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行业一线岗位安全生产指导手册(陆上石油天然气集输原油稳定岗).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96770614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94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危行业一线岗位安全生产指导手册(陆上石油天然气集输原油稳定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高危行业一线岗位安全生产指导手册(陆上石油天然气集输原油稳定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危行业一线岗位安全生产指导手册(陆上石油天然气集输原油稳定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危行业一线岗位安全生产指导手册(陆上石油天然气集输原油稳定岗).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危行业一线岗位安全生产指导手册陆上石油天然气 集输原油稳定岗目 录1 安全生产应知应会11.1 安全生产风险基础知识 11.2 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41.2.1 岗位安全生产准入41.2.2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51.2.3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义务61.2.4 法律责任62 岗位主要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72.1 岗位主要安全风险 72.1.1 爆炸72.1.2 火灾72.1.3 硫化氢中毒82.1.4 高处坠落82.2 岗位常见事故隐患 82.2.1 事故隐患排查82.2.2 事故隐患示例102.3 典型事故案例 112.3.1 某储罐爆炸事故112.3.2 某注水站爆燃事故122.3.3

2、 某集气站爆炸事故122.3.4 某采油厂油气爆炸事故133 岗位安全风险控制(负压闪蒸工艺) 143.1 岗位操作流程 143.1.1 班前自身确认143.1.2 交接班检查流程143.1.3 巡回检查流程143.1.4 运行调节工作流程143.1.5 加热炉启、停工作流程153.1.6 塔底泵/回流泵/循环水泵启、停工作流程153.1.7 负压机启、停工作流程1613.2 岗位安全操作要点 173.2.1 巡回检查173.2.2 运行调节183.2.3 加热炉启、停操作183.2.4 运转机泵启、停操作183.2.5 负压机启、停操作193.3 岗位操作风险管控 193.3.1 巡回检查风

3、险管控193.3.2 运行调节风险管控203.3.3 加热炉启、停操作风险管控203.3.4 启、停泵操作风险管控213.3.5 启、停负压机操作风险管控224 岗位安全风险控制(加热闪蒸工艺) 244.1 岗位操作流程 244.1.1 班前自身确认244.1.2 交接班检查流程244.1.3 巡回检查流程244.1.4 运行调节工作流程244.1.5 加热炉启、停工作流程244.1.6 加热泵/换热泵/循环水泵启、停工作流程254.2 岗位安全操作要点 264.2.1 巡回检查264.2.2 运行调节264.2.3 加热炉启、停操作264.2.4 运转机泵启、停操作274.3 岗位操作风险管

4、控 274.3.1 巡回检查风险管控274.3.2 运行调节风险管控284.3.3 加热炉启、停操作风险管控284.3.4 启、停泵操作风险管控295 岗位应急管理315.1 应急报告 3125.1.1 岗位人员应急报告315.1.2 单位应急报告315.2 现场应急处置 315.2.1 爆炸应急处置315.2.2 火灾应急处置325.2.3 含硫化氢气体泄漏应急处置325.2.4 高处坠落应急处置325.2.5 应急处置注意事项33附录34附录 1 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34附录 2 岗位常用安全警示标志 35附录 3 相关器具设置检查标准 37附录 4 岗位安全知识和技能练习题 3931

5、 安全生产应知应会1.1 安全生产风险基础知识原油集输是指油田矿场原油收集、处理和运输的全过程, 主要任务是将油井采出物 进行油、气、水分离处理和储存、运输。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原油计量岗、原油脱水 岗、原油稳定岗、污水处理岗、化验岗等。其中原油稳定岗通过升温、降压、分馏等生 产工艺, 把原油中的挥发性轻烃分离出来, 使原油在常温常压下储存时保持稳定, 降低蒸发损耗。原油稳定的方法一般有 4 种: 负压闪蒸稳定法、加热闪蒸稳定法、分馏稳定法、多 级分离稳定法。目前大多数油田采用的是负压闪蒸稳定法及加热闪蒸稳定法(图 1- 1、图 1-2)。1 换热器;2加热炉; 3 塔底泵; 4稳定塔; 5

