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城市风貌规划的理念方法.docx

上传人:1564****418 文档编号:96765694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中城市风貌规划的理念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市规划中城市风貌规划的理念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中城市风貌规划的理念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中城市风貌规划的理念方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市规划中城市风貌规划的理念方法【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进展,城市规划中的城市风貌规划尤显突出,城市风貌特色规划作为规划中较为有特色的一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城市风貌特色规划的内涵问题作出解释并提出自己的观点。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ies, urban planning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planning as a planning one of

2、 themore distinctivering,more andmore people”sattention.Thisarticlefromthe perspectiveofurbanplanning,theconnotationofurbanplanningfeaturesand characteristics to explain and put forward their views.【关键词】城 市 风 貌 规 划 ; 城 市 特 色城市风貌即城市的风采和面貌,是关于城市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现代风情、精神文化、经济进展等的综合表征,既反映了城市的空间景观、神韵气质,又蕴含着地方的市民

3、精神与科教文明 。城市风貌规划就是运用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风貌要素的景观设计要求和空间组合关系做出合理的安排 ,以形成生态和谐、尺度宜人、协调统一、视觉美丽的风貌特色景观,呈现城市的共性魅力。或者说城市风貌是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所承载的城市历史文化 和社会生活内涵的总和。风貌中的“风”是“内涵”,是对城市社会人文取向的非物质特征的概括,是社会风俗、风土人情、戏曲、传奇等文化方面的表现,是城市居民对所处环境的情感寄予;“貌”是“外显”,是城市物质环境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整体及构成元素的形态和空间的总和,是“风”的载体。 风貌特色指在肯定时空范围内城市的物质和非物质环境形态和

4、状态所表达出来的与 其他城市不同的本质特征。城市风貌特色侧重表达的是城市整体的共性化本质特征。1. 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一个城市的风貌特色的形成也往往经受了较长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提炼,大浪淘沙,最终得以流传。以杭州为例。杭州的城市特色可以概括为“三面云山一面城”,西湖像一面明镜镶嵌在三面青山组成的镜框之中。 西湖山不高而逶迤清秀、水不广而风格多姿,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古朴与现代交相辉映。 西湖自唐宋时期不断经营, 明清后成为城市进展的主导因素。西湖周边的山体掌握了城市在区域的横向进展和竖向高度,独特的山体构造、城市景观与自然风景在一个空间中有机融合,既各展风采又相得益彰。青岛市拥有旖旎壮丽

5、的海滨风景线、起伏跌宕的海上仙山崂山,山、海、城相融相拥,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亦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貌保护城市之一。散布的山冈低丘,依地形而建、错落有致的楼宇,连同曲折起伏的街道和葱绿的树木共同构成了青岛市区独特的地理景观。历史上的青岛曾被德国、日本占据,保存了大量的欧式、日式风格建筑,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德占时期的城市规划明确规定此后建筑屋顶不再使用瓦垄铁,一律改用红色陶土瓦,奠定了青岛此后百余年的城市颜色。晚年移居青岛的康有为在一封家书中赞扬青岛“碧海青天,不寒不暑;绿树红瓦,可舟可车”。从今“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成为了青岛最富诗意的写照。城市风貌特色的高度浓缩与概

6、括更多是对城市局部空间特色或文化特色的概括,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在城市其他地域或许风貌特色不再显著 与独特, 但其代表性区域足以成为整个城市风貌的象征与代言,像杭州的西湖、青岛的滨海区域都成为整个城市的代表性区域。对城市风貌特色的诗化语言描述更是增加了意境,也更有益于口口传诵。2. 城市风貌规划的主要内容由于城市风貌特色涉及人文、美学、规划设计、建筑等诸多内容,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对其解读也各有不同。风貌特色规划作为一种类型的规划,其规划的对象、主要内容及与构成城市的支撑系统之间的关系都尚无定论。以下从城市规划角度动身,争论风貌特色规划应包含的内容及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2.1 明确各个掌握层面的

7、内容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体系应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即城市总体定位与城市风貌系统、分区指引、风貌要素掌握与重点地区建设导引,分别对应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 一般应从宏观与中观层面来构筑城市风貌的总体格局,利于总体把握城市风貌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解决目前城市建设中消灭的风貌问题,指引微观层面的城市风貌掌握。一宏观层面城市总体定位应与城市的环境特色、人文特色及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相结合, 抛弃自身的环境特质,嫁接不同环境背景下的特色风貌,如被移植的植物,离开原来生活的土壤,会产生水土不服与养分不良等病症。 城市风貌系统包括道路风貌系统、绿化景观系统、开放空间系统、视觉走廊与远眺系统等,规划应提出各系统

