戏真

16、 的只有健康的人才能够玩,如果不健康的人在这个游戏中间玩的要么让别人遍体鳞伤,要 么让自己痛不欲生,真的需要强大的人格垫底子的。我们前面提到过自体客体:就是自己的别人。科胡特认为自恋型人格的病人也同样会 移情,只不过是像自体客体移情,而且科胡特还说了自体客体有三种:1、镜像的自体客体,指的是父母在跟孩子的关系中对孩子有正性的反应,这个反应让 孩子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完美的、可爰的、有活力的,这逐渐会变成自己对自己的尊重, 所以你也可以认为自体心理学实际上是讲一个东西:自尊感。自己是配得上什么什么的, 比如说配得上活着,配的上拥有某种能力,配得上拥有某种感情等等。父母提供的镜像的 自体客体能够确

17、认婴儿的夸大欲望的满足,然后他支持婴儿关于我是完美的,所以你爱我 的想象。我又想到中国的教育有很多对自己非常苛刻的父母,他们在回应孩子的优点上面 显得非常吝啬,因为有一句话毒害了我们几代人:骄傲使人退步,谦虚使人进步。但是往 深处想的话,真的不是这样的,往深处想应该是相反的,就是:骄傲使人进步,谦虚会让 一个人越来越猥琐,最后谦虚到骨子里面之后,就是骨子里面的那种猥琐以及虚伪,这一 直都是我们教育上的一个毛病。我们可能需要深入分析一下当父母赞美孩子的时候,父母亲的内心活动是什么样的? 我能感觉到的是这样一种状况,在我们承认孩子的完美、有能力、有创造力、有活力的时 候,我们可能会感觉到我们离孩子

18、有点远,甚至能够感觉到孩子抛弃了我们,因为他既然 有能力和人格上都完美的话,他就可以远走高飞,而这个发展是人格发展不好的父母非常 担心的。所以这样的人格发展不好的父母就要通过攻击孩子的弱点,有时候甚至是莫须有 的弱点来告诉孩子这样一个信息就是:你现在还没有能力远走高飞,你现在还要还我这里 接受很多的批评、训练、折磨,你才能变得完美,然后你才能够远走高飞。但是我们知道 这种在父母身边的停留直接是对成长的对抗,以及一种共生的、没有分化的表现。最严重 的程度就是精神分裂症。这让我想到了庄子的话,两条鱼的关系可以是以下的两种形式: 一种形式是这两条鱼都在沙滩上搁浅,没有水,在临死之前他们需要相互吐泡沫

19、来使各自 的生命能够再延长几分钟,这个成语大家都知道叫做相濡以沫,这真的是既惨烈又温暖、 感人的一种状况,或者说非常敢鱼的一种状况。但是庄子同时也提供了另外一个两条 鱼的关系就是这两条鱼重新回到大海,没有死。因为大海是如此的广阔,所以这两条鱼都 可以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而相忘于江湖,就是彼此都永远都不再联系了,但是彼此都知道对 方会活得很好。因为这个时候有足够的水分,不需要大家互相吐泡沫来维持生命,在亲密 关系中间这真的是一个很难的两难选择。我们跟孩子的关系,如果我们把孩子弄的问题, 不断的说他有什么缺点来固化他的那些缺点的话的确使他不能够远走高飞,然后相依为命 或者相濡以沫,但是我们知道每一个都

20、可能不会满足于这种状况,特别是在旁观者看来, 这本身就是一种疾病或者说一种有问题的关系,虽然他们从这种有问题的关系里面能够感 受到某些好的东西,但是不管怎么样,这种关系整体是有问题的。还有一种就是我们对孩子给予好的镜像的回应,让那些所有的优点被固化,让他为自 己骄傲,有足够的自尊,这样他们就有能力、有信息去过他们自己的日子。但是我们知道 他们的确是幸福着,但是他们跟父母亲的关系就是相忘于江湖。从这个角度笼统的说,健 康的父母的特征就是能够承受孩子的远走高飞,能够承受像一条自由的鱼一样离开自己, 去大海的更远处和更深处生活。虽然也能够感觉到孩子对自己的抛弃,但同时能够忍受。第二个自体客体叫做理想

21、化客体,它是指把所有的好的品质,像卓越、美丽、完美、 全能、全知、永不失败、共情、不偏离的爱、无比的信任这样一些东西,投射给另外一个 人或者是客体或者是自己,理想化指的是需要去处理人想要融合或者是接近会让自己觉得 安全、舒适、平静的这种需求。我有时候也在想这样一个理想化的状况。比如说我看王阳 明的传记,对这个人非常的佩服,然后就幻想如果跟这个人吃吃饭或者喝喝酒的话,他都 不用对我做什么,特别是不用做精神分析的治疗,我的人格可能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如果能够将父母理想化,并且能够从这种理想化中间涉入力量和舒适的话,儿童就会发展 出他自体的方向,并且能够获得面对挑战,而且有实际的功利的价值的能力。本讲小结:科胡特认为自恋型人格病人也会移情,只不过是向自体客体移情。健康的父母的特征就是:能够承受孩子的远走高飞,能够承受孩子像一条自由的鱼一 样离开自己去大海的更远处和更深处生活。虽然也能够感觉到孩子对自己的抛弃,但同时 也能忍受。如果能够将父母理想化,并且能够从这种理想化中间涉入力量和舒适的话,儿童就会 发展出他自体的方向,并且能够获得面对挑战而且有实际的功利的价值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