6、冷凝器;6 三相分离器;7 负压压缩机;8水泵; 9轻油泵图 1- 1 负压闪蒸稳定法1 进料换热器;2加热炉; 3稳定塔;4冷凝器; 5 三相分离器;6塔底泵图 1-2 加热闪蒸稳定法1原油稳定装置根据工艺不同设置不同的生产设备, 负压闪蒸稳定法主要设备有稳定 塔、压缩机、冷却器等, 加热闪蒸稳定法主要生产设备有稳定塔、加热炉、离心泵、冷 却系统等。原油稳定塔作为主要的生产设备, 主要由塔体、头盖、支座、塔板、喷淋器 等组成, 根据处理工艺不同, 分为板式塔结构和填料塔结构(图 1-3);为使原油均匀喷洒,提高分离效果, 内部设置喷淋器, 分为筛孔式喷淋器和多孔盘管式喷淋器(图 1-4)。2

7、1 吊柱; 2 气体出口; 3 回流液入口; 4精馏段塔盘; 5 壳体;6料液进口; 7 人孔;8 提馏段塔盘;9 气体入口; 10裙座;11釜液出口;12 出入孔1 吊柱; 2 气体出口; 3 喷淋装置;4 壳体; 5 液体再分配器; 6 填料;7 卸填料人孔;8支撑装置; 9 气体入口;10 液体出口; 11 裙座; 12 出入孔图 1-3 原油稳定塔结构示意图图 1-4 喷淋器结构示意图加热炉是原油稳定生产工艺中的重要生产设备,用于油品的加热。卧式圆筒形管 式加热炉在油田应用较多(图 1-5)。加热炉存在的风险主要为炉膛内爆燃、炉管穿孔着火等。1 底座; 2 风机; 3燃烧室; 4辐射室

8、; 5 辐射炉管;6 防爆门;7对流室; 8 对流炉管; 9烟囱; 10 人孔图 1-5 卧式圆筒形管式加热炉结构示意图原油稳定装置中动力输送设备主要有容积式压缩机、离心泵等。负压闪蒸稳定法中 多用容积式压缩机, 具有操作维护方便、动力平衡性好等优点, 螺杆式压缩机结构如图 1-6 所示。离心泵是加热闪蒸稳定工艺中的原油输送动力设备,在油田中被广泛应用, 具有运行平稳、操作方便、转速高、结构紧凑等优点 S 型双吸中开式离心泵结构如图1-7 所示。动力设备存在的风险主要为机械伤害、触电等。31 同步齿轮; 2 阴螺杆;3推力轴承;4轴承;5挡油环; 6 轴封; 7 轴螺杆;8 汽缸图 1-6 螺

9、杆式压缩机结构1 泵体; 2 泵盖; 3 叶轮; 4 轴; 5双吸密封环; 6 轴套; 7 填料套;8填料;9 填料环;10 填料压盖;11 轴套母;12 轴承体; 13 固定螺钉; 14轴承体压盖;15 单列向心球轴承;16联轴器部件; 17轴承端盖; 18挡水圈; 19 螺栓; 20键图 1-7 S 型双吸中开式离心泵结构原油稳定装置作为油气集输生产工艺的重要环节, 其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不但 影响整个集输矿场的生产而且还涉及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 原油稳定工必须熟悉原油 稳定装置设备设施的性能、构造和工作原理, 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及应急措施, 确保原油稳定装置安全、高效运行。1.2

10、 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1.2.1 岗位安全生产准入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4和培训, 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 操作规程, 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说明】培训时间: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 员, 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24 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72 学时,每年接受再培

11、训的时间不得少于 20 学时。岗位调换培训: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十七条规定, 从业人员在本生产经营单 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工段、区、队)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 四新培训”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十七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 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十八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 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 方可上岗作业。1.2.2 从业人员安全

12、生产权利(1)劳动保护权。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九条规定, 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的事项。(2)知情权、建议权。安全生产法第五十条规定, 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 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3)批评、检举、控告权和合法拒绝权。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一条规定, 从业人 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 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4)紧急避险权。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二条规定,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在采取可能的

13、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5)工伤保险和民事索赔权。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三条规定, 因生产就安全事故 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 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 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5【说明】认定工伤、视为工伤、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情形, 分别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至第十六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人、时间及申请地点: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所在单位应当自 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30 日内, 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 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 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