8、的风貌掌握原则与指引。二中观层面分区指引则是将城市的主要功能区作为争论对象,对其风貌掌握提出原则与要求。中国的哲学才智讲求“和而不同”,因和而贵,因不同而精彩。在城市进展中,可以将其理解为:整体和谐,内部多样,表达差异性和包涵性,使城市灵动活泼又不失和谐感。因此,既要留意城市整体风貌,又要强调和明晰各功能分区。规划一般依据各片区主要功能进展划分,由于功能特点不同,打算了其建筑形式、空间组织方式及颜色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特色。规划应从其景观风貌的重要性程度、自然环境敏感性程度、建筑与基地的关系、建筑高度与体量掌握、建筑颜色掌握、建筑的风格掌握等进展掌握。三微观层面风貌要素掌握是

9、对构成城市风貌的主要要素进展争论分析,确定其在风貌系统中的作用及利用方式。一般将城市文化、颜色、城市天际线、街道设施、灯光照明作为主要构成要素。2.2 融入非物质风貌要素城市进展的人文环境贯穿在城市进展的各个子系统之中,影响着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对人文特色的分析应涵盖历史沿革、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传统艺术及名人文化等诸多方面。开展城市风貌规划,必需加强对非物质风貌要素的分析、争论,将其精神与精华反映在物质。环境风貌上,马上其特征与活动要求表达在城市的物质环境建设上,以呈现城市别具一格的魅力与风情。2.3 将城市风貌规划与城市用地规划相融合(1) 三维整体空间框架与二维功能布局的融合。将总体城市

10、设计所确立的城市整体空间构造、自然生态网络及视线通廊等成果,融入城市规划确定的二维功能分区及布局中。(2) 将公共空间网络及公共资源安排的融合。将总体城市设计确立的城市公共空间(包含各级城市中心)网络设想,融入城市用地层面的公共设施容量安排及整体布局中。(3) 将空间形态特征与土地利用构造的融合。将城市风貌特色规划确立的空间形态特征,与总规的土地利用强度及其分布相融合等。2.4 城市风貌特色评价对现状城市的风貌特色进展评价,分析其形成机制与缘由,剖析其存在的问题,为规划供给方向与解决思路。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环境特色。城市格局的形成受自然地形地貌的影响最为明显,如山地城市为适应山地、河

11、流等自然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沿河谷空间集中的形态,这与平原城市开阔平坦的地形条件所产生的城市形态之间具有巨大的差异。环境特色也是城市风貌特色的核心要素,是城市风貌特色逐步演化的根底,也是将来城市进展中应维护与发扬的核心价值。3. 国内城市风貌规划分析国外城市风貌规划已经经受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究 ,其理论和实践已趋于成熟。而在国内,虽然近几年各级各类城市也纷纷开展了包含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形象设计、城市美化等内容在内的景观风貌规划,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当前国内多数城市的风貌规划还只是因循于既有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导致规划的可操作性相对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规划理念落后,缺乏

12、非物质风貌要素开展风貌规划,是要将城市建设成景观秀美、空间和谐、环境优越的人居佳地,所以理应以全体市民的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但是就目前而言,城市风貌规划仍旧是一类由政府和专业技术人员主导的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很少顾及到市民的真实想法,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还仅仅停留在规划成果的展现层面。因此, 依此建设出来的城市只能是决策者和规划者抱负的城市 ,而非群众宠爱的市民之城。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城市风貌规划方案难以得到公众认可的缘由所在。除此以外,风貌规划在规划理念方面还存在一个较大的缺陷,即过于关注外在的物质空间风貌,而对隐含在其后的非物质风貌要素缺乏足够的重视。由于进展时间较短,城市风

13、貌规划目前借助的主要还是景观设计和城市设计的一些理论原则,因而往往特别强调外在的建筑风貌和街道景观等,而对内化于其中的历史文化、城市精神等却近乎漠视。城市风貌规划正由于缺少了对这些非物质风貌要素的考虑,所以常常导致规划成果的现代感十足 ,而地方性和民族性难觅 ,不利于城市品牌的打造。2. 规划分析方法缺乏现代技术手段支撑目前,城市风貌规划在现状调研和分析过程中的主要方法包括城市体验分 析、视觉形态分析和城市意向分析等,即通过规划人员的实地踏勘,运用访问、记录、摄影、座谈等手段,对城市的环境特色、景观的视觉质量、风貌要素的组合关系等进展综合评价。尽管这种评价是建立在规划设计人员的专业学问之上的