14、业病之日起 1 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1.2.3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义务(1)遵章守纪、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生产法第五十四条规定, 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 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2)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五条规定, 从业人员应当接受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 提高安全生产技能, 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3)报告危险。安全生产法第五十六条规定,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

15、本单位负责人报告。1.2.4 法律责任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 违反安 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或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说明】构成犯罪,主要是指构成刑法规定的重大责任事故罪, 即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 定,导致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特别恶劣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62 岗位主要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2.1 岗位主要安全风险原油稳定生产过程中, 由于密封件设计或安装不合理、设备设施老化导致密封失效 等因素, 易造成油气管道穿孔、处

16、理装置渗漏、储罐溢罐等泄漏风险, 可能发生的主要事故类型有爆炸、火灾、硫化氢中毒、高处坠落等。2.1.1 爆炸原油稳定岗生产运行过程中, 由于装置区存在可燃气体、高温高压等风险因素, 可能存在爆炸风险,见表 2- 1。表 2- 1 爆炸风险及防控爆炸原因防控措施原油稳定装置中(天然气、轻烃等)易燃易爆物质泄漏达到爆炸极限且接触着火源原油稳定装置区域内严禁吸烟或携带明火加热炉炉膛内燃气聚集加热炉炉膛加装火焰熄灭探测及燃料气自动切断装置压力容器内高压气体迅速膨胀并以高速释放内在能量的物理爆炸压力容器定期检验, 避免操作失误, 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失检、失修、安全装置失灵等容器内介质发生化学反应

17、,释放高温高压物质的化学爆炸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爆炸混合物的形成, 严格控制 着火源, 切断爆炸条件,防爆装置或检测报警装置完好可用2.1.2 火灾原油稳定岗生产介质为原油、轻烃、天然气等(可) 易燃物质, 一旦发生泄漏, 容易引发火灾事故,见表 2-2。表 2-2 火灾风险及防控火灾原因防控措施雷击、静电点燃易燃物品导致的火灾事故装置区域进行定置化管理,生产现场清洁、无易燃杂物等;轻烃管线流程上四孔以上法兰进行等电位跨接, 防止静电聚集生产设备、工艺管网发生泄漏, 接触火源导致的火灾事故装置定期检修, 确保设备设施、工艺管网完好72.1.3 硫化氢中毒硫化氢在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 无

18、色, 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 有剧 毒。原油稳定装置拔出的天然气中含有不同浓度的硫化氢,稳定气管线一旦发生泄漏,会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防控措施: 定期监测原油稳定气中的硫化氢浓度; 制定有效的含硫化氢气体泄漏应急处置方案;定期对原油稳定设备设施进行检修等。2.1.4 高处坠落高处坠落是指在生产、施工现场高处作业过程中, 登高作业人员未做防护、防护不到位或作业不当都有可能发生的坠落事故。高处坠落定义请参照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2008)规定: 凡在坠 落高度基准面 2m 以上(含 2m)的可能坠落的高处所进行的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 在施工现场高空作业中,如果未防护,防护不好或

19、作业不当都可能发生人或物的坠落。人从高处坠落的事故,称为高处坠落事故。发生高处坠落的主要原因有攀爬设施(脚手架爬梯和挂梯、固定式钢梯和平台、便 携式梯子等) 存在安装不标准、使用不规范、平台踏板缺失、防护栏安装高度不足等安全隐患。防控措施: 加强施工中的安全检查, 确保脚手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搭设; 做好固定 式攀爬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确保平台、踏步无缺失、锈蚀、变形、歪斜等严重缺陷;做好教育培训工作,确保登高作业人员持证上岗。2.2 岗位常见事故隐患2.2.1 事故隐患排查事故隐患排查见表 2-3。表 2-3 事故隐患排查序号隐患依据1使用非防爆工具进行操作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

20、全生产技术规程(SY 52252012)7.1.2.58序号隐患依据2未按要求对机泵的转动部分加装防护罩,操作人员衣物、头发等易卷入机械安全 安全防护的实施准则(GB/T305742014) 油 气 集 输 安 全 检 查 规 范 (Q/SH 102010012013)6.4.23监测仪表、可燃气体检测系统等未定期维保,发生故障造成监测数据不准确石油天然气工程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安全规范(SY/T 65032016)4加热炉超温、超压运行, 炉管鼓包、破裂、刺漏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212016)7.1.85压缩机运行中发生电机轴瓦超温、机体振动、泄漏等故障,原料气外泄石油天然

21、气安全规程(AQ 20122007)7.2.5.86装置区内静电释放桩接地带未有效连接, 轻烃管线四孔以上法兰未进行等电位跨接,发生静电聚集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SY 52252012)7.1.2.27固定式可燃气体报警器安装不符合现场 需求,或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未按时校验、故障失灵,泄漏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石油天然气工程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安全规范(SY/T 65032016)8原油稳定塔、换热器等设备超压、超温运行,高温原油刺漏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212016)7.1.89压力容器未进行定期检测维保,发生腐蚀穿孔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2、(TSG212016)7.1.810稳定塔、加热炉操作平台、护栏未进行有效加固和防锈蚀处理,承压防护功能减弱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 3 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 4053.32009)4.511压缩机、分离器等设备排出的含油气污水任意排放 油 气 集 输 安 全 检 查 规 范 (Q/SH 102010012013)6.2.312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未穿戴绝缘防护用品接触带电设备用电安全导则(GB/T 138692017)913装置区域内关键要害部位未张贴警示牌、指示牌 工 作 场 所 职 业 病 危 害 警 示 标 识 (GBZ1582003)14稳定塔、加热炉等设备设施上的安全

23、阀未定期检定或起跳值设置过高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212016)7.2.3.1注:隐患分级的依据为中国石化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指南(试行)(中国石化安2018224 号)。92.2.2 事故隐患示例(1)未按要求对设备转动部分加装防护罩,操作人员衣物、头发等易卷入,如图2- 1 所示。图 2- 1 头发卷入(2)装置区内静电释放桩接地带断开,稳定气管线法兰未进行等电位跨接,如图2-2 所示。(a)接地带断开 (b)法兰未等电位跨接图 2-2 接地带断开及未等电位跨接(3)稳定塔、加热炉操作平台、护栏锈蚀、断裂,如图 2-3 所示。图 2-3 平台、护栏锈蚀、断裂10(4

24、)操作人员未按规范穿戴绝缘防护用品接触带电设备,如图 2-4 所示。图 2-4 未穿戴绝缘防护用品接触带电设备(5)装置区域内存在安全风险部位未张贴警示牌、指示牌,如图 2-5 所示。图 2-5 未张贴警示牌、指示牌2.3 典型事故案例2.3.1 某储罐爆炸事故1.事故经过某年 2 月 17 日 8 时 30 分左右, 作业人员到达生产现场准备安装储罐液位计。开具 作业票后, 在未对罐内气体分析的情况下(仅用便携式检测仪查看了罐外动火点部位的 空气中可燃气体含量),8 点 50 分,作业人员用气割枪在 V102 罐(酸性水汽提装置原 料水罐) 顶切割投入式液位计安装孔时, 发生闪爆, 罐顶被炸

25、飞, 造成 3 人死亡, V102罐爆炸受损,直接经济损失约 590 万元。112.事故原因(1)岗位职责不清,作业人员气体检测制度不落实。(2)动火前未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识别。(3)动火作业安全措施不落实。(4)监护人违章离开动火现场。3.防范措施(1)加强班组管理,落实岗位职责。(2)强化交接班制度的执行力度。(3)施工前做好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4)施工前确认风险管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5)施工现场实行双监护,监护人不在现场不得施工。2.3.2 某注水站爆燃事故1.事故经过某年 8 月 2 日,某油田工程建设公司分包商在采油六厂第二油矿十七注水站对 500m3缓冲

26、罐顶部进行更换围栏作业时发生闪爆,导致罐顶作业人员坠落,2 人当场死亡。2.事故原因从罐内逸散的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混合物遇施工明火爆燃,导致事故发生。3.防范措施(1)加强工业动火作业管理,严格落实作业许可、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作业现场清理检测、现场监护等安全措施落实。(2)加强承包商员工安全教育,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能力。2.3.3 某集气站爆炸事故1.事故经过某年 1 月 2 日 13 时 38 分,某油气分公司某气田新建天然气开发项目 5 号集气站管线试压过程中,金属软管突然爆裂,造成 2 名承包商死亡。2.事故原因承包商违章进行工艺管道吹扫试压和交叉作业, 致使二级压缩机 1 号机出