14、,但还是不行避开地带有主观性。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这种短时间的调研并不能建构起对城市的全面生疏,规划师眼中所看到的城市,只能是城市的一个片断、一个侧面,只能是基于其专业背景的一种主观判读,而对于隐蔽在表象背后的深层内容往往无法提醒出来。所以,当前城市风貌规划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现代技术分析手段的运用,对调查资料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把握不够,导致在此根底上编制的城市风貌规划往往“治标不治本” ,很难彻底解决城市进展中消灭的大量的风貌规划问题。3. 规划内容面面俱到,难以表达城市共性特色近年来,城市风貌规划广受关注 ,各地的风貌建设亦是此起彼伏 ,但是每个风貌规划关注的主要内容近乎类同,既未

15、突出重点,也缺乏针对性。而我们之所以实施城市风貌规划,根本目的就是要呈现城市的独特性,所以城市风貌规划的内容不在于对所 有要素的全面掩盖,而在于针对的有效性 对现状风貌问题较大、能够表达地方特色的关键性内容进展严格限定,而对于其他非重点要素则由规划师自主把握,以确保城市整体风貌的共性化、差异化进展。因此,无所不包地将全部风貌要素纳入城市风貌规划的内容体系,将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既简洁造成城市风貌的雷同,又简洁增加城市风貌建设治理的人力与财力,无益于城市风貌规划的治理效果。4. 规划成果的现实指导性不强受既有规划的影响,城市风貌规划的成果目前仍以二维图纸和文本为主,其成果形式存在建设指导性弱、

16、治理依据性差等缺乏。一方面 ,城市风貌规划的图纸主要表现为传统的点、线、面和意象图的组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对于具体地块和风貌要素的设计要求、建设内容都没有相应的表述 ,致使在实际操作时对如何掌握景观节点、远眺系统、视觉廊道、天际线、开放空间、建筑高度等风貌要素往往无所适从,难以切实指导建设实践。另一方面,城市风貌规划的文字说明中抽象原则表述过多,而绩效标准描 述较少。“协调”、“统一”、“重视”、“提高”等绩效用词大量消灭,但都没有落到实处,笼统而空泛,致使对规划内容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无法给城市风貌建设活动供给必要的参考依据,又使规划治理人员的裁量标准难以取得全都 ,给治理部门

17、的监管督察工作增加了难度。4. 台州市路桥区城市风貌规划浅析基于国内城市风貌规划编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台州市路桥区的城市风貌规划从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入手,在规划的理念、方法、内容、成果等方面进展了大量乐观而有益的探究。首先,在规划理念上,路桥区的城市风貌规划竭力提倡显山露水、敬重历史和以人为本的理念。除关注自然界的真山真水外 ,其规划也对历史文脉和城市精神的继承以及公众意图的表达加以重视。在前期的分析定位中,规划人员设计了一份涵盖自然环境、历史古建、现代建筑景观、旅游景区、商业市场、滨水游憩空间、公共广场、绿化与道路系统等多项内容的调查问卷 , 通过规划区内 10 个地块的随机 抽样,猎取了

18、各类人群对路桥风貌感知的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规划人员也依据既定线路从专业视角对规划区进展了详尽的实地调研,通过摄影、访谈、填写专项风貌调查表格等方式,从历史街区和日常生活中对路桥区的城市文脉与人文精神进展了记录、感知、提炼 ,从而在根本上把握住了路桥区的核心特质所在,形成了“百路千桥万户市”的总体风貌定位。 其次,在规划方法上,依托前期调查所获得的大量数据资料,运用SPSS 和ArcGIS 两大专业分析软件,对根底数据及相关资料(公众调查问卷、专项风貌调查表格、地形图等)进展了聚类分析、多因子叠置分析和三维空间模拟分析,以从整体上了解公众的风貌意象,把握各种风貌要素的现状利弊,并提醒地块的风

19、貌问题与成因。再次, 在规划内容和成果上,根底争论报告的结论和可掌握风貌要素的深入分析说明,路桥区城市风貌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景观轴线与远眺系统的视线不畅、城市颜色杂乱、建筑形式与空间群体组合不协调三个方面。因此,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导向,对路桥区的景观视廊、城市颜色以及建筑的空间组合关系进展重点设计和规划掌握, 并将相应内容落实到建筑掌握导则、视廊风貌掌握图则和建筑颜色掌握图则上 , 以图、文、数据指标相结合的表现方式,切实增加规划成果的直观感受及现实指导意义。5. 结语城市风貌规划是近几年才在国内兴起的一类型规划 ,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城市的建设治理工作,因而较一般规划对可操作性的要求更高。由于城市风貌规划还处在起步阶段,风貌规划编制的模式尚未成型,本文仅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对今后风貌规划的理念、方法、内容、成果等进展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并以台州市路桥区城市风貌规划为例做了简要介绍,其中的一些成功阅历不妨为宽阔风貌规划工作者所共同学习、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