27、口金属软管爆裂,爆炸气体将在附近进行电气安装的4 名作业人员冲击至围墙上,导致4 人受伤,12其中 2 人经抢救无效死亡。3.防范措施(1)做实项目部, 配足专业技术人员, 完善项目部管理规章制度, 落实人员责任,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加强施工过程安全管理,严禁以包代管、包而不管。(2)强化进场物资质量管控。油气生产站场的承压部件等关键物资应由甲方供应,乙方自采物资需经监理和甲方验收后方可进场。(3)严格履行施工方案审批程序,不经批准严禁施工。2.3.4 某采油厂油气爆炸事故1.事故经过某年 12 月 24 日, 某采油厂作业一大队作业 109 队队长徐某, 带特车大队一辆 815 水罐车(该水罐

28、车 12 月 23 日曾到采油厂 703 队拉运原油) 到污水站拉水。8 时 50 分, 车到污水站后, 接好污水放水管线, 徐某上车罐顶开放水闸门时, 发现闸门冻结; 徐某 用明火烘烤闸门, 火星落在罐内, 致使罐内达到爆炸极限的混合气体爆燃。罐体局部变形,罐顶盖飞出,击中徐某头部,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2.事故原因(1)水罐车装运原油后,未做清罐处理,罐内残存油气混合比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爆炸,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2)徐某缺乏安全常识,安全意识淡薄,在污水站违章使用明火烘烤阀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3.防范措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 “对重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包装

29、物、 容器,使用单位在重复使用前应当进行检查; 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 应当维修或者更换。 ”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SY/T 52252019)规定:脱水站、污水站、联合站等严禁烟火。(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岗位工人的自我防护能力。(2)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管理。133 岗位安全风险控制 (负压闪蒸工艺3.1 岗位操作流程3.1.1 班前自身确认班前自身确认如图 3- 1 所示。图 3- 1 班前自身确认3.1.2 交接班检查流程交接班检查流程如图 3-2 所示。图 3-2 交接班检查流程3.1.3 巡回检查流程巡回检查流程如

30、图 3-3 所示。图 3-3 巡回检查流程3.1.4 运行调节工作流程运行调节工作流程如图 3-4 所示。图 3-4 运行调节工作流程143.1.5 加热炉启、停工作流程加热炉启、停工作流程如图 3-5 所示。图 3-5 加热炉启、停工作流程3.1.6 塔底泵/回流泵/循环水泵启、停工作流程塔底泵/回流泵/循环水泵启、停工作流程如图 3-6 所示。15图 3-6 塔底泵/回流泵/循环水泵启、停工作流程3.1.7 负压机启、停工作流程负压机启、停工作流程如图 3-7 所示。16图 3-7 负压机启、停工作流程3.2 岗位安全操作要点3.2.1 巡回检查(1)检查负压机、塔底泵、回流泵、冷却水泵等

31、运行状态时应保持与机泵旋转部位的安全距离。17(2)检查稳定塔、分离器液位在设定范围值内运行。(3)检查配电室、运行机泵有无异响、异味,发现问题及时汇报。(4)检查稳定塔及附属设备设施时,注意携带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仪。(5)检查现场仪表参数与远传监控参数误差对比,有异常,需记录汇报。(6)检查加热炉压力、温度在设定值内运行。(7)保持装置区内无杂物、无油污、无渗漏。3.2.2 运行调节(1)稳定塔液位保持在设定范围内运行,防止出现塔底泵抽空等事故。(2)调节加热炉温度压力,防止超压超温运行。(3)调节负压机出口压力在设定值以内运行,防止发生刺漏事故。(4)冬季生产时,注意冷凝器、分离回流罐、

32、气源系统储罐等排放底水,防止管线冻裂引发泄漏。(5)轻油装车时控制充装速度不超设定值上限, 防止聚集静电引发爆炸着火事故。3.2.3 加热炉启、停操作(1)点炉前注意检查炉体及附件是否齐全完好;温度、压力等仪表是否在有效期以内并完好可用。(2)导通燃气流程,检查燃烧器是否完好,注意检查风门、烟道挡板是否操作灵活。(3)检查观火孔、防爆门、烟囱绷绳等是否完好。(4)加热炉原油管线流程切换操作时遵循“先开后关” 的操作原则, 防止出现憋压现象。(5)点炉前要检查燃气流程压力是否在要求范围内, 同时须排查管道内是否畅通,注意分水器排放底水。(6)检查配电系统及附属线路是否完好,合闸操作时注意佩戴绝缘

33、手套,防止触电。(7)点炉前进行炉膛吹扫。3.2.4 运转机泵启、停操作(1)启泵前注意检查、清理机泵周围的杂物、油污等。(2)启泵前注意观察配电系统电压是否缺相,是否在正常范围以内。18(3)注意检查机泵设备各连接部件紧固,无松脱现象。(4)检查润滑油、润滑脂颜色、液位是否符合要求。(5)确保压力表等仪表在检定期内,完好并示值准确。(6)启泵前注意按泵的旋转方向盘泵 35 圈,防止启泵时出现卡阻现象。(7)开关阀门、调节压力参数时注意保持与机泵旋转部位的安全距离。(8)启、停泵操作后要在相应的配电柜上张贴指示标牌。(9)启泵后要观察机泵运转状态、电流、压力等正常平稳后才能离开。3.2.5 负

34、压机启、停操作(1)检查冷却水压力、润滑油压力是否在规定范围内。(2)检查配电系统电压是否缺相,是否在正常范围内。(3)检查压力表、温度传感器等仪表在检定期内,完好并示值准确。(4)开关阀门侧身,头部不得正对手轮和丝杠。(5)用身体接触电机外壳前必须使用验电笔验电,以防触电。(6)检查油、气、水路各系统无泄漏。(7)检查电机的温升,温度不超过规定值。(8)启停负压机合闸、拉闸佩戴绝缘手套,防止触电。(9)冬季生产长期停运,需将冷却水管线内水放空,防止冻裂管线。3.3 岗位操作风险管控3.3.1 巡回检查风险管控巡回检查风险管控见表 3- 1。表 3- 1 巡回检查风险管控序号岗位操作可能造成的

35、事故类型控制措施1检查塔底泵、回流泵、冷却泵机械伤害严禁打开联轴器护罩或靠近联轴器,避免衣物等卷入联轴器操作时侧身站在安全区内,避免手轮、丝杠弹出伤害2检查配电室、电气设备触电未穿戴绝缘防护用品,严禁触碰配电设备19序号岗位操作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控制措施3检查稳定塔及附属设施硫化氢泄漏中毒确认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无报警,携带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进入原油稳定装置区域4检查加热炉高温烫伤不得接触高温烟囱, 避免烫伤5检查负压机机械伤害操作时侧身站在安全区内,避免手轮、丝杠弹出伤害6检查空气压缩机仪表风7检查轻油罐3.3.2 运行调节风险管控运行调节风险管控见表 3-2。表 3-2 运行调节风险管控序

36、号岗位操作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控制措施1稳定塔参数调节爆炸严禁稳定塔内压力、温度等参数超过上限运行,防止发生爆炸、刺漏等事故刺漏伤人2加热炉运行状态调节着火爆炸严禁超温运行, 防止炉管内原油汽化、发生爆炸严禁未吹扫点炉,避免炉膛发生爆炸事故3塔底泵/回流泵/循环水泵运行状态调节高温烫伤严禁超压运行, 防止刺漏操作时应保持身体与高温管线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避免烫伤机械伤害开关阀门时应侧身站在安全区内,头部不得正对手轮和丝杠,避免物体打击伤害4负压机参数调节刺漏伤人严禁超压运行, 防止刺漏5轻油装车调节爆炸着火在设定流速范围内充装操作,防止静电聚集引发着火、爆炸3.3.3 加热炉启、停操作风险管控加

37、热炉启、停操作风险管控见表 3-3。20表 3-3 加热炉启、停操作风险管控序号操作步骤操作内容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控制措施1点炉前的检查、准备检查炉体及附件齐全完好:阀门 灵活好用, 法兰连接处无渗漏; 各仪表在检定有效期内,齐全完好, 示值准确;防爆门是否灵活2检查电器、电路处于完好状态触电检查、操作过程中不得接触电机壳体、配电柜等设备3检查燃烧器处于完好状态;手动测试熄火、停机报警装置4检查燃气流程、燃气压力在要求范围以内5导通加热炉原油进出口流程6点炉操作检查并启动风机,向炉内吹风510min触电检查、操作过程中不得接触电机壳体、配电柜等设备7通风结束后,按点火开关点火,观察燃烧器燃烧状

38、态触电操作过程中不得接触配电设备8调节火焰,稳定升温、升压至设定值高温烫伤、机械伤害操作时应保持身体与高温 烟囱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避 免烫伤;燃烧器运行中, 禁止靠近旋转部位9参数运行平稳后,填写记录10停炉操作按停止按钮,停运燃烧器触电操作过程中不得接触配电设备11进、出炉原油管线温度基本平衡 后,切换流程(冬季长时间停炉,还要做好防冻、防凝工作)高温烫伤、机械伤害操作时应保持身体与高温 管线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避 免烫伤;操作时侧身站在安 全区内,避免手轮、丝杠弹出伤害12填写停炉记录3.3.4 启、停泵操作风险管控启、停泵操作风险管控见表 3-4。21表 3-4 启、停泵操作风险管控序号操

39、作步骤操作内容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控制措施1启动前的检查清除机泵周围杂物机械伤害、高温烫伤规范穿戴劳保用品, 不得 接触高温管线等设备,避免烫伤2检查机泵各部位的螺丝无松动3检查仪表在检定有效期内,外观完好、示值准确4检查电机外壳接地是否良好触电检查、操作过程中不得接 触电机壳体、配电柜等设备5检查配电系统电压是否在规定范围以内; 配电设备工作正常6启泵操作打开泵的进口阀门高温烫伤操作时应保持身体与高 温管线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避免烫伤7按泵的启动按钮触电操作时站在绝缘胶皮垫上8缓慢打开泵的出口阀门,同时观 察泵压和电流变化,根据生产需要进行调节机械伤害机泵运行中,禁止靠近旋转部位9在对应的配电柜

40、上张贴运行指示牌触电操作过程中不得接触配电设备10填写启泵记录11停泵操作关小泵出口阀门高温烫伤、机械伤害操作时应保持身体与高 温管线之间有一定的距 离, 避免烫伤; 操作时侧 身站在安全区内,避免手轮、丝杠弹出伤害12按停泵按钮触电操作过程中不得接触配电设备13断开电源开关14在对应的配电柜上张贴标示牌15填写停泵记录3.3.5 启、停负压机操作风险管控启、停负压机操作风险管控见表 3-5。22表 3-5 启、停负压机操作风险管控序号操作步骤操作内容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控制措施1启动前的检查检查流程阀门处于启闭状态机械伤害、高温烫伤规范穿戴劳保用品, 不得 接触高温管线等设备,避免烫伤2检查润

41、滑油油质、油位合格3检查电源电压正常触电检查、操作过程中不得直 接接触电机壳体、配电柜等设备4检查冷却系统正常5检查各仪表在检定有效期内, 外观完好、示值准确6启机操作关闭负压机进出口阀门机械伤害操作时侧身站在安全区内, 避免手轮、丝杠弹出伤害打开回流阀启动负压机无负荷运转触电操作时佩戴绝缘手套,站在绝缘胶皮垫上缓慢打开负压机进出口阀门机械伤害操作时侧身站在安全区内, 避免手轮、 丝杠弹出伤害根据压力调节回流阀门开启度7停机操作打开回流阀8关闭负压机进出口阀门9按停止按钮触电操作时佩戴绝缘手套,站在绝缘胶皮垫上10填写记录234 岗位安全风险控制 (加热闪蒸工艺4.1 岗位操作流程4.1.1 班前自身确认班前自身确认如图 4- 1 所示。图 4- 1 班前自身确认4.1.2 交接班检查流程交接班检查流程如图 4-2 所示。图 4-2 交接班检